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裂区试验方法,探索直播条件下香两优68的最适播种密度和氮肥用量,结果以播种量30.0kg/hm^2和施纯氮135kg/hm^2的处理组合产量较高,达6 765.0kg/hm^2。  相似文献   

2.
L9(3^4)正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套播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播种期,其次是鲜稻草覆盖,再次是播种量,氮肥运筹对产量影响不大。浙北地区晚稻套播小麦宜10月25日播种,播种量225kg/hm^2,晚稻收割后1周覆盖鲜稻草3000kg/hm^2,共生期不超过10d。  相似文献   

3.
温麦10号优化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麦10号播种期,播种量及施氮量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产量影响最大,播种量次之,两者均达极显著水平;每公顷施氮165 ̄255kg对产量无显著作用。认为,温麦10号的优化栽培技术以11月13日播种,播种量112.5kg/hm^2和施纯氮165kg/hm^2的组配为宜。  相似文献   

4.
半夏优化栽培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试验表明:氮,磷,钾和播种量4因子对半夏产量影响作用大小的顺序是播种量-氮-钾-磷;其优化栽培模式为施N116.0-164.0kg/hm^2,P2O5141.8-186.8kg/hm^2,K2O90.0kg/hm^2,播种量为3000.0-3750.0kg/hm^2。  相似文献   

5.
针对临夏高寒阴湿地区土壤肥料用量不足,氮磷比例失调,气温低,热量不足,土壤犁地层等影响粮食产量提高的问题,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耕深27cm和20cm处理比14cm处理,小麦增产319.5kg/hm^2和240.0kg/hm^2,蚕豆增产621.0kg/hm^2和396.0kg/hm^2,在施有机肥67500kg/hm^2条件下,氮磷总量以51kg/hm^2为宜;各作物适宜的氮磷比例是:小麦1  相似文献   

6.
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三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春大豆产量2250kg/hm62以上的栽培技术以采用烹期适宜,产量较高的浙春3号等品种,种植密度在300000-375000株/hm^2为宜,肥料用量以N,P2O5,K2O各为4kg/hm62,较经济,磷,钾肥基施,氮肥施用配比以基,花肥3:7为好,使用ABT4号生根粉拌种对大豆也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
套播小麦优化农艺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度选择基本苗、氮肥用量和稻科共生期3个对套播小麦生长发产大的因素,采用二次回归近似最优设计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套播小麦籽粒产量的重要性程度依次为氮肥用量〉基本苗〉共生期;运用计算机模拟、寻优和频数分析法,建立了套播小麦籽粒产量5297kg/hm^2的优化农艺方案,即基本苗210~223株/hm^2、化学纯氮 用量173.25~186.75kg/hm^2和共生期3~4d。  相似文献   

8.
密度与氮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密度与氮肥对油菜产量的效应,建立密度与氮肥的产量效应方程,求出最高产量(3201.96kg/hm^2)时的密度为53.45万株/hm^2、施氮量(纯N)为406.23kg/hm^2。生产上应采取“控制密度,增施氮肥”的科学方法来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9.
经三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春大豆产量2250kg/hm2以上的栽培技术以采用熟期适宜、产量较高的浙春3号等品种,种植密度在300000~375000株/hm2为宜,肥料用量以N、P2O5、K2O各为45kg/hm2较经济,磷、钾肥基施,氮肥施用配比以基、花肥3∶7为好,使用ABT4号生根粉拌种对大豆也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张掖地区盐化草甸土上按N165.0kg/hm^2、P52.5kg/hm^2、K81.0kg/hm^2、Zn(硫酸锌)30.0kg/hm^2、Mn(硫酸锰)45.0kg/hm^2、Mo(钼酸铵)7.5kg/hm^2用量混配后施用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P、NPK、NPZn、NPMn和NPMo混配基施,可使小麦籽粒产量较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38.9%、61.8%、60.3%、43.6%和45.0%,净产值分别增加13.2%、31.0%、31.8%、16.0%和14.8%,氮肥利用率分别达到27.6%、40.4%、40.2%、37.0%和38.5%,磷肥利用率分别达到9.2%、15.0%、12.8%、12.8%和13.7%,以NPK和NPZn混配施用效果最佳。同时查明,在不同混配肥处理中,小麦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是由穗粒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砂姜黑土和潮土为供试土样,在小麦配方施肥中测定其肥力,结果提示,低肥田施氮肥,砂姜黑土为180.5kg/hm^2、P2O5为82.5kg/hm^2;潮土的N为96.5kg/hm^2、P2O5为90.0kg/hm^2。中肥田中,砂姜黑土N为135.0kg/hm^2、P2O5为35.5kg/hm^2;潮土的N为139.3kg/hm^2、P2O5为90.0kg/hm^2。高肥田中,砂姜黑土N为78  相似文献   

