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云英还田对双季稻化肥减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紫云英鲜草压青还田下,化肥减量处理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连续2 a翻压紫云英还田,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种施肥处理(A_1~A_4),以配方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处理对早、晚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其中,A_1处理为常规施肥,A_2、A_3和A_4处理施肥量分别为CK施肥量的80%、70%和60%。[结果]紫云英鲜草压青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养分。A_3处理早稻农艺性状、长相长势表现最佳;A_1~A_4处理分别比CK减产7.6%、9.0%、1.0%和4.5%,每公顷节省成本405、396、594、792元,每公顷化肥减量的经济效益分别为:-1 245.6、-1 590.6、316.8、-203.4元。A_2处理晚稻农艺性状、长相长势表现最优;A_1、A_2处理比CK增产3.9%、9.6%,A_3、A_4处理比CK减产6.3%和5.8%;A_1~A_4处理每公顷节省成本75、330、495、660元,每公顷化肥减量的经济效益分别为:940.65、2 439.75、-995.70、-610.20元。[结论]紫云英连续2 a平均还田23 880 kg·hm~(-2)时,早稻减少30%化肥施用量、晚稻减少20%化肥施用量,可以确保双季稻高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有机肥在化肥减量化技术上的应用,以传统施肥为对照,设置化肥减量增施有机肥的6个处理,分析不同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改善玉米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提高玉米产量,增加肥料效益,增产顺序依次为30%的有机肥配施70%的化肥处理(CF+M1)施用100%普通化肥处理(CF)80%的有机肥配施20%的化肥(CF+M3)50%的有机肥配施50%的化肥(CF+M2)施用100%的有机肥(CF+M4,CK2);减少30%~80%的当地常规化肥施用量情况下,配施4 500~12 000 kg/hm~2的有机肥不仅可使玉米产量达到或略低于施用化学肥料的玉米产量,对玉米的稳产也具显著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施30%比例的玉米产量、肥料效益和产投比最高,既经济又环保。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CK(不施肥)、CF(习惯施肥)、SM(羊粪有机肥)、SM+CF(羊粪有机肥和尿素各50%的氮)等处理对农田土壤物理性状、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SM和SM+CF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其中SM+CF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SM+CF处理较CK、CF和SM处理显著促进玉米株高和茎粗的生长,有效改善了穗部性状,提高了千粒重和产量,其中千粒重分别较CK、CF和SM处理提高22.94%、7.30%和8.55%,产量分别提高64.16%、17.54%和20.22%。因此,羊粪有机肥与尿素配施的施肥方式,更有利于改善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并有效地改善了玉米穗部性状,进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套灌区长期过量施用化肥而较少施用有机肥的现状,探讨了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春玉米生长发育、氮素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为探讨河套灌区化肥氮减量与有机肥氮配合施用的可行性及化肥减量比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肥(CF)、减量施肥(TS)、TS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MF)、TS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OF)5种施肥模式,探讨了内蒙古河套灌区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春玉米生长发育、氮素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加快玉米的生长速度,以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MF、OF)对玉米生长的促进效果更明显,抽雄期MF、OF处理叶面积指数达到最高,分别较CK、CF、TS处理高60.4%、11.1%、35.6%,60.1%、10.9%、35.3%,成熟期OF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CK的2.6倍,并分别比CF、TS、MF处理高45.1%、43.0%、57.7%。相同施氮量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单施化肥氮(TS处理)更能提高玉米的氮素效率及产量,且MF处理提高玉米光合特性的效果较明显。MF、OF处理产量与CF处理没有明显差异,但较CK分别提高162.1%、161.7%,较TS处理分别提高32.6%、32.4%。综合分析,相同施氮量下,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能明显提高玉米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改善光合性能,提高氮素效率及产量,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为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增产、氮肥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5.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叶用枸杞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叶用枸杞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本文以叶用枸杞‘宁杞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常规沟灌施肥(CK),水肥一体化施肥(T1),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灌水量、施肥量均为水肥一体化施肥的80%,T2)3种灌溉施肥方式对叶用枸杞产量、水分利用率、养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施肥量和灌水量均低于传统施肥的条件下,T1、T2的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69.3%和4.6%,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50.6%和93.1%,氮磷钾吸收率分别比CK提高了14.52,5.72,16.65个百分点和1.10,0.96,2.81个百分点,每公顷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91 217元和8 730元,产投比分别提高了72.3%和33.0%。综合而言,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提高叶用枸杞的产量、水分和养分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其中以水肥一体化施肥(T1,即N 496.05 kg·hm~(-2)、P 483.2 kg·hm~(-2)、K 342.15 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生长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进而指导阿克苏市玉米科学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投入,实现玉米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以金谷玉6号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和氮磷钾(NPK)5个处理,在收获期对玉米株高、径粗、穗长、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平均产值、净收入和养分利用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全年施肥量为尿素29.78kg/667m2,重过磷酸钙25kg/667m2,硫酸钾10.4kg/667m2,对玉米的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有促进作用。