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采用肥料田间试验,研究了制种玉米多功能复混肥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在增加,但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则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符合报酬递减律;多功能复混肥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1199.36kg/hm2时,制种玉米预测产量为8599.61kg/hm2,与田间试验处理5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制种玉米氮肥增效剂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梯度的氮肥增效剂施用量与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呈正相关。随着氮肥增效剂施用量的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氮肥增效剂在亩施用量在400 g的基础上再增加133 g,玉米收益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氮肥增效剂施用量与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5986.16+45.9052x-1.4446x2,氮肥增效剂经济效益最佳亩施用量为400 g,玉米理论亩产量为420.9 kg,计算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4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黑色薄膜覆盖栽培下玉米获得高产的缓控释肥的适宜施用量,采用5个不同缓控释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进行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缓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以缓控释肥施用量60kg/667m2的产量最高643.66kg/667m2,增产7.9%,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株高、穗位高均随着缓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均随着缓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其余的6个性状变化小。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连续种植制种玉米12年的基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生态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吉祥一号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生态肥施用量与土壤孔隙度、团聚体、有机质、有机碳、供碳量、速效氮磷钾、玉米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的负相关;随着有机生态肥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在增加,但边际利润在递减,出现了报酬递减律;有机生态肥施用量在2.40 t/hm^2的基础上,再继续增加施肥量,玉米边际利润出现负数;经回归统计分析,有机生态肥施用量与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6 269.33+250.619 8x-52.140 8x2,最佳施用量为2.39 t/hm2时,玉米理论产量为7 168.39 kg/hm^2。  相似文献   

5.
制种玉米多功能复混肥适宜用量与肥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内,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制种玉米多功能复混肥的适宜用量及肥效,结果表明: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在增加,但增产量、边际产量、边际利润、肥料投资效率则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与制种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373.01+2.089x-0.00518x2。多功能复混肥适宜用量为80.02 kg,制种玉米的理论亩产量为573.28 kg,与田间试验处理5的结果基本吻合。在氮、磷纯养分投入量相等的条件下,不同种类肥料的肥效是:多功能复混肥尿素+磷二铵。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进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对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因素依次是:磷酸氢二铵〉尿素〉糠醛渣〉聚乙烯醇、硫酸锌〉5406菌剂;因素间最佳组合是:聚乙烯醇133.20 mg、5406菌剂300 mg、磷酸氢二铵2499.99 mg、硫酸锌200 mg、尿素4906.50 mg、糠醛渣19999.88 mg。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与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呈正相关,与单位肥料增产量呈负相关。随着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多功能专用肥亩施用量在125 kg的基础上再增加施用量,收益出现负值。多功能专用肥与玉米产量间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3043.18+1.0109x-0.0002088x2,经济效益最佳亩施用量(x0)为124.99 kg,玉米预测亩产量(y)为378.16 kg,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6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河南高产潮土区夏玉米施钾效果及适宜的施用量。结果表明,增施钾肥能明显降低穗位、增加株高﹑穗长、百粒重等增加玉米抗逆性、促进玉米产量构成性状,玉米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高钾处理增产幅度变缓,经济效益低。150kg/hm2的施钾量在高肥力潮土上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钾肥在豫北潮土区夏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河南高产潮土区夏玉米施钾效果及适宜的施用量。结果表明,增施钾肥能明显降低穗位、增加株高﹑穗长、百粒重等增加玉米抗逆性、促进玉米产量构成性状,玉米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高钾处理增产幅度变缓,经济效益低。150kg/hm2的施钾量在高肥力潮土上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甘肃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田有机肥投入量少、化肥超量施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导致土壤板结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生态肥对制种玉米田理化性质和吉祥一号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依次为玉米专用肥牛粪聚乙烯醇,有机生态肥配方组合为聚乙烯醇30kg、玉米专用肥1800kg、牛粪30000kg。有机生态肥施用量与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为y=5.15+0.0552x-0.00006195x2,最佳施用量为31.96t/hm2。不同处理制种玉米田容重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依次为不施肥(对照)传统化肥有机生态肥;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团聚体、有机质、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依次为有机生态肥传统化肥不施肥(对照)。在制种玉米田上施用有机生态肥,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制种玉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保水剂对秋植大豆在闽南丘陵旱地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研究了沟施不同施用量的保水剂对其发育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保水剂的大豆各生育时期都有所延长,全生育日数比对照延长了2~7天,并且提高了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与有效荚率,单株粒重增多,百粒重提高;且随施用量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沟施保水剂60 kg/hm2用量的增产增收效果最佳,可增加纯收入1503.00元/hm2,其投入产出比为1:2.67,适宜在闽南丘陵旱地及其同类地区旱地进行秋季种植大豆时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在河西走廊荒漠化区域的非耕地上,采用网棚基质栽培模式,研究了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与微型薯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微型薯产量的原料依次是生物复混肥〉消毒杀菌剂〉保水剂〉粘合剂;原料间最佳组合是:粘合剂2g/m2,保水剂4.50g/m2、生物复混肥970g/m2、消毒杀菌剂90g/m2;原料间粘合剂、保水剂、生物复混肥、消毒杀菌剂重量比是:0.0019:0.0042:0.9095:0.0844。随着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微型薯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在增大,当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超过0.25kg/m。时,对微型薯的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抑制作用。经回归统计分析.多功能专用肥最大利润施肥量为0.26kg/m2,微型薯的理论产量为1.69kR/m2.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6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功能专用肥与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及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制种玉米产量的因素依次是:CO(NH2)2〉(NH4)2HPO4〉聚乙烯醇和ZnSO4.7H2O〉保水剂〉糠醛渣。因素间最佳组合是:聚乙烯醇30 kg/hm2,保水剂30 kg/hm2,(NH4)2HPO4...  相似文献   

