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芮城县1984—2012年苹果花期序列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出苹果花期与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发现气温对苹果花期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日照时数,降水的影响很小;气温、日照时数对苹果花期的影响表现为一致性负相关。筛选出影响苹果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年平均气温、2月平均气温、3月平均气温、3月地面温度、开花前1个月≥0℃积温和3月至4月上旬≥0℃积温、3月日照时数,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以上因子的苹果花期预报模型,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1984—2012年芮城县苹果花期进行回测,准确率较高。平均始花期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为0,最大差值为6 d;平均盛花期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为1 d,最大差值为9 d,预报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表明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芮城县苹果花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利用金华气象局2011—202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梨树物候期观测资料,分析计算翠冠梨主要物候期生长量和果实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花期生物学零度,并通过有效积温的方法对梨树始花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翠冠梨抽梢始于3月中旬,果实膨大期始于4月下旬,其膨大速度与水分条件关系密切,尤其是与累积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果实膨大期的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和花期的平均气温是影响翠冠梨果实品质的主要因子,其中折光糖度和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单果重和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和花期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始花期大约出现在3月下旬,开花所需的有效积温在76.58~83.76 ℃·d,建立相应模型对2018、2019和2020年金华翠冠梨的始花期进行预报,准确度较高,可以为金华梨树始花期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防御花期低温冷害,提高苹果产量,更好地服务地方高原特色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选择西南冷凉高地苹果种植区的云南昭通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苹果始花期预报方法研究。选用2010-2020年苹果始花期资料和同时期气象资料,对花期前的气温、积温、日照等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单一气温、积温和多因子苹果始花期预报模型共6个,并对始花期开展预测和检验。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和旬平均气温因子与始花期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且平均气温越靠近真实花期,其相关性越显著。通过计算并找出最小积温变异系数,可以确定下限温度(或称生物学零度)和积温时段。运用回代和预测两种方法进行检验表明,建立气温和积温的多因子预报模型,预报误差均小于3 d,而建立气温或者积温的单一因子预报模型,预报误差均大于3 d,多因子模型预报的苹果始花期更靠近真实花期。多因子预报模型提前预测时间可达1周左右,在预防苹果花期低温冷害和提高苹果质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做好承德县国光苹果始花期预测、发布花期风险预警,尽可能减轻花期灾害对苹果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利用2010—2023年承德县国光苹果生育状况观测资料和同期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始花期与各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光苹果始花期与1月上旬气温、3月下旬气温、3月下旬0 cm地温、浅层地温和4月上中旬地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积温显著相关。挑选显著因子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预报模型,回代检验中始花期预报值与实际值相差0~2 d的准确率达83%,2022—2023年始花期预报值与实际值相差分别为3 d和1 d,所建立的预报模型可用于承德县国光苹果始花期的预报。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气象因子对红美人柑橘品质的影响,连续3 a检测红美人柑橘的6个品质指标,并收集整理产地5个主要气象指标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研究果实品质与红美人柑橘不同物候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美人柑橘萌芽期降水量与果实蔗糖、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期的日照时数与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理落果期,平均气温和≥10 ℃活动积温与果实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实采收期时,当平均气温在18.5~19.5 ℃、≥10 ℃活动积温在565.3~596.7 ℃,较高的环境温度有助于果实糖分累积。果实固酸比与开花期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采收期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日较差是影响红美人果实风味的关键因素,昼夜温差大,果实风味更佳。因此,做好红美人采收期保温保热,适当提高该时期的环境温度和热量,并采用设施栽培技术调整萌芽期和采收期棚内小气候环境,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汉江谷地油菜花期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陕西省汉中谷地1991-2010年油菜花期特征,对始花日期与不同时段的旬、月气温、积温、降水、日照进行相关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用2011、2012年油菜花期进行预测效果检验。结果表明:始花日期与盛花日期均呈逐年提前趋势,二者间隔日数总体呈较明显的缩短趋势;始花日期与1月中旬气温、2月下旬气温、3月上旬气温、 2月至3月上旬≥10℃积温、3月上旬降水量与呈显著负相关,即有气温越高,≥10℃积温越多,始花期越提前,与各时段<0℃积温与日照时数关系不显著。花期预测方程在应用检验中绝对误差在2 d以内,准确率达97%以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韩艳凤  何军  康晓玉 《农学学报》2023,13(11):81-87
南果梨是辽宁地理标志产品,花期观赏是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开展花期预报服务有助于推动旅游业。利用2000—2022年鞍山气象资料和南果梨花期物候资料,基于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筛选相关气候因子建立始花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3月份气温是影响始花期主要因素,降水次之,光照影响不显著。鞍山南果梨始花期出现在4月中—下旬,当3月中旬平均气温<4.0℃、平均最高气温<9.0℃、3月中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6.0℃、平均最低气温<2.0℃时,始花期出现在4月下旬,反之在4月上旬;并且,气温每升高1℃,始花期提前2~3 d。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3月中旬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3月中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3月下旬—4月上旬降水量等6个因子,建立的始花期预报模型准确率为84.8%。运用相关指标和逐步回归模型,可预测鞍山南果梨开花始期,此方法可纳入专项气象预报服务中。  相似文献   

8.
