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兴起,为研究者基于二手资源开展循证研究提供了契机。[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梳理了数字人文“二手证据”循证范式相关的理论基础,并以敦煌汉简为例对数字人文“二手证据”循证范式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来自CNKI的287篇敦煌汉简相关研究文献的编码分析,检验了信度和效度,并对类目体系展开了综合分析。[结果/结论]本文提出了循证数字人文基于“二手证据”展开循证研究的包括文献检索、类目编制、“二手证据”要素的综合分析3个阶段,以及证据检索、信度检验环节、效度检验环节和类目构建、证据要素综合5个环节构成的“三阶段五环节”范式。本研究所构建的范式,对循证数字人文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参照和实践指引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人文循证范式自主知识体系是时代的要求。[方法/过程]本文以“范式”理论为基础,对中国特色数字人文循证范式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理论要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结论]本文认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特色循证数字人文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集体记忆及其载体,构成了中国特色数字人文循证范式自主知识体系的文化基础。丰富多彩的传统典籍文献为中国特色循证数字人文自主知识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文史互证”指引下具有鲜明中国治学特色的目录学则为循证数字人文自主知识体系打下了厚重的方法论基础。本文所展开的梳理和解析,有望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循证数字人文自主知识体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蕴藏于原始文献典籍的“一手证据”是展开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本文以《鲍氏国策》为例,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共词分析方法为突破口,比较全面地展开了数字人文研究者如何基于来自原始文献的“一手证据”展开系统化的研究。[结果/结论]本研究针对《鲍氏国策》中“一手证据”的提取,从词频统计、停用词的去除、词义模糊词的识别与剔除等方面,展开了基于词语展开分析时若干基础指标的获取过程;进而,本研究以《鲍氏国策》为例,提供了数字人文研究中,应用共词网络可视化、聚类系数、中心度指标、结构洞识别等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与指标,对一手证据展开解析的基本程序。本研究所展开的方法,有助于为完成数字人文“一手证据”的循证范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意义]农业文化遗产凝聚着传统的农耕智慧、经过成百上千年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本文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为切入点,研究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方法 /过程]利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梳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的措施及面临的问题,对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文化遗产创新开发与利用机制做体系化、系统化研究。[结果 /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农业文化遗产的传统生产方式已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想让农业文化遗产继续“活下去”,必须挖掘其多元价值,借助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文化遗产现代化转型,实现其活态传承,提高农业文化遗产综合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有效应对现代社会各种突发性公共危机,需要坚持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实现协同治理。2019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数字人文这一新兴学科为代表的各学科领域积极应对,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中产生积极效益并积累有效经验。[方法/过程]本文以内容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系统调研数字人文应对该疫情的前沿动向,选取12个国内外针对2019新冠疫情的代表性数字人文项目,以信息空间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从编码、抽象、扩散3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数字人文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促使社会各个层面充分认识到公共危机数据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行动;推动公共危机信息广泛传播进而实现公众教育;促进各学科领域内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在数字人文生态的构建中,引领型学术图书馆肩负“找方向”的重要职责,有必要将数字学术战略纳入其“十四五”时期的战略规划之中。[方法/过程]文章综合采用内容分析法、网络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有代表性的数字人文战略和数字人文中心的发展案例。[结果/结论]作者将引领型学术图书馆在数字人文生态下的发展思路归纳为体系化、纵深化、规模化与开放性四大特点,并提出学术型图书馆应以需求考察作为数字人文战略规划的关键基础、以“开放的体系”作为数字人文战略规划的首要目标、以重点项目作为数字人文战略规划的落地抓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证据生成的及时性对于循证决策至关重要,而目前证据合成的效率通常不能满足决策者的需求。众包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提高证据合成生产效率的潜在方法。本研究以Cochrane Crowd公民科学项目中的众包应用为例,总结众包在证据合成中的实践应用。[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网络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从众包者、志愿者、众包任务、Cochrane Crowd平台、质量评估5个维度分析了众包在Cochrane Crowd公民科学项目中的应用机制。