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稻源库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郑华  屠乃美 《作物研究》2000,14(3):37-44
综述了水稻源库研究的现状及其主要进展,重点论述了水稻源库的概念,衡量指标、进一步高产的限制因子假说,水稻品种的源库类型划分及源、流、库互作用机理,并对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水稻源库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水稻源库基本概念、衡量指标、及源库类型的划分,从减源疏库、同位素、生物化学研究、疏导组织、作物模拟技术和群体调节、激素调节、肥料调节等方面对源库关系的主要研究手段和库源关系的优化调控进行了综述,同时阐述了源库关系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作物源和库的概念、类型、衡量指标;讨论了作物源、库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介绍了作物源一库关系研究中所采用的主要手段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果,并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物源—库关系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阐述了作物源和库的概念、类型、衡量指标;讨论了作物源、库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介绍了作物源-库关系研究中所用的主要手段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果,并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去叶去荚改变源库关系使大豆产量和生理特性发生很大变化,并且与获得较高产量和性状改善有密切的关系.从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籽粒油份、籽粒蛋白质、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和籽粒产量等方面阐述改变源库关系对大豆源产量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麦产量生理调节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学,研究了以产量形成为中心的源库形成、物质流的输配及源库流三者之间的关系.讨论了高产小麦源库协调栽培途径及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稻源库关系评价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稻产量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源、库、流三者的强弱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程度。当前对于水稻源库关系的评价方法虽然很多,却缺乏完善且统一的标准。从水稻源库内容及其衡量标准,水稻源、库、流的互作效应及其对籽粒发育的影响以及我国水稻源库关系评价方法及品种源库类型划分等方面讨论了水稻源库关系评价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水稻源库关系评价体系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源—库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吉林省大豆品种产量遗传改良过程中源—库关系的变化,对1923~2005年间育成的20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源-库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产量随着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82年来产量增长了113.1%,平均每年增长1.38%。产量的增加是源-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源—单株叶面积和叶片净光合速率82年来分别增长了27.76%和21.56%,年增长率为0.34%和0.26%;而库—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82年来分别增长了44.33%、80.1%和59.5%,平均每年增加0.54%、0.98%和0.73%;由于源库增长比例失调,使单株瘪粒荚数呈显著增加,82年来增加了314%;同时,也使单位叶面积粒数和粒重显著增加,82年来分别增长了50.86%和56.45%。本文结果说明,大豆育种工作者对大豆品种产量的遗传改良导致了源库关系的不协调变化,未来的高产大豆品种育种应注重源强度的增加,特别是单位叶面积光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卢城  宫青涛  陶雨佳  尹帝  邢兴华  邢邯  江海东 《大豆科学》2021,40(4):504-509,516
为探明花期高温对大豆结荚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大豆品种濉科12为材料,于盛花期(R2)在大棚内进行连续3 d高温处理(9:00-16:00,45±2℃;16:00—次日9:00,自然环境温度),研究盛花期高温胁迫对大豆结荚状况、荚和荚柄内部解剖结构、荚的氧化胁迫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高温对大豆叶片的影响是非延续性的且对后期的"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受高温影响的花后期形成荚的H2O2和MDA含量上升;部分荚的荚柄细胞崩溃呈丝状、荚壳维管束变稀疏,导致"流"不畅,籽粒内部细胞中空,减少"库"的数量,造成落荚,空瘪荚、缺粒荚增多,总粒数减少,粒重降低,产量下降;副花序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高温带来的产量损失.因此盛花期高温对大豆"流"和"库"造成影响,最终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0.
同化物供应和内源激素信号对大豆花荚发育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的花荚发育受同化物的有效供应和内源激素的影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发挥单株产量潜力.该文综述了同化物有效供应和内源激素调控大豆花荚发育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同化物供应与内源激素的协同作用,并提出化控技术是协调大豆库源关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大豆花荚败育及脱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兴文  任红玉  严红 《大豆科学》2002,21(4):290-294
对大豆花荚败育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影响花荚败育的环境因素、源库关系、营养状况、植物生长物质及脱落的生理机制和研究方法。重点对激素在大豆花荚败育期间的变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大豆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新民 《大豆科学》1990,9(3):185-190
对大豆群体冠层上部实施不同比例的剪叶、去荚处理和运用二元多项式模型作了大豆群体“源、库”及产量的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群体的叶面积指数控制在5.1左右为最适宜。创造合适的群体“源、库”比,协调光合性能诸因素,是获取高产的关键。通过调整冠层叶面积的分布,提高群体中、下部的光强,可以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文中还讨论了利用“源、库”理论来探索最适叶面积指数和群体结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光能在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籽粒产量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种植结构和区划的调整,间套作种植模式在一些适宜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增加了农田生产力。然而,间套作种植方式下,由于受高位作物荫蔽影响,低位作物在某一生长阶段常常处于弱光胁迫环境中。弱光胁迫不仅会引起作物生长发育不良,而且会制约作物产量潜力的提升。本文以间套作荫蔽环境下的大豆源库关系为例,综述了弱光胁迫调节作物源库器官生长发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源库协调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现有间套作作物产量研究概况与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未来间套作种植下作物在源库关系与产量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亚有限大豆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新民  许忠仁 《大豆科学》1991,10(4):269-276
通过剪去不同部位叶片的研究表明,亚有限大豆植株冠层中存在着上部与中部、底部与分枝两个源库单位。不同层次的叶源变化,各种生理补偿作用主要发生在同一源库单位上。源库平衡的破坏,可通过内部调节在某一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产量库对光合源的生产有强烈的反馈调节作用,源库比既影响着光合强度又左右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  相似文献   

15.
Soybean provides superior and readily available protein for human and livestock. However, nutritional value of soybean is limited due to the deficiency of an essential amino acid, methionine. To improve total methionine content of soybean, a methionine-rich seed storage protein, β-zein, was introduced into soybean cultivar ’Jack’ under the control of legumin B4 promoter or CaMV 35S promoter. Totally 4 T3 transgenic lines exhibited higher expression levels of foreign genes, and legumin B4 promoter directed a stronger accumulation of β-zein protein than CaMV 35S promoter. Compared to wild type plant, total methionine content in transgenic soybean seed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up to approximately 15%. Alth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β-zein gene improved total methionine content, the level was negligible compared to native soybean storage proteins, implying that the inadequate soluble methionine is the limiting factor.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a new strategy for simultaneously increasing the “source” and “sink” of methionine metabolism is proposed to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otal methionine content in soybean se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