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江苏省水稻上的两种迁飞性害虫。据全省重点监测站监测资料汇总,至6月30日,白背飞虱在苏南、沿江及淮北地区灯诱虫量显著高于常年,褐飞虱在苏南局部地区灯诱虫量高于大发生的去年同期,稻纵卷叶螟在沿江、苏南局部地区迁入虫量高于常年。由于今年南方“两迁  相似文献   

2.
<正>受台风"潭美"影响,近期全省出现明显降水,局部地区暴雨和大暴雨,各稻区灯下出现褐飞虱迁入高峰,局部稻区迁入虫量超万头。同时据近期调查,全省各地约有20%50%不等的稻田虫量超过防治指标,尤其是浙江中部和西部稻区田间虫口密度较高,个别田块已经出现"冒穿"。结合水稻生育期、未来气候条件,以及历年褐飞虱发生规律,8月30日浙江省植保检疫局监测预警科发布六(四)代褐飞虱大发生警报,预计  相似文献   

3.
《农药市场信息》2006,(23):28-30
褐飞虱是通州市水稻生产中后期的主要害虫,2005年在沿江、沿海地区大发生,导致水稻出现大面积成片倒伏枯死2006年又是特大发生,其虫量为去年同期的35倍,成为又一个暴发成灾之年。其发生特点屉:灯下迁入峰期偏早,迁入量特大;田间短翅型成虫始见早,数量多:后期稻田虫卵量高,为害严重。由于预报准确、药剂对路、防治适时、连续施药高,为害严重。由于预报准确、药剂对路、防治和用药到位,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四代褐飞虱的暴发为害。  相似文献   

4.
<正>7月27日,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专家组发布超级稻褐飞虱防治意见,全文如下:2005年以来,我国褐飞虱连年特大发生,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2007年,据华南稻区早稻褐飞虱大发生的现状和7月份迁入长江中下游的虫量来看,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褐飞  相似文献   

5.
褐飞虱是通州市水稻生产中后期的主要害虫,2005年在沿江、沿海地区大发生,导致水稻出现大面积成片倒伏枯死;2006年又是特大发生,其虫量为去年同期的35倍,成为又一个暴发成灾之年。其发生特点是:灯下迁入峰期偏早,迁入量特大;田间短翅型成虫始见早,数量多;后期稻田虫卵量高,为害  相似文献   

6.
水稻褐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是影响水稻丰收的重要生物灾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稻区褐飞虱曾多次暴发成灾,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2005年秋季,褐飞虱在我国南方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又一次暴发成灾,发生范围之广,灯下诱虫量之高,田间虫口密度之大,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农药市场信息》2007,(16):31-31
7月27日,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专家组发布超级稻褐飞虱防治意见。全文如下: 2005年以来,我国褐飞虱连年特大发生,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2007年,据华南稻区早稻褐飞虱大发生的现状和7月份迁入长江中下游的虫量来看,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褐飞虱将再次大发生。在长江流域稻区,超级稻主要是作中稻或晚稻种植,与同稻区褐飞虱的发生期相吻合,因此,7月底及8月初抓好超级稻褐飞虱的防治非常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灰飞虱的持续大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江苏省植保站今年5月上中旬普查显示,沿江、丘陵、沿海及沿淮部分地区麦田灰飞虱亩虫量甚至超过去年,列2004年以来第1位或第2位。目前正处于二代灰飞虱孵化期,对水稻生产威胁仍然巨大。为何灰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 据浙江省农业厅植保总站预测,今年该省单季晚稻病虫有重发趋势,特别是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峰次多、迁入量大,当前田间虫口基数高,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在浙中南部丘陵山区和浙西地区大发生,褐飞虱已具备后期大发生的虫源基数;今年台风活动频繁,多雷阵雨天气,虫害危害期长,加上主治药剂吡虫啉产生抗药性,如不抓好防治,极易造成晚稻中后期水稻病虫的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10.
病虫预报     
<正>江苏省水稻穗期病虫害发生动态目前江苏省大部地区稻纵卷叶螟已进入六(4)代发蛾高峰期,田间虫卵量大,呈大发生程度;褐飞虱发生不平衡性大,局部地区短翅成虫比例高、虫卵量高,具备偏重以上发生的虫源基数;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害有严重流行趋势。8月下旬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11.
雨季来临,福建省强对流性天气频繁,极有利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的迁入,至今该小已出现1~个较为明显的迁入峰,迁入量较大,且褐飞虱比例较大。部分地区田间虫量上升较快。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广西褐飞虱发生特点及灾变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褐飞虱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2008年广西13个植保站资料,结合气温、降水、NCEP/NCAP气象资料,借助ArcGIS及GrADS平台,研究广西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及灾变性迁入的气候背景。结果表明:2008年广西褐飞虱始见期偏早、终见期偏迟,盛发时间长达222天;褐飞虱迁入虫量大,占稻飞虱比例高,为害有提早趋势;3—4月气温偏高是广西褐飞虱偏早迁入的重要原因,6—10月夜间适当强度、多频次的降水是当年褐飞虱当年迁入峰次多、降虫量大的主导因素;4—8月850hPa风场上偏南暖湿气流是褐飞虱从中南半岛各国北迁至广西的重要动力,而9—10月925hPa高度频繁的偏北气流有利于褐飞虱从江西、湖南等地回迁至广西。  相似文献   

