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品种选择   半冬性品种以温麦6号、周麦16、新麦18、周麦18为主;弱春性及春性小麦品种以豫麦34和郑麦9023、豫麦1864、偃展4110为主;优质小麦半冬性品种以新麦18、济麦20为主;优质春性品种推广豫麦34、郑麦9023;旱地品种以济麦2号、洛旱2号为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几年审定的一批小麦新品种在小麦主产区开展比较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性品种漯麦18产量最高,综合抗性好;半冬性品种以中育12产量最高,焦麦266、豫教5号、周麦27等品种产量也较高,综合抗性较好。上述这些品种都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刘磊 《河南农业》2017,(7):53-53
一、选用良种,优化品种布局小麦品种利用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科学选种,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优化品质,扩大优质强筋品种面积;积极引进示范有苗头的新品种。半冬性品种以西农979、百农207等为主,搭配周麦27、矮抗58、丰德存麦1号、洛麦26、西农3517等。  相似文献   

4.
2018—2019年嵩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小麦新品种在嵩县的表现,筛选出适宜在嵩县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2018—2019年度在嵩县农业科学试验站对新引进的38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周麦36、怀川919、新麦30、洛麦34、周麦32、郑麦369、百农4199、丰德存20、新科麦168、百农201等小麦新品种在试验中产量突出,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嵩县扩大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2014—2015年度嵩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小麦新品种在嵩县的表现,筛选出适宜嵩县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2014—2015年度在嵩县农业科学试验站对新引进的27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育9302、百农207、周麦22、兰考198、漯麦18、豫教5号、丰德存5号、许科316、周麦26、许科168、偃展4110等小麦新品种在试验中产量突出,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嵩县扩大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合柘城县推广的小麦新品种,加快当地小麦优良品种推广步伐,于2018-2019年安排了20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存麦11、百农207、洛麦26、周麦27、豫麦518、泛麦803、众麦1号产量水平比较高,也比较稳定,可在本地继续大力推广,其他13个品种建议继续参试。  相似文献   

7.
<正>一、选用优良品种选用适宜本地种植的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的小麦品种;种子纯度不低于99.9%,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适宜驻马店种植的主推小麦品种有:半冬性品种,如矮抗58、西农979、衡观35、百农207、周麦27、众麦1号、豫麦70-36、丰德存麦1号、平安8号、豫教5号等;弱春性品  相似文献   

8.
<正>一、试验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宜宜阳县种植的旱地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特安排此次试验。二、试验地情况试验示范基地设在宜阳县国营农场,土壤为褐土,肥力上等,地块平坦,肥水条件良好。试验地前茬作物为玉米,单产平均500kg以上。小麦播种前,机耕一次,结合整地,亩施底肥施用农家肥3000kg/667m~2,小麦专用复合肥料45%(25-15-5)50kg/667m~2。三、参试品种周麦22(1);周麦23(2);焦麦668(3);洛麦21(4);洛麦22  相似文献   

9.
小麦不同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新引进10个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利用价值,对这10个小麦新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洛旱12、浚麦k8、百农207、洛旱6号产量较高,综合表现也最好,可以在豫西丘陵旱地继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小麦种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农民犯愁,焦作市创新实施的小麦优良品种推介会让农民有了惊喜。9月中旬,焦作市农业局牵头组织河南天存、河南大众、河南怀川、焦作博农等近30家小麦优良品种生产企业,集中焦麦266、平安8号、周麦22、济麦22等10多个小麦优良品种向农民直接推介,并推出优惠价,每500克小麦良种比市场价低0.6元,农户实际购买500克小麦良种只用1.4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不同小麦品种光合性能,筛选高光效小麦品种,对促进小麦高光效育种研究进程奠定重要基础。选用河南省新中国成立以来28个主推品种,通过测定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8个小麦品种的13个光效率相关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13个光效率指标变异系数为2.33%~26.53%。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22%,表明能全面反映光效率信息。基于光效率综合得分和小麦产量,筛选出高产高光效品种(百农307、周麦16、洛麦6号、内乡188、豫麦49、郑麦7698和百农207)、低产高光效品种(豫麦10、豫麦21、豫麦25和周麦27)、高产低光效品种(矮抗58、宝丰7228、高优503、温6、西农979、豫麦34、郑麦366、郑麦9023和周麦18)和低产低光效品种(阿勃、阿夫、辉县红、陕农7859、西安8号、豫麦54、豫麦18和豫麦13)。  相似文献   

