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是植物生活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也是植物体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水对于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植物。土壤是植物生活的重要环境条件。植物所需水分的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土壤。土壤水分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适宜的土壤水分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条件之一。一、水分对种子萌发及插穗生根的影响种子在萌发时,水起着将细胞的原生质从凝胶状态转变成溶胶状态的作用。休眠的种子,一般在吸足水分后,并在适宜的温度和通气条件下,才能萌发。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在众多的植物种类中,陆生植物能够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只有1%是用来构成植物体,99%的水分都是通过植物在地表上的部分飘散到大气环境中的。而树干液流作为植物体因为叶片蒸腾作用导致的植物体水分流失,使植物内的水借助木质部分从根系部分运输到叶片上的过程。植物液流速度的快慢,会对自身的生长产生极大的影响。对此,以针阔叶混交林这种陆生植物为立足点,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对此类树木中优势种树干的液流特征,以及其同环境因子间产生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树木体内水分上升的原理,自十九世纪植物学家提出问题以来,众议纷纭,后来一般认为比较可信的只有内聚力学说。内聚力学说由Bohn、Dixon、Toly、Renner等人提出,他们认为“水在植物体内的上升不能用以下部上推的压力来解释,应当从植物的上部寻求上升动力。认为叶的吸水力是水分上升的动力,而这种吸水力由于叶的蒸腾作用可以不断地保持着。后来植物生理学家又从多方面丰富了这一学说。  相似文献   

4.
<正>树木是小区及公园绿化的主体。因此,在完成植物配植后,良好的养护管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绿化养护管理就是对树木的生长条件进行改善,包括立地条件,环境条件,及病虫害防治,满足植物的水、肥、气、热、光的要求,使其健壮地生长。一、土壤管理中耕是土壤管理的重点,进行中耕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使游人踏紧的园土疏松。结合中耕除草,可减少水分、养分消耗,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水是生命之源。植物体内70~80%为水,然而水多成灾,洪涝对植物危害极其严重。水分过多对植物的危害有两种:湿害和涝害。湿害是由于土中水分过多,主要指土壤颗粒间隙充满了水分,造成氧气缺乏,多发生在连雨天、阴天。涝害是地面积水淹没植物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低...  相似文献   

6.
鸟与林木     
乍看起来,树木是植物,鸟是动物,树木与鸟是无法连系在一起的。而实际情况是怎样呢?一些素食鸟类以树木花果养活自己,而另一些鸟类则专以树木害虫为食物,还有一些鸟类平时吃素,生儿育女期间吃荤,它们和林木的关系很密切!人们有一种误解,总是把吃果实的鸟列为害鸟。其实不尽然。要看到,在某种情况下,它们吃了果实,种子从粪便排出,会起到传播种子的作用。而啄木鸟、绣眼鸟、太阳鸟等小型鸣禽,性嗜花蜜,也象蜜蜂一样,能够传花送粉,使之容易结实。  相似文献   

7.
抗旱造林粉的研制与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植物体保水原理,根据各类植物生长物质在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脱落与休眠等方面所起的作用,通过从生物中提取和复配,研制出抗旱造林粉及其应用技术.该项技术可以提高植物体自身抗性,控制水分丧失,延缓植物生命周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能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30%以上,节水效果明显.该技术具国内领先水平,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已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8.
行道树长势减弱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行道树长势减弱的原因1、城市土壤对行道树生长的影响(1)土壤过于密实。城市里人口密集,地面受践踏后,土壤密实,使土壤透气性、排水和持水能力减低,使植物根的生理活性降低而寿命短,出现烂根和死根,地上部分因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呈现枯梢和焦叶。(2)土壤养分缺乏。城区内园林植物的枯枝落叶,大部分被运走或烧掉,使土壤不能像林区土壤那样落叶归根、养分循环。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加上通气性差和水分匮乏等因素,使城市行道树较郊区同类植物生长量要低,其寿命也相应缩短。(3)城市土壤水分匮乏。植物体内含水为60%~80%,植物所需要…  相似文献   

9.
水是植物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它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除一部分供其本身利用外,大部分随蒸腾而耗损。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着造林的成败。为探求树木需水与土壤供水之间的状况,我们以当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的造林树种——刺槐为供试树种,进行了蒸腾强度的测定,并结合进行土壤水分的测定,为划分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和正确选择树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雪对树木种子有刺激作用,因为雪水里的重水含量比普通水低,氮化物含量比普通水高的缘故,而高量的重水对种子的新陈代谢作用是不利的。同时,雪还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氨,氨是植物生长大量需要的元素,因而雪水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能促使幼苗早出土,并能显著提高幼苗出土后一段时间内的耐寒性与抗病性。幼苗越冬时,雪象一层厚厚的被子覆盖其上,雪内保持着一定的恒温,不至于使幼苗裸露在外,因温度变化太大或风吹沙打而发生冻害和风干。尤其  相似文献   

