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椒TMV及疫病复合抗病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甜椒(包括辣味甜椒)栽培范围甚广,近年来露地栽培甜椒产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造成减产的原因较多,如不合理的载培管理,肥源不足,品种混杂退化等,但主要因素是甜椒病毒病的危害。另外,甜椒疫病也不断发生发展。丹东等地由于疫病危害严重,有些地块至甚绝收,近年来北京郊区也经常发生死秧、烂果等疫病现象。为选育多抗甜椒品种,在开展病毒病抗性鉴定的同时,我们于  相似文献   

2.
王振学  张林  史红志 《蔬菜》2009,(8):24-25
近几年保护地秋延迟甜椒种植面积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各种病害也越来越多,病毒病的发生及危害,是造成甜椒减产及绝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防治病毒病,是秋延迟保护地甜椒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秦艳 《蔬菜》2007,(10):25-25
栽培甜椒在生产上常常会出现落叶现象,使产量受到损失。落叶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主要原因有:一、由于病毒病引起甜椒得了病毒病后,叶片上产生明显的黄绿相间的花斑,叶片卷曲皱缩,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小而丛生,叶柄及茎上产生褐色条斑,  相似文献   

4.
病毒病是甜椒生产中主要的灾害性病害,近年来田间症状日趋复杂,直接影响甜椒的产量和品质,发病严重时减产明显甚至绝产,研究筛选抗病品种,是栽培技术上的首选条件.  相似文献   

5.
甜椒(Capsicum annuum L.)是一种颇受欢迎的蔬菜。我国各大城市广泛种植。但近年来北京地区甜椒长势弱,病虫危害严重,品质和产量都有所下降。自1974年以来,甜椒产量呈直线下降趋势。1980年以来,开始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甜椒连年减产的直接原因似是病  相似文献   

6.
甜椒病毒病又名花叶病,早期可引起植株矮缩、花叶、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可造成减产,甚至绝产,是甜椒产区最普遍、流行性最强、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病害。  相似文献   

7.
甜椒施肥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露地栽培的甜椒,自1974年起产量急剧下降,连年减产,1979年平均单产600kg,至今甜椒仍不能恋秋,产量很低。对甜椒影响最大的是病毒病,严重的地块植株茎尖变褐色,落花、落叶、落果。甜椒病毒病害已成为露地栽培的重大问题。作者从1983年开始主持“甜椒优质高产需肥指标和施肥技术”研究的部重点课题,其中在北京菜区进行较大面积的改进施肥技术高产试验,至1985年连续3年产量稳定在5 000kg/666.7m2以上。 本试验结果,已于1986开始在辽宁、河北、广东等地推广,均获得良好的结果,1990和1991年又在北京延庆县推广也获得了防病高产的效果。现将19…  相似文献   

8.
甜椒病毒病是目前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夏季发病率高,给产量和品质带来很大影响。我们采用高架作物黄瓜与甜椒间作,遮荫降温,减轻甜椒的病毒病,加之立体栽培的互补效应,获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甜椒是重要的夏秋蔬菜,在周年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病毒病的危害和生态系统的变劣,使生长受阻,产量下降。严重影响甜椒的生长和供应。对这一问题,不但引起了国内有关单位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国际上一些学者的关注。有不少学者已开始从抗病育种,药剂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但距生产实践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为尽快解决这一生产上的迫切问题,有些学者生张从栽培角度着手,在研究环境、  相似文献   

10.
甜椒是北方地区主要夏秋果菜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不断增长。但进入本世纪70年代露地甜椒生产曾出现过连年低产或大幅度减产的局面,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的发展与市场供应。如沈阳市1976—1980年的五年是连续低产年,甜椒平均亩产为571—884.5公斤之间,有的低产田亩产还更低;长春市1975—1981年间甜椒平均亩产只有458公斤;哈尔滨市每年种植甜椒6000—7000亩,而总交售量仅150—200万公斤,平均亩产量只250—300多公斤。东北地区地处较高纬度,冬春寒冷、夏秋气候多变,无霜期较短,这给甜椒生产带来一定困难,但造成甜椒低产、减产的原因综合起来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甜椒病毒病为害日趋严重,且蔓延相当快,发病率高,造成减产20%~40%,甚至高达50%以上。因此控制病毒病的为害,已成为提高甜椒产量的关键,下面介绍一套甜椒抗病毒高产综合技术措施,供广大菜农参  相似文献   

