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房县中埝区口前村知青周明全,坚持科学育耳,获得高产。1982年他承包耳架4.5个,定产27斤,至83年11月,共收黑木耳102斤,单产22.7斤,单产夺魁。术耳单项现金收入1071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农民走科学育耳的道路,使全村木耳单产由82年的11斤,提高到83年的16.8斤,增产65.5%。他的主要经验是: 一、严格选用耳材选用七年生的栓皮栎,耳子产量高,质量好。“进九”砍杆,半月后剔枝截成不足3尺长的段木,粗细杆分别上堆架晒,待耳杆断面出现“鸡足裂”  相似文献   

2.
1983年3月,我县(陕西留坝)在城关介草沟香菇试验场(海拔1342米),进行了人工喷水催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供试菇木78架,乞止4月底,一潮春菇烘干商品329.2斤,产值3646.50元,平均架单产4.22斤,菇木出菇率98.4%,其中花菇占52.3%,烘干率16.4%。试管菌种引自华中农学院7921、7927菌株。喷  相似文献   

3.
我们县于1973开始种蘑菇,虽不断改进栽培管理技术,但单产仍提不高.始终徘徊在1.4~1.5斤/尺~2。以1983年为例,全县143.5万尺~2面积,其中有13.54万尺~2(188间菇房)平均单产不到0.8斤,还有2730尺~2(3间菇房)平均单产只有0.1。由于经济效益低,影响了菇农积极性。就在这一年,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给我们送来了优良菌株“101”,经过6400尺~2面积的试种,平均单产达3.348斤/尺~2,其中产量最高的是何林妹专业户,2150尺~2面积,平均单产3.98斤/尺~2,单价4.03元/尺~2,比全县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82年冬开始在毛竹林中试种天麻,效果较好。试种面积为20平方米,用菌材和段木500斤,下种20窟。成活率达100%,收箭麻106斤,种麻45.5斤,每窟单产7.58斤。 (一)选好种麻和场地:选用无损伤、无变色、粒重7~20克的白头麻7斤。在海拔850公尺的高山毛竹林中,选择向阳背风、腐殖土层厚、土质疏松、排水好的平坦山坡作栽培场地。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的新法栽培已在我省试种成功,越来越受栽培者的欢迎。我们东坑只有2万多人口,从1978年开始试点栽培黑木耳,到81年止接种5万多瓶,产干耳11000多斤,单产还很低。当前我们着重在研究提高单产问题,现就此谈点初浅看法。 (一) 选好高产耳木。我们山区杂木林多,树种资源很多,什么树种适种黑木耳呢?我们这几年试种过104个树种,但较好的只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房县黑木耳获得丰收,据统计,1991年全县黑木耳产量突破67万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仅供销社系统收购占总产量70%,直接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全县涌现出10个万斤木耳村、200多个木耳收入万元户。单产、总产、贸易均居全省首位。由于狠抓科学育耳,大力推行集体经营,全面推行人工点菌,单产由原来的1公斤提高到7.7公斤。土城镇一个木耳示范户科学育耳,单产达10公斤以上,创全县最高纪录。五十年代50万架木耳架,产量只有10多万公斤,到今年木耳架数下降到12万架,产量却猛增到67万公斤。单产、总产居全省首  相似文献   

7.
周振红  薛向阳 《食用菌》2004,26(2):36-36
黑木耳是我国大宗食用菌品种之一,原以段木栽培模式获取黑木耳干品。“天保工程”实施后,林木资源终断,段木木耳产量已很少。“朝阳模式”虽已推广多年,但市场空缺仍然较大,笔者从2002年3~7月对黑木耳代料原材料、袋规格、菌株选优、人为增湿、黑网遮阳、篷架立体吊袋等一系列技术改进、平均使黑木耳产量提高(单位重量)30%以上,占地缩减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菇房不足和老菇房病虫害多等问题,我们于1983年在冬闲水稻田搭简易草棚种菇180米~2。在投料量偏少(40斤/米~2)的情况下,单产也达到11斤/米~2,接近我区室内栽培水平。1984年全乡栽培面积5770米~2,投料量增至54.2斤/米~2,平均单产达13.5斤/米~2,纯收入6.90元/米~2。其中有25%的菇房单产达到17.3斤/米~2,纯收入10元/米~2。现将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葛牌乡是西安市蓝田县的一个山区乡,也是一个革命根据地的老区,全乡林业面积十五万亩,有着丰富的耳林资源,仅适合黑木耳、香菇生产的林木达五万亩。这里气候适宜,雨量充沛,群众亦有栽培黑木耳的习惯。乡政府根据这里的气候以及自然资源,近几年把黑木耳作为商品生产的骨干项目大抓特抓,抓出了成效。自从八五年以来,这里的黑木耳生产连年上升,发展迅速,一九八五年全乡只有二百五十架,八六年竟增加到二千三百架,提高了八倍,一九八七年已达三千架。随着群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黑木耳生产近年来发展较快,全省有七十八个生产菌种的厂家,可生产六百万瓶菌种,栽培木耳七十万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可产木耳二百九十万斤,八六年仅供销社系统就收购一百八十万斤。地处秦巴山区的商洛、汉中、安康是陕西省的黑木耳的生产基地,仅宁强县就栽培黑木耳三十多万架,兰田县的戈排乡只六个自然村就发展了三千五百多架。这个乡的粉坊沟三队三十八  相似文献   

