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云枫 《内蒙古林业》1998,(11):30-30
大青山位于内蒙古高原的南缘,属阴山山脉,呈东西走向,海拔1100~2338米,土壤主要为山地栗钙土型和部分森林棕壤土,属森林干旱草原过渡地带。常年主要刮西北风,植被以禾本科草类为主,混生少量丛生灌木,在这个区域内,土层除了坡脚、沟谷处较厚之外,坡面上...  相似文献   

2.
抗旱节水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地区开展节水造林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地膜使土壤含水率高于对照约2.6个百分点,5~15cm土层中除14时前后地温低于对照0.53~3.91℃外,其它时间均高于对照0.1~2.08℃,20cm土层覆盖薄膜地温高于对照0.12~1.22℃。十二种抗旱节水处理方法,旱地龙效果最为明显;铺膜以中膜(70cm×70cn)较为合适,吸水剂只要使用正确,对提高苗木成活率效果亦很显著  相似文献   

3.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北部 ,东接山东省 ,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相望 ,北隔漳河与河北省相接。区内林州市和安阳县西部为太行山区 ,全市介于东经 1 1 3°2 7′0 0″~ 1 1 4°5 8′30〃 ,北纬 35°1 3′0 0″~ 38°4 0′2 0″之间。年平均气温 1 3℃ ,日照时数为 2 5 2 6h ,全年大于 1 0℃的积温为 4 5 36℃ ,无霜期为 2 0 0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只有 6 0 6mm ,且分布不均 ,主要集中在 7、8、9三个月。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西部太行山区成土母岩为石灰岩 ,土薄石厚 ,干旱贫瘠 ,植被稀少。 1 994年以前主要在春季栽植侧柏裸根苗 ,造林成活率不高 ,平…  相似文献   

4.
以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和坡位为主,分析其对飞播造林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是影响油松飞播造林成苗的主要生态因子,坡位也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综合分析最佳组合生态环境,即以植被盖度0.3-0.7,土壤为砂壤土,土层厚度在61厘米以上的阴坡或半阴坡为最佳生态环境组合。  相似文献   

5.
晋北地区,即山西省恒山山脉以北的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3.5℃~7℃,最冷月均温-9℃~-16℃,最热月均温19℃~23℃,年降水量为370~400毫米。大于等于10℃积温2200℃~3200℃,无霜期为100—130天。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相应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草原。草原植被类型以旱生和旱中性的草原区系植物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6.
《林业实用技术》2021,(9):47-51
干旱缺水是影响干旱区造林绿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抗旱造林成为现阶段干旱区造林绿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研究以青海的油松、白榆、青杨等树种造林为例,以含水率、土壤温度、植物生长量为指标,采用集雨托盘、黑地膜、白地膜、保水剂、防渗袋、集水盆、育苗袋7种抗旱技术进行试验对比,判断不同造林抗旱技术的效果,筛选最优的抗旱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抗旱造林技术的实验区,其土壤含水率较未实施抗旱技术的对比区域平均增加(2.732±1.920)%;覆盖技术的保水效果较防渗技术平均低(4.856±1.980)%;按保水能力强弱对比,依次是集水盆育苗袋防渗袋集雨托盘黑地膜白地膜空地;综合保水率、土壤温度和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以及成本投入等指标,推荐集水托盘或者集水盆技术作为主要抗旱造林技术。本研究对干旱区造林成本削减和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光军 《中国林业》2009,(17):52-52
地处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石羊河流域源头位置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海拔2040~4874米,属高寒、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年降雨量350—600毫米,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年蒸发量1500~1700毫米,年均气温-1℃~1.3℃,极度低温为-30℃,全年日照时数2500—2700小时,相对无霜期77.8—95.8天。当地气温低、光照不足、生长期短、气候干旱,尤其在每年4~5月份造林季节,会出现“卡脖子早”,因此运用保水剂造林技术,可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首先要解决水分问题。因此,一系列土壤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应运而生,集水技术、覆盖保墒技术、土壤结构改良剂蓄水保墒技术、保水剂蓄水技术、固体水种植技术、应用蓄水渗膜抗旱造林技术,这些技术为荒漠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干旱、暴雨、冰雹、风沙等自然灾害和土壤贫瘠、水土流失等现象,都是制约林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为克服不良环境的影响,加快退耕还林(草)、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进度和提高造林质量,和林格尔县以抗旱造林为目的,采取一系列抗旱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5%,干旱缺水已成为植被构建、改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抗旱造林是植被构建的重要措施,经过许多学者的试验研究和群众的实践总结,形成了多种抗旱造林技术方法。该文从耐旱树种的筛选、径流林业技术、蓄水保墒技术、保水剂应用技术、生根粉应用技术等方面谈论了抗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沙地的气候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43-451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的70%,植被是典型草原到森林的过度类型,独特的土地类型,对植物生长有强烈的影响,而推广现有成功技术是提高当前生态建设质量的有效措施。现将经过实践,在科尔沁沙地综合治  相似文献   

