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鲤鱼春季病毒病:(Spring Viremia of Carp):SVC病毒是已知流行于欧洲的鲤鱼类病毒,鲤鱼发病于13~20℃春季水温上升时期,17℃发病最盛,当水温超过20℃时则减弱。稚鱼和幼鱼不患此病。鲤鱼一旦患上此病,2~3周死亡率达80~90%。病鱼喜集中在注水口,呼吸迟缓,横卧水底,不久身体歪斜,浮出水面,病鱼体表  相似文献   

2.
鲤鱼痘疮病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很少报导的鲤鱼痘疮病(病毒性),1994年至1995年先后在青海省大通、西宁和平安等地区越冬池出现,造成大批量越冬鲤鱼种死亡,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鲤鱼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一种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一、二龄鲤鱼鱼种。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5℃以下易发病。在发病期间同池的鲢、鳙、草和鲫都不感染。 病鱼在发病初期鳍和体表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数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鲤鱼销售价格不高,许多养殖场为了避开成鱼销售的高峰,将很大一部份的成鱼养殖到翌年才出售。到了春季,渔民稍不注意就会发生鱼病,尤其是鲤春病,可导致鲤鱼的死亡率达50%以上,造成不小的损失。鲤鱼鲤春病的症状是:在春季水温为13℃~22℃时,病鱼出现体色发黑,呼吸缓慢,侧游,腹部膨胀,腹腔内有渗出液,眼突出等症状;解剖病鱼后,可见其皮肤、鳃及内脏器官有点状出血,肌肉呈暗红色,肝、肾、脾等器官有水肿症状,肛门红肿突出,肠内无食物,肠壁呈糜烂状。严重症状者可转为细菌性败血症,并诱发全池鱼体感染。发生鱼病的池塘或多或少存在…  相似文献   

4.
四季与鱼病     
王声瑜 《内陆水产》1999,24(3):27-27
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青、草...  相似文献   

5.
四季与鱼病     
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所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青、草鱼患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成鱼白鲢患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草鱼成鱼患大中华鳋病等。  相似文献   

6.
四季与鱼病     
<正> 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青、草鱼患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成鱼白鲢患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草鱼成鱼患大中华鳋病等。  相似文献   

7.
<正>鲤鱼鳔炎病是近几年北方池塘养殖鲤鱼的常见病,与弹状病毒引起的鲤春病毒血症(以前曾经称为"鲤鱼鳔炎症")不同,目前发生的鲤鱼鳔炎病由细菌引起,内服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法有效果;发病水温也不是鲤春病毒血症的低温期发病,而是在养殖季节温度越高的时候越严重,尤其是25℃以上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也没有病毒病的体表严重出血、突眼的特征性症状,而是以鳔壁溃烂、水肿为主。因此目前鲤鱼养殖者和鱼病防治人员习惯上称其为鲤鱼细菌性鳔炎  相似文献   

8.
任俊华  张生宇 《水利渔业》1999,19(2):30-30,49
总结了大伙房水库1995 ̄1998年网箱养鲤鱼种入箱不同季节和水温的成活率情况,鲤鱼鱼种入箱适宜水温,春季为10℃,秋季为20℃,有利于病体的恢复,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四季与鱼病     
春季(公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被称为是鱼类发病的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青、草鱼成鱼患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病;鲢成鱼患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草鱼成鱼息中华鳋病等。夏季(公历6~8月)气温一般在26~28℃之间,鱼类发病比春秋季略少,此时鱼种逐渐长大,抗病力有所增强。因此,纤毛虫、鞭毛虫等寄生虫鱼病逐渐减少。另外,夏季还持续存在春季的微生物色病,有烂鳃、出血、…  相似文献   

10.
“春季忽视防鱼病,夏秋两季慌了神”。这句谚语道明了春季抓好鱼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而做好春季鱼病的预防主要应抓好“三早、四定、五消。”1三早三早即早放养,早开食、早管理。春季放养鱼种要尽量提早,一般在春节前后投放鱼种较适宜,这时水温较低,鱼种活动力较弱,鳞片紧密,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鱼种不易受伤。早开食指春季应在鱼类代谢起点水温之前就开始诱食,以保其早开食快生长,增强鱼的体质,从而达到提高抗病力的目的。如草鱼,春季早诱食者,水温8~10℃就可开食。10~12℃食量增加,14~15℃就能较多的摄食并开始生长。春季池塘管…  相似文献   

