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池塘鳖与温室鳖体组成和生化=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分析了池塘养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与温室养中华鳖体组成和生化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池塘鳖相比,温室鳖四肢沉积较多的脂肪,肝脏质量显著地增加。此外还发现,温室鳖的肌肉脂肪、胆固醇的含量、脂肪的碘值和裙边的胶原蛋白可溶率都显著地提高,但肌肉和脂肪的感官色泽、肌肉的蛋白质及其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裙边的食用粘度及其相关的总胶原蛋白和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却明显地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鳖(Trionyz sinensis)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深入探讨提高原生态养殖鳖营养、保健功能的途径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原生态、池塘和温室养殖模式下中华鳖肌肉和裙边的基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相比,原生态养殖鳖的肌肉蛋白质、脂肪和胶原蛋白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裙边水分、蛋白和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P<0.05,下同),但脂肪含量最低.从3种鳖的肌肉中能检测出16种氨基酸,且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从中华鳖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原生态养殖鳖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温室养殖鳖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但除C18∶2n-6外,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结论]原生态养殖鳖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鳖俗称为甲鱼、团鱼,被古人美誉为滋补食品。近年来,对中华鳖的需求日益突出,得到人们的喜爱。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行业和养殖者纷纷加入养鳖行列,他们缺乏养鳖知识,加之境外鳖非法进入,以次充好,严重损坏了中华鳖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我们对无公害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流程进行探讨。首先要选择好适宜中华鳖的生长场地环境,根据中华鳖的生态习性和防病要求,在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不超标,土壤为柔软壤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茭白-鳖共育模式对茭白产量品质、经济效益以及中华鳖品质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茭白田套养150只中华鳖,扣除生产成本后,净收入增加7 350.5元,而且茭白和中华鳖品质明显提高;在总结试验和实践应用基础上,提出茭白-中华鳖共育模式的关键技术,对促进茭白产业和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地理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的多态性,建立区分中华鳖不同地理群的分子遗传标记,采用PCR-RFLP的方法扩增得到4个不同地理群(太湖鳖群体、沙鳖群体、台湾鳖群体和黄河鳖群体)中华鳖的pomc基因,比较4个地理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的同源性,构建遗传进化树,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用AccⅡ、BscBⅠ、AsuⅠ和TscⅠ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omc基因进行酶切分析。结果显示: 4个不同地理群的中华鳖均能扩增出786 bp的pomc基因。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在遗传上台湾鳖和沙鳖亲缘关系较近,而太湖鳖与黄河鳖亲缘关系较近。用酶切分析pomc基因扩增产物,结果表明:用AccⅡ内切酶对4种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沙鳖切出303 bp和483 bp 2个条带,而其他3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用BscBⅠ酶对4种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台湾鳖和沙鳖切出351 bp和435 bp 2个条带,而其他2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用AsuⅠ酶对4种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台湾鳖和黄河鳖切出349 bp和437 bp 2个条带,而其他2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用TscⅠ酶对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黄河鳖和太湖鳖切出349 bp和437 bp 2个条带,而其他2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这4个限制性内切酶的联合使用分析,可使这4个地理群的中华鳖在分子水平都得到明确的鉴定。从这4个地理群的中华鳖pomc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显著差异和酶切位点的变化,进一步证明pomc基因可以作为区分这4个不同地理群中华鳖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以5~7日龄的中华鳖稚鳖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乐果、三唑磷、氟虫腈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乐果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略滞后于三唑磷和氟虫腈;3种农药毒性强度大小依次为三唑磷、氟虫腈、乐果,其对中华鳖稚鳖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28μg/L、0.28 mg/L和124.4 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计死亡概率与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间数学模型和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农药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中华鳖不同地理种群的POMC基因的多态性,建立区分中华鳖不同地理种群的分子遗传标记,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得到4个不同地理种群(太湖鳖种群、沙鳖种群、台湾鳖种群和黄河鳖种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对该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测定,并对所测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其SNP位点,并对所得的SNP位点进行验证。结果显示:4个不同地理种群中华鳖所扩增的POM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均为786bp;以megalign软件比较分析4个不同地理种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发现该序列中共有15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经过验证,第129位核苷酸的变异为台湾鳖种群不同于其他种群的变异,第441位核苷酸变异为太湖鳖种群不同于其他种群的变异,第168和396位核苷酸为黄河鳖种群不同于其他种群的变异,第531和618位核苷酸为沙鳖种群不同于其他种群的变异。结果表明,中华鳖的POMC基因存在多态性,不同地理种群中华鳖POMC基因均有各自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可以作为区分中华鳖的不同地理种群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8.
正一、中华鳖"浙新花鳖"该品种以中华鳖日本品系为母本,以清溪乌鳖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即为中华鳖"浙新花鳖",腹部有大块黑色花斑。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同等规格的幼鳖经16个月养殖,生长速度比母本提高14%以上。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相似文献   

