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7,(24):150-151
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势下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进行创新型的改革,其问题集主要中于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人口与劳动力、资本与金融发展水平、农业技术及其创新、农业制度与分工等方面,通过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制度和政策体系、搭建资本和金融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经济长期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数字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为实现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双碳”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西藏、港、澳、台)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其区域差异,并进一步检验数字经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结果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碳排放均产生了正向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但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式降低农业碳排放;受地理区域异质性因素的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结论 】应从数字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等多维度入手,发挥数字经济的功能性作用,落实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综合降低农业碳排放,以期实现中国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资兴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千方百计提升农民素质,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强化农业基础性地位,全力构建绿色、环保、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持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1.着力发展现代农业(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对有可能存在重金属污染区域的部分稻田调整为种植湘莲、花卉苗木和进行杂交稻制种;对水利条件不好的稻田改种蔬菜为主,消除无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127-128
目前,宝应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不均衡,农产品供需结构不合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程度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宝应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在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主要从宝应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宝应县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制约因素、农业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三个方面来阐述宝应县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5.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古牧地镇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培育蔬菜、花卉、休闲观光三大农业产业基地上寻求新突破;抓好安居富民工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立惠民项目,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完善土地流转和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工作,在农业产业化方面采取新举措;整合涉农资源,为农业农村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当地经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明显滞后于城乡消费结构发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逐渐丧失,农产品价格缺乏竞争优势,增加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同时和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的创新不足。因此,怎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中,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遇到了发达国家在现代化早期所遇到的一些情况,比如农副产品市场化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为解决矛盾,一些地区的农村开始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但近年来发展还是不太如意,根本原因在于存在一系列的制度障碍。本文从传统农业土地制度、政府调控不规范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产业发展制度障碍问题,然后探讨了农业产业发展制度障碍解决的举措,包括创新土地制度、改进农村金融环境等。希望以此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的内涵和功能不断延伸和扩展,农村价值显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作为增强内循环能力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战略支点,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排头兵。然而,农业农村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的过程中,存在着供需错配导致国内经济低效运转、产业根基不深导致农业产业升级难以启动、农村产业融合度不高导致“四链”难以加速、要素流通不畅导致城乡融合道路受阻、农村改革“内卷化”导致经济发展航向偏离、开放新高地建设滞后导致“双循环”连通不畅等困境。要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需;增强产业基础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推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加速“四链”协同;树立城乡融合发展思维,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农村改革深化水平;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改革,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六个方面探索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的出路,以期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和自然条件状况,具体的制度安排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制度安排的重要表现就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集体耕作制度的体制改革,这充分说明了体制和机制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彻底改变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差距拉大的局面,必须通过大规模的体制和机制变革来增加农民收入。要防止当前用发展替代改革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城乡差距拉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富余等等,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化滞后和带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云浮市地处山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形成了农业产业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本研究分析了云浮市自然资源和农业发展现状及其优势和劣势,指出了云浮市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产业化程度不高、土地流转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云浮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将全市划分为"四区两带",即规划4个不同主题的农业发展功能区,建设2条农业产业带。同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强化功能分区规划;(2)依托区域经济,加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城乡合作;(3)城乡统筹,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主体,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4)稳步创新,转变农业生产与营销方式,搭建信息化平台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户增收与城乡联动共赢。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山东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探索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差距的原因。从城乡居民收入、财产状况和生活水平3方面介绍了其发展差距,从城乡区位条件、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产值比重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山东省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应深化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城乡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合作制度对农业产业组织优化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合作制度作为合作制度的一种形式之一,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自身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制度安排。农业与其他产业一样,也存在着“结构-行为-绩效”等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经典问题,即:农业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决定农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农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决定农业企业和整个农业产业的经营绩效;反过来说,要想改进和提高农业企业及整个农业产业的经营绩效,就应该引导和优化农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而应该改进和优化农业产业的组织(市场)结构。农业合作组织制度正是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组织的组织(市场)结构,改进农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提升农业产业的经营绩效来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组织优化。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集群概念辨析、演化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农业产业集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对于当前我国农业转型发展和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含义、模式及其形成阶段、演化特点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农业产业集群所经历的孕育与形成、成长与发展以及成熟与稳定三个演化阶段。指出农业产业集群演化、发展既与农业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有关,又与农业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以及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有关。同时,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农业布局不合理、新型农业营运体系不完善以及土地制度和金融制度不匹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即:加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支持力度;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营运体系;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主体培育;加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1.农业经济管理的挑战1.1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管理的模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对农业的经济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现代化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也非常快,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显著,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过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1.1.1尽管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与西方先进的国家相比是很落后的,而且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也造成了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姚安县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的先天优势、独有优势和比较优势,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的治本之策,尤其是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姚安县通过优化扶贫投入结构、增强有效供给来提高扶贫质量,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实效性,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持续得到改善,农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持续提速,城乡相对差距继续缩小,收入分配格局持续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工业化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和加强农业产业链管理促推农业产业发展等3个方面。下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重点可能是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发展;将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和农业产业链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以指导农业产业发展;跳出农业,在农业与工业、...  相似文献   

18.
农业作为中国传统基础性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以生产导向为目标的发展模式,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农业经济发展缓慢。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经济模式必须更加多元和创新,因此,深度挖掘农业供给侧需求是农业产业改革的重要前提。农业观光旅游充分适应了当下农业转型的需要,并对优化城乡结构,缩小城乡差距都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发挥农业的多功能价值。而美国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经验先进成熟,经过了时间和市场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合中国农业生态特点和本土文化,应该更加突出农业旅游集群和区域特色,增强农业观光体验冲击,塑造文化、休闲、娱乐等多重特性,并建立科学的产业规划和释放积极的产业政策吸引资本流入,通过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为中国农业观光旅游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农村要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必将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必须实现观念转变,农业发展必须突出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和农民组织化,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实现观念、制度和组织更新.  相似文献   

20.
以1980-2009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从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农业与非农业生产率二元差异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城乡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城乡发展差距呈现波动性特征,且近年来有不断扩大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城乡产业结构差异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等,同时提出了深化制度改革、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等缩小城乡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