11.
小口径密植栽培是当前黑木耳生产上的一项改革,我们在开化县青阳供销社旭日门市部,用口径6~10cm的柳树枝桠780斤、枫树枝桠60斤进行试验。菌种是开林78号,共17瓶。行穴距为2×5cm。当年6月11日开始采耳,11月4目结束,收干耳10.5斤;第二年4月7日开始采耳,10月23日结束,收干耳6.1斤。二年合计16.6斤,平均每担耳柴产1.98斤,为普通栽法的邻近旭日大队耳场单产0.53斤的3.73倍。它的优点是,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房县是我国黑木耳主产县,所盛产的“房耳”驰名中外。房县供销社为了大力发展木耳生产,注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育出了高产、速生、抗逆性强、朵大肉厚的地方优良品种—793号。该县推广应用793号菌种后,平均单产从一九八○年的3.9斤提高到了6斤,总产量从一九八○年的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松江县泗联公社长浜生产队,自1980年以来每年种植蘑菇3500尺~2,连续三年获得了较高的产量。1982年,春秋菇单产2.894斤/尺~2,产值3.225元(其中春菇单产0.91斤/尺~2、产值0.992元;秋菇单产1.984斤/尺~2、产值2.23 3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1981年开始从上海、慈溪等地引进了利用棉籽壳人工栽培平菇的技术,并积极组织该技术的示范推广。当年在江干区、富阳县等几个单位试种了1500平方米,产鲜菇2.5万斤,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菇17斤。1982年扩大栽培17850平方米,产鲜菇35万斤,平均每平方米产20斤,高的单产达35斤。1983年又进一步发展到全市七县二区,  相似文献   

15.
我县地处福建西南部,属亚热带,四季常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21.2℃,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1975年城关公社林果场引种六月柑(夏橙)4,000株,种植面积125亩。1978年试产,1979年收鲜果600多斤,1980年收6,000多斤,1981年总产35,000斤,1982  相似文献   

16.
我省高邮县供销社黑木耳试验小组围绕防霉问题从八二年开始进行了多次试验和摸索。他们通过对野生木耳生态环境的观察和分析,决定采取一种摸拟野生木耳的新工艺,即将黑木耳袋载从室内搬到室外,从架子上移到荫棚内的沙石上。一九八三年七月小试402袋(每袋干料0.4斤)首次获得成功,污染率仅3%。总计投料160.8斤,两次收鲜耳142斤,折每百斤干料收干耳6斤以上。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82年3~5月,用4500斤棉纺厂的纯废棉生料栽培凤尾菇,获得每百斤干料平均产鲜菇94.35斤的好收成,其中最高生物学效率达205%。通过实践,初步体会到废棉生料栽培凤尾菇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一) 调制好料:废棉由于营养丰富,有利于凤尾菇生长发育。但如果培养料调制不当,会使料温急剧上升烧死菌丝,并招致杂菌  相似文献   

18.
浣纱—176系5—176多孢分离选育而成。母种试管于1980年底从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引入,由本县浣纱菌种场分管,制备原种,进行小面积栽培试验。1981年种植秋菇54350尺~2,平均单产1.355斤/尺~2,最高达2.50斤,比同期气生型品种单产(0.95斤/尺~2)高41.58%。81年秋,选择5—176优良种菇,进行多孢分离,选育出优良菌株浣纱—176。经  相似文献   

19.
大白菜是我区冬春两季的主要蔬菜之一,它的产量高低对于蔬菜供应能否达到自给,往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区适宜大白菜生长季节很短,丰年平均单产在4,000斤上下徘徊,遇有灾年产量更低。我区生产水平低于省内一般水平,81~83年全区三年的平均单产只有2,964斤。八二~八四年通过大白菜工厂化育苗移栽和复膜栽培试验,创造出在我区的气候条件下,1.8万斤的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大竹县蘑菇生产发展很快。1981年全县共种蘑菇308万平方尺,产菇220万斤,平均单产0.72斤。种菇面积和总产分别比1980年增长156%和96%,总产和单产都名列全省第一位。1981年全县蘑菇总产值达200万元,不但为集体和个人增加了收入,也为国家增加外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