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同刈割时期与刈割高度对苜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刈割时期与刈割高度对苜蓿品质的影响,开展不同刈割时期和刈割高度对紫花苜蓿干草质量影响的研究,以1:1比例种植的金皇后(Golden Empress)与三得利(Sanditi)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于不同生育时期与刈割高度进行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与初花期收获的苜蓿相比,苜蓿生长高度80 cm(现蕾期)左右时刈割,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比初花期分别高2510.4 kg·hm-2和807.3 kg·hm-2,粗蛋白(Crude Protein,CP)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值分别高2.45%、1.35,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得出,在赤峰地区,以生长高度为刈割标准,株高在80 cm左右时刈割可以得到质量兼优的苜蓿草。  相似文献   

2.
饲用小黑麦适宜刈割时期及刈割次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低平原区以中饲828和NTH1048饲用小黑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刈割时期及刈割次数对其生长发育,饲用品质及产草量的影响,测定分析了不同生育天数内株高、干物质积累量、鲜干比、茎叶比、茎数、粗蛋白含量及二茬草的产草量等性状指标。结果表明:饲用小黑麦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粗蛋白产量的变化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鲜干比呈递增趋势,茎数、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鲜草产量、茎叶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回归模型。综合分析得出,饲用小黑麦1次刈割应在抽穗初期至抽穗期进行,且1次刈割产草量最高为48 119kg/hm2,优于2次刈割产草量,如春季进行多次刈割时,每次刈割应在拔节期以前完成。  相似文献   

3.
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对冷地早熟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野外条件下,采用析因设计,对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变化下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生长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冷地早熟禾对环境干扰的适应对策。刈割频度分为刈割1次、刈割2次和刈割3次,刈割时间分为早期刈割和晚期刈割。结果表明,所有刈割处理下,冷地早熟禾均发生了超补偿反应,超补偿的发生与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无关。地上生物量与分蘖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冷地早熟禾是通过长出更多的分蘖来抵抗环境干扰的,新生分蘖产生所需的资源主要是由根部供应。冷地早熟禾对于不同时间的刈割处理,在生活史对策方面进行了权衡。早期刈割处理中,植物采取尽快产生种子,保证能够用种子繁殖后代的策略;晚期刈割处理中,植物采取了减少种子产生,保证植株个体来年存活和返青的策略。资源在植物体内进行重新分配和权衡是冷地早熟禾应对外界环境干扰的主要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长时期刈割对王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王草生长期为63d时刈割,鲜草产量及营养价值最高,年公顷产鲜草达70354kg,粗蛋白含量6.87%。  相似文献   

5.
刈割是紫花苜蓿收获、利用和管理的主要方式,刈割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当年收获苜蓿的产量和质量,间接影响到后来年份生产力的维持与提高。刈割通常包括刈割时间、茬次、次数和留茬等。文章全面综述了不同刈割形式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草品质的影响以及相应作用机理,表明紫花苜蓿适宜刈割期是现蕾—初花期,最佳刈割期是初花期。适宜刈割次数3~5次,留茬高度3~5 cm,最后1次刈割留茬8~9 cm。  相似文献   

6.
刈割对牧草生物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朱珏  张彬  谭支良  王敏 《草业科学》2009,26(2):80-85
刈割是一种常见的草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它可以通过两方面途径来影响牧草产量及品质。首先,刈割可以利用植物的补偿性生长,促进牧草生长并提高牧草产量。其次,刈割可以利用植物均衡性生长特性,改变牧草营养物质的沉积和分配方向,进而影响牧草品质。常见的刈割包括刈割频次、刈割时间和刈割方式。全面综述3种刈割对牧草产量及品质影响和相应作用机理,为适当利用刈割提高牧草产量及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柱花草刈割次数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丁迪云  张庆智 《草业科学》1993,10(1):63-64,67
对格拉姆柱花草的刈割次数与生产性能关系进行了两年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度、不同次数刈割对生产性能影响很大,当年刈割一次比刈割两次产草量增长44%—68%,粗蛋白产量增长40%左右;第二年刈割两次比刈割一次产草量增长4.8%,粗蛋白产量增长52%,而比刈割三次产草量增长17%,粗蛋白产量增长9%。  相似文献   

9.
黔饲1号小黑麦适宜刈割次数及刈割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饲草型小黑麦新品系黔饲1号不同刈割次数及在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与乳熟期不同刈割时期,测定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株高、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等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该品系的最佳刈割期。结果表明,刈割2次处理鲜草产量达45.638 t/hm~2;不同刈割时期以乳熟期干草产量最大,为19.45 t/hm~2;抽穗期粗蛋白产量2.24 t/hm~2,均高于其他生育时期,且综合评价也最高。要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率,应选择乳熟期刈割;要得到最佳利用率,应选择抽穗期刈割。  相似文献   

