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瓜对炭疽病诱导抗性的初步研究Ⅱ.诱导抗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黄瓜植株经柑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诱导处理后,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酚、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比对照植株有显著增强。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PAGE)表明,经诱导处理后同功酶酶带增多,着色也加深。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在诱导处理后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报道了排牙山林场杉木嫁接种子园炭疽病的发病率,及发病率与杉木直径和高生长的关系的调查结果;探讨了不同杉木无性系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抗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碱性果胶酶诱导黄瓜抗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劳氏芽孢杆菌(Bacillus clausii)S-4碱性果胶酶诱导黄瓜黄化苗,研究了该激发子对黄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来探究碱性果胶酶诱导黄瓜抗病的机理。结果表明,黄瓜黄化苗经碱性果胶酶诱导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上升,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升高,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活性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受到抑制。可见,克劳氏芽孢杆菌S-4碱性果胶酶诱导黄瓜抗病作用与植物体内多种防御相关物质的诱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不同抗霜霉病的黄瓜品种的萌动种子、子叶、不同叶位真叶和感病叶及未感病叶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同功酶进行了电泳分离,并用抗病品种子叶的SO D同功酶带的d带的洗脱液对感病品种进行诱导,探讨其有无诱导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植物根部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够诱导黄瓜产生系统抗性的木霉Tr-92,通过形态观察和18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并进行了诱导黄瓜产生系统抗性能力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r-92的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与木霉一致,18SrDNA序列与哈茨木霉的相似性为99%,初步鉴定为哈茨木霉.利用该菌株孢子悬浮液对5叶期黄瓜苗进行根部诱导接种,24 h后灰霉病菌挑战接种,对灰霉病的防效达56%,叶片中抗性相关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的酶活性显著上升.表明该菌在黄瓜根部灌施可以诱导叶部系统抗性相关酶的活性升高,可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适宜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BTH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引起的病害是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利用化学药剂是当前我国菜农的主要防病措施。而频繁使用化学杀菌剂,不仅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且影响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草酸诱导黄瓜抗炭疽病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进一步证明草酸能显著诱导黄瓜对炭疽病的系统抗性,同时发现硫酸亚铁亦具有显著的诱抗效果。草酸能诱导局部叶片及系统叶片中壁共价键结合态、壁离子键结合态和可溶态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其中离子键结合态POD活性提高量最大,共价键结合态POD活性提高倍数最大。草酸处理后还原型抗坏血酸(AsA)与氧化型抗坏血酸(DHAsA)的比值和亚铁离子(Fe2+)与三价铁离子(Fe3+)的比值均明显增加。对壁结合态POD、Fe2+、As A在草酸诱导抗病性中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植物抗病防卫基因表达调控与诱导抗性遗传的机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植物抗病防卫基因的产物直接参加抵抗病原物侵染的活动;它们的表达调控遵循一定规律;这些规律是诱导抗性遗传方式改造的基础;对动植物获得免疫相似性的了解,对植物各类抗病机制研究与改造利用的预见性,都展示出诱导抗性遗传方式改造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寡聚糖诱导黄瓜对白粉病抗病反应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科6号(2%氨基寡糖素)处理黄瓜植株叶片,5 d后接种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 Poll.,可诱导黄瓜Cucumis sativus产生对白粉病的抗病性,寄主细胞对病原菌的侵入产生了防卫反应结构和物质以及过敏性坏死反应。表现为寄主细胞壁加厚,染色加深,寄主细胞壁下产生多层次结构的乳突,在寄主细胞壁与质膜之间有黑色物质沉积;吸器外质膜皱褶,染色加深,吸器外基质中出现染色加深的颗粒状电子沉积物;寄主细胞质紊乱,细胞器解体,整个寄主细胞解体、坏死。  相似文献   

11.
两种化合物联合诱导黄瓜对炭疽病的抗病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草酸钾和硫酸亚铁2种化合物的8种组合方式,诱导黄瓜对炭疽病的抗病性,证明用两种化合物分别独立诱导和联合诱导均有一定的诱导效应,但联合诱导比独立诱导所获得的诱导效应明显增强.其中,首次用草酸钾诱导,间隔3 d后再用硫酸亚铁进行第2次诱导,所获得的诱导效应最高.田间试验达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棉花枯萎病诱导抗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报道了利用棉花致病菌菌丝体提取物诱导棉花产生抗枯萎病性。通过诱导物的筛选,发现Rhizoctonia solani、Colletotrichum gossypii和Fusarium moniliforme可诱导棉苗产生抗枯萎病。在诱导效果上,R.solani明显比C.gossypii和F.moniliforme强。此外,由以上3种病原菌菌丝体提取物诱导的抗性是暂时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病  相似文献   