11.
水分是树木赖以生存的必要因子之一,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要素。该文回顾了城市园林树木水分利用效率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为确定园林绿地的灌溉量提供技术方法,使其达到树木的生理需求,同时实现节水的目的。根据园林树木的水分利用特征进行科学管理,这对于节水型园林绿地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军 《安徽林业》2004,(1):22-22
去年,我省淮河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在一些行蓄洪区和低洼林地,树木长期受水浸泡,长势不良甚至面临死亡。洪水退去后,加强林地的综合管理,促进林木及早恢复生长,最大限度地减少林农损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一、树木水淹受害机理分析树木的健康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以及各种养分和矿物质,当然还有林分内多种微生物和复杂的微环境。但当土壤中水分过多时,土壤颗粒间的间隙里充满了水分,造成氧气缺乏,树木根部的呼吸作用减弱,根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受到阻碍,生长不能正常进行。同时,土壤中氧气缺乏,会使某些有益的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而一些有害的厌氧微生物则会活跃起来,土壤中就会积累有机酸,使土壤的酸度增高,不利于树木根部吸收营养物质,有时还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如氨、酒精等,直接毒害根部。当水分继续增多,使林地的地表积水,树木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水淹没的时候,光合作用明显减弱或完全停止,有氧呼吸为无氧呼吸所代替,贮藏物质大量被消耗,根的透性减低,矿物质的吸收减少,乙烯含量增高,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合成减少。同时,林地长期受雨水冲刷和浸泡,营养成分随表土流失,土层板结,树木的生存环境恶化。树木因缺氧和光合作...  相似文献   

13.
水是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须的条件。一般植物体内含有70%以上的水分,鲜嫩的植物所含水分达到90%以上。在植物缺少水分时,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细胞失去紧张状态,枝叶萎蔫下垂;光合作用和植物有机体的组织、器官的形  相似文献   

14.
水分缺乏对于细胞、树木及林分的发育和生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当组织的含水量下降到影响树木生理过程的水平时,水分胁迫就会影响林分的生长及生产量。从细胞水平看,水分胁迫会影响到细胞膜的构造,抑止酶的活性,从单株树木生长的角度看,它能降低树木的高生长和直径生长,降低树木对其它环境胁迫的抵抗能力,影响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各器官间的再分配。对林分水分胁迫能引起叶面积的下降,引起林木的死亡,影响树种之间的演替。这些水分缺乏的情形,可以在一年内的某个季节,如夏季,或一日内的某些时刻,如上午或中午发生,而与  相似文献   

15.
P-V曲线的制作及其在树木抗旱性研究中运用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北方地区优良抗旱造林树种P-V曲线的不同测定、绘制方法及如何更好地运用P-V曲线研究植物体内部水分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证实P-V曲线所得部分水分参数与植物的抗旱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以作为鉴别植物抗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室内截取树枝的摸拟实验和野外实测资料证实,树木休眠期间较微弱的水分代谢是不可忽略不记的。当树木越冬初期切断水源失去的水分达20%左右若得不到补充,水分代谢平衡失调,导致树木的枯萎甚至死亡。但未切断水源的树木,从12月至第二年6月3日树木含水率变化在5%以上,保持了树木生存和繁衍能力。  相似文献   

17.
植物对干旱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是决定植物能否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概述了植物体面临水分胁迫信号时的响应机制,主要包括面临干旱胁迫信号时,植物体叶片及根系发生的一系列形态结构与生理生化变化,以期为开展干旱胁迫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P—V曲线的制作及其在树木抗旱性研究中运用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北方地区优良抗旱造林树种P-V曲线的不同测定,绘制方法及如何更好地运用P-V曲线研究植物体内部水分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证实P-V曲线所得部分水分参数与植物的抗旱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以作为鉴别植物抗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植物全息定域种新技术杨百荣植物全息定域选种,就是指从各种植物体的某一特定部位选留种子及枝条繁殖苗木的方法或技术。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不同植物作“种”的部位不同,全息定域选种可分为四种类型加以应用。1、芽的全息定域选种。用植物体上的茎芽进行无性繁殖。据试...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农业开发署的科学家罗伯特·哈克发现,正在经历干旱的树木可以发出超声波。树木是通过体内微小的导管吸吮水分的。当出现干旱时,水的张力增加,使导管分裂,于是产生了“吱吱”的超声波。而这种噪声可被某些寄生于树木的昆虫听到,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