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澳大利亚的农作物品种评价澳大利亚农作物品种评价包括大田作物品种评价、园艺作物品种评价和饲料作物品种评价,其广泛采用了从加拿大引进的数据管理系统软件 (AGROBASE)。进行品种评价,除了要了解数据管理系统软件的框架、结构和功能外,还要进行大田作物品种试验计划的制定和准备工作、作物试验的实施、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文件的建立、调整和变量分析方法、用DUS 三性即品种的差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作物育种信息》2005,(5):28-29
澳大利亚农作物品种评价包括大田作物品种评价、园艺作物品种评价和饲料作物品种评价,其广泛采用了从加拿大引进的数据管理系统软件(AGROBASE)。要进行品种评价,除了要了解数据管理系统软件的框架、结构和功能外,还要进行大田作物品种试验计划的制定和准备工作、作物试验的实施、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文件的建立、调整和变量分析方法、用DUS三性即品种的差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ISTINCTIVENESS、UNIFORMITY、STABILITY)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正田园禾苗如铺锦,农谚时言九月金。9月3—4日,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培训暨杂粮等作物登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在山西召开,这是我国品种登记制度实施以来的第一个登记品种评价展示活动。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刘天金出席会议并讲话,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郭建  相似文献   

4.
高增永 《种子科技》2008,26(3):21-21
近年来,新药注册把关不严,泛滥成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数量成倍增长,品种审定工作是否也存在新药注册泛滥之类的现象?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从确定育种目标、搜集品种资源到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在育种方法手段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短短几年新品种数量成倍增长,并且许多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生产表现呈现雷同现象,很难说当前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中不存在类似药品注册泛滥的问题。即使目前不存在或不够严重,也须对此类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5.
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工作的重大改革,上海市严格按照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指南的要求,积极推进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和已登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2017年-2020年共受理5大类14种作物295个品种登记申请,其中219个品种符合登记要求,已经农业部公告。全市共有78家单位和个人在农业农村部种业大数据平台注册了品种登记账号,登记品种前3的单位分别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和上海实满丰种业有限公司,品种登记的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6.
杨兴强 《中国种业》2021,(11):54-56
农作物品种测试体系的科学与否是影响品种审定和市场推广最主要的因素。通过对农作物品种试验自主测试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科学的品种试验评价体系对筛选优良品种的重要意义,总结出目前农作物品种自主评价测试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测试体系评价分析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农作物品种安全跟踪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以及对衡阳市开展农作物品种安全跟踪评价工作中的试验设计、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做法进行梳理,总结农作物品种安全跟踪评价工作经验,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该项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更加合理的农作物品种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评价体系,加快农作物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运用Dephi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人力资源、科研基础、成果产出和成果转化4个因素构建农作物品种转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2—2014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农作物品种转化能力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科研基础、成果产出和成果转化都是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4年农作物品种成果转化能力比2012年和2013年分别增长了66.9%和30.1%。根据评价结果,为提高江苏省农作物品种转化能力提出了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基础建设、重视成果产出、提高转化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进行了农作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比较,旨在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框架对于农作物品种保护的异同,以及这些法律制度的实际应用和效果。本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国的植物新品种权法、美国的植物品种保护法以及欧洲的植物品种权法,揭示了它们在组织和管理、品种注册规定、农民权益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差异;通过国际案例分析,突显了这些法律制度在农业创新、技术转移、农民权益和种子自由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然而,也揭示了一些挑战,如法规不确定性、伦理和道德问题以及种子自由问题。最后,本研究提出了未来的展望,包括农作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国际合作的推动以及政策建议,以促进农作物品种的保护和推动农业可持续性。这一研究为深化农作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理解,提供政策建议,促进全球粮食供应的安全和农业的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孙瑞建 《中国种业》2020,(11):43-45
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工作的开展,是因应当前农作物品种“井喷式”新形势和新一轮种业管理体制改革新局面,创新构建的服务于用种主体“看禾选种”、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优化推广品种结构的部省县三级联动共建的展示评价新体系。本文简要阐述了展示评价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当前县域种子展示评价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深入扎实开展展示评价之可行性进行了着重探讨,以期为全国性开展实施的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是服务乡村振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新形势下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行简要阐述。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系统调研,归纳总结了当前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总体概况,包括展示基地建设、参与展示评价主体和作物情况以及展示评价宣传效果,重点分析了展示评价过程中存在的基地建设不完善、宣传不到位、展示效果未凸显等问题,提出了提高基地综合实力、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展示效果等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展示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主要作物新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北方干旱缺水,水资源日趋匮乏的特点,研究了农作物高产品种抗旱性鉴定方法、评价指标,编制了我国第一个有关农作物品种抗旱性鉴定的地方标准,完善了农作物品种的育种程序。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在参加区域试验的同时进行抗旱性鉴定试验。抗旱指数成为我国小麦和旱稻等作物的抗旱性鉴定指标和标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区试审定鉴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作物品种区试审定、抗病鉴定、品质分析、抗冷害等鉴定技术评价体系,为保证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审定工作顺利进行和农业增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两年随着参试品种数量的不断增加,假冒伪劣品种参加试验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为系统梳理已登记农药在使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制订好农药品种再评价规划,保障农业丰产丰收、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近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下发通知,定于2014年3月20日至4月30日,征集开展再评价的农药品种名单。此次名单的征集范围包括我国取得正式登记并广泛使用,已表现出或在导致农作物药害、靶标生物  相似文献   

15.
西藏自治区第6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1989年12月5日~9日在拉萨市召开。会议由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邓和主持,西藏自治区农委副主任姚培智到会讲了话。这次会议在听取1989年度各区试点汇报,审议1990年度区试、生产示范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条例》,对报审品种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必须“以产量为纲,其他都是目”。就是说,玉米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特用品种或专用品种,某种成分的含量仅可视为一个评价指标。要化繁为简,只有一个“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足矣! 2017年1月24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通知,对修改形成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征求意见。修改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不再“以产量为纲”。玉米高产品种要求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  相似文献   

17.
8月13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农作物授权品种展示暨品种权交易会”上,我院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小麦品种“郑麦9023”喜获2004 年度全国种植面积第一名(获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授权品种)。  相似文献   

18.
《种业导刊》2015,(4):34-36
导语:根据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和《河南省农作物品种终止使用暂行办法》的规定,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初审,拟对审定时间长、种性退化、存在严重缺陷、近两年种植面积极少以及未按时送交标准样品的品种共86个,予以停止推广。公示期2015年3月23日至5月22日止。  相似文献   

19.
正导语:第七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定通过了小麦和油菜2种主要农作物30个新品种,并决定终止使用小麦、油菜2种主要农作物10个品种。公告日期分别为2016年2月15日、2016年2月4日。  相似文献   

20.
《种业导刊》2015,(1):34-37
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目录于2014年10月16日予以公示,公示期为60日(自2014年10月16日至2014年12月14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