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控制绿盲蝽蟓Lygus lucorum Meyer-Dür的危害,在河北沧州金丝小枣产区对绿盲蝽蟓在树冠内的空间分布及第1代若虫对不同年龄枣股的危害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1代若虫主要危害枣股,8~15 a生枣树的多年生枣股受害占受害枣股的40%以上。绿盲蝽蟓在树冠不同高度层对枣果造成的危害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绿盲蝽蟓对枣果造成的危害差异极显著,精细管理、粗放管理和对照的枣果受害率分别为13.96%,23.25%和41.68%。  相似文献   

2.
绿盲蝽蟓第1代发生量同5月20日前的降雨情况关系密切,如果5月20日前有效降雨次数多,绿盲蝽蟓越冬卵大部分能够孵化,第1代绿盲蝽蟓发生严重;如果到5月20日前一直没有有效降雨,位于各类伤口处的绿盲蝽蟓越冬卵大部分不能孵化,当年第1代绿盲蝽蟓发生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3.
<正>绿盲椿蟓,属半翅目,盲蝽科,又名牧草盲蝽、小臭虫、破头疯,可危害枣、梨、苹果等多种果树及大田农作物。一、形态特征:绿盲椿蟓成虫体长约5mm,呈绿色,前胸背板为深绿色,有许多小黑点。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枣树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枣树上的主要病虫害种类有:绿盲蝽蟓、山楂叶螨、枣瘿蚊、食芽蟓甲、枣龟蜡蚧、桃小食心虫、枣锈病、枣缩果病、轮纹病、炭疽病等。无公害枣树的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大力推广杀虫灯诱虫技术及无公害粘虫胶防虫技术,并根据当年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5.
<正>绿盲蝽蟓对梨树的危害从1996年第1次发现至今,不仅危害面积和程度逐年递增,而且危害果树品种也越来越广泛。除危害果实外,还危害果树的嫩叶和新梢。许多果农对这一新害虫的危害规律了解甚少,特别是对果实造成的危害不知其因。为了掌握绿盲蝽蟓的发生发展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法,几年来,我们通过多个果园对绿盲蝽蟓进行了观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在沧县枣产区绿盲蝽危害枣树的大量实地观测,对枣树的芽、叶、花蕾、花及果的受害特征作了详细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枣树绿盲蝽象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沧州是著名的金丝小枣主产区 ,面积、产量均居全国之首。 2 0 0 1~ 2 0 0 2年沧州枣区绿盲蝽象发生严重 ,受害造成小枣减产 15 %~ 30 % ,不少枣园局部或大部分绝产。1 危害及发病规律绿盲蝽象以成虫、若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果实汁液。幼芽及叶片受害时 ,先在新叶上现出枯死小斑点 ,随着生长枯死斑扩大 ,出现不规则小孔 ,俗称“破叶疯” ,严重时不能正常抽枝、展叶 ;花蕾受害后干枯脱落 ;幼果受害后脱落或刺吸处后期被病菌侵染 ,严重影响枣果的产量和品质。绿盲蝽象在沧州地区每年发生4~ 5代 ,以卵在树下杂草和浅层土壤中越冬…  相似文献   

8.
绿盲蝽蟓又称牧草盲蝽,能危害多种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 1危害特点及发生情况 1.1形态特征 绿盲蝽蟓属半翅目,盲蝽科。若虫体呈绿色,有黑色细毛,翅芽端部黑色;成虫体长约5毫米,呈绿色,前胸背板为深绿色,有许多小黑点。前翅基部为绿色,端部为灰色。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我国枣栽培和生产大省,绿盲蝽是近几年在枣树上新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害虫,采用目测法、扫网法和震落法对新郑和内黄两大枣区盲蝽的发生种类和为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利用色板诱杀和性诱剂诱杀法对上述两大枣区绿盲蝽的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新郑和内黄枣区发生及造成为害的种类均以绿盲蝽为主,其次为三点盲蝽,中黑盲蝽和苜蓿盲蝽亦有少量发生;绿盲蝽在枣园的发生为害及其种群消长动态与枣树的生长发育期紧密相连,在以上两大枣区均有5个发生高峰期。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一套绿盲蝽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绿盲蝽成虫对枣树叶片、花蕾、幼果危害能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绿盲蝽对枣树危害的严重性,在枣产区沧县高川乡朴寺村3 a生金丝小枣苗圃对其成虫危害枣叶、花蕾、幼果的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为:绿盲蝽成虫每头每天平均危害枣叶2.46片,花蕾2.74个,幼果1.59个。  相似文献   

