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蛋在孵化中,要获得高的孵化率,关键内因是种蛋,即它必须来自高产健康的种禽群;外因是孵化技术。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翻蛋、晾蛋等五大要素,其中温度是关键,而“看胎施温”即是重要措施之一。看胎施温是根据胚胎发育状况,揭示胚蛋发  相似文献   

2.
(上接第4期) (五)孵化过程中,如何进行"看胎施温" "看胎施温"就是按照禽胚发育的自然规律,画出逐日胚龄的标准"蛋相",然后根据胚胎各胚龄"蛋相"与标准"蛋相"的差距来调整孵化温度,通过几批次的"看胎施温",可制定出适合本机型、本品种、一定室温下的最佳施温方案.  相似文献   

3.
种蛋在孵化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条件,而温度是关键。所谓看胎施温,就是根据鸡胚发育状况给予适当的孵化温度。掌握看胎施温技术,可不受孵化方法、不同种蛋、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所影响。为使  相似文献   

4.
所谓“看胎施温”,简单来说,就是依据胚胎发育情况调整孵化温度。具体讲,就是根据胚胎各胚龄实际发育状况与该胚龄标准发育特征之间的差距,结合其它因泰,来调整孵化温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照蛋 照蛋是检查孵化期间胚胎的发育情况、判断孵化条件是否得当的主要方法。是实施“看胎施温”的重要手段。 1. 第1次照蛋在孵化的第7天进行,正常发育的胚蛋血管鲜红,呈放射状。无精蛋透明,死胚蛋可见血点、散黄。在受精率正常情况下,若胚胎发育较快,死胚蛋多,血管出现充血现象,一般是温度较高所致;如发育略慢,死胚少,则是温度偏低;照蛋时,发现气室大,死胎多,多出现血线、血环,有时粘壳,散黄多,是种蛋储存时间过长的缘故;胚胎在小头,是由于种蛋大头朝  相似文献   

6.
温度是孵化的首要条件,适宜的孵化温度是一个孵化场常年保持较高孵化率的关键。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孵化工作的经验,除了应根据孵化机的类型产蛋日龄和环境温度的变化适当调整外,最关键的还是根据胚胎的发育情况来调整孵化温度,制定最佳的施温方案。根据胚胎发育的快慢来调整孵化温度,那就是我们所说的“看胎施温”。家禽的最佳孵化温度为37.8℃,但它受孵化设备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看胎施温”技术。“看胎施温”就是根据家禽胚胎发育的标准特征来微调孵化温度,它是按照家禽胚胎发育的自然规律画出逐日胚龄照蛋的标准特征,…  相似文献   

7.
孵化时温度的控制与家禽的品种、蛋的大小、孵化机类型和孵化季节有关。在家禽孵化中,种蛋的质量是内因,孵化的温度是主要的外因,只有合格的种蛋才能孵化出健康的雏禽,而有了合格的种蛋,没有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也不能获得高孵化率和优质雏禽孵化控温技术。家禽胚胎发育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温度在35~40.5℃之内,都会有一部分种蛋出雏,但是温度稍高于40.5℃或稍低于35℃时,且超过3h后胚胎就会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8.
家禽孵化控温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孵化时温度的控制与家禽的品种、蛋的大小、孵化机类型和孵化季节有关。在家禽孵化中,种蛋的质量是内因,孵化的温度是主要的外因,只有合格的种蛋才能孵化出健康的雏禽,而有了合格的种蛋,没有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也不能获得高孵化率和优质雏禽孵化控温技术。家禽胚胎发育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温度在35~40.5℃之内,都会有一部分种蛋出雏,但是温度稍高于40.5℃或稍低于35℃时,且超过3h后胚胎就会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9.
本次试验采用鸡蛋、鹅蛋同机孵化。在孵化过程中,关键抓好准确控温、看胚施温、眼皮感温三项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孵化效果。鸡蛋受精蛋孵化率94 .8 % ,鹅蛋受精蛋孵化率78 .6 % 。  相似文献   

10.
孵禽技术关键——看胎施温@孙永进¥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孵禽技术关键——看胎施温■孙永进(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225003)家禽孵化率的高低,对种禽场的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各种孵化法中,孵化人员必须共同掌握的一项技术,就是遵循胚胎发育的规律,给于适...  相似文献   