[结果/结论]通过设置明确目标、激励措施、清晰任务,提供全面培训和适当的质量控制机制,可以应用众包为证据合成输出高质量结果。为未来针对不同领域证据合成中应用众包以及在证据合成的不同阶段使用众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研究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近十年,明确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的差异有助于国内数字人文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方法/过程]首先通过对学科与机构合作的定量统计对比了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中各学科参与度、机构合作模式的差异。针对存在的差异,利用CiteSpace中的共被引聚类、突现检测、双图叠加等功能,以图谱为线索介绍了国外数字人文研究的研究进展。[结果/结论]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的主要差异在于国内外计算机、人文学科的参与程度。结合CiteSpace的共被引聚类功能,确定了国际数字人文研究中计算机学科的7个类群和两个研究主题,人文学科中的五个类群和两个研究主题。通过对两学科共被引网络的双图叠加,发现国际数字人文研究中计算机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合作相对较少,前者较为先进的技术未能较快融入后者的研究中。综上,笔者提倡国内计算机和人文学科深入参与数字人文研究中,并应注重加强数字人文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介绍并分析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围绕方志物产典籍开展的数字人文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为数字人文视角下的农史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从数据资源建设、命名实体识别、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呈现、知识服务平台构建等关键环节介绍数字人文在方志物产典籍整理与利用中的应用,分析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结果/结论]围绕方志物产典籍开展的数字人文研究应以数据资源为核心,加快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以技术方法为支撑,强化数字人文技术的实践应用;以农史专家为主导,实现对数字人文研究结果的考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方兴未艾,为古籍知识关联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现代科技手段。对古籍内容挖掘与知识关联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古籍资源开发水平与服务质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和网络调研,梳理数字人文视角下古籍知识关联的研究,探讨古籍知识关联的关键环节,通过古籍知识关联应用举例分析古籍知识关联的壁垒。[结果/结论]数字人文视角下,从文献单元层次的组织深入到知识单元层次的组织,借助数据分析技术、机器学习、可视化技术等,可实现古籍知识关联。古籍知识关联起点是文献组织,基础是古籍数据,本质是知识组织。古籍知识关联可进行方志与家谱挖掘、钤印知识网络发现、特定时期与地域学者研究脉络与交往分析等,但在实施中仍面临知识元处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集成平台少等壁垒。  相似文献   

11.
数字人文背景下数字化古籍的深度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古籍是人类知识文化的载体,在数字人文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下,对古籍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存储、组织与分析,不仅可以实现对古籍的再生性保护,还可以实现对古籍所承载文化知识的传播与传承。文章通过对当前古籍数字化建设实践的梳理、数字人文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探讨数字人文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古籍文献开发与利用的应用,从而实现古籍文献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术领域,数字人文是数字技术与人文科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为人文研究带来了创新性的研究范式,同时为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带来发展契机。在数字人文环境下,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厘清并重新定位角色,主动参与到数字人文研究中去,积极探究适应时代要求的实践路径:面向数字人文的宣传与推广、通用软件开发和人文数据库建设、数据素养和研究技能培训、参与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顺应全球范围内的数字人文浪潮,推进藏学领域多来源、多形态、多语言知识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国藏学事业的现代化。[方法/过程]基于数字人文理念和方法,分析了藏学领域多语言知识融合的实现机理和实践路径,参照数字人文顶层本体框架DHTO构建了藏学领域知识本体框架,并基于OWLProtégé平台进行了藏、汉、英3种语言知识实例的融合与检索实验。[结果/结论]数字人文顶层本体框架DHTO由时间、地点、组织、个人、事物和事件共计6大类型实体构成,藏学领域知识本体可以基于DHTO框架进行逐层拓展,并通过创建多语言命名属性的方式实现跨语言语义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领域存在的大量图像资源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图像孤岛现象愈演愈烈。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IIF)为图像资源的深度交互和应用打开了新的窗口,而图像标注正是打通图像孤岛、提升图像认知的关键。[方法/过程]论文基于IIIF框架提出了“图像层面的元数据注入”“对象层面的内容录入”和“语义层面的语义引入”的3层标注模型。同时,文中构建的本体管理平台为图像资源的语义化标注提供了本体上的支持。[结果/结论]以韩干《照夜白图》为例,探讨了使用图像标注和IIIF技术在图像内容语义增强、对象标签聚类和资源精准关联等方面所带来的新的交互体验和研究模式。可以说,IIIF、关联数据(Linked Data)和人工智能(AI)的结合必将开启数字人文研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