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在农村,只要肯动脑筋,不花钱就可以玩蜂、吃上土蜂蜜。对新手来说,诱捕野生中蜂群、分蜂群、逃蜂群可能有点难度,而对于多年跟蜂打交道的老养蜂人来说,则是信手拈来之活。笔者介绍一些诱蜂的技术要领和操作要求,供业余养蜂爱好者参考。一、诱蜂要满足4个条件一是有蜂源的地方。在常有蜜蜂出现的地方放置诱蜂箱,一般是第1天来1~2只侦察蜂,第2天10多只或几十只来看巢,第3~4天中,"大部队"就会开来。二是诱蜂箱要有"蜡味"。最好能在箱内放些蜂蜜  相似文献   

2.
<正>"养蜂不要种,只要勤做桶"。在这谈一下我几年来诱蜂的体会。一、诱捕要满足3个条件1.放箱地点要适宜中蜂的生存环境。蜂群最怕震动,越静越好,前方要开阔。但不能与蜂场太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2.诱蜂箱要有"蜂味",最好能放些蜜引诱。蜂如人,吃惯了,也习惯性地往这里飞。诱捕箱一般是放上风头较好,蜂群是逆风飞逃的。3.常有飞蜂出现的地方。一般是第1天来一二只侦察蜂,第2天十多只或几十只来看巢,第三四天中蜂  相似文献   

3.
小经验ABC     
朱子彬 《蜜蜂杂志》2005,25(8):13-13
对于一个养蜂人来说,被蜂螫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如果是一个经常养蜂的人,被蜂螫几下无所谓,但对于一个想养蜂的人或初学养蜂人来说,则是一件非常痛苦、麻烦的事情。要怎样做才能少被或不被蜂螫?a.应选择那些性情温驯的种群和蜂王作为母群去培育新的蜂王,这样繁殖出的后代就会好一些。b.放蜂场地尽量保持清静。要使蜜蜂处于一个安全、声音不嘈杂的环境,这样蜜蜂就不会乱螫人;培养性情温驯的蜂种,让蜜蜂有一个不乱螫人的“好习惯”。c.在开箱检查蜂群时,尽量做到用起刮刀轻轻撬开副盖,不要惊吓了蜂群;提脾观察时尽量屏气轻声,不要对着巢脾出气,…  相似文献   

4.
<正>一些养蜂爱好者,特别是初养蜂者,对蜜蜂越养越少原因搞不清楚。自己尽心尽力,对蜂群呵护有加,天天喂,日日看,但蜂群就是不争气,蜂数不是一天天增多,而是一日日减少。蜜蜂减少有三类原因:一是老蜂自然死亡。蜂群95%以上是工蜂,其寿命在生产期仅有3545天,冬季不劳作也只能活3个月。如果蜂群老蜂占多数,老蜂死亡属自然规律;二是新蜂得不到补充,这是蜂数减少的重要原因。有些蜂群受病虫害或外界条件影响,蜂群见卵见虫难见蛹,不见新蜂出巢;三是  相似文献   

5.
蜂螫的预防和处理养蜂者总想不挨蜂螫,因为这无论是对养蜂者还是对蜜蜂都没好处。但对初学养蜂的人来说,要避免蜂螫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想少被或不被蜂螫。使用防护用具是非常必要的。蜜蜂今天温和,但不能保证它明天不发怒。同样不能保证两相邻蜂群行为相似。尤其在雷...  相似文献   

6.
<正>在养蜂生产实践中,初养蜂者新购置或新收分蜂群蜂量减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下面算这么一道数学题:假如养蜂者收捕到1群10000只蜜蜂的分蜂群,工蜂寿命3545天,采蜜期过后分蜂群蜂龄在1545天,采蜜期过后分蜂群蜂龄在1545日龄之间,即未来30天中,每日将有总量的3.3%,约330只工蜂自然死亡。在不考虑自然增长的前提下,理论上第31天该群的存蜂量为0。若蜂王第3天有新脾开始产卵,按日产卵500粒计算,卵期3天,幼虫期6  相似文献   