12.
<正>一、品种选择针对洛宁县的生产条件和目标,该区域适宜选用的小麦品种是:高产品种:豫麦49~198、周麦18、周麦22等。旱地品种:洛旱6号、众麦1号等。二、配方施肥结合洛宁县土壤与气候特点、小麦产量水平,根据"以地定产,以产定氮,以土壤磷、钾分级指标确定磷钾肥用量"的原则,在每年测土配方施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推荐洛宁县小麦区域施肥技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新引进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利用价值,为全县小麦生产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不同小麦品种生育期特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洛旱12、浚麦k8、百农207、洛旱6号从越冬期至收获各个生育指标表现都较好,产量也较高,可以在豫西丘陵旱地继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周麦22是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用周麦12/温麦6号∥周麦13选育出的优质、抗病、超高产中筋小麦品种,具有株型紧凑,抗逆性强,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结合该品种特征特性总结出了其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条件下,对10个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个小麦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效率相互间有较大的差别,有的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等的相关性不显著,但其他光合指标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据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征,对10个小麦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豫麦18、矮抗58、温麦6号、平安6号、周麦18属光合特性较强的品种;郑麦9023、周麦22、BH001、杂麦1号和杂麦2号属光合特性一般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稳系数法对参加2003-2004年度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的10个品种进行高产稳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多数产量较对照高,稳定性顺序为洛旱6号>漯优7号>科旱1号>佃庄9433>浚旱1号>豫麦2号>商5283>金麦6号>洛麦9775>周麦18,即洛旱6号、漯优7号、科旱1号的丰产稳产性较好;结合抗旱性分析,洛旱6号和科旱1号的抗旱性较好,是目前河南省旱地小麦生产上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稳产、抗旱小麦新品种.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产3因素中有效穗的变异系数较大,在生产中因地制宜地使用栽培措施,使小麦品种达到理想穗数,是保证旱地品种取得高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旱3号(原名洛麦9505),是洛阳市农科所1995年用(豫麦48号×豫麦2号)F1与(衡水6092×豫麦18号)F3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早熟、多穗型旱地小麦新品种。2001~2004年,先后参加了河南省旱地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及小麦抗旱性鉴定试验。表现抗旱节水、高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广。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03)。1选育背景干旱一直是旱作农区导致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选用抗旱节水品种,已成为抗御干旱,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由于我省生产条件差异较大,降雨分布不均,生…  相似文献   

18.
采取间比法排列,在三门峡市进行了旱地小麦新品种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豫保1号适应性、抗旱性强,抗病性中等,综合农艺性状好,产量水平高,可在三门峡市晒旱地及旱肥地种植;与众麦1号相比,舜麦1718虽产量有所下降,但从生物多样性考虑,也可以作为搭配品种在旱肥地种植;众麦1号丰产性优异、稳产性能好,可在晒旱地、旱肥地、水肥地种植,但应适当控制种植规模,适当搭配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强筋型小麦郑麦9023、中筋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型小麦豫麦5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籽粒灌浆期碳水化合物、淀粉及其组分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小麦籽粒灌浆期的蔗糖含量均随灌浆进行呈降低趋势,葡萄糖含量在灌浆前期亦呈逐渐降低趋势。郑麦9023以花后6 d籽粒果糖含量最高,而后逐渐降低;豫麦50和温麦4号籽粒的果糖含量亦在花后6 d达到峰值,之后迅速降低,至花后24 d时略有升高,而后又迅速降低。郑麦9023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6和18 d,且第1个峰值显著高于第2个;而豫麦50和温麦4号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花后12 d。随着灌浆的进行,不同类型小麦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且豫麦50明显高于郑麦9023和温麦4号。不同类型小麦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3类小麦AGPP活性的峰值均出现在花后18 d,UGPP和SSS活性的峰值,温麦4号分别出现在花后12和18 d,豫麦50和郑麦9023则分别出现在花后18和12 d。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小麦千粒质量等籽粒性状响应干旱胁迫的规律,为选育小麦抗旱品种提供基础材料,选用20份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抗旱小麦品种高代品系和18份审定品种,采用旱棚鉴定法测定14个籽粒相关性状,研究干旱胁迫对各性状的影响和各性状与抗旱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小麦的籽粒千粒质量、面积、周长、粒长、粒长/粒宽、直径、圆度、颜色(绿和蓝)分量值和Lab颜色模型3个要素均受干旱胁迫影响。抗旱指数与千粒质量、籽粒面积、周长、粒长、粒宽、直径和颜色通道a(r为0.37~0.71)呈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颜色R和G、Lab颜色模型亮度和颜色通道b(r为-0.40~-0.44)呈显著负相关。抗旱级别强的小麦品种(系)的千粒质量、面积、周长、粒长、粒宽、直径、圆度和颜色通道a显著大于抗旱级别弱的小麦品种(系)。供试材料的抗旱系数为0.75~1.24,抗旱系数在1.09以上的品种(系)有10个,其中4个为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高代品系,可以用来选育抗旱品种;水地品种丰德存麦1号、洛麦26以及丰德存麦21属于强抗旱品种,百农207、新麦36、中麦895等属于中等抗旱品种,在生产中可以结合实际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