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4种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以及免耕抛栽效果。结果表明,无盘旱育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提高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从省工省力和节本增效出发,无盘旱育是今后水稻抛秧育秧方式发展的主要趋势;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秧苗素质好,根系带土量大,发根力强,抛栽后易于物理立苗和生理立苗,本田早生快发,既省工节本,又增产增效,是试验条件下效果最好的一种育秧方式;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纱窗垫底秧苗起秧方便、植伤轻、发根力强,但根系带土少,免耕抛栽后部分秧苗立苗困难,对产量有一定影响,有待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2.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采用无盘抛秧剂旱育秧技术、抛秧技术相集成的抛秧新技术。它采用“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实行旱育和抛秧。其技术特征是能在旱育秧苗的根部形成直径2.5~3厘米的“吸湿泥球”。该技术一方面综合了塑盘育苗抛秧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提高了抛植直立苗率,有利于物理立苗;另一方面综合了肥床旱育秧龄弹性大的优点,可培育矮壮多蘖壮秧,壮根壮苗,提高抛栽秧苗发根力,有利于生理立苗。同时减少了塑盘育苗成本。其技术效果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水稻肥床旱育抛栽是指在肥床旱 育秧的基础上,利用新型高吸水材料 制成的种衣剂“旱抛成功”拌种,在肥 床上培育出根部有“吸湿泥团”的秧 苗,实现带土抛栽。它明显提高旱育抛 栽的立苗速度和抗植伤能力。同时培 育出秧苗矮壮多蘖,能防止青枯死苗 及苗期恶苗病的发生。它与塑料软盘 旱育秧相比,具有省工(指播种上)、省 投入(软盘旱育每亩秧盘投入25元, 肥床早育每亩“旱抛成功”种衣剂投入 6元左右)等优点。同时,使秧龄弹性拉 大,缓解农忙季节劳力紧张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水稻肥床旱育抛栽是指在肥床旱育秧的基础上,利用新型高吸水材料制成的种衣剂“旱抛成功”拌种,在肥床上培育出根部有“吸湿泥团”的秧苗,实现带土抛栽。它明显提高旱育抛栽的立苗速度和抗植伤能力。同时培育出秧苗矮壮多蘖,能防止青枯死苗及苗期恶苗病的发生。它与塑料软盘旱育秧相比,具有省工(指播种上)、省投入(软盘旱育每亩秧盘投入25元,肥床旱育每亩“旱抛成功”种衣剂投入6元左右)等优点。同时,使秧龄弹性拉大,缓解农忙季节劳力紧张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旱育保姆"(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是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的高新技术产品,有效地解决了水稻旱育秧病害重、死苗多、旱育抛秧立苗难、植伤重的突出问题.在水稻旱育秧和旱育抛秧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旱育保姆”(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是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的高新技术产品,有效地解决了水稻旱育秧病害重、死苗多、旱育抛秧立苗难、植伤重的突出问题。在水稻旱育秧和旱育抛秧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水稻移栽新技术——无盘旱育抛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采用无盘抛秧剂旱育秧技术、抛秧技术相集成的抛秧新技术。它采用“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实行旱育和抛秧。其技术特征是能在旱育秧苗的根部形成直径2.5~3厘米的“吸湿泥球”。该技术一方面综合了塑盘育苗抛秧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提高了抛秧直立苗率,有利于物理立苗;另一方面综合了肥床旱育秧龄弹性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水稻抛秧技术从日本引入以后,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水稻简化栽培的主要技术之一。目前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1)塑盘旱育抛秧。具有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但其适宜秧龄短,培育壮秧难,育苗成本高。(2)肥床旱育抛秧。具有秧龄弹性大、利于高产的优点,但其秧苗根部带土量少,抛植困难,不易立苗。(3)无盘旱育抛秧。综合了塑盘旱育和肥床旱育抛秧的优点,采用“无盘抛秧剂”包衣,在秧苗根部形成“吸湿泥球”,利于抛植立苗,易培育壮秧,不受秧龄限制,利于高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试验,笔者论证了旱育保姆无盘旱育抛栽秧苗具有立苗快、缓苗期短、产量高、劳动用工少的优势,是适合在通州区推广应用的物化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抛秧壮根立苗技术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旱育秧苗在抛植情况下,苗体轻,根盘小且根部难以带土这一情况,应用水稻秧苗健壮素和高吸水材料,不仅促进了旱育秧苗根系的发育,壮大了根群,提高了单株带蘖数,而且使秧苗根部带土量明显增加,高吸水材料包衣还使秧苗根部形成“蓄水球囊”,明显提高了旱育抛秧的立苗速度和抗植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