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农作物和粮食作物,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多,相应提高了对于大豆作物的需求,大豆种植面积提升明显。传统大豆种植以人工种植为主,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人工种植已经不再满足现代大豆种植的实际需求。与人工种植相比,机械化种植方式无论是种植效率还是种植质量,均有明显优势。笔者从大豆种植入手,就机械化种植,发表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宝坻山药种植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宝坻山药进行高畦种植、平畦种植、低畦种植(对照)和打沟种植4种种植方式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打沟种植宝坻山药虽然块茎产品最长,产量较高,但由于产品畸形率较高,不适宜在该地区使用;相对于高畦种植宝坻山药来说,平畦种植和低畦种植的山药块茎产量较低、品质较差,不适宜使用;高畦种植是比较适宜的宝坻山药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3.
广西甘蔗机械化种植发展现状、新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蔗种植业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传统甘蔗种植与"一体化种植"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一体化"种植技术相比传统种植模式具有很好的选进性,能大幅降低农民种植成本。进一步介绍甘蔗"一体化"种植与传统种植农机、农艺要求,分析一体化种植主要优缺点,针对广西现存甘蔗种植现状,提出提高广西甘蔗种植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机械化谷子种植,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种植效率, 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少劳动人民的种植成本因此晋西北地区的农民已经把地膜化覆盖谷子种植 技术应用到了农作物种植上。笔者在这里对机械化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机械化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与之前的传统谷子种植技术是有一定区别的,机械化地膜覆盖谷 子种植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谷子种植技术的弊端,提高了谷子种植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秋玉米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开展秋玉米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试验,初步试验表明:合理的密度有利于提高产量,秋玉米种植密度3500~4250株/667m2,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而增加;种植方式影响玉米产量,在种植密度一样的条件下,种植方式以单行单株为好.秋种玉米正大619,以单行单株种植,密度为4250...  相似文献   

6.
项朝阳  孙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8):176-181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加人种植习惯这一新的变量,构建了农户安全蔬菜种植意愿模型.通过对湖北省226家农户的调查研究发现,种植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种植习惯对农户安全蔬菜的种植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种植态度在主观规范和种植习惯与种植意愿之间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不断优化农户种植习惯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提高农户安全蔬菜种植意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油菜机械化收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通过开展不同种植方式与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研究,总结适宜芜湖地区机械化收割油菜的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8.
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种植效果,归纳、总结种植经验。选择2016年1—5月期间本地某蔬菜种植场的一个面积为0.27hm~2的西红柿大棚为试验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然后对比其同其他常规大棚种植的产量。经过一段时期种植后,接受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蔬菜产量相较于常规种植产量高出33.5%。通过实施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可以显著改善蔬菜种植条件,大大提升蔬菜种植的产量,值得在蔬菜种植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坡耕地白浆土上开展白地膜种植玉米、黑地膜种植玉米、祼地种植玉米的比较试验,调查分析各处理的生育期、叶片生长速度、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结果表明,白地膜种植玉米较黑地膜种植玉米、祼地种植玉米分别增产118.5、2 712.0 kg/hm~2,分别增值151.68、1 554.12元/hm~2,白地膜种植玉米、黑地膜种植玉米均较祼地种植玉米生育期提前6 d,白地膜种植玉米较黑地膜种植玉米、祼地种植玉米收获穗分别多360、885穗/hm~2。表明白地膜种植玉米对提高保苗率、促进各生育期提前作用显著,在桦甸坡耕地应用白地膜种植玉米是玉米高产稳产优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经验。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开始发展机械化种植,使得小麦种植面积、规模显著提高。同时,小麦在各个生长阶段都存在病虫害隐患,做好防治工作十分重要。由于青海地区环境复杂、种植技术落后,需要推广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推动小麦种植产业快速发展。1小麦种植技术当进行小麦种植前,应对种植环境进行分析,有利于分析影响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因素,进而正确采用种植规划。青海省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种植种类,在玉米种植当中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优化玉米种植的土壤环境,缩小玉米种植的时间,从而提高农业种植的效率。同时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会对水资源利用率、土壤种植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改良,从而促进玉米种植的发展,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在种植玉米的这一领域中的种植方式也有了新变化。传统的玉米单株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对于玉米生产的需求量,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玉米双株种植这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打破了玉米单株种植方式的自身局限性,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增加了玉米之间的种植空间,增大了玉米与玉米之间种植的密集性,有效的改善了玉米在种植过程中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筛选适合半干旱地区的马铃薯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采用露地平种垄作、起垄地膜覆盖2种种植方式和4.5万、6.0万、7.5万株/hm2 3种种植密度进行试验,旨在探索半干旱地区种植马铃薯的最优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改露地平种垄为起垄地膜覆盖种植和加大种植密度,增产效果明显。建议在大田生产中,选择起垄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和6.0万株/hm2种植密度进行组合生产。  相似文献   

14.
正大棚种植与普通种植相比来说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说可以一年四季都可以给种植物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本文主要对大棚西瓜-大棚果蔗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以及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一、大棚西瓜-大棚果蔗种植模式的概述大棚西瓜-大棚果蔗种植模式是指利用种植西瓜的大棚来进行果蔗种植的种植模式,这样的种植模式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果蔗的产量。据统计这种大棚西瓜-大棚果蔗的种植模式比大棚西瓜-果蔗种植模式果蔗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种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种植区域广,种植产量高,对于我国的粮食产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具有关乎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故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水稻种植过程的分析,介绍了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提出种植技术的优化措施,借以促进水稻种植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多种植大棚蔬菜,当地农业部门和种植人员结合土壤特性,采用正确的种植技术及种植方法进行蔬菜种植,并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位,实现大棚蔬菜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7.
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寒阴湿区不同种植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地膜覆盖栽培种植模式较露地栽培种植模式增产41.19%-98.17%,不同覆膜种植模式较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37%-38.31%,其中全模双垄沟播种植模式较半膜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8.31%,适宜在积石山县高寒阴湿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属于我国一种重要作物,常在较暖地区种植,对种植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各项种植流程存在问题,将难以确保冬小麦的种植质量,也不能较好控制相应的病害。实际情况中,我国冬小麦的种植面积虽然不断扩大,种植技术也不断进步,但是在实际种植中,很多种植人员对相应的种植技术不够明确,在应用时也缺乏规范度,致使冬小麦的种植出现多种问题,所以合理应用各种种植技术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冬小麦的种植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开展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模式对籽用葫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种植模式对籽用葫芦病害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白粉病在低密度和垄作条件下不发病,高密度平作下,绵腐病发病严重;同一品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垄作种植较平作种植产量高,平均增产幅度在2.6%~9.0%;同一品种、同一种植模式,低密度和对照较高密度处理的产量高。因此,在平作种植条件下,高密度种植不适宜河套地区的籽用葫芦生产,若要提高种植密度必须改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甘蔗机械化种植能够改变传统人工种植的单一化技术局面,全面提高甘蔗的种植效率与种植技术水平。本文以南方某地区为例,探讨了该地区的甘蔗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现状与种植效果,指出当地在甘蔗机械化种植过程中所实施的若干有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