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色列野生燕麦物候及农艺性状与起源生态地理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野生燕麦物候期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对种植于成都金堂试验地的源自以色列不同地区7个野生燕麦群体70个基因型的19个物候和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相关性网络(Correlation-based network analysis,CNA)、斯皮尔曼秩相关(Spearmanp’s Rho Correlation)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和基因型间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其中,全生育期最短的群体是Sede Boqer,来自该群体的SB14-07的生育期仅170.0d;最大单株生物产量出现在Caesarea群体中,达268.1g;而千粒重最大的是来自Tabigha群体的Tg-09,为28.8g。起源地水分、温度、地理等因素对野生燕麦的物候及农艺性状起不同程度的关键性影响。以上结果说明,野生燕麦物候及农艺性状差异的实质是其长期与环境相互作用,在自然选择压力下进化形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对野生二棱大麦营养性状的影响,对源自以色列不同地区的9个群体60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材料在3个环境条件下的籽粒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植酸、无机磷和淀粉含量及粒重进行测定,并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相关性网络分析(correlation-based network analysis,CNA)和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Spearmanp’s Rho Correlation)。结果表明,野生二棱大麦各被测性状与生长地土壤成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籽粒中无机磷、总淀粉含量和粒重受生长环境和基因型的共同影响,而植酸、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等性状则主要受生长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与西南亚地区野生二棱大麦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青藏高原和西南亚地区野生二棱大麦的生活型、形态性状、变种性状、特性性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在生活型、碎穗、三联小穗新颖、小穗轴毛长、侧小穗柄、护颖、芒型和芒性等性状上,它们基本相同。结合他人有关染色体和核型等有关报道,认为它们可能起源于共同祖先,即有真正野生群落的原始野生二棱大麦。然而,两个地区生态环境迥然有异,导致它们在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12个性状上,存在着明显的生态型或变种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对研究大麦的起源与进化、遗传与育种以及野生大麦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了青藏高原和西南亚地区野生二棱大麦的生活型、形态性状、变种性状、特性性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 :在生活型、碎穗、三联小穗颖型、小穗轴毛长、侧小穗柄、护颖、芒型和芒性等性状上 ,它们基本相同。结合他人有关染色体和核型等有关报道 ,认为它们可能起源于共同祖先 ,即有真正野生群落的原始野生二棱大麦。然而 ,两个地区生态环境迥然有异 ,导致它们在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 12个性状上 ,存在着明显的生态型或变种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对研究大麦的起源与进化、遗传与育种以及野生大麦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切离处于分蘖盛期二棱皮大麦 (浙皮 1号 ,申麦 1号 ,莆 6 0 0 8,闽麦 0 2 )植株的各个分蘖 ,将其基部浸泡于 0 4g/L的秋水仙素溶液中 2 4h ,可诱发产生大量性状变异 ,在M2 代 ,对5个性状的考察结果显示 ,4个品种 (系 )处理的株高 ,主穗长 ,千粒重 ,均产生显著到极显著的变异 ;主穗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 ,有 3个品种 (系 )处理产生显著到极显著的变异。选择结果表明 ,这些变异在M1代可进行有效选择 ;有些变异在M2 代就可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极端蛋白质含量或氮素营养含量的大麦材料,以采自以色列不同生境的9个群体90个野生大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种植于黔中地区4个环境条件下(Y2012 Farm、Y2013 AS、Y2013 Garden和Y2013 9F),测定并比较其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氮含量。结果显示,Y2012 Farm环境下的籽粒总氮含量显著高于Y2013 AS环境;Y2013 AS环境下的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环境;在Y2012 Farm 和Y2013 AS两个环境下,籽粒总氮含量最高的是Tabigha群体,最低的分别是Golan High和Hermon群体,两者均与Tabigha群体有显著差异;Y2012 Farm、Y2013 AS及Y2013 Garden 3个环境中,Gilboa群体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群体,说明野生二棱大麦籽粒氮素营养积累既受种植环境的影响,又有一定的保守性。Y2012 Farm 和Y2013 AS两个环境下,总氮含量较高的基因型有T8、R23和R3,分别为3.42%、3.04%和3.12%,较低的基因型是GN26,平均值为2.01%。综合比较发现,在供试的野生二棱大麦基因型中,有利用价值的氮素含量极端高和低的基因型分别为T8和HM17,可用于现代栽培大麦的改良。 相似文献
8.