11.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是枣树Ziziphus jujuba上新发生的重要害虫,以成若虫刺吸枣树幼嫩部位的汁液进行危害,造成花芽分化不良,落蕾落花,叶片穿孔,枣果畸形脱落等,经济损失严重。河南是我国枣栽培和生产大省,枣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六位。为生产绿色无公害的枣产品,该虫在河南枣区的发生危害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亟待开展。作者结合多年的枣树生产实践,调查研究了绿盲蝽在河南枣区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总结了枣树绿盲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期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枣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枣树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河北省枣产业的发展,通过多方调查,总结分析了目前制约河北省枣树生产的主要因素,即"三病两虫",也即枣疯病、缩果病、裂果病和绿盲蝽蟓、皮暗斑螟;提出了选育抗病品种、进行良种区域化与规模化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红枣是陕北丘陵沟壑区重要的经济树种,生产管理较为粗放,加之树种配置单一,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枣树病虫害较易发生且危害严重。经调查,主要虫害有枣芽象甲、绿盲蝽、枣粘虫、枣瘿蚊、枣龟蜡蚧、桃小食心虫,主要病害有枣锈病、枣疯病、缩果病。针对各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出了枣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历。  相似文献   

14.
粘虫胶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粘虫胶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进行试验研究.油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枣树红蜘蛛、食芽象甲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与引诱剂(或诱饵)结合用于防治苹果金纹细蛾,防治效果达85%以上.还可用于防治绿盲蝽蟓、春尺蛾、草履蚧等多种害虫.应用粘虫胶防治害虫,成本低廉、可以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粘虫胶可广泛应用于林业、果树以及卫生和城市害虫的测报及防治.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25日,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农业大学共同承担的"河北省枣树重大病虫无公害治理技术"通过了河北省林业局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针对目前枣树生产中存在的主要病虫(枣疯病、枣缩果病、裂果病、绿盲蝽蟓、皮暗斑螟)危害严重的问题开展研究。对我国传统主栽品种抗性进行了调查研究,选育出大果、优质、抗枣缩果病、裂果、枣疯病的系列新品种9个,通过国家审定新品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产上常用的3种药剂(30%乙酰甲胺磷、10%吡虫啉微乳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采取5倍、10倍、15倍3种浓度分别进行树干滴注防治枣瘿蚊、绿盲蝽蟓、桃小食心虫。结果表明:适宜浓度以10倍用药为宜。  相似文献   

17.
陕西黄河沿岸枣区害虫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陕西省黄河沿岸枣树害虫种类和危害情况,结果发现危害枣树的害虫有64种。其中鞘翅目害虫和鳞翅目害虫分别为21种和17种,分别占32.8%和占26.6%,这两类害虫占全部害虫种类一半以上。枣飞象在陕北枣区发生严重,造成植株二次抽梢,推迟开花和结果,影响果实如期成熟。绿盲蝽在渭北沿黄区域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18.
枣淡缘厚盲蝽(Eurystylu costalis Stal)属半翅目盲蝽科害虫。皖南枣区均有分布。我国著名金丝小枣产区的河北沦州也曾证实有此害虫危害,估计实际分布更为普遍。枣淡缘厚盲蝽以成虫、若虫刺吸枣树花和初座果,引起枣花、果蕾凋萎脱落;刺吸的伤口还能诱发花、果炭疽病、造成“花而不实”,对枣产量影响很大。此外,该  相似文献   

19.
枣树红蜘蛛是金丝小枣的重要害螨,危害严重时,可引起枣树提早落叶,降低枣果产量和质量。此叶螨以卵越冬,主要越冬部位是枣树树干的皮缝,占总卵量的99.37%,其次是枣树主枝上的皮缝和树干基部的土缝,分别占总卵量的0.63%和0.016%。在树干上,以向阳的南面皮缝中卵量最大,阴面皮缝没发现越冬卵。越冬卵 在3月上旬开始孵化,此时枣树尚未萌芽,孵化出的幼螨迁移到地面杂草上取食繁殖,3月下旬越冬卵全部孵化。幼螨水平爬行速度平均为7.1cm/分,垂直爬行速度平均为3.5cm/分。幼螨耐饥能力平均为16.68小时,最大耐饥能力为22.5小时。  相似文献   

20.
枣园绿盲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的危害,在沧州金丝小枣产区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羽化后1~2 d即可交尾产卵,平均每雌产卵286粒;若虫孵出1~2 min即可爬行,3龄若虫在空气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可耐饥饿35~47 h;成虫于果实膨大期开始转移到其它寄主如豆类、蔬菜、杂草和棉花等植物上继续危害,7月初进入转移高峰期,9月上旬开始出现裂果时又迁回枣树,危害裂果和嫩叶,并产卵越冬;绿盲蝽成虫受扰时1次飞行距离为3~9 m,主动迁飞时为2~5 m;绿盲蝽成虫对黄绿色趋性最强,其次为黄色、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