12.
孙乾秋 《中国林业》2008,(18):61-61
喀斯特地貌是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贵州省地处长江流域的上游,属典型的喀斯特侵蚀类型区,喀斯特面积为11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2%,全省95%的县(市)都有喀斯特地貌分布,贵州省安顺市72%国土面积属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山区土层浅薄、岩石裸露率高、土壤植被不连续、石砾含量高、土壤保水时间短,人工造林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3.
油松穴面覆盖塑膜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穴面覆盖塑膜,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温度,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造林当年4~5月份覆膜处理者,5~20cm的土壤温度平均可以提高3℃,以表层的增温幅度最大。4月下旬~10月份0~20cm的土壤含水率,相对提高9.4%~16.9%。造林第3年秋季,保存率比对照高46.2%,幼苗高生长量高20.9%,地径生长量高29.0%,  相似文献   

14.
干旱气候特征是制约豫西丘陵区造林效果的主要因子,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已成为林业生产发展的瓶颈。该文针对该区特点,提出以截干、容器苗、保水剂、高效节水为主的抗旱配套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全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恢复建设森林植被是该地区的核心内容。围绕如何克服气候干旱和土壤严重缺水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极大地推进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本文就近年来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的一些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研究新发展作了概述。相信随着这些技术措施不断趋于完善和实用,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整地 整地方式宜鱼鳞坑。整地时间为头年秋季,使穴内土壤冬季熟化,次年春季以后栽植。“品”字型排列,40×40×40cm为宜,穴不宜大,过大容易破坏原有植被。穴外上方铲出倒“八”字型蓄水槽,长70~80cm,深10cm左右,俗称“燕翅”,“燕翅”下方与穴上方两角相连,与穴相邻边角度为135度,可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穴外踏实拍光,并予涂白,以减少吸热,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土壤特薄,达不到40cm的穴内要进行填土处理。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九寨沟县干旱河谷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干旱河谷区气候、植被、土壤、造林现状与成效影响因素,从区域的生态特点出发,遵循自然规律,总结干旱河谷区造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扼要归纳了干旱河谷区造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陕西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营造林抗旱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地区,一直被列为陕西省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的重点,研究总结和推广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抗旱造林技术,围绕解决造林地的蓄水、保墒和多种综合抗旱技术的应用,对有效地解决造林地“水”的问题,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尽快恢复这一地区的森林植被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9.
乌盟后山地区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而长,年降水量一般在250~300毫米左右,年际变率较大(丰年可达300毫米,欠年仅100多毫米),蒸发量却很大,约为降水量的7~8倍,相对湿度小于50%.在这样高寒干旱、风大沙多的恶劣气候条件下,当地生境条件较差,植被稀疏.十年九旱,水源不足,人工造林的难度很大.解放以后.这里的群众克服种种困难,进行造林、治山、治沙.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多年来群众在与风沙干旱斗争中摸索出了一套抗旱造林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看似简单,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但又是非坚持不可的.需要反复进行宣传.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在乌盟地区从事林业工作的实践,将这些经验简略作一介绍.一、一定要做到提前整地.提前整地可以疏松土层,破坏土壤毛细管结构.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熟化过程,增强透气性,从而提高地温.根据整地方式和造林时间的不同,可提前一年或一季.如头年伏天整地,翌春即可造林,若当年伏天降  相似文献   

20.
在石灰岩山地香椿低产低效林改造黄连木、连翘混交林过程中,应用综合抗旱造林技术,栽植2年后黄连木、连翘混交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6.1%,比对照林提高了47.1%。黄连木平均地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增长率分别比对照林提高了23.81%、5.56%、0.86%、39.30%;连翘平均树高、冠幅、枝条长度增长率比对照林分别提高了22.01%、34.56%、26.83%;2年生连翘单株结实量达到了0.21 kg,比对照林提高了50%。试验证明,综合抗旱造林技术在原有植被生长胁迫环境下,仍然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贫瘠的石灰岩山地黄连木、连翘的成活率、生长量和连翘结实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