13.
运用浙江省天台县病虫观测站1969-2009年的测报历史资料进行了晚稻褐飞虱发生关键因子筛选与回归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褐飞虱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主要是上一代褐飞虱的发生量、2-3代灯下诱虫量、水稻前期的田间发生率。逐步回归研究结果,连作晚稻9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1)逐步回归方程Y1 = -8.9742 -0.2484X1 +0.5705X3 -0.4806X4 +0.0309X9 +0.24205X10;连作晚稻10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2)逐步回归方程Y2=0.74638+0.3303X1 -0.28X2 -1.3136X3 + 1.7233X4 -0.2762X10+0.7946X11;单季稻8月下旬褐飞虱田间发生量(Y3)逐步回归方程Y3 = 4.1037 +0.64817X2-1.564X4+ 1.4128X6 + 0.1762X - 0.0238X8 +0.0752X9; 单季稻9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4)逐步回归方程Y4=2.2717 +0.3217X1 -0.4132X2+ 0.3418X4 +0.3458X5 + 0.6962X10;逐步回归方程可作为褐飞虱发生趋势中短期预报应用,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水稻当家品种的抗虫性变化和主治药剂防治效果与抗药性变化等情况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4.
一、发生情况回顾据《人民日报》(2006-09-24)报道,2006年9月,随着三次水稻成熟、台风过境,我国长江下游、江南和江淮东部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后期集中迁入。江苏、浙江单灯累计虫量普遍超过5000头,一般2 ̄3万头,最高江苏张家港市超过80万头;上海单灯平均累计虫量近10万头,为有记录以来最高值。目前田间以褐飞虱长翅型成虫为主,浙江一般百丛在900头以上,江苏苏南在1000头以上,江淮大部百丛400 ̄800头,上海平均750头,大部较8月底增加了3 ̄4倍。9月以来,田间虫卵量急剧增长,江苏、浙江百丛卵量一般为5000 ̄8000粒,上海高达1万粒,均较8月底增…  相似文献   

15.
正6月份以来,白背飞虱、水稻纵卷叶螟、褐飞虱陆续迁入上海市。当前,水稻处于分蘖盛期,田间白背飞虱虫卵量较高,局部早栽田块纹枯病发生普遍,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卵量大。为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要求各区(县)加强水稻病虫害监测工作,根据病虫发生特点,认真做好病虫的防治指导工作。1.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杂草地6月1日始见,与去年相同,早于常年(6月10日)。7月17日开始田间蛾量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明确贵州褐飞虱对异丙威、啶虫脒的敏感性,贵州大学作物保护研究所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和农学院研究人员采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异丙威、啶虫脒及其混配对贵州三地褐飞虱的毒力与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异丙威、啶虫脒及其混配对贵州三地褐飞虱LC50的平均值分别为23.2892、4.2041、3.6325μg/m L。与敏感品系相比,贵州三地褐飞虱对异丙威表现出低水平抗性,对啶虫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褐飞虱是沿江地区中晚粳稻区水稻中后期的重要害虫,特别是三、四代褐飞虱的发生为害,严重威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对水稻高产稳产和增产增收影响更大。因此,针对褐飞虱对不少药剂产生抗药性的现状,亟需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褐飞虱抗性发展监测,及早采取有效对策,延缓稻飞虱抗药性的上升……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褐飞虱是沿江地区中晚粳稻区水稻中后期的重要害虫,特别是三、四代褐飞虱的发生为害,严重威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对水稻高产稳产和增产增收影响更大。因此,针对褐飞虱对不少药剂产生抗药性的现状,各方需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褐飞虱抗性发展监测,及早采取有效对策,延缓稻飞虱抗药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华南晚稻处于孕穗期,江南晚稻和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处于抽穗扬花期。据监测统计,当前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如下。一、稻飞虱稻飞虱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当前发生面积9073万亩次,同比增加1.4%。9月上中旬,华南、江南稻区监测到明显回迁峰;据全国172个稻飞虱测报区域站监测统计,平均单灯诱虫量1412头,同比减少12.8%;其中褐飞虱占比63.5%,比上年同期减少1.3个百分点。田间虫量有  相似文献   

20.
正为确定呋虫胺(护瑞)与其他常规药剂吡虫啉、噻虫嗪及吡蚜酮在防治水稻褐飞虱方面的药效差异,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与江西作悦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采用笼罩法进行稻苗叶面喷雾,调查了药后2~7天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对褐飞虱的防效,研究了20%呋虫胺SG对水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效以及施用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