9.
口服甘草素对中华鳖稚鳖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饲料中添加定量的甘草素,投喂经福尔马林灭活嗜水气单胞菌(FKC)免疫接种的中华鳖稚鳖28d后,通过测定增重量,血液比容值,血清中补体价,抗体价,溶菌酶活性,GOT、GPT值,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口服甘草素对中华鳖稚鳖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中华鳖稚鳖饲料中添加35mg/kg.d的甘草素,不仅具有提高供试中华鳖  相似文献   

10.
以中华鳖裙边胶原蛋白为原料,经中性蛋白酶水解获得中华鳖裙边胶原蛋白水解物,研究其抗氧化性能和在猪肉糜中的抗氧化效果。首先分析中华鳖裙边胶原蛋白及其酶解物的氨基酸组成和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与非酶解中华鳖裙边胶原蛋白相比,其酶解物含有较多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的氨基酸,因此抗氧化活性较好。在肉糜试验中,将猪肉糜分为5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添加0.25%、0.50%、1.00%(质量比)中华鳖裙边胶原蛋白酶解物的处理组,在冷藏7 d过程中测定肉糜的pH值、TBARS值、酸价、过氧化值、巯基和羰基含量的变化,考察中华鳖裙边胶原蛋白酶解物对猪肉糜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中华鳖裙边胶原蛋白酶解物的处理组能显著降低肉糜中pH值、TBARS值、酸价、过氧化值和羰基含量增长的速度,尤其是添加1.00%(质量比)中华鳖裙边胶原蛋白酶解物的处理组能显著抑制肉糜中巯基的减少,从而有效抑制肉糜氧化。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利用中华鳖裙边胶原蛋白开发抗氧化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饲养试验来评估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VC)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生长性能、肝脏的脂质氧化以及背甲强度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4.3±0.07 g的中华鳖140只,单独饲养,设置7个水平的试验日粮,日粮含维生素C的量为0~619mg·kg-1,饲喂8周。结果显示,不同的试验饲粮组中华鳖的体增重、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肌肉组成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肌肉组成如下:水分,73.5%;粗蛋白质,18.3%;脂质,2.82%;灰分,0.73%。饲粮中不含VC的中华鳖肝脏中VC浓度、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程度、背甲强度以及甲壳胶原含量均是最低的。饲喂含有VC约350 mg·kg-1的日粮组背甲强度最大。虽然日粮缺乏VC并没有影响中华鳖的生长,但补充VC可以提高中华鳖的背甲强度和胶原蛋白含量。采用多项式回归分析,估计要达到最佳的甲壳胶原蛋白含量和背甲强度所需饲料中VC添加水平约为370~380 mg·kg-1。  相似文献   

12.
采用性腺组织切片观察与繁殖行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温室养殖中华鳖的性泉发育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室中养殖的中华鳖不仅生长速度加快,而且性发育也提早。中华鳖在温室条件下下饲养10个月时,雌鳖的卵核完全移至动物极并贴近卵膜,雄鳖的精巢内已有大量的精子生成,切开输精管有大量乳白色的精液流出。雌鳖性成熟年龄为21个月,雄鳖性成熟年龄为10个月。  相似文献   

13.
温室内中华鳖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性腺组织切片观察与繁殖行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温室养殖中华鳖的性泉发育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室中养殖的中华鳖不仅生长速度加快,而且性发育也提早。中华鳖在温室条件下下饲养10个月时,雌鳖的卵核完全移至动物极并贴近卵膜,雄鳖的精巢内已有大量的精子生成,切开输精管有大量乳白色的精液流出。雌鳖性成熟年龄为21个月,雄鳖性成熟年龄为10个月。  相似文献   