7.
张河勇 《蜜蜂杂志》2020,40(12):33-34
很多蜂友都会摆放诱蜂桶诱捕蜂群,但每个蜂农诱捕的蜂群多少不一,即使同一个人于不同区域摆放的诱蜂桶。有的区域蜂桶几乎被放烂了也诱不来一群蜜蜂,究其原因有下列几点。1附近蜜蜂种群的多少每个地区蜜蜂的养殖密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村寨房前屋后,经常可以见到分蜂团,蜜蜂甚至飞到农户的陶罐、家具内营巢;有的村庄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一个分蜂团。若周边几千米内,没什么蜜蜂种群的地方,就尽量避开,不去设置诱蜂桶。  相似文献   

8.
燕海平 《中国蜂业》2023,(10):18-19
<正>每年的春末夏初蜂王和一部分蜜蜂飞离蜂群,另建蜂巢组成新蜂群,将原巢留给即将羽化的新蜂王,一群分为两群,这就是蜂群的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是蜜蜂繁衍的本能,蜜蜂靠分蜂来实现蜂群数量的增加,有效补偿由于病害、敌害、饥饿等原因造成的蜂群损失。但自然分蜂会给蜂群繁殖和养蜂生产带来损失,在养蜂生产中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自然分蜂的发生。一、自然分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春季,我地爬蜂病特别严重,据了解,河北、河南也有发生。有的蜂场爬蜂几天之后蜂群就溃不成军,满脾满框的蜜蜂三五天就稀稀拉拉的了,满地的死蜂和爬蜂,叫人看了都心疼,有的养蜂人被急哭了。究其原因,有人说是除草剂引起的。可能跟除草剂有点关系,但也不全是除草剂的事。如果说是除草剂引起的,那么城里的养蜂户,他们的蜂群根本沾不上除草剂的边,其蜜蜂不也是爬蜂不止,损害也  相似文献   

10.
<正>春季蜂群复壮的快慢关系到当年养蜂的收入,是养蜂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主要任务:尽早使蜂群渡过越冬蜂更替期,进入采集蜂积累阶段。只有适时地培育出大量的采集蜂,才有可能充分利用初夏的刺槐蜜源,获得丰收。对蜜蜂来说,早春刚开繁就奖饲是个误区,外界没有蜜粉源,奖饲蜜蜂会刺激工蜂白天出巢空飞,缩短寿  相似文献   

11.
塔兰诺夫的《蜂群生物学》,在养蜂专著中,确是一本有价值的书。书中以大量的实验数据,阐明了蜜蜂生活特性,揭示了蜂群内部的奥秘。为后人制定养蜂方法和措施提供了理论根据。一个养蜂者,若不读这本书,将成为一生中的遗憾。在养蜂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巨大的改进和发明总是伴随着蜜蜂生物学方面的相应发现而诞生的。要想有所创新,您不可不读《蜂群生物学》。我们养蜂者,都想把蜂养好。那么就必须在蜂巢里为之创造稳定的、对成年蜂和生长中的蜂儿最适宜的生活条件。这些条件,正是《蜂群生物学》中所论述的。有时蜜蜂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  相似文献   

12.
<正>我养蜂四十余载,蜜蜂是我亲密的朋友,是我的"虫孙儿",惜蜂、爱蜂、疼蜂,像儿孙一样照顾蜜蜂,与它们和睦相处,相敬如宾,运用人性化管理蜂群,我认为这是养好蜜蜂的关键。我在自家房顶楼养蜂40多年,每天与蜜蜂为伴,其乐融融。近年来我体会最深的是对蜂群实行人性化管理。蜜蜂是社会性昆虫,为了一个"小王国"的生  相似文献   

13.
<正>当春季春暖花开蜜涌粉足,蜂群群势开始增殖壮大的时候,蜂群会出现分蜂的现象。自然分蜂是蜂群在自然情况下群体增殖的途径,是蜜蜂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群体活动。但对人工饲养下养蜂管理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会减少蜜蜂数量,影响养蜂生产效益。为此应要首先了解蜜蜂发生自然分蜂的原因,熟知分蜂的一系列征兆,  相似文献   