桃树始花期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及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13-4515
利用1991~2010年卫辉市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桃树始花期的观测资料,对影响桃树始花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卫辉市桃树始花期有明显的提前趋势;始花期与气温稳定通过5℃到3月底的积温、2月下旬~3月底日照总时数、3月下旬5 cm地温累计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建立了当地桃树始花期预报模型,并进行校正,通过检验模型效果良好,可为桃树始花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1—2020年ERA5 0.25×0.25再分析的地面气温、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资料,开展基于积温预报方法、600度法则方法的检验修订,应用地面自动站点2012—2021年实测资料建立樱花始花期预报模型,对比分析3种樱花始花期的预测准确率。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积温预报方法得出的预报指标为每年1月1日以后日平均气温≥0℃、活动积温达334℃·d即为开花日,600度法则方法以前一年12月25日为起始日,日最高气温累积达600℃·d即为开花日,使用2种指标进行历年回测,除去异常年份,始花期平均误差天数分别为3.2 d,通过方差分析得出600度法则效果较好;(2)将樱花花期与各个阶段气温、最高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其与12月中旬平均气温呈负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到樱花始花期预测模型,进行历年回测,除去异常年份误差,始花期平均误差天数为2.3 d。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南京市2012—2021年气象数据及樱花花期观测资料,对南京市樱花始花期特征及其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法构建了南京市樱花始花期预报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京市樱花始花期平均日序数为79.2 d,近10年来南京市樱花始花期日序数变化趋势不明显。(2)对由3月上旬积温因子建立的樱花花期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得出的樱花始花期与真实花期平均绝对误差为2.02 d;由前1年12月上旬至当年3月中旬积温和因子建立的樱花花期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得出的樱花始花期与真实花期平均绝对误差为2.19 d,说明长期积温是影响南京樱花始花期的关键因子;由多因子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发现多因子建立的预报模型预报误差明显低于单一因子建立的预报模型。对比3种预报模型对2022年南京市樱花始花期进行花期预报,发现综合X10和X14这2个气象因子建立的花期预报模型计算得出的2022年南京市樱花始花期预测值与实际花期的误差较小,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南京市樱花始花期。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预测油菜普花期,更有效地开展气象服务,笔者选取安徽省宣城市1990—2019年油菜观测资料和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基于Mann-Kendall法,利用SPSS和Excel软件对油菜普花期特征、普花期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宣城1990—2019年油菜普花期平均是3月20日,年际间变化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积温的文冠果开花物候期预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的文冠果物候模型,为文冠果的经营活动和旅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大东流苗圃文冠果3个遗传类型:白花类型及“金冠霞帔”“匀冠锦霞”两个文冠果新品种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进行了花期表型调查与物候的观测,结合全国文冠果主要分布区的8个省份15个地点白花文冠果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的观测数据,应用中国气象数据网上共享气象数据,对花性状与3个开花物候期进行了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析。结果(1)3个不同花色遗传类型开花先后顺序为白花类型、“金冠霞帔”“匀冠锦霞”,物候期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花序生长随0、3、5、7、10 ℃积温的变化与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结果较好;花朵数随时间和积温的变化与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较好;(2)各个地区之间同一积温指数各物候期所需积温相差不大,不同积温指数所需积温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积温指数和不同物候时期都对物候所需积温影响差异极显著,两个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差异极显著;(3)5 ℃积温指数(即温暖指数)与物候期日序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花期预测;(4)白花类型文冠果3个物候期5 ℃积温的日序与经纬度、海拔呈极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各观测地点日序的回归模拟值与观测值单因素方差分析证实该回归模型可用于花期预测;(5)用克里金插值法,采用上述预测模型,绘制白花文冠果3个开花物候期的时空分布图。结论基于5 ℃积温指数(即温暖指数)建立的积温模型可用于文冠果花期预测。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山西南部地区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冬前积温下的春季冻害风险,明确适应当前气候变化的适宜播期和品种,分别于2017-2018霜冻发生和2018-2019霜冻不发生的两个不同气候年型,在山西运城盐湖区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设计,对3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济麦22、周麦18和西农529)在不同冬前积温下的春季冻害风...  相似文献   

14.
