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瓜绢螟发生特征
  瓜绢野螟,寡食害虫,主害瓜类,南方较重。
  初害叶梢,缀叶三龄,叶蔓果茎,刻缺蛀洞。
  注:瓜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瓜绢野螟、瓜螟、瓜野螟,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各种瓜类蔬菜,也为害番茄、茄子等。低龄幼虫在瓜类蔬菜的叶背取食叶肉,使叶片呈灰白斑,3龄后吐丝将叶或嫩梢缀合,匿居其中取食,使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仅剩叶脉;也蛀入果实和茎蔓为害,严重影响瓜果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奎 《中国蔬菜》2004,1(1):38-39
瓜绢螟(Diaphania india Saunders)又名瓜螟、瓜野螟,是黄瓜、苦瓜、丝瓜、节瓜等瓜类作物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同时也取食幼瓜。其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为害严重,幼虫大量发生时啃食叶片至仅存叶脉,严重影响作物产量,是海南瓜类蔬菜的重要害虫。由于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笔者在室内恒温条件下研究了瓜绢螟各个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2年5月,从海南省乐东县乐罗镇黄瓜地采集瓜绢螟幼虫在室温下饲养,待成虫羽化后,将盆栽黄瓜苗放入养  相似文献   

3.
瓜螟又名瓜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对瓜类蔬菜危害较大,在我国东部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市属于外地迁入性害虫。近年来,此虫已逐渐成为危害我市葫芦科蔬菜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面积达 10万亩以上,危害较重。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观察研究,掌握了此虫在苏北沿海地区的一些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4.
过去,瓜绢螟在本地区很少为害。但近几年来,由于周年栽种黄瓜,给瓜绢螟创造了有利的生态条件,发生量逐年增多,受害面积逐年扩大。为了控制瓜绢螟的危害,我们对本地区瓜绢螟的田间发生消长,各代各虫态历期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一、发生消长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瓜绢螟预测报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瓜绢螟(Diaphenia indica Sunders)严重影响我县瓜类作物的高产。为此我站于1989年开始,着重对瓜绢螟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对策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采用室内饲养与田间自然消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  相似文献   

6.
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瓜螟,是我市黄瓜、丝瓜、苦瓜、西瓜、甜瓜等瓜类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主要危害瓜菜作物的叶、嫩茎及果实.叶片受害后,叶肉被吃光,仅留表皮呈灰白斑,嫩茎受害后,吃掉生长点,常呈无头蔓,果实受害后,瓜皮被吃掉,严重时只剩瓜瓤,不仅大大降低商品价值,而且造成大幅度减产.2002年前瓜绢螟曾是我市菜农碰到的一大难题,不仅没有好药可用,而且也不知什么时候用药最好.为此我们于2002年6月至2004年10月,对瓜绢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获得较成功的防治技术经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龚卫良 《长江蔬菜》2004,(11):31-31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本地区农村种植瓜类作物的面积不断扩大,种类增多,栽培方式也多样化,这给瓜绢螟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寄主条件,其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本地瓜类作物上的1种主要害虫.由于其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并且高龄幼虫有缀叶为害习性,一旦错过防治适期,即使连续多次用药,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提高防治效果,我们对瓜绢螟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和试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瓜绢螟生活习性的研究,基本掌握了瓜绢螟在益阳市的发生发展规律,危害蔬菜作物种类,同时通过药剂防治试验,从中筛选出了以阿维菌素(齐墩螨素)作为首选药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瓜绢螟在上海地区曾发生过,但虫量不大,寄生率极低。近几年来,瓜绢螟发生量逐年上升。据调查,几乎每一田块都有瓜绢螟。寄生率高的可达100%,单株虫口多达几十条。且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所以,了解瓜绢螟的生活史及其消长规律,及时防治,以减少它的为害显得十分必要。一、田间调查据浙农大1989年的报道,瓜绢螟在杭州地区是迁徙性的。根据我们近几年的调查,还未发现过越冬卵、蛹、成虫,且在春栽黄瓜上也未查到过瓜绢螟幼虫。瓜绢螟幼虫在本地的始见期为7月上旬  相似文献   

10.
瓜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亦称瓜螟,瓜野螟.主要为害冬瓜,黄瓜,甜瓜,西瓜,丝瓜,苦瓜,节瓜,番茄,茄子等蔬菜作物.为探索防治瓜绢螟高效药剂,筛选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理想药剂,在温岭市大溪镇念母洋村陈春夫种植大户,冬瓜塑料大棚反季节栽培地,进行瓜绢螟防治药剂品种试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瓜螟(Diaphamia indica Saunders)又名瓜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近几年来,随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西瓜、甜瓜、菜瓜、丝瓜等葫芦科作物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瓜螟已成为主要害虫。该虫的幼虫是其危害虫态,以食叶为主,大发生年  相似文献   

