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外资垄断中国种业一直是近期的热点话题,洋种子"统治"中国最大蔬菜基地的消息更让不少人担忧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其实,外资垄断中国种业的说法本身就是不恰当的,要改变本土种  相似文献   

2.
郑风田博客之一:国内种业岂能“武大郎开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垄断中国种业一直是近期的热点话题,洋种子“统治”中国最大蔬菜基地的消息更让不少人担忧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其实,外资垄断中国种业的说法本和,央就是不恰当的,要改变本土种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正需要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巨型种子企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随着孟山都、先正达、利马格兰、杜邦先锋等跨国种业巨头在中国种子市场的高速扩张,有学者和媒体担心外资垄断中国种业市场,威胁中国粮食安全。实际上,中国的种业市场并非完全对外资放开,跨国种业巨头在华成立的合资公司必须由中方控股,"威胁论"并不成立。事实证明,外资种业巨头进入中国带来的先进理念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反而有利于中国种业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种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是农业之母,种业主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种业市场的不断渗透,挤压了我种子企业的经营空间,一些企业生存艰难.甚至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而据记者调查了解,很多外资种业巨头拥有深厚的国外政治背景,业内人士称,一旦这些外资企业完成对我种业的垄断,可能以此为砝码,不仅要求巨额的垄断利润,甚至可能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5.
我国种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明 《北京农业》2011,(11):12-15
<正>种子是农业之母,种业主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种业市场的不断渗透,挤压了我种子企业的经营空间,一些企业生存艰难,甚至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而据记者调查了解,很多外资种业巨头拥有深厚的国外政治背景,业内人  相似文献   

6.
<正>种子是农业之母,种业主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种业市场的不断渗透,挤压了我种子企业的经营空间,一些企业生存艰难,甚至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而据记者调查了解,很多外资种  相似文献   

7.
<正>"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关系社会稳定,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的关键是种子,当前,外资粮食巨头在基因种子供应上处于垄断地位,保卫农作物种子,振兴民族种业,已成为确保  相似文献   

8.
<正>记者在北京、山东、甘肃、吉林等地调研后发现,在"试水"中国种业市场并取得初步成功后,外资拓展的领域正由蔬菜、花卉向我国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此外,外资还通过与我国科研机构"合作"、"并购"种子产业排头兵企业的方式,加速抢滩我国种业市场。对此,受访农民、企业、种子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9.
<正>"东北种子市场已被外资全部占领了,西北也被欧美瓜分了。"占世界14%的中国种业市场吸引着跨国种子巨头抢滩登陆,而中国上万家规模较小的种子企业在跨国巨头的挤压下,市场已丢失大半。提高行业集中度,整合重组壮大才是唯一出路。近段时间,种业主导权成为业内关键词。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内已有76家外资种子公司。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农业已经由商品种子质量间的竞争转向种子价格间的竞争,而且随着国家的不断开放,我国的种业市场引入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通过引入的这些新技术,让我国很多虚高的种子价格回归到合理的价格范围内。但是,引入外资也不全都是好处,很容易造成技术垄断,并通过这种垄断形成价格优势,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种子的价格安全。为了解决我国农业种子价格安全问题,本文详细论述农业种子价格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农业种子价格安全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民族种业市场化时间较短,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种子科技含量对种子市值增长、产业发展的贡献依然偏小.同时,国际种业巨头加快在中国布局,种质资源流失,民族种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产业安全受到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唯有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外资监管制度,大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才能守住民族种业安全的底线.  相似文献   

12.
正来自全国现代种业发展推进会上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生产用种,均为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蔬菜"洋种子"市场份额已降至13%左右。种业是现代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谁掌握了种子,谁就掌握了市场和产业的制高点。在全球种业寡头垄断格局下,中国民族种业是如何突围的?让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给中国农作物装上"中国芯",靠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正一、新世纪十年种业"航母"梦《种子法》刚刚施行,农业官员便多次在全国种子会议上,放言要打造种业"航空母舰",轮番推出种子复兴计划、种子工程建设、种子体系建设、良种补贴"项目"等等。十年过去了,中国种业未能真正建立起种子企业的良性体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尽管不断评选出所谓种业"五十强"、"骨干企业",实际上既没做"大"也没做"强"。管理部门的官员一茬接一茬地换,打造种业"航空母舰"依然照样喊,但官员的调门也与时俱进,随着形势而改变。一种是要把捆绑的小"舢板"打败跨国种业"入侵",一种是开展一场"麻雀"对抗外资"老鹰"战。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种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种业对外资的政策仍将收紧,允许外资控股国内合资种子企业的可能性正在变小。  相似文献   

15.
<正>农业部、商务部等多部委日前联合调查了跨国种业企业进入我国的情况以及外资对种业市场的影响。"调查报告还在起草中,大多数参与调研人士的建议并不是要限制外资种业企业的发展,而是要求加强对其监管,尤其是要对有垄断行为的国际种业企业实行产品最高限价等措施。"近日,一位接近调查组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  相似文献   

16.
顾鑫 《北京农业》2012,(2):11-12
正外资进入中国种业,对于种业安全乃至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已经是老生常谈,毕竟有压力才有动力,中国本土种子企业可以奋起直追。然而,本土种子企业在育种方面正遭遇套牌泛滥、科研院所定位不清,影响创新热情以及中小企业创新受遏制等一系列困局。如果不能切实破除困局、提升育种能力、培育出本土的优势种子,实际被外资控制的合资种  相似文献   

17.
发展种业先要改革体制.目前,我国种业市场的行政垄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事企不分.作为事业单位的县级种子管理站与其下属种子公司之间仍然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种子管理站依靠下属种子公司的创收来弥补经费不足,下属种子公司依靠种子管理站的行政保护垄断区域市场.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食以种为本。我国涉及民生的种子产业正在迎来外资入侵。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目前已有70家外资种业公司进入中国,我国种业正遭遇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9.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种为本。我国涉及民生的种子产业正在迎来外资入侵。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目前已有70家外资种业公司进入中国,我国种业正遭遇灭顶之灾。从2000年《种子法》颁布之后,我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但开放后,由于国内上万家种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结果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种业是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企业则是种业发展的主体。在外资企业的强势进入和市场冲击下,我国本土种子企业该如何突围?我国自2000年颁布《种子法》以来,种业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种子市场的逐步开放,全球种业前十强的跨国集团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面对外资种业巨头的蚕食,本土种业堪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