14.
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是在蜜蜂饲养过程中,利用其自然分蜂的特性,根据外界气候、蜜源和蜂群状况,有计划地将l群蜜蜂分成2群或多群的蜂群繁殖方法。人工分蜂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养蜂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养蜂效益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由于种种原因,大转地追花取蜜的蜂场效益逐年下滑,租蜂给冬暖式草莓和果树大棚授粉,已成为山东临沂市众多养蜂人的首选。授粉市场由往年的供不应求变成了供大于求,恶性竞争愈演愈烈。租蜂价格由往年的每群150元左右降到100元左右;有的蜂场甚至打出了超低价:每群蜂只收60元。为了维持一定的养蜂效益,只得另想其他招数,如减少出租蜂群的蜂量,每群2000多只蜜蜂。这样的蜂群授粉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造成草莓畸形果增多,果树坐果率降低,用蜂户极为不满,激化了养蜂人和用蜂人之间的矛盾。为了使蜜蜂授粉市场走上规范化,经数位蜂友的撮合,在2004…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早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之下自学养蜂。所幸的是,在以后几十年的养蜂生涯中,从来没有因为蜜蜂蜇人、畜发生过纠纷。蜜蜂是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聚群而居,在一个蜂群当中有成千上万只蜜蜂,它们的行为现在养蜂人还无法精准掌控。不过,蜜蜂的蜇针是一次性的,它们"不会轻易使用","万不得已"蜇了人,这只蜜蜂将会失去生命。被蜂蜇的人虽然会出现痛、痒、肿  相似文献   

17.
<正>蜂群要想壮,喂粉不能忘;要想取蜜早,喂粉少不了。由此可知饲喂花粉对蜂群发展的重要性。花粉是蜜蜂的蛋白质饲料,早春缺少花粉,新蜂体质差,寿命短,蜂群发展不起来。给蜂群饲喂花粉的方法很多,但对养蜂新手来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 ,养蜂者在秋季管理工作结束后 ,直到春天来临以前都不会去惊动蜂群 ,即使是在比较寒冷的地方蜜蜂也能存活。蜜蜂对冬季恶劣的自然条件已经有了许多适应 ,包括在冬季停止产卵、停止飞翔和形成越冬蜂团等。这些适应性有助蜜蜂在越冬期间调控蜂群温度 ,而单个蜜蜂根本不可能通过这一方式达到上述目的。当蜜蜂形成足球大小的越冬蜂团时 ,其热量散失情况便发生了改变。蜂团散热面相对地来说小于其蜂团内部的产热面。结果蜂团散热速度减慢 ,蜜蜂通过聚集和分散便能够完成群体温度的调节。那么 ,让我们更加仔细地探讨一下越冬蜂团是如何形…  相似文献   

19.
沈育初 《中国蜂业》2002,53(2):15-16
一、春繁起步群势应当是多少 ?前苏联养蜂家 ,塔兰诺夫在《蜂群生物学》中揭示 :80 0 0只蜂开繁后 30天 ,还有 80 0 0只蜂 ;而 1 0 0 0 0只蜂 ,开繁 30天后 ,已经有 1 1 2 0 0只蜂了 ;6 0 0 0只蜂开繁后 30天 ,只有 4 0 0 0只蜂了。这些数字说明起繁群势的意义。春繁外界气温低 ,只有 80 0 0只或以上的蜂群 ,才会产生足够的热量 ,有利于春繁。不足 80 0 0只蜜蜂的群 ,应当合并为双王群。 6 0 0 0只或以下的蜂群 ,是造成春衰的内在原因。一些蜂友为了小群能加继箱搞生产 ,采取提前繁殖 ,把繁蜂期增加到 90天或以上 ,结果导致大量爬蜂。所以 ,…  相似文献   

20.
分蜂和换王,都是蜂场中的重要工作。近些年来,由于政府发动群众养蜂,甚至给贫困农户发放蜂群,对于原先毫无养蜂基础的人,短期内要熟悉、搞好这2项工作,的确难度有点大。分蜂和换王都有一套成熟的技术操作办法,而对于养蜂零基础的人来说,要应急,就不能按常理出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