12.
徐晔春  孙光闻 《蔬菜》2001,1(2):28-28
瓜绢螟,Diarhnia indica(Saunders),又名瓜螟、瓜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寄主有各种瓜类、番茄、茄子等。瓜绢螟在广东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叶或表土上越冬,翌年4月羽化,5月幼虫为害,7~9月发生数量最多,世代重叠,为害严重,11月后进入越冬期。成虫夜间活动,稍有趋光性,雌螟产卵于叶背,散产或几粒在一起,每雌螟可产300~400粒。幼虫3龄后卷叶取食,蛹化于卷叶或落叶中。幼龄幼虫即在叶背啃食叶肉,呈灰白斑,3龄后吐丝将叶或嫩梢缀合,匿居其中取食,致使叶片穿孔或缺刻…  相似文献   

13.
1 发生动态瓜绢螟 (俗称瓜野螟、瓜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其幼虫喜食瓜果类、茄子、番茄、马铃薯 ,还可为害棉、木槿、梧桐、常青藤等。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西甜瓜及其它瓜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2 0 0 0年萍乡市此虫爆发为害丝瓜 ,待丝瓜叶、果吃光以后 ,就转移到附近的豇豆、小青菜、花椰菜上进行危害。 1 8户种丝瓜的大户有 1 7户均遭受毁灭性的损失。2 发生特点和发生期在南昌观察 ,一般 3月下旬到 4月初 ,越冬成虫开始活动 ,5月上中旬产卵 ,5月中下旬孵化 ,6月底 7月上旬化蛹 ,7月上、中旬羽化 ,二代卵 7月中、下旬产出 ,中旬末…  相似文献   

14.
瓜绢螟是瓜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 ,发生频繁 ,致使瓜类生产常年损失达 30 %左右 ,严重时可达 60 %以上。为了筛选防治瓜绢螟的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 ,笔者于 2 0 0 1年引进不同的药剂进行比较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与处理  5 %锐劲特悬浮剂 30 0 0倍 (安万特公司生产 )、0 5 %阿维菌素乳油 2 0 0 0倍(上海农乐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克特灵可湿性粉剂5 0 0倍 (北京益瑞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锐星可湿性粉剂 10 0 0倍 (扬州市生物农药厂生产 )、0 6%苦参碱乳油 60 0倍 (南通神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相似文献   

15.
瓜螟的发生与防治杨光安(东辽县植保站·136600)瓜螟[Diaphaniaindica(saunders)]又称瓜绢螟、印度瓜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葫芦科蔬菜的主要害虫。据文献记载,瓜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各省区。近年来,由于...  相似文献   

16.
王培  符伟  唐涛  张卓 《中国瓜菜》2022,(2):39-42
为明确湖南甜瓜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Saunders)]的发生规律及筛选控制该害虫的高效药剂,连续3年调查了长沙县钢架大棚内甜瓜瓜绢螟种群数量,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6种杀虫剂喷施处理对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湖南甜瓜瓜绢螟幼虫在5月底至6月初发生,7—10月为发生高峰期.60 g·L-1乙基多杀菌...  相似文献   

17.
瓜绢螟是南昌地区葫芦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因防治不当,经常造成局部性的灾害。本文对其形态特征、危害特点、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作了阐述,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帮助菜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8.
防虫害 防虫网的主要作用是防虫害。我县蔬菜害虫主要有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豆野螟、潜叶蝇、菜蚜,瓜绢螟、棉铃虫等10多种,发生频率高,夏季露地生产危害严重,往往是经多次连续用药,仍难以控制,特别是叶菜类,已很难种植。利用防虫网覆盖栽培不需用药就可免除病虫危害,防止农,药对蔬菜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瓜螟、瓜野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地区,近年来北方保护地也常有发生.该虫属寡食性害虫,主要为害苦瓜、节瓜、黄瓜、冬瓜、丝瓜、西瓜、佛手瓜等葫芦科作物,以及茄子、番茄、马铃薯等作物的叶、花、果和茎蔓,不仅降低了蔬菜的品质,而且造成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20.
设施蔬菜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我县设施菜地面积的增加,蔬菜害虫的种类增多,新的寄主植物不断出现,害虫的危害程度也日趋严重。据调查,近年来我县设施菜地发生的主要害虫有美洲斑潜蝇、烟粉虱、蚜虫、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棉铃虫和烟青虫、瓜绢螟以及螨类等。现将其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