13.
寡糖类物质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目前生产上主要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存在着农药残留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寡糖是新一类生物诱抗剂,具有可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无残留等优点。本文以酶解方法从海带中获得寡糖类物质,利用其防治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几种化学物质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及第1真叶期用苯酚、水杨酸、无水对氨基苯磺酸和氯化钾进行诱导接种,可使黄瓜植株产生对霜霉病的抗病性。在自然病原激发病害的试验中,经上述4种化学物质诱导的植株,其病株率比CK分别降低30%、0%、20%和20%;病叶率发别降低20.61%、6.80%、31.62%和20.72%;相对免疫效果分别为21.73%、35.19%、59.61%和40.84%。在人工接种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经上述4种化学物质诱导的植株,其病株率分别降低28.57%、42.86%、57.14%和28.57%;病叶率分别降低89.13%、63.13%、72.96%和82.75%;相对免疫效果分别为91.15%、33.33%、55.99%和52.81%。  相似文献   

15.
以5种黄瓜主要病原菌作为诱导抗病因子,研究其对黄瓜主要病害的作用,结果发现黄瓜经病原菌诱导后,可以产生对诱导病原菌及其它病原菌引起病害的交互保护作用,并且诱导的交互保护作用与诱导浓度、诱导间隔期、不同品种存在相关性.诱导效果不随诱导接种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黑星病菌对霜霉病菌的诱导作用中,以浓度为1×102个/ml的黑星病菌孢子悬浮液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间隔期为48h黄瓜黑星病菌对霜霉病的交互保护作用最明显,抗性品种的交互保护作用明显好于感病品种;炭疽病菌可诱导黄瓜有效抑制褐斑病的发生,但挑战接种褐斑病菌后,却促进了炭疽病的发生.诱导接种炭疽病菌后再挑战接种褐斑病菌12d,对褐斑病的防效为92.07%.  相似文献   

16.
植物诱导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植物抵御病害侵染的重要机制,并且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抗病策略,在农林业可持续病害防控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从组织结构、生理生化乃至分子生物学的一系列变化,阐述了植物诱导产生抗病性的机制.同时,指出了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以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室内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相结合的方法连续诱变7代,获得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对己唑醇的抗性菌株,该抗性菌株对己唑醇的抗性水平达到105倍,其产孢量和致病力比敏感菌株略高,但差异不显著,且对戊唑醇、腈菌唑、多抗霉素和嘧菌酯无交互抗性,对醚菌酯表现交互抗性,结果表明田间用己唑醇防治黄瓜白粉病可能存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8.
水稻小球菌核病抗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水稻抗病品种感染小球菌核菌后 ,体内防御酶系活性变化的测定 ,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体内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均增强 ,但抗性品种中的上述酶活性均比感病品种增强的幅度大 ,这可能是抗病品种具有抗性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pHBA对菜心炭疽病的诱导抗性及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菜心品种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对羟基苯甲酸(pHBA)处理,并通过人工接种炭疽病菌,研究pHBA对菜心炭疽病的诱导抗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菜心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可以分泌出pHBA。pHBA对菜心的生长、产量形成和炭疽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适宜浓度的pHBA处理可促进菜心生长,提高植株对炭疽病的抗性,显著地降低病情指数(DI),提高菜薹产量,但当pHBA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就对菜心植株产生自毒作用,提高DI和降低菜薹产量。炭疽病菌的感染破坏了植株细胞膜,增强细胞膜透性水平,诱导产生病程相关蛋白(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细胞壁物质(木质素、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适宜浓度的pHBA处理可抑制炭疽病菌对细胞膜透性的伤害,加强诱导提高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木质素含量和HRGP含量,引起细胞壁木质化加强,增加了菜心植株对炭疽病的诱导抗病能力,从而阻止病原菌进一步侵入和扩散,抑制炭疽病菌对菜心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芒果叶片对炭疽病的阶段抗性,在室内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对3个芒果品种的不同成熟度叶片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病原菌分生孢子在不同成熟度叶片表面的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结果表明,在室内人工接种条件下,随着芒果叶片逐渐成熟,对炭疽病的抗性逐渐增强,处于幼嫩期的古铜色叶片最为感病,病情指数在97.0以上,淡绿色叶片表现抗病,病情指数在2.0~2.5之间,成熟的老叶表现高抗或近免疫,病情指数为0.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幼嫩的古铜色阶段是芒果叶片对炭疽病的易感期.随着芒果叶片成熟度的提高,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有下降的趋势,在古铜色叶片、淡绿色叶片和老叶表面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8.1%~99.2%、95.0%~97.0%和86.0%~92.0%,附着胞形成率分别为74.4%~81.0%、70.0%~77.8%和63.4%~6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