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雏鸭是指从出生到25日龄的鸭子。刚出生的雏鸭绒毛还未发育全,比较短,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需要采用人工保温的方法来保温。雏鸭的消化系统没有发育健全,要给雏鸭饲喂比较容易消化的饲料;刚出生雏鸭生长速度非常快,特别是骨骼的生长发育,饲喂雏鸭的饲料一定要营养丰富、均衡的全价饲料。雏鸭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力差,要尽量减少应激。因此,在育雏期间要特别加强饲养管理。1雏鸭的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在鸭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常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5%~80%不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在病变上以  相似文献   

3.
雏鸭的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雏鸭抗病能力较差,加强饲养管理是养好雏鸭的关键。介绍了养好雏鸭需要的环境条件、饲养方式、雏鸭的开水和开食、雏鸭防水及放牧、雏鸭的日粮等雏鸭培育技术,旨在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雏鸭抗病能力较差,加强饲养管理是养好雏鸭的关键。介绍了养好雏鸭需要的环境条件、饲养方式、雏鸭的开水和开食、雏鸭防水及放牧、雏鸭的日粮等雏鸭培育技术,旨在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注意保温。切忌忽冷忽热。雏鸭育雏期间要十分注意保温,并尽量保持温度平稳,切忌给温忽高忽低,以免影响雏鸭生长发育。当温度过低,雏鸭会聚集打堆,不愿采食,不断呜叫;温度过高,雏鸭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增加;温度适宜,雏鸭分散均匀,自由采食,活泼好动,安静休息。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试验采用新型鸭肝炎病毒清远1株、高要1株感染雏鸭,观察感染雏鸭不同时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24小时时开始死亡,死亡高峰期为24~48 h,发病死亡率高达85.8%;发病雏鸭表现为精神萎靡,厌食,嗜睡,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死前抽搐,双脚做划水样,死亡鸭只呈角弓反张姿势;肝脏、肾脏、脾脏病变明显,出血性坏死严重,胰脏局灶性坏死,肝脏有脂肪蓄积。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养殖业逐渐繁盛起来。在农村,较为常见的就是养殖肉雏鸭。雏鸭养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鸭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发育过程及其生产量,因此,在最基本的环节上必须给予充足的重视,做好雏鸭养殖,才能为日后提供更优良的基础。本文将着重阐述雏鸭的养殖技术要点,使得养殖技术更加完善,从而促进雏鸭养殖事业的繁盛。1肉雏鸭饲养前期准备误区肉雏鸭饲养前,一定要根据季节进行购买  相似文献   

8.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雏鸭一旦感染,养殖户将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的雏鸭,尤以2日~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障碍。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重大  相似文献   

9.
雏鸭是指0~28日龄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雏鸭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饲养雏鸭时要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雏鸭的生长速度快,尤其是骨骼生长很快,饲养雏鸭时一定要供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雏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易感染疾病,因此,育雏时要特别重视防疫卫生工作。1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检修好育雏舍,准备好加温、采食、饮水等育雏的工具,并连同育雏舍一起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其次,准备足够的饲料、药  相似文献   

10.
购买的雏鸭必须保证健康。健康的雏鸭表现为绒毛粗长、有光泽;活泼好动,叫声响亮,腹部柔软、平坦,卵黄吸收良好;手握雏鸭,挣扎有力;体重均匀,符合樱桃谷肉鸭的品种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雏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侵害雏鸭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多见。1发病情况2005年6月23日上午9时许,本市一养鸭大户电话反映自家的雏鸭突然发病死亡10多只,笔者即赶去现场调  相似文献   

12.
<正>雏鸭的雌雄鉴别是一项重要而实用的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在商品蛋鸭初生时,将雄雏鸭作育肥处理,剔除不够健康的而留用健康的雌雏鸭,以节约育雏的房舍、饲料和设备等成本;肉用型初生雏鸭采用公母分开饲养,不仅可以促进鸭的快速育肥,缩短  相似文献   

13.
<正>1选留优良种鸭1.1雏鸭的选择应选择出壳早,腹部柔软、有弹性,脐带收缩良好,眼亮有神,健壮活泼,体重在55克左右的雏鸭在选择雏鸭时,最好能将公母鸭分开,并按1∶4的公母比例进苗鸭,以降低饲养成本。1.2后备种鸭的选留雏鸭60日龄时进行选留,选择的主要标准为:健康状况良好健  相似文献   

14.
雏鸭主要指0~4周龄以内的小鸭,其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消化机能尚不健全,易感染疾病。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可以为雏鸭的存活率提供保障。1雏鸭饲养准备工作1.1雏鸭的选择雏鸭的质量是雏鸭存活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保证养鸭的经济效益,养殖户在雏鸭选择过程中,可以挑选一些绒毛整洁、毛色正常、行动活泼、体态丰满的雏鸭。  相似文献   

15.
1 注意保温,切忌忽冷忽热雏鸭育雏期间要十分注意保温,并尽量保持温度平稳,切忌给温忽高忽低,以免影响雏鸭生长发育.当温度过低,雏鸭会聚集打堆,不愿采食,不断呜叫;温度过高,雏鸭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增加;温度适宜,雏鸭分散均匀,自由采食,活泼好动,安静休息.  相似文献   

16.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死快,2~6周龄的雏鸭最易感染发病。今年6月我镇养鸭户饲养的4周龄雏鸭发病,表现为雏鸭发蔫,拉稀,个别雏鸭死亡,送病鸭到我站诊治,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感染,用庆大霉素进行抗菌治疗,同时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对1周龄樱桃谷雏鸭肌肉接种坦布苏病毒FX 2010株,建立雏鸭感染模型,动态观察感染雏鸭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组织病毒含量及免疫反应。结果显示,雏鸭攻毒后第3天食欲下降,排黄白色稀粪,第5天时出现神经症状,部分雏鸭急性死亡,死亡率高达22.5%(9/40)。剖检病、死鸭可见心内膜出血,脾肿胀、坏死,肝、肾变性肿胀,脑膜充血。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心、肝、肾实质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或见出血;脾淋巴细胞局灶性坏死并伴有大量异嗜性粒细胞浸润;大脑呈典型的病毒性脑炎变化。雏鸭感染后第1天各器官就能检测到坦布苏病毒,第3天器官病毒含量除脾外均达峰值,后逐渐下降。雏鸭攻毒后第5天血清中出现微弱的中和抗体,以后逐渐升高,第17天时达峰值。以上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鸭后能迅速入侵机体各组织器官并大量复制,呈组织泛嗜性特征,造成全身广泛性组织损伤,重症雏鸭死于急性败血症病变。雏鸭接种病毒后能快速产生中和抗体以抵抗感染并迅速清除病毒。  相似文献   

18.
<正> 雏鸭过食蝌蚪引起大批死亡,国内尚无报道。84年我县六塘乡郁连珠饲养5日龄雏鸭540只,因饲喂大量活蝌蚪,引起416只雏鸭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走访了全国各地部分孵化场,大部分孵化场的技术员都向笔者反映:雏鸭从出雏器取出时鸭子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存放室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少部分鸭脚蹼干瘪,雏鸭运至养殖场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严重时出雏4天内死淘率可达15%。解剖病死鸭表现为:雏鸭消瘦,皮肤皱缩,脚蹼干瘪,胸肌、腿  相似文献   

20.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高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各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为24~48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