玉米氮肥的利用率为36.26%,磷肥的利用率为17.39%,钾肥的利用率为41.99%。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温凉区大麦化肥减量的空间及途径,2019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及田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同时研究化肥减量、复合微生物菌剂、氮缓释配方肥对大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加施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处理大麦生物学和经济性状均有所改善,籽粒产量增加2.00%,经济效益降低73.84%,产投比减少17.19%;常规施肥减量 10%~20%并加施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处理大麦有效穗减少9.76%~11.25%,籽粒产量降低0.31%~8.49%(其中与常规施肥减量20%的处理差异极显著),经济效益减少78.91%~108.96%,产投比降低17.97%~23.44%;氮缓释配方肥及其减量的处理大麦有效穗减少14.22%~18.25%,籽粒产量降低5.31%~12.33%,经济效益降低3.03%~16.78%。因此,常规施肥减量导致大麦株高、穗长、有效穗、穗粒数和籽粒产量降低,降幅随着减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以减量20%的处理降幅最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改善大麦生物学性状、增加有效穗、提高产量有一定作用,但由于成本高导致经济效益极显著降低;氮缓释配方肥一次性作底肥施入,严重影响大麦分蘖、成穗,导致有效穗、籽粒产量极显著降低,但由于节约了劳动力成本,经济效益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比较不同水肥一体化模式和传统漫灌施肥模式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N农学效率以及经济效益,探索运城地区最优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模式。结果表明,与传统漫灌施肥模式相比,不同水肥一体化模式均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生产效率、N农学效率,其中,W2N2(减量减氮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N农学效率分别比CK提高了34.5%和21.8%,W2N3(减量微喷处理)灌溉水生产效率比CK提高100%;周年籽粒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W4N3(足额微喷)周年产量最高,为16 371.4 kg/hm~2,较CK增加了2.8%;水肥一体化模式净收益值均高于漫灌模式,其中,W2N2最高,比CK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探索太湖县一季中稻最佳施肥方法,通过在太湖县弥陀镇开展一季中稻肥效校正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作物生长发育、生物学性状、水稻产量、作物产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空白对照、配方施肥和习惯施肥各处理水稻生育期相差不大,但生物学性状有一定的差异,产量指标差异明显,配方施肥各方面性状指标均要好于习惯施肥和空白对照。在土壤肥力中等田块,太湖县一季中稻执行N:P2O5:K2O=14:4:8的施肥水平,即每公顷施尿素225kg(基肥120㎏,分蘖肥60㎏,穗肥45㎏),过磷酸钙247.5kg(基肥),氯化钾101.25kg(基肥60㎏,穗肥41.25㎏)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改善目前苹果园过量施肥的现状,探索适合鲁中地区苹果园提质增效的合理施肥方案。【方法】以5年生的‘沂源红’苹果为试材,设置常规施肥(CK)、优化施肥(T1)、300kg/亩和500kg/亩有机肥分别替代10%的化肥、20%的化肥及30%的化肥(T2-T7)八个处理,试验收获期测定苹果亩产、生物学性状及果实品质各项指标。【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施用有机肥可以明显提高苹果的产量和果实品质。与常规施肥相比,各处理组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1>T6>T2>T7>T3>T5>T4,且以优化施肥(T1)最显著,产量提高49.54%。同时,优化处理(T1)能够显著提高苹果生物学性状和果实品质:单果重、果实硬度、果型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8.89%、8.33%、21.85%、8.59%、13.16%和35.49%,可滴定酸的含量降低28.89%。【结论】在鲁中地区苹果园中建议采用优化施肥,即每亩全年施用氮肥(折纯)22kg,磷肥(折纯)15kg,钾肥(折纯)22kg,同时施用500kg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有利于增加苹果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果实商品性,也有利于鲁中地区苹果园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本试验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与空白对照、常规施肥比较,实际产量比常规施肥高出20%,经济效益比常规施肥高出30%,增产增效明显。同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杂交种沈农T19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一次性施肥(对照)、分次施肥及测土配方施肥对不同种植密度下沈农T19产量、花后干物质积累、干物质转移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测土配方施肥与分次施肥产量均高于一次性施肥,其中测土配方施肥玉米产量最高,在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其产量可达10 524.85 kg/hm~2,较对照显著提高10.84%,经济效益达6 578.58元/hm~2;测土配方施肥与分次施肥的干物质转移量和转移效率较一次性施肥处理显著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也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一施肥方式下,沈农T19的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高效缓释肥在鲁中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示范研究了缓释肥在玉米种肥同播条件下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能有效改善玉米各农艺性状,一次性施用不会造成玉米生长后期脱肥;对比各处理玉米产量,全量缓控释肥和90%缓释肥两处理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处理,90%缓释肥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两处试验点666.7m2产量分别为688.3 kg和711.0 kg;全量缓释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明显高于普通配方肥和习惯施肥,其中,以90%缓释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比普通配方肥提高11.25个和15.68个百分点,分别比习惯施肥提高14.42个和21.01个百分点,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当地秋马铃薯常规施肥为基础,采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通过试验探讨常规施肥化肥减量配施等量商品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效益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量10%和20%配施等量商品有机肥的2个处理均可明显改善马铃薯经济性状、提高肥料利用率并获得高产。