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场是以橡胶为主的农业企业,现有胶园1.3万亩,已开割7400亩,占56.9%.1964年试割投产,至1982年止,累计产干胶1378.92吨,占全省累计干胶3010.8吨的45.8%.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0年产干胶156吨,株产1.25公斤,盈利2万元,1981年突破200吨大关,株产1.45公斤,盈利21万元,1982年产干胶231吨,株产1.6公斤,盈利25万元,连续三年较大幅度增产,同时,高产树位逐年增加(表1).  相似文献   

2.
太平公社从一九七二年以来,十四个大队植胶,现有胶园8300.3亩.保苗率高达97.8%,林相整齐,长势喜人.胶树长得快,梯田质量高,经多年全县评比名列前茅.一九八二年评比结果是:特级胶园1590.4亩,占19%;一级胶园3733.6亩,占45;二级胶园2935.7亩,占35.5%;三级胶园40.6亩,占0.5%.一九八二年实产干胶14.558吨,超计划82%,其中一级烟胶占97.38%.一九八三年计划产干胶30吨.十年来国家先后补助110.7万元,平均每亩133元,每株合4.43元,相当于国营像胶投资额的四分之一.十年来各梳胺队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抗寒力、生长、产胶和经济效益四个方面总结了十五年来三合树的研究情况,论述了三合树在橡胶北移,建设“安全、稳产、高产”胶园的作用.93~114/GT_1,93~114/PR107,五星I_3/PR107,五星I_3/GT_1,8~673/PR107等组合可以提高抗寒力2~2.5级.生长量一般可以提高30~50%,非生产期缩短一年.可以实现北移胶园稳产高产,产胶量一般较对照提高10~70% .经济效益较为明显,以三合树植胶1万亩,40万株计,一年可为国家节约和增加收入250万元以上,因此,三合树是橡胶树北移,克服寒害,提高产量较为理想的新型种植材料.  相似文献   

4.
我县种植橡胶树三十年来,经历了从试种到大面积种植的过程,全县现有胶园面积达6.3万亩,实践证明,诏安县橡胶树北移是成功的,橡胶已适应于本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诏安县不但能种胶,也能正常产胶,又有较稳定的产量水平.高产不抗寒品系RRIM600和PB36其单产分别为4.26公斤/株·年和2.55公斤/株·年,亩产106.5公斤和9.42公斤,建设农场从1958年办场至83年橡胶种植业共盈利368万元,其它种植业都亏损.种胶不但有经济效益,且效益延续时间长而稳定.  相似文献   

5.
对无性系PR107采取丰产栽培措施使亩产干胶从10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并保持了5年持续高产;扩大试验中(98.6亩),四年平均达到亩产181.7公斤,增产80%。证明橡胶树通过丰产栽培措施能大幅度提高干胶产量。这些措施是(1)选用抗性高产无性系为种植材料;(2)覆盖培肥改良土壤,提高橡胶树对养分的吸收能力;(3)营养诊断指导施肥,保持胶树有良好的营养水平;(4)合理地刺激割胶提高胶树经济产量;(5)应用产胶动态分析指导割胶,发挥和保护胶树产胶能力与健康。提出海南岛西部植胶区实现亩产干胶150公斤以上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起 我场于1964年开始植胶,到1975年种植面积共计11325.3亩。1971年试刈,到1982年开刈株数达110720株占现有胶树的37.15%,1981年产干胶140吨,今年增至170吨,打开了建场以来扭亏为盈的新局面,也是种胶近二十年来所取得的效益。但是从当前胶园现状和产量情况来看,有以下几个问题必须进行讨论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世界植胶近一万万亩,1977年植胶面积较大的国家依次是印尼(3458万亩)、马来西亚、泰国、中国(576万亩)、尼日利亚、斯里兰卡、印度、利比里亚(197万亩).1976年世界天然橡胶总产量354万吨,消费量353万余吨.产胶较多的国家依次为马来西亚(近164万吨)、印尼、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利比里亚、中国(78800吨)、尼日利亚.单产以象牙海岸最高(133公斤/亩).进口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日木、中国(217500吨)、苏联、西德.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植胶面积现已达1.2亿多亩,其中的94%是在东南亚和南亚.1988年世界天然橡胶净出口量为403.5万吨,平均胶价每吨为1286.6美元,出口总值为52亿美元.1989年世界天然橡胶总产量为512.5万吨,消费量为533.5万吨,不足21万吨;世界合成橡胶的产量为1034.5万吨,消费量为1039万吨,也不足4.5万吨.1989年世界人均橡胶的消费量为3公斤,预计到2000年全世界人口将达到61.48亿,人均天然橡胶的消费量为3.5公斤.因此,到本世纪末,天然橡胶仍将供不应求.为了改变天然橡胶产不敷消的现状及利用各产胶国家自然条件的优势,加速经济的发展,主要植胶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刺激扩种和更新的发展.目前,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是以更新为主,不再或很少扩种,主要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1960~  相似文献   

