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繁殖技术角度总结提出我国天麻栽培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和杂交育种,这三个阶段的变革,深刻地改变了天麻的栽培方式、区域和面积分布,影响了天麻产量、质量、价格及消费市场的形成。为推进天麻产业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提出发展天麻的四个举措,即品种分区和菌材分级,差异发展与优势互补,植树造林与生态保障和制定行业标准等。  相似文献   

2.
刘厚荣  胡文华 《食用菌》2005,27(3):17-17
湖北省宜都市湾市食用菌天麻繁育场场长刘厚荣,经反复试验研究,日前摸索出天麻杂交育种“箭芽母体盆栽选育法 天麻杂交蒴果沙床栽培法”(简称两法或两段)快繁新技术,当年繁种当年受益,成功率100%。现将其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巨  李长喜 《食用菌》2008,30(4):44-45
20世纪90年代发现天麻种子萌发菌,形成了天麻的有性繁殖栽培法,即培育箭麻抽茎开花,作人工授粉,得种子与萌发菌混合播种,萌发成苗,经两年长成商品箭麻。这一突破性进展,解决了栽培天麻的三个问题:一是产种量大,提高了用种繁殖系数;二是通过有性过程,复壮了天麻种性,生活力强;三是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天麻优良品种。为加快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法的推广应用进程,笔者特对天麻开花习性及繁种技术进行了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4.
李刚 《食用菌》1994,16(6):10-11
天麻属兰科真菌营养型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用的中药材。为了解决天麻有性繁殖和杂交育种的种子萌发问题,笔者从1991~1993年在郴州东部山区进行了天麻种子萌发菌株的筛选试验。经三年试验,从野生菌中分离筛选出GM-88、GM-885两个优良菌株,天麻种子萌发率分别为50.12%和39.20%,播种后18个月收获,鲜麻单产分别为12.64kg/m~2和11.26kg/m~2。  相似文献   

5.
比较分析了中国境内自然分布和栽培品种有红天麻、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四个类型,人工培育有鄂天麻1号、鄂天麻2号二个栽培品种的植株形态,鲜、干品箭麻(商品)的主要形态及产量、质量性状等,以供生产者因地制宜的进行天麻的育种和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6.
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及其利益驱动,使得人们研究、种植天麻或采挖野生天麻的积极性日盛,有的主产区甚至随意栽培、毁林种麻或乱采滥挖野生天麻,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导致天麻病虫成灾、品质变劣、产量下降、抗性减弱、种性退化,使原本丰富的天麻种质资源日渐稀少,天麻产业难于为继。可应用“资源保护科学化,规划发展生态化,种植技术规范化,栽培用种良种化,天麻产业现代化”等途径来实现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天麻是主产于中国的传统常用名贵中药。为有效防控天麻栽培中的虫害,2002年以来在三峡地区对天麻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与研究发现影响天麻生产的主要是蝼蛄、金龟子、天麻蛆、蚜虫、粉蚧、白蚁、跳虫等害虫。对天麻主要虫害发生情况及其行之有效的无公害防控技术措施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天麻是名贵的中药材,近年随着林下经济的兴起,天麻种植成为热门产业。从天麻的生物学特性、种植环境要求、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技术等方面,讨论了天麻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9.
三峡地区天麻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麻球茎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是主产于中国的传统常用名贵中药,三峡地区是天麻主产区之一。由于天麻病害日益加重,致使天麻品质退化、商品形态变劣、产量逐年降低,有的甚至出现种植绝收现象。2002年以来在三峡地区对天麻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与研究,发现影响天麻生产的病害主要是天麻腐烂病、黑心病、白绢病、软腐病等侵染性病害和部分生理性病原,对其发病情况及其行之有效的无公害防控技术措施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正>陕西蓝田县横岭丘陵地区闲置窑洞较多,窑洞中温度稳定,冬暖夏凉,易于保持较高空气相对湿度,适合天麻的生长。笔者自2009年开始在窑洞中试种天麻,并获得成功。现将窑洞栽培天麻技术介绍如下:1窑洞培育天麻的优点窑洞中气温较稳定,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更无狂风暴雨,能满足天麻安全生长,尤其适宜于越夏、越冬。在发展天麻新产区,如先在窑洞中培育天麻比较有把握,可逐步繁殖种麻,以保证室外培育天麻的种麻供应。窑洞内天麻生长期长,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