12.
谢美真 《蔬菜》1989,(4):29-29
甜椒是群众喜爱的蔬菜,近年来。由于病毒病的危害,产量不断下降。据调查,株发病率在30%~70%的,亩减产幅度20%~30%;株发病率100%的,亩减产50%~70%。我所通过近几年对甜椒病毒病的防治试验示范,总结出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遮光和整枝对甜椒小气候和生态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北京地区甜椒连年减产问题,作者从小气候效应和植株的生态生理效应的角度,对夏季撤棚后甜椒的遮光和整枝两项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旧塑料膜和白窗纱遮光,可降低白天甜椒的叶温和果温;土温亦有明显降低。遮光使叶片变薄,单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增大,结合整枝,使单果重增加,病果率降低,有效产量和产值增高,与对照相比,有效产量增加39%(1984)和14%(1985)亩产值增加315%(1984)和50%(1985)。  相似文献   

14.
《蔬菜》1986,(4)
"农大40号"甜椒品种是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甜椒育种组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是一个优质、抗病、丰产、适于露地栽培和塑料薄膜覆盖栽培的甜椒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茎杆粗壮,株型紧凑.对病毒病抗性较强,经苗期及大田成株抗病性鉴定,病情指数比  相似文献   

15.
葡萄病毒病问题亟等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病毒病是世界性的葡萄病害,有的病毒使葡萄减产20—80%;有的延迟成熟,影响着色和风味,糖份降低2—6度;有的使树势衰弱乃至死树。葡萄病毒病是随着欧亚种葡萄起源于中亚地区,又随着欧亚种葡萄传遍世界各地。因此凡有葡萄栽培的地区都有病毒病存在。由于病毒病具有潜隐特性,无明显症状, 因此长期不被人们认识。 直到5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才开始知道葡萄病毒病的存在, 并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 葡萄病毒病已经成为我国葡萄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解决葡萄病毒病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一、 葡萄病毒病的种类、症状、危害…  相似文献   

16.
最近,欧洲采用岩棉无土栽培甜椒,1985年荷兰甜椒总面积的56%是岩棉栽培,这种方法设施简单、价格便宜、管理方便、推广容易。 日本在1965年用砾石进行甜椒无土栽培, 1982年开始用NFT(营养液膜)栽培,因供液量少,很难在长期栽培中应用。甜椒早熟栽培在千叶县的基地,由于长期连作。土壤养分不足,生长不良,病毒病和蓟马的发生,使生产不稳定。1984年开始研究岩棉栽培的实用技术,以有利于土壤、肥料管理的省力化。试验结果早熟甜椒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都比有上栽培的好。现将甜椒无土栽培的实用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方式. ”日本甜椒早熟…  相似文献   

17.
人类栽培食用菌已有几个世纪,但对食用菌病毒的研究则只有40年左右的历史。随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使用单一菌种,病毒感染和病毒病的蔓延,已经构成影响食用菌生产发展的一个巨大潜在威胁。食用菌病毒病的主要危害是由于广泛感染所造成的不同程度减产和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绝收。如  相似文献   

18.
济南市从三十年代开始栽培番茄,五十年代产量较高,如1953年老郊区栽培面积867亩,平均每亩上市量6588斤。六十年代初期亩上市量达六、七千斤。但六十年代末期产量开始下降,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病毒病,特别是条斑病毒病的为害,使植株、果实产生条斑坏死,果实畸形变褐。至1978年全市番茄每亩上市仅2843斤,1980年面积由每年3000亩左右降至1498亩。 经初步鉴定,病源主要是烟草花叶病毒 (T MV)条斑株系以及与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PVX)混合侵染所致。从1975年起,对该病发生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及调查分析,认为济南市番茄病毒病是在有…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快繁技术及产业发展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在马铃薯植株中易系统感染,能阻碍病毒增殖的药剂往往也会影响寄主植物的代谢系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像防治病虫害一样能有效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化学剂。病毒的侵染及其在薯块内积累引起了马铃薯的退化,马铃薯退化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产80%以上。随着病情逐年加重,严重者失去发芽能力,最后失去利用价值,给马铃薯生产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将使得栽培面积及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甜椒是广大居民喜食的一种蔬菜,也是夏秋季上市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然而,甜椒病毒病给甜椒生产带来很大障碍,我们于1989~1991年连续3年进行了叶面喷锌防治甜椒病毒病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防治效果,并且提高了单产和经济效益。 3年的试验证明,用0.05%硫酸锌(ZnSO_4·7H_2O含锌99%)在甜椒整个生育期的苗期、定植缓苗后期、盛果前期、盛果后期分四次进行叶面喷施,不仅可以提高甜椒前期及总产量,还可以推迟病毒病的始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