9.
在橡胶园的草带套种余甘树,2—3龄即可投产,每亩产值达42元,十龄树可突破千元,三年内可基本实现以果养胶目的.从而可有力地巩固植胶场企业.“胶果结构种植法”对我省植胶业来说,尚未有先例.然而南安县洪濑镇坝田林果场,在山地荔枝、龙眼、凤梨等果园的田埂套种余甘,表现速生,投产早(种后第二年即嫁接当年结果).经11周年实践,获得可喜的经济效益,套种200亩年收二万多元,不仅对荔枝、龙眼等果园  相似文献   

10.
我县社队于1973年开始试种橡胶,目前有四个公社,十九个大队(其中四个社办场)植胶,胶园面积4848.4亩,保存率达82.6%,1981年底‘全县量苗普查,当年平均增粗4.5公分.今年计划试刈四千株,干胶产量2吨.其中,坂仔橡胶场1976年定植的69.2亩速生栽培试验田,保苗率高达99.1%.平均茎围达37.7公分,年平均增粗6.85公分.今年计划试刈1035株(42公分以上)试刈率达50.3%.几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民营老胶园的更新,开始作为一个新问题来研究.我县民营胶园中,六十年代以前种的老实生树60740亩,182.22万株,占全县民营胶园总面积16.6万亩的36.6%,其中解放前种的13700亩,占总面积8.3%.这些老实树缺株多、产量低,单株年产干胶不到0.5公斤,经济效益低,且树龄老,无增产潜力.此类胶园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  相似文献   

12.
我市发展天然橡胶,从1958年至1988年已有三十年的历史.目前全市胶园面积11.4万亩(281万株).由于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同时在初期引种、生产性试种以及发展阶段,在种植品系的选择上偏多考虑抗寒而忽视产量,以致有2/3面积的胶园种植近200万株低产品系.加上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胶园的管理水平降低(主要是投入少),因而大面积胶园存在着保存率、开到率、株产(亩产)、胶园利用率、经济效益低等“五低”现象.如何提高胶园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梅花”是诏安县红星农场芹山作业区的一个生产队,队长黄才能就是全国农垦战线上的先进生产者。这个队七男九女,十六个工人,管理三百七十亩橡胶。今年开割胶树一千三百六十三株(其中PB86、RRIM600一千一百六十三株,实生树一百四十六株,病残树三十四株)计划生产干胶三千六百一十七斤,单株平均二点六五公斤,创造四点二到四点五公斤树位一个,有两人决心生产干胶一吨,誓为四化多产胶。  相似文献   

14.
我市自1983年到1986年,全市累计种植杂交中稻299.98万亩,总产稻谷157.45万吨,四年平均亩产一直稳定在500公斤以上。其中1983年杂交稻面积99.77万亩,平均单产517.5公斤,1984年面积90.13万亩,、平均单产538公斤,1985年面积57.79万亩,平均单产518.4公斤,1986年面积52.29万亩,平均单产523.5公斤,四年平均单产为524.9公斤,比常规稻平均增产52.7公斤。四年累计共增产稻谷15.81万吨,还出现了不少丰产片和高产田块。1986年经县、区、乡三级实地验收,武进县魏村乡新华村125亩汕优63丰产片,平均每亩实产735.3公斤;九里乡金星村农民蒋或明2.84亩汕优63,…  相似文献   

15.
一、概 况 福建省植胶区主要分布在龙溪地区盘陀岭以南的诏安、云肖一带,其次在盘陀岭以北的漳浦、平和、漳州和龙海等县市,即龙溪垦区。晋江地区及厦门同安县尚有生产试种。生产上主要的橡胶栽培品系有GT_1、天任31—45,南强1—97、PB86、PR107和实生树等。龙溪垦区地属南亚热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土壤成土母质以花岗岩为主,其次是砂页岩、流纹岩,属南亚热带赤红壤(或称砖红壤性红壤和砖红壤化红壤),呈酸性反应。原生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雨林,垦植前大部分已成为荒草灌丛地或次生林地。(80年已有胶园11.7万亩,占福建植胶面积的92%以上,年生干胶380吨,是福建主要产胶区。  相似文献   