14.
高活性干酵母对中华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高活性干酵母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幼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试验共设6个组,在各组饵料中高活性干酵母的添加量依次为每千克体重0mg(对照组)、600.0mg(试验Ⅰ组)、800.0nag(试验Ⅱ组)、1000.0mg(试验Ⅲ组)、1200.0mg(试验Ⅳ组)和1400.0mg(试验Ⅴ组)。投喂30d后,从每组中各取10只中华鳖幼鳖采血,测定了中华鳖幼鳖血液中自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从每组分别取30只中华鳖幼鳖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方法行人工感染,检测其抗病力。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中华鳖幼鳖血液中自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和第Ⅱ组中华鳖幼鳖血清中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Ⅲ、Ⅳ组和Ⅴ组中华鳖幼鳖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中华鳖幼鳖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1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投喂高活性干酵母能增强中华鳖幼鳖对人工感染A.hydrvphila活菌的抵抗力。研究结果证明在中华鳖幼鳖饵料中添加高活性干酵母的量以每千克体重1200.0mg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市场分析及其养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鳖 ,俗称甲鱼、团鱼、水鱼、脚鱼 ,自古以来是我国传统的美味佳肴。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 ,对中华鳖的市场需求量直线上升。至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工业化温室养鳖设施及养殖工艺的突破和推广 ,大大促进了工厂化温室养鳖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初期 ,鳖价猛增几倍 ,养鳖的丰厚收入 ,更进一步刺激了养鳖业的无序发展 ,形成全国性的“养鳖热”。然而 ,随着市场商品鳖数量急剧增加 ,以及境外“泰国鳖”、“越南鳖”等外来鳖种低价向国内倾销 ,中华鳖市场竞争激烈 ,鳖价大幅度下降。面对竞争 ,有些单位采用不适当的养殖工艺 ,致使商品鳖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鳖 ,俗称甲鱼、团鱼、水鱼、脚鱼 ,自古以来是我国传统的美味佳肴。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 ,对中华鳖的市场需求量直线上升。至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工业化温室养鳖设施及养殖工艺的突破和推广 ,大大促进了工厂化温室养鳖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初期 ,鳖价猛增几倍 ,养鳖的丰厚收入 ,更进一步刺激了养鳖业的无序发展 ,形成全国性的“养鳖热”。然而 ,随着市场商品鳖数量急剧增加 ,以及境外“泰国鳖”、“越南鳖”等外来鳖种低价向国内倾销 ,中华鳖市场竞争激烈 ,鳖价大幅度下降。面对竞争 ,有些单位采用不适当的养殖工艺 ,致使商品鳖产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藕田套养中华鳖,利用中华鳖喜食福寿螺的习性,可有效控制福寿螺的危害;同时福寿螺又为中华鳖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物来源,降低了养鳖成本,减少了农残和污染,达到了藕鳖共育增产、增效和增质的效果。探索了一套藕鳖共育的高产高效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30℃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为期56d的稚鳖和幼鳖摄食—生长试验,稚鳖组设饥饿、1%、2%、4%和饱食5个摄食水平,幼鳖组设饥饿、1%、2%和饱食4个摄食水平。结果表明,中华鳖稚、幼鳖鳖体干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比能值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5),摄食水平对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稚、幼鳖灰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52%、和5.99%。体重对中华鳖鳖体干物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干物质和脂肪含量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饱食状态下,中华鳖稚、幼鳖鳖体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饥饿和非饱食状态下,幼鳖鳖体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稚鳖;幼鳖鳖体的比能值高于稚鳖,但二者的差异仅在饥饿状态下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重对中华鳖鳖体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鳖体灰分含量的平均值为5.76%。回归分析表明,中华鳖鳖体比能值、蛋白质、脂肪和灰份含量与其干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协方差分析表明,体重对上述关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是我地的重要水产品。本文从中华鳖的稚鳖的养殖温室建造、温室消毒、稚鳖的饲养管理、水质的调控、稚鳖疾病防治等方面论述了稚鳖的养殖的配套技术,并对稚鳖的养殖的“温室水质的调控”等瓶颈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稚鳖的生长,为下一步研究中华鳖的生长发育历程提供相关参考,以360只平均个体重5.167 g的中华鳖为试验对象,分设6个网箱,每箱置60只入内,试验期为60 d,每30 d采样检测试验鳖始、中、末期重量,及每日投饵量重量。结果表明,试验30 d稚鳖日增重为0.286 g,试验60 d稚鳖日增重为0.536 g。饵料系数分别为1.11和1.31,试验期间稚鳖饵料系数平均为1.21,平均日增重0.411 g。可得出结论:早期稚鳖所需饵料蛋白含量较中后期特别是500 g以上中华鳖所需饲料蛋白质含量低,中后期特别是500 g以上中华鳖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