10.
羊草草地最佳刈割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两个生长季的时间,对羊草草地的最佳刈割时间和不同的刈割次数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刈割次数和不同的刈割对并草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有明显的影响,且影响到翌年羊草草地的发育和羊草草地的生物量。在松嫩平原的羊草草地整修生长季内,以刈割一为宜,最佳的刈割时期为当年的7月20-30日。超过这个时间刈割,会减少羊草自身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影响或缩短羊草草地生长季内的生长时间和翌年的羊草返青。如果羊草草地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不同种植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于2013-2016年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在等播量条件下设置了10 cm行距条播、20 cm行距条播、30 cm行距条播、20-40 cm宽窄行条播以及撒播共5种种植方式处理,分析了株高、叶茎比、干草产量、倒伏级数、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的株高、叶茎比在相同年份、相同茬次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20-40 cm宽窄行条播下苜蓿第1茬干草产量显著低于30 cm行距条播(P<0.05),但苜蓿前2茬干草产量、累计3年干草产量与30 cm行距条播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的饲用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0-40cm宽窄行条播以及30 cm行距条播下的苜蓿倒伏相对较轻。综合得出,海河平原区采用撒播,10 cm至30 cm的等行距条播,以及20-40 cm宽窄行条播的种植方式均可,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To e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methods on the production traits and forage quality for alfalfa in Haihe Plain.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2013 to 2016 by setting different row space, including 10 cm row space, 20 cm row space, 30 cm row space, 20-40 cm wide and narrow row sowing and spreading under the same amount of seeding The variation of plant height, leaf-to-stem ratio, hay yield, lo-ding drage,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acid detergent fiber (ADF), crude protein and relative feed valu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lant height, leaf-to-stem ratio in the same year and same cutting under the different planting mehods (P > 0. 05). The hay yield of 1st cutting with 20-40 cm row spac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30 cm row space (P< 0. 05). However, the first two cutting hay yield, total hay yield of the 20-40 cm row space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in 30 cm row space treatment (P > 0. 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orage quality under the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 treatment (P > 0. 05). The lodging of the 20-40 cm row space and 30-30 cm row space treatment were relatively light.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results, all the planting pattern with broadcast seeding, equal row sapcing of 10 cm to 30 cm, and wide and narrow row of 20-40 cm will be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haihe plain, which depen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 2019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由刈割高度(留茬高度为5,10,15,20 cm)和刈割频率(1次性和每隔60,40和30 d刈割)组成的双因子试验,来研究不同刈割频率和刈割高度对地处温带的河南黄河滩区皇竹草的生长特点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便解决该草在黄河滩区种植中存在的利用期短、产量低、品质差、易倒伏的难题。研究证明,刈割对皇竹草的生长和生产有显著的影响,1年多次刈割会降低茎叶比(S/L ratio)和叶面积指数(LAI),适度的刈割有利于提高鲜干比(F/D ratio)、单株分蘖数和生长速度,过频过低刈割(留茬高度为5 cm,每隔30 d刈割)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能显著地提高鲜干比和单株分蘖数,能显著降低倒伏率;不利的方面是会显著降低皇竹草刈割后的再生速度,不利于饲草的生长和生产。试验证明,在中原地区种植皇竹草适宜每隔60 d刈割1次,一年刈割2次,留茬15~20 cm为宜,全年产草量为31.58~32.41 t DM/hm2,均显著地高于其他刈割组合,和一次性刈割相比,提高14.26%~17.34%(P<0.05),另外,适度刈割有利于减轻皇竹草的倒伏,减少收获中营养和能量的损失和浪费。总之,在河南黄河滩区种植皇竹草是非常必要,也是可行的,在科学种植,合理灌溉和及时施肥的基础上,保持合理刈割高度和适当的刈割次数是优化和协调生长和生产各指标的重要措施,减少不必要的产量和营养损失,有利于高产和稳产。  相似文献   