16.
橡胶树烂脚病亦称茎基寒害,是近年来我国植胶生产上出现的新问题.华南四省(区)均有发生,福建、云南、广西纬度较高的植胶区尤其严重.1976年在本所调查3980株成令胶树,其中烂脚4—6级树有1193株,占30%.烂脚4级以上的胶树,不但生长滞缓,产胶量下降,还因溃烂面积过大长期难以愈合,引起病、虫入侵,致木质腐烂,严重的整株死亡.为此,研究烂脚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是植胶生产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脱毒马铃薯与棉花间作套种是我区棉农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的一种新型套种模式。 1 997年示范 ,1 99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1 999年推广面积3 5 0公顷 ,平均每公顷产马铃薯 3万公斤 ,皮棉1 3 3 5 kg公斤 ,公顷纯收入 2 .85万元。 2 0 0 0年面积发展到 80 0公顷。这种套种模式一般公顷产马铃薯2 .7万~ 3 .3万公斤 ,产皮棉 1 2 75~ 1 3 5 0 kg,公顷纯收入 2 .4万~ 2 .7万元。1脱毒马铃薯与棉花间作套种好处马铃薯采用早春地膜栽培 ,早种 ,早收 ,产量高 ,价格好 ,且耐贮藏、运输 ,市场稳定 ,效益好 ;马铃薯、棉花套种田间操作技术简便 ,省…  相似文献   

18.
龙溪地区植胶除少数优良小环境外,大部分胶园均受不同程度的寒害威胁,因而现有胶园多是比较抗寒的低产品系和实生树.为了探讨低产胶树提高单产之目的,现将我场电石刺激刈胶的效果整理如下,供参考.一、概况1、环境条件:我场位于北纬24°6′—24°10′,东经116°55′—117°12′.年平均温度21.3℃,绝对最低气温—2.9℃(1967年1月17日),最冷月平均温度12.3℃ 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常风2级左右,偶有台风影响.总之,我场纬度偏北、气温较低,属重寒害区.2、刈胶树现状和产胶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题通过对徐海植胶区PR107和海垦1两个抗风品系的累计风害状况的调查,分析它与台风来向、台风登陆后所经历的距离,林网及地形等因子与风害大小的规律性。先后共调查10个橡胶农场、1111个林段、11051.7亩共37万余株胶树。研究结果表明: 1.由于台风主要来自东面及东南面,橡胶树的保存率随距东海岸线及东南海岸线的远近而增减。自农场林网范围(此处距海岸线10公里左右)开始计算,向西或西北每延伸10公里,保存率可提高4~8%。据此,可以把该植胶区划分为:胶树累计保存率<50%;50~60%;>60%的三个亚类型区。 2.肯定了防护林网对防台风所起的效应,在迎风面林带中断时,风害累计损失率要比林带连续时的损失率高200%左右;但在连续经过5~6道林带,即400~600米范围,胶树的保存率即可提高到与林带连续时的情况下相类似。 3.大范围的地形变化影响胶树保存率,以西向坡面保存率最高。小地形的变化,东西坡面的胶树保存率无规律性,但在迎风坡面的变坡线附近的局部地段,风害率均显著加重。 4.根据累计保存率的多少与各场多年的单株产量记录,初步划分了四个等级的产量区,即亩产<30公斤;30~50公斤; 50~70公斤;>70公斤。本文根据胶树累计保存率和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林带中断与否的状况;大小地形影响等综合因素,为进一步划分农场内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分析、合理安排作物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龙海市浮宫镇际都村某场,一九五六年创建,一九六八年种植茶树,六十年代搞茶园营种果树。现有茶园面积90亩,套种安海、安海变杨梅900株,牛心柿600株。年产茶叶10吨,常年平均单产111公斤,最高年份单产150公斤。年产杨梅65吨.柿仔40吨,茶果产值16万元,其中茶叶产值7万元.占全场,总收入的训%,果树产值9万元,占56%,往年售给漳州茶场干毛茶上百担,春秋茶质量均在四级以上,其中有SO%为二、三级茶.一、茶园套果生态良好茶场地处我市西南部丘陵台地,海拔高度3006)尺,土层深厚、酸性红壤、茶园套种杨梅、柿等果树,以8-10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