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和6.4%、磷肥利用率提高3.3%和5.6%、钾肥利用率提高8.4%和6.5%,增产7.8%和5.7%,但因施用商品有机肥投入过高,经济效益分别降低了2.5%和4.1%。化肥减量30%配施等量商品有机肥处理的肥料利用率、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常规施肥处理显著降低。常规施肥化肥减量20%每公顷配施7 500 kg商品有机肥为秋马铃薯最佳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试验,以长胜90天花椰菜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推荐施肥+不施硼肥(100%T+0B)、推荐施肥+增施硼肥(100%T+2.5B)各项处理,同时在推荐施肥+增施硼肥及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有机肥氮占比设为100%(100%M)、70%(70%M)、50%(50%M)、30%(30%M)、20%(20%M)、10%(10%M),研究推荐施肥及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花椰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CF,100%T+2.5B处理提高了花椰菜农艺性状,进而提高了花椰菜产量;50%M处理能改善花椰菜农艺性状。随着有机肥替代量的增加,花椰菜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50%替代量的产量最高。因此,适当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50%M),能降低肥料成本,提高花椰菜产量。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评估有机肥氮替代化肥对土壤生物化学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能够为河套灌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本试验包括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肥(CF)、减量施肥(TS)、TS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MF)、TS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OF)。结果发现,MF、OF与CF相比能在减少施氮量33.3%的同时维持玉米高产,并较TS提高32.6%、32.4%的产量。OF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较CK提高8.4%、17%、26%、2.7%、49%,较TS提高7.6%、26.8%、3.4%、15.8%。玉米生育期内,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在玉米抽雄期、蔗糖酶于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达到活性高峰,而磷酸酶变化平缓。相对于TS,OF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期的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生育期内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均以OF最高。土壤养分、酶活性和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OF是最佳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7.
试验主要探讨适合陕北地区旱地谷子增产增效生产的科学配方施肥标准,进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水肥供应对谷子产量及经济效益有显著的影响;在谷子作物上化肥配施和灌溉都能显著增加经济效益,但施肥不合理或干旱少雨情况下经济效益均有所下降;配方施肥(FF)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7 535.16,3 440.63 kg/hm~2,所有配方施肥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均分别比相对应的常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4.77%~22.22%和3.50%~9.43%;所有施肥处理的产量均高于不施肥(CK)处理;从经济效益来说,羊粪36 000 kg/hm2(M3)处理有利于提高晋谷29的产量,净收益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适合上海市金山区结球生菜生产上应用的微生物(苗)肥种类和施用技术,以结球生菜品种"雷达"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微生物(菌)肥及化肥减量对结球生菜生长、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微生物(菌)肥应用效果对比试验中,施用护地龙的结球生菜死亡率最低,仅为3.68%;施用格林美卡的结球生菜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增产8.7%,且每667 m~2纯收入增加399.8元。在化肥减量试验中,施用同一种微生物(菌)肥且化肥减量10%处理的结球生菜性状和产量明显优于化肥减量20%处理其中,施用旺赛且化肥减量10%处理的结球生菜死亡率最低,每667 m~2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每667 m~2纯收入增加281.95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不同化肥减量模式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在化肥减量模式下为甬优1540高效、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试验设计包括CK(对照不施肥)、CF(常规施肥)、T1(基肥减氮15%)、T2(追肥减氮15%)、T3(基肥减氮至椒江区化肥定额制)、T4(追肥减氮至椒江区化肥定额制)。结果表明,在不同化肥减量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均有显著提升;其中T1处理效果最好,水稻产量相比常规施肥提高8.6%,氮肥利用率是常规施肥的1.22倍;T2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5.2%,氮肥利用率是常规施肥的1.18倍;T3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3.4%,氮肥利用率提高3.9百分点;T4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1.7%,氮肥利用率提高2.3百分点。与常规施肥相比不同化肥减量模式下籽粒和秸秆中的氮元素含量降低,籽粒和秸秆中的磷元素含量增高,钾元素无明显规律;在同种减氮水平下,基肥减氮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优于追肥减氮处理。因此,浙东沿海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双季稻地区宜推广基肥减氮15%模式,纯氮投入量在174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减量施肥造成北方寒地水稻肥料供给不足和产量低的问题,以纳米碳增效剂为材料,采用仪器快速检测和植株常规测定分析方法,研究纳米碳添加的常规施肥和减量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性状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K)相比,纳米碳添加的常规施肥模式(SM-A)、减施氮肥10% (SM-B)和减施氮肥20% (SM-C)对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光合生理特性、产量性状和肥料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以SM-B增幅最大,SM-A次之,SM-C最小;SM-A、SM-B和SM-C增加经济效益分别为563.56 Y/hm2、1374.20 Y/hm2和-1391.08 Y/hm2,以SM-B增效值最高。本研究表明,SM-B能改善生育期光合生理特性,提高植株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是寒地水稻较为理想的减量施肥安全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