14.
施肥水平和刈割制度对鸭茅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 1997、1998两年播种量为 2 0kg/hm2 的鸭茅进行播种试验 ,氮肥水平分别是 0 ,37,74,111,148,185kg/hm2 ;刈割频率每年为 2次、3次。氮肥水平增加到 74kg/hm2 时 ,干物质 (DM )产量最高 ,首次刈割推迟 ,刈割周期延长 ,DM产量提高。提早播种对于提高产量有显著影响 ,晚秋 (10月份 )收割会使冬季营养贮备贫乏 ,从而对安全越冬造成威胁。鸭茅总含氮量 2 .5 8% 4.40 % ,在氮肥水平低于111kg/hm2 时 ,含氮量受氮肥水平的影响不大。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IVDMD)受刈割频率的影响较大 ,氮肥水平高于 74kg/hm2 时 ,硝态氮 (NO3 N)积累量超过 0 .15 % ,可能会对家畜造成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闽牧42牧草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设置行株距为 6 0cm× 4 3cm、6 0cm× 2 0cm、6 0cm× 13cm、6 0cm× 10cm 4个不同种植密度对闽牧 4 2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 :不同种植密度可显著影响种植当年的牧草产量 (P <0 .0 5) ,但对种植翌年牧草产量的影响却不明显 (P >0 .0 5) ,综合分析表明 ,种植密度以 6 0cm× 2 0cm为宜 ,在这种密度下 ,既能达到较高的干草量 (平均 4 0 .6 7t/hm2 ) ,又可节约成本 ;种植密度可非常显著地影响种植当年的牧草分蘖数 (P <0 .0 1) ,且随种植密度的递增 ,牧草的分蘖数相应降低 ,第 3次刈割后 ,密度为6 0cm× 4 3cm的平均分蘖数达 2 4 .2个 ,6 0cm× 10cm的平均分蘖数只有 7.0个 ;种植密度对牧草营养成分 ,茎叶比、风干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于2009年4-10月在河北邯郸采用大田试验种植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种茎,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944,13889,27778株·hm-2)和不同刈割频率(2、4、6次·年-1)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杂交狼尾草在某些生态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密度为13889株·hm-2时,产量最大,茎叶比也最大,粗蛋白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当一年刈割2次时,鲜草产量最高;而刈割次数越多,茎叶比越小,鲜干比越大,粗蛋白含量越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越低,品质则越好;当种植密度为13889株·hm-2、刈割2次时,鲜草产量最高,达198.10 t·hm-2;当种植密度为27778株·hm-2、刈割6次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7.88%。综合分析,杂交狼尾草要达到高产高品质,研究地区适宜种植杂交狼尾草的密度为13889株·hm-2,适宜刈割频率为4次·年-1。  相似文献   

17.
留茬高度对人工草地牧草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试验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在不同留茬高度下的生产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草地牧草的枯死率与留茬高度呈正比关系,在不同留茬高度下,草地牧草青绿物质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呈抛物线形式变化;青绿牧草产量占牧草总产量的百分比随留茬高度的上升而下降,而死亡物质的数量占牧草产量的百分比随留茬高度的上升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刈割对混播草地种群生长与产量关系及种间竞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不同刈割次数和时间下,混播草地中多年生黑麦草产量与叶片生长、分蘖数间的关系,白三叶产量与匍匐茎生长、分枝数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种间竞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黑麦草产量随分蘖数(年刈割8次和4次例外)或叶片生长长度增加呈弱显著或显著增加趋势,白三叶年产量与匍匐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高频刈割利于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生长的正效应发挥,低频刈割和对照增强种间个体的竞争;两者生长点数、种群产量关系由高频刈割的显著正相关向低频刈割和对照的显著负相关转化。可见,随刈割频率的降低和刈割日期的推后,黑麦草和白三叶的种间竞争渐趋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干热河谷坚尼草不同刈割周期及留茬高度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周期延长,坚尼草产草量、株高和分蘖数逐渐增加,以20~30d刈割产草量相对较高,分蘖强,差异不显著,但生长高度与10~15d刈割差异显著;不同刈割高度对坚尼草产草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刈割高度增加,产草量和分蘖数逐渐降低,而生长量增加,刈割高度为10~20cm时,其产草量、分蘖数和生长性较好。为促进其分蘖、生长和提高产草量,其刈割周期与刈割高度分别25~30d和10~20cm为宜。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草本化栽培对饲料桑全株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密度对饲料桑‘特优2号’(Morus alba‘teyou No.2’)全株产量及饲用价值的影响,探讨最适栽培密度。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连续3年对不同密度下的饲料桑产量进行测定,并就进入丰产期的饲料桑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密度对饲料桑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栽植年限的增加,饲料桑产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同一年份内均以105000 plant·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饲料桑的总产量变化趋势与其产叶量的变化一致;密度对饲料桑的茎叶比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分枝数呈现先升高后略降低的趋势,株高变幅为75.33~78.33 cm,分枝数变幅为11.67~12.33;主茎粗、单枝叶片数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茎粗变幅为0.64~0.75 cm,叶片数变幅为11.67~12.67。密度对饲料桑饲用品质影响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饲料桑全株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105000 plant·hm^-2密度下全株CP和EE含量最高,分别为16.60%和3.67%;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在75000 plant·hm^-2密度下最低,均值为42.84%和30.18%;灰分(crude ash,CA)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最高为8.69%;所有密度下的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范围为128.19~141.93。综合考虑,适宜川东北地区推广的高产、优质饲料桑栽培密度为105000 plan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