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典范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32份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的产量性状(8个变量)、产地气候性状(7个变量)、物候期(4个变量)等3组性状(共19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典范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与产地气候性状、产地气候性状与物候期性状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差异,产量性状与物候期性状间达到了显著水平差异,但各对典范变量之间起主导作用的性状因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与朝天椒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为筛选性状优良的亲本材料及新品种选育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的24份朝天椒种质资源的株高、主茎粗、株幅、单果鲜重、单果干重、单株结果数、果实纵径、横径、果型等1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变异性及相关性。[结果]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76%,其中单株果数、单株鲜产量、单果鲜重在各种质资源间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0.14%、34.92%、30.8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干产与鲜椒产量为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38,单株干产与茎粗、株幅、果实纵径及单株果数为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7、0.433、0.413、0.404。[结论]在筛选朝天椒自交系或选配组合时,可选择单株果数较多、单果重较重及果实纵径较大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氮高效利用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土培盆栽试验,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不施氮(N0)、施纯氮180 kg·hm-2 (N180)、360 kg·hm-2 (N360)三种施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氮素积累量、氮利用效率和氮响应度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间、相同基因型不同施氮水平间小麦产量、氮积累总量、氮利用效率和氮响应度存在显著差异.与N0相比,施氮处理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均显著提高,大多数品种的收获指数表现为施氮处理大于不施氮处理,但多数小麦品种的氮素收获指数却随施氮水平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N0=0.944**,rN180=0.919**,rNs60=0.981**),氮利用效率与氮素积累量之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rN0=0.944*,rN180 =0.919*,rN360=0.982*).以氮利用效率和氮响应度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基因型划分为高效弱响应、高效强响应、低效弱响应和低效强响应4种类型.由此说明,在现代高产小麦的育种过程中,高肥育种兼顾低肥水平下的表现,在一定范围内可同时对小麦氮高效利用和氮强响应型进行遗传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对1923~2008年间育成的吉林省主推的57个大豆品种按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品种进行分类,研究了不同熟期组品种各冠层农艺性状和叶片部分光合特性指标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熟期品种的产量、百粒重、株高、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的光合速率和SPAD与育成年代均成正相关,单株分枝数与育成年代成负相关;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茎重、始粒期SPAD与产量成正相关,其中单株荚重与产量显著相关。总体上看,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各性状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较相似,它们的百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光合速率及始粒期SPAD与育成年代及产量都成正相关;始粒期SPAD在所有性状中表现最稳定,在各熟期组中与育成年代及产量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给安徽麦区旱播条件下小麦品种类型选择提供依据,通过2年多点(蒙城、阜南、濉溪)试验,比较分析了早播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叶片光合性能及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早播下冬性品种烟农19和济麦20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半冬性品种皖麦52和周麦22次之,偏春性品种豫麦70-36和周麦23最低。冬性品种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重显著高于偏春性品种。相同类型小麦品种间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ETR和ΦpsII差异皆不显著,但冬性与偏春性品种间差异显著。冬性品种平均灌浆速率高于偏春性品种,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皆以冬性品种最高,其中蒙城点冬性品种烟农19产量比偏春性品种豫麦70-36和周麦23分别增加了37.6%和38.4%,济麦20的产量分别比豫麦70-36和周麦23增加了37.5%和38.3%。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选择和利用优势亲本,提高水稻新品种选育效率,以来自福建、东北地区和宁夏的60份水稻种质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水稻18个主要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0%~63.40%之间,其中黄粒米的变异系数最大(63.40%),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不完善粒等稻米外观品质变异系数次之,均在34.00%以上,出糙率和生育期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是1.10%和2.94%;18个性状的表型多样性指数为1.74~2.10,其中生育期的多样性指数最低,小区产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按照来源对60份稻种资源表型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各地区稻种资源的表型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其中福建的变异幅度最大(1.06~2.10)、东北次之(1.50~2.09)、宁夏变异范围最小(1.51~2.01)。参试水稻资源在遗传距离为1.03时分4类,明确了各类资源的特征特性;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D值,对种质资源进行排序,筛选的综合得分最高的前10名种质;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的D值与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水稻资源评价方程,该方程的构建为...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盐粳68与粳亚种中的东北粳、华北粳、日本粳3种生态型杂种F2产量性状的表现及不同类型个体出现频率的基础上,初步认为与日本粳品种组配的F2群体出现穗数型个体频率较多,与华北粳品种组配的F2群体出现穗重型个体频率较多。同时对不同生态型产量性状的相关、通径、遗传参数分析表明,由于不同生态型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程度和遗传传递特点的不同,因此,在杂种早期世代在与东北粳组配的后代群体中应把总粒数和穗数作为选择重点,在与华北粳和日本粳组配的后代群体中应把穗数和总粒数作为产量形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盐粳68与粳亚种中的东北粳、华北粳、日本粳3种生态型杂种F2产量性状的表现及不同类型个体出现频率的基础上,初步认为与日本粳品种组配的F2群体出现穗数型个体频率较多,与华北粳品种组配的F2群体出现穗重型个体频率较多。同时对不同生态型产量性状的相关、通径、遗传参数分析表明,由于不同生态型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程度和遗传传递特点的不同,因此,在杂种早期世代在与东北粳组配的后代群体中应把总粒数和穗数作为选择重点,在与华北粳和日本粳组配的后代群体中应把穗数和总粒数作为产量形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氮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给小麦分类栽培措施的确定提供依据,于2000~2002年在扬州选用5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通过不同类型小麦氮肥运筹调控试验,研究了小麦优质高产群体与普通群体的氮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群体类型间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吸收效率表现为强筋和中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高于普通群体,而弱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略低于普通群体;氮素利用效率则表现为强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低于普通群体,中筋小麦两者之间相近,弱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高于普通群体;不同群体的氮收获指数差异表现为优质高产群体与普通群体相比互有高低;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的各氮效率指标与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