12.
玉米单交种西农11号的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了西农11号杂交种施肥量及密度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和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其中密度对产量作用最大,施氮量次之,施磷量最小;在中等肥力土壤上要获得9000~10800kmg/hm^2的目标产量,应留苗52500~60000株/hm^2,施氮肥93.75kg/hm^2以上;若施氮肥562.5kg/hm^2,并配施知量磷肥,留苗63750株/h  相似文献   

13.
旱地小麦旋播是在撒施肥料的同时,均匀地撒施小麦种子,然后旋耕、镇压。施播能量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小麦产量平均增加21.73-42.52%。最适宜的播种量为112.5kg/hm^2。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浙油758产量最大因素是播栽期,其次是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9月22日播种10月27移栽,纯氮用量150kg/hm^2,种植密度7.5万株/hm^2,产量达2595kg/hm^2。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基本苗数(X1)、基苗氮肥(X2)、孕穗期氮肥(穗肥X3)、磷肥(X4)和钾肥(X5)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穗肥与磷肥是影响产量的主导性因素;基本苗与基苗氮肥之间,基苗氮肥与穗肥之间以及与钾肥之间,对产量有显著的互作,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选优,筛选出单产>5250kg/hm^2的优化农艺方案:基本苗200.25-210.30万/hm^2,基苗氮肥、穗肥、过磷  相似文献   

16.
定西旱地地膜穴播春小麦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定西旱地地膜小麦播种密度以36 ̄48穴/m^2,10 ̄16株/穴为宜,以施N75kg/hm^2,P2O5 60kg/hm^2效益最高,品种宜选择矮秆,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抗病,后期落黄好的中晚熟品种。旱地地膜小麦于拔节和微穗期各补灌20mm水,可增产380kg/hm^2。  相似文献   

17.
大蒜施用硫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和1996年在平凉市青龙乡王堡村进行的大蒜施硫试验结果表明,大蒜篱用硫肥能显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在75.0 ̄225.0kg/hm^2的用量范围内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但其经济量最佳施硫量为182.4kg/hm^2,最高产量施硫量为200.5kg/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施氮量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典型小麦品种小偃6号1小偃107和4286结合生产实际施氮肥,选择高N(247.5kg/hm^2)、中N(15.75kg/hm^2)和低N(67.5kg/hm^2)3个施肥水平,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蛋白质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都有增加趋势,但程序不同,小偃107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和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1998年在河北省滦县试区进行冬小麦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与高产高效施肥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滦河三角洲地区,钾是冬小麦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限制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效应N〉K2O。效益最佳平台区施肥量单施化肥时,N用量为293.40~312.75kg/hm^2,K2O为170.70~178.95kg/hm^2,施用有机肥30t/hm^2时,N用量为297.60~313.65kg/hm^2,K  相似文献   

20.
茬口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六年试验结果得出,玉米、小麦、大豆产量均轮作高于连作,其中,豆茬玉米六年平均产量5615.90kg/hm^2,连作玉米为4909.42kg/hm^2,二者之间达到1%极显著差异。麦茬麦六年平均产量1876.35kg/hm^2,豆茬麦在1540.78kg/hm^2,连作麦是1419.37kg/hm^2,三者之间达到1%极显著差异水平。麦茬豆六年平均产量1613.63kg/hm^2,油菜茬大豆15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