南丰柑桔物候与气象关系分析及物候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丰县气象局1981~2011年柑桔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南丰县年平均气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升高。柑桔芽开放和开花均在逐年提早,柑桔芽开放年际差异最大,开花次之,可采成熟最小。立春至柑桔芽开放、柑桔芽开放至开花,其间隔天数均与≥0℃积温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显著负相关。仅立春至柑桔芽开放间隔天数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柑桔开花至可采成熟间隔天数与≥0℃积温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均不相关或相关不显著。立春至柑桔可采成熟间隔天数与≥0℃积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均不相关。柑桔芽开放、开花分别与2月中、下旬和3月份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显著负相关。文章最后提出了积温推算和回归分析两种预测柑桔物候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沈菊  张婵娟  辛萍萍  李娜 《农学学报》2023,13(9):94-100
柴达木盆地区域东西狭长,因降水差异突出,农牧业区以中东部为主。试验与分析不同播期下气象条件及藜麦生长的差异,以期为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干旱区藜麦推广种植奠定基础。以柴达木盆地东部乌兰开展的10个分期播种试验资料为基础依据,分析播期对生长期及各期内气象条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全生育期135~157 d,所需≥0℃积温1913.6~2188.3℃;灌浆至成熟期≥0℃的积温在774.2℃及以上。分枝期、现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与播期、期间≥0℃积温呈明显负相关。t1株高、千粒重及产量最高,t2有效分枝数及茎粗最高,试验整体表现为农艺性状及产量与播期呈负相关,全生育期积温与茎粗及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干旱半干旱区大面积灌溉使降水对藜麦生长的影响减小,但与开花期呈正相关,与灌浆期、成熟期、全生育期及有效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光照时长与有效分枝、株高、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较好的光照有利于缩短作物生长期。播期偏晚(t9与t10)未成熟。试验结果为大面积推广藜麦种植及灾后补种等提...  相似文献   

16.
采用蓝田国家气象观测站1960-2020年春节核桃萌芽—开花期历史观测资料,以及历年春季低温冻害调查资料,根据冻害气象指标,统计得出冻害主要发生时段集中在3月20日至4月30日,轻度冻害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而中、重度冻害在4月上旬发生频率最高。利用线性回归及相关分析法对1960-2020年蓝田核桃萌芽、开花期的气温做趋势分析,得知萌芽期和开花期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上升趋势较为显著。利用MK、MTT和累计距平方法对核桃冻害期平均气温做突变检验,得出核桃萌芽期和开花期平均气温分别在1999年、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冻害发生风险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气温变化对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果树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陇东黄土高原1984~2006年木本植物物候观测资料及种植试验期间的逐日气温资料,依据积温法分析了冬季平均气温、<0℃的负积温对果树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气温与芽开放—开花盛期≥0℃的积温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线形关系,冬季气温每升高1℃,芽开放—开花盛期所需≥0℃的积温增加6~8℃.d,冬季<0℃的负积温与芽开放—开花盛期所需≥15℃的活动积温呈二次曲线关系。虽然冬季气温升高,使芽开放—开花盛期发育所需的积温增加,但是,春季气温的较大幅度升高,补偿了这个时段发育热量的需要,发育日期非但未推后,而且有所提前,增加了果树春季开花受冻的危险,给林果业生产带来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北京市山区和平原两大农业种植生态区的9个代表气象观测站,基于196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逐年山区和平原的≥0℃活动积温、≥10℃活动积温、≥10℃有效积温、稳定通过0、5、10、15和20℃的初、终日期及持续日数、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季节日较差平均值和年较差、初、终霜日期、无霜期日数和冬季负积温等热量资源指标的历史变化趋势特征,同时以突变理论中的Mann-Kendall方法检测分析热量资源指标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山区和平原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在1961~2008年呈上升趋势,平原上升趋势比山区明显,平原在1996年存在突变点;山区和平原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的初日突变后比突变前提前了4~10d,终日山区和平原没有突变点,但也分别推迟了0~3d和1~10d,初终日持续日数也呈增加趋势,但平原多于山区,高温区域低于低温区域;年极端最低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原比山区增温速度快;年极端最高气温呈现不明显的上升趋势;除山区的夏季和秋季外,年较差和季平均气温日较差都呈现减小的趋势;初霜日期推迟,终霜日期提前,无霜期日数增加,山区比平原表现更为显著;平原区和山区冬季负积温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原高于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