13.
秦嘉海 《中国种业》2016,(11):34-36
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上坝镇旧沟村连续种植杂交玉米12年的基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母本密度与敦玉328杂交玉米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敦玉328母本密度与杂交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生长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穗粒重和百粒重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母本密度的增加,杂交玉米产量、利润和投资效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母本密度由7.69万株/hm2增加到8.33万株/hm2和9.09万株/hm2,利润和投资效率随着母本密度的增加而递增,当母本密度大于9.09万株/hm2,玉米产量、利润和投资效率随着母本密度的增加而递减,敦玉328杂交玉米制种适宜密度为9.09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酰胺型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秋糯玉米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探讨PAM保水剂在伏秋干旱条件下对糯玉米土壤的保水效应,可为玉米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沪玉糯3号’鲜食糯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拌种、沟施与穴施PAM方式,研究了PAM保水剂不同施用量及施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及鲜食糯玉米生长、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0~40 cm土层PAM保水剂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总体高于对照并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5个处理中,以沟施60 kg/hm2 PAM保水剂处理的保水、增产效果最好;30 kg/hm2 PAM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条件下,穴施好于沟施,但两者产量差异性不显著。由此得出,施用PAM保水剂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率和促进作物生长,并改善玉米的产量构成因子,从而提高鲜棒产量和地上鲜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海拔1 450 m、1 500 m、1 550 m、1 600 m的下河清农场、上坝镇、东洞乡和金佛寺乡制种玉米基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不同海拔敦玉260制种玉米经济效益变化特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敦玉260制种玉米株高、穗位高、茎粗、生长速度、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产值和利润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海拔与玉米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效益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敦玉260玉米新品种适宜制种的海拔为1 450~1 500 m,最佳海拔为1 450 m。  相似文献   

16.
秦嘉海 《中国种业》2015,(10):54-5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葡萄酒渣复混肥对制种玉米田的改土培肥效应。结果表明:制种玉米田施用葡萄酒渣复混肥与传统化肥相比,容重和p H分别降低12.65%和1.92%;总孔隙度、团聚体和饱和持水量分别增加21.23%、17.39%和21.23%;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5.52%、1.28%、0.59%和0.11%;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增加58.49%、36.27%和21.52%;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增加53.63%、5.64%和7.41%;玉米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和产量增加2.09%、6.85%、9.14%和12.37%。葡萄酒渣复混肥与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为:y=5.39+0.8478x-0.0859x2,最大利润施肥量为3.60t/hm2,玉米理论产量为7.33t/hm2。  相似文献   

17.
钾肥对杂交玉米制种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华  刘敏  张久宇 《种子科技》2002,20(2):102-103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在施用不同数量钾肥条件下,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和幼苗生理素质的变化、钾肥施用量与种子产量及其幼苗生理素质的关系,得出在北方白浆土中等肥力条件下,亩施K2O 0-25kg范围内,玉米杂交制种的种子产量及其幼苗生理素质与钾肥的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的测验结果,并测验出在亩施K2O 15kg时种子平均亩产比对照增产27.7%,达到显著水准,是其最佳施用量,同时,测定了在施用钾肥条件下,玉米杂交制种的光合作用性能,籽粒灌浆速度和植株与籽粒中氮磷钾含量的变化,证明了定量施用钾肥对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及其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影响和生理功效,其生理学机理在于钾肥既能影响光合作用,又能影响氮磷钾营养的吸收,输送,供应和积累,从而影响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8.
保水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木薯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保水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木薯产量的影响,以木薯品种‘辐选01’为材料,在每公顷施用保水剂(0 kg,20 kg,40 kg)的处理下,研究保水剂不同用量对土壤理化性状、木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木薯生长,提高木薯产量。其中以40 kg/hm2保水剂施用量效果最好,其土壤含水量、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12.56%、16.47%、11.62%、36.87%、45.42%;株高、茎粗分别增加了14.74%、12.74%;木薯产量和经济收入分别增加了36.96%和22.15%。由此可见,保水剂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木薯生长,增加木薯块根产量,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在木薯栽培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灌漠土制种玉米NPK适宜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回归统计分析,河西走廊制种玉米每hm^2N素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103.05kg,P素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60.15kg,K素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59.21kg。制种玉米产量随N、P、K素用量增加而增加,但单位N、P、K增产效果则随N、P、K用量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20.
赵军  杨珍  张德  何增国  殷稳娜 《中国种业》2024,(5):79-82,87
为了探究制种玉米母本生长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为武威市及河西走廊地区制种玉米密植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早熟制种玉米品种英德 77 和中晚熟品种郑单 958 的母本 LH501、郑 58 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 4000 株 /667m2、5000 株 /667m2、6000 株 /667m2、7000 株 /667m2、8000 株 /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和 5000 株 /667m2、6000 株/667m2、7000 株 /667m2、8000 株 /667m2、9000 株 /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 2 个不同熟期制种玉米品种的母本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母本 LH501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测产面积穗重、产量均随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 8000 株 /667m2 时的产量最高,达 393.20kg/667m2。制种母本郑 58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单穗粒重、百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测产面积穗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随着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密度为 8000 株/667m 2 时的产量最高,达 568.71kg/667m2。因此,2 个参试制种玉米品种母本的最佳种植密度为 8000 株 /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