11.
陈和平 《中国水产》2009,397(1):58-58
鲤鱼细菌性出血病是近年来鲤鱼集约化养殖的一种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的常见病。 一.发病特点 1.鱼类摄食量大,生长过快 鲤鱼生长速度过快,发病也快,每年水温开始迅速回升时,投饲量加大后15天~20天开始发病。但如果八成饱则很少发现病例。  相似文献   

12.
网箱养鱼春季应防细菌性白云病初春由于气温水温较低。人们容易忽视对鱼病的预防,从而造成鱼病流行,引起重大损失。幸福水库网箱养鱼场,1995年3月中旬发现网箱中的鲤鱼种和成鱼都有不同程度的体表部分区域出现白色斑点,饲养人员自认为是痘疮病而未引起重视。三月...  相似文献   

13.
鱼病是当病原作用于鱼类机体后,引起鱼体的新陈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扰乱鱼类生命活动的现象。引起鱼类生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与致病生物侵入鱼体的种类、数量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鱼体本身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关,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下面介绍影响鱼类发病的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供养殖生产者参考。一、影响鱼病发生的因素1、环境因素(1)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它的体温随外界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外界水温突然变化,鱼类难以适应,就会产生死亡。如1龄鲤鱼水温若相差12℃~15℃,就会出现假死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网箱鲤鱼出口韩国,价格高,效益好。辽宁丹东地区网箱养殖鲤鱼发展迅速。因养殖户增多,养殖规模扩大,水体承受能力下降,病害也随之越加严重了。每年各种鱼病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介绍一下网箱养殖鲤鱼的几种常见病及其防治措施。一、常见病及其流行情况1.水霉病。病鱼早期肉眼看不出异状,严重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已向外长出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俗称白毛病。水霉菌在淡水流域广泛存在,最适水温13—18℃,主要流行于早春晚冬。水霉菌多数是腐生性的,因此  相似文献   

15.
<正> 1990年2月,在山东博兴县蔡寨乡池塘中发现鱼病,取来鱼病20尾,其中鲤鱼10尾;草鱼3尾,鲢鱼5尾;青(鱼将)鱼2尾。最大个体8厘米,最小个体3厘米。当时最低气温-2℃,池塘封冰已开始融化。病鱼外观消瘦,头胸部、鳞片下发红,有出血现象,游泳不正常,行动迟缓,有的失去平衡。多数病鱼头部有透明水泡。水泡大小不一。鲤鱼发病比较典型。草、鲢、(鱼将)鱼发病症状基本与鲤鱼同。  相似文献   

16.
鱼竖鳞病的防治危害对象:主要危害鲤鱼、银鲫。金鱼、团头鲂、草鱼也有发此病的情况.发病季节:冬季与春季。水温较低时流行。如鲤鱼在产卵期和越冬期容易发病.鱼病状:①病鱼体表粗糙,部分或大部分以至全身鳞片张开、竖起。鳞的基部水肿,用手挤压时,有透明或半透明...  相似文献   

17.
<正>我区淤溪镇有一养殖户袁向阳,养殖十多年来,未出现鱼发病和死鱼事件。多年来,他与其他养殖户一样,未清过塘,养殖期间没有换水,轻松养鱼,近5年亩养鱼效益始终在3000元左右,他的经验主要是把好鱼病防治这一关。1.注重春季鱼病防治防治方法:当水温达到14℃时,第一个晴好天气用0.3~0.5克/米3晶体敌百虫溶液全塘泼洒;第二个好天,用0.2克/米3二氧  相似文献   

18.
炎热夏季、水温较高、池塘水质变化快,是鱼病多发季节。按照常规方法施药防治鱼病,因施药不当引起的事故比较多,有的甚至可引起大批死亡。因此,高温季节鱼病防治有其特定的要求。常规用药一般是水温在20.26℃范围内实验的数据,随着水温升高,药物理化因子发生变化使药物疗效减弱或毒性增强。为此,高温季节鱼病防治在施药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一般到4月中下旬、水温稳定后,才进行鲤鱼、鲫鱼产卵孵化工作。塑料大棚内的鱼池,水温比棚外鱼池约高1~3℃甚至高5~7℃。鲤鱼、鲫鱼在清明前后产卵,在塑料大棚内把附着鲤鱼卵的鱼巢,放在鱼池中的聚乙稀网箱里,上面用水不间断地喷淋,直至鱼苗孵出能平游时,  相似文献   

20.
春季水温回升,鱼类开始吃食,同时鱼病也相继复发。及早预防和治疗鱼病,非常重要。现将春季鱼类常见病的防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