11.
照蛋是养禽场孵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照蛋我们可以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给“看胎施温”提供依据;可以捡出孵化中的无精蛋和死胚蛋,减少落盘后出雏筐内的胚蛋密度;可以透视检查死胚蛋的死亡时期,分析孵化效果,即做好照蛋工作是提高孵化成绩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孵化过程中正常胚胎、弱胚、死胚等各类蛋在几个关键时期照蛋时的透视特征。 我们在肉鸡孵化过程中对各类蛋的透视特征做了如下总结。 一.正常胚蛋 一般气室界线比较明显,有时可以看到胎动。 1.5天:蛋的颜色暗红,沿气室边缘向下看,可见鲜红色的血管…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提高种鹅饲养效益和孵化收益,饲养者应该掌握好孵化的关键技术环节,笔者从影响鹅种蛋孵化的主要因素,结合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和孵化现状,阐述鹅种蛋来源与管理、看胎施温、孵化设备操控、凉蛋方式及出雏操作等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家禽种蛋孵化过程中 ,温度变化对胚胎发育非常敏感 ,适宜的孵化温度是胚胎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 ,因此 ,正确掌握和运用孵化温度是提高孵化率的重要措施。1 孵化温控方案禽类最佳孵化温度在 37 0~ 38 5℃ ,湿度在 55%~ 6 5%。对于恒温或变温最佳孵化方案为 :①分批入孵恒温孵化 :1~ 1 8d ,37 8℃ ;1 9~ 2 1d ,37 2℃。②整批入孵变温孵化 :见表 1。孵化温度并不是固定的 ,它受孵化季节、禽蛋类型等条件的影响 ,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好用温原则 ,灵活应用 ,同时结合“看胎施温”来调节孵化温度 ,使其适宜。2 孵化季节不同季节室温不同 ,…  相似文献   

14.
摊床孵化为自温孵化,即在种蛋孵化到26天时利用种蛋在孵化后期代谢旺盛、产热增加的特点,依靠胚蛋本身的热量作热源进行孵化和出雏。现介绍摊床孵化的几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在孵化过程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孵化条件。它直接决定着胚胎的生长发育、生活力及孵化率的高低,因此孵化中正确施温是孵化技术的最关键一环。鸡胚发育的临界温度是,最适宜温度是我们23.9℃,最适宜温度是37.8℃,我们在孵化过程中应尽可能创造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环境。一般来讲,孵化用温有两种方案,分批入孵采用恒温孵化,整批入孵采用变温孵化。但是恒温和变温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恒中有变,变中有恒。具体操作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性能、种蛋周龄及孵化季节等进行细致的调整。一、根据种蛋周龄施温一般来讲,刚开产的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看胎施温孵化技术与常规孵化方法进行了4次试验与对比试验,观察其在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等方面的效果。试验结果:受粗蛋孵化率提高了14.6%,差异极显著;入孵蛋孵化率提高10.8,差异显著;健雏率提高了2.9%,差异不显著。通过看胎施温,提高了孵化效果,显著增加了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采用鸡孵建昌鸭种蛋,观察其失重规律。结果,建昌鸭种蛋孵化过程胚蛋失重与孵化日龄呈正相关关系(r=0.43),且与胚胎发育阶段形成有规律性的失重。  相似文献   

18.
《湖北畜牧兽医》2009,(1):33-33
由于鹅种蛋的特殊结构,致使人工孵化率低。若采用仿生孵禽温箱,可显著提高鹅蛋孵化率。1仿生孵化箱的组成仿生孵化箱由立式圆型箱和卧式平型箱配套组成。在孵化前期鹅蛋温度低,将种蛋置于立式圆型箱内孵化。利用圆型箱圆周与圆心等距离热辐射均匀的特点.使鹅蛋各部位受热均匀,鹅蛋孵至17d后,胚蛋自温逐渐升高,不仅要求温度相应恒定,而且需要足够的氧气、湿度和凉蛋。  相似文献   

19.
各种家禽都有一定的孵化期,但胚胎发育的确切时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蛋用型鸡比肉用型鸡孵化期稍短:小蛋比大蛋孵化期短:种蛋保存期太长时孵化期延长:孵化温度略高时,孵化期缩短同,反之则延长.孵化期延长或缩短对孵化率和雏禽品质都有不良影响.禽蛋孵化条件主要有五个,即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和凉蛋.  相似文献   

20.
鸡胚早期雌雄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鸡胚孵化早期生殖器官开始分化,出现两性区别的发育原理,根据不同性别鸡胚血管分布的不同规律,对鸡胚进行雌雄鉴别,对养鸡业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曾做过鸡胚雌雄比较性探讨,现报道如下供参考。 在贵阳市白云区畜禽良种繁殖场,选择白壳种鸡蛋224枚,将实验种蛋和其他种蛋放置于孵化器中,施温37.8℃。3天后照蛋,剔除无精蛋14枚,对受精蛋进行照检,根据雄胚主血管明显,血管较粗,分布均匀;雌胚血管纤细,粗细均匀,分支较多,呈不规则状。如下图: 在鸡胚上分别注上公母标记后继续置于孵化器中孵化。到18天后进行二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