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瑶 《蜜蜂杂志》2004,(3):40-41
我的父亲是一个养蜂人。听母亲说,从我2岁起,他就走上了养蜂路。父亲小时候因家里没有钱,不得不读完“高小”便回了家,成年后,入伍当了5年的测绘兵,复员回乡务农,家里日子还是很贫穷。为了日子过得好一点,农闲时,父亲起早贪黑推“鸡公车”(独轮手推车)去50km外的地方推煤赚钱补贴家用。当时父亲也算是有“文化”、见过世面的人,被推选为生产队的会计。因队里要搞养蜂,父亲被动员去外地买蜂群,就这样,父亲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也与蜜蜂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小小的蜜蜂,甜甜的蜂蜜的确给我家带来了“福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相似文献   

2.
正母亲的老家是北京,二十岁前一直生活在怀柔的一个村子里,和父亲成亲后,就去了父亲的老家——昌平的一个村子,1972年随转业的父亲迁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定居,直到现在,整整45年。以前父亲总说,是他把母亲和我们带到城里,要不是他,母亲和我们都是农民。这话不假,但当我十几岁时,听到父亲这样对母亲说时,发现母亲眼圈红了,隐忍着怒气和委屈,再大些,我明白了,父亲大男子主义式的特意强调伤害了母亲  相似文献   

3.
正我出生时,仅有3斤,别人都说养不活,差一点就扔掉了。母亲舍不得,一口汤一口药将我喂养。那时父亲不在家,正在颠沛流离,体弱多病的母亲独自拉扯着我们三姐弟。在老家与医院往返的路上,我们悄然长大。我7岁开始读书了,父亲的形象才渐渐清晰起来。他高高的额头,挺挺的鼻梁,宽宽的肩膀,一双厚实的手长满老茧。他总是常年在外,奔波在陕西、西昌和大凉山一带的高山野林中。他是一个养蜂人。  相似文献   

4.
《草原》2017,(7)
正睁开眼睛,闭上眼睛,故乡都是一堵墙,恍惚的墙。那堵墙在孟少辉的眼睛里晃来晃去晃来晃去,四十年了。孟少辉问,娘,我的故乡在哪里?母亲,不知道。孟少辉问,爹,我姓什么?父亲,不知道。问来问去,父亲母亲就老了,就去了。临去的时候,父亲母亲对他说,我们真的不知道你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你姓什么。父亲母亲告诉他,他们见到孟少辉的时候,孟少辉六岁,虚岁六岁。他们问卖孩子的那个人,那人说,你的家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正我出生时,仅有1.5 kg重,别人都说养不活,差一点就被扔掉了,母亲舍不得,一口汤一口药将我喂养。那时父亲不在家,他被划成"右派",正在颠沛流离。体弱多病的母亲独自拉扯着我们三姐弟,在老家与医院来回的路上,我们悄然长大。7岁时,我开始读书了,父亲的形象才渐渐清晰起来。他高高的额头,高高的鼻梁,宽宽的肩膀,一双厚实的手长满老茧。他总是常年在外,奔波在陕西、西昌和大凉山一带的高山野林中。他是一个养蜂  相似文献   

6.
1999年3月10日,一位典型的关东大汉正在东丰县牧业管理局召开的1999年全系统工作会议上讲话:“今天,我调入牧业管理局刚满一年,过去的一年,尽管困难重重,总算不负县委、县政府的重托,巩固和发展了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为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成绩的取得是全系统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开拓进取、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结果。”他就是这样一个谦虚的人,当省、市业务部门向他要照片颁发奖励证书时,他连连推让:“给别人,我才干多儿点工作,都是大家干的。”把荣誉让给了别人。这个人就是东丰…  相似文献   

7.
名人故事     
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分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去了。这时候,约翰逊博士年十八岁。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时,当地人看见这个体态臃肿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夹在腋下,拐杖放在一边,
  低头跪在太阳下,热泪直流。这时约翰逊博士业已成名,大家都来看他,他对大家说:“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我不听父亲的话,现在我跪在这里忏悔。”  相似文献   

8.
我记着很多年以前,我和我当时的老板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我问:“老板,我觉得我们的优势实在是越来越难体现了,我们有的别人都有,我们没有的别人也有,这可让我们这些销售人员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9.
《北方牧业》2004,(18):30-30
一们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智者:“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愉快的人呢?”智者看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10.
我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三人抚养大,现在都已经参加了工作。这几年,母亲的生活费用全部都由我们兄弟二人承担,由于我们收入低,经济上确有一定困难,我们提出要妹妹也负担一些赡养费,但她却说:“我已经是出嫁的女儿,本身就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请问,她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16,(3):58-59
正父亲从部队转业后,成为了单位的一名高级统计师。对于他的这个职业我不甚清楚,但对于他的另一个爱好我却是印象深刻。从记事起,家里就一直养着蜜蜂。听母亲说,父亲在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位会养蜜蜂的人,父亲喜欢养蜂,课余时间就一直跟着学,这一学一养就是50多年。小时候的家在湘南一个矿山里,一溜的小平房,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块小平地,大多数人家搭个架子,种些葡萄、丝瓜、苦瓜,既有些收获也可以乘凉。父亲自己动  相似文献   

12.
那是一个春意浓浓的三月,我访问了邓培仁。邓是遵义地区科委的高级农艺师,我知道他和巴金是老表,于是要他谈谈巴金。他说:巴金姓李,还有一个弟弟叫李济生,现在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邓说:我父亲和巴金的母亲是亲姊妹,由于巴金的父亲过早逝世,我的姑妈即巴金的母...  相似文献   

13.
我们家原来在农村,前几年落实政策时,全家都转为城镇户口,只留下了我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仍在农村。前年他结婚时,父亲已经分给了他4间房,另外4间由我和父母居住。我们进城以后,这4间房就托异兄看管。前些日子,异兄把我们的4间房租给了别人,我不同意,他就说,我们现在已经离开农村,谁在农村,房子就属谁。还说,即使房子是我们的,宅基地也是他的。请问,他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14.
也许是我报导过湖北长阳的养兔业,参观过各种珍贵名兔,还对兔这种被誉为世界上最温顺的动物写过赞美小诗,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见到我说他也在养兔,我问他种源何来,他说是綦江县土台镇一个叫“张洪义”提供的。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笔者踏上去綦江土台镇的汽车,出乎于我预料之外,当我经人指引来到兔老板家时,从屋内走出一个操北方口音的汉子对我说,他就是养兔的张宏毅。原来张宏毅是东北吉林省扶余县人,16岁就随叔伯一道搞建筑奔波于祖国大江南北,在新疆结识了来于綦江县土台镇打工妹子,他们相爱结婚后来到女方家,这位“倒…  相似文献   

15.
故事一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插着一只箭的箭囊。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儿子被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拔出了宝箭,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我一直挎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轰然意志坍塌了。结果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父亲拣起那栖断舒,“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相似文献   

16.
读者:刘海生的母亲早年去世,不久前,父亲也因病死亡。父亲生前在银行有8000元存款,父亲去世后,他的一个表哥李某说父亲生前立下遗嘱,并经过公证机关公证,将存款中的3000元钱赠与给他。  相似文献   

17.
和沈育初医师《同洪燕(质疑)一文探讨》一文的再讨论萧山市高产种蜂场洪德兴洪国泉洪燕一、关于育种隔离的真相《探讨》文说:“4km处有别人的意蜂场”,“5km内有别人的意蜂场”。事实真相是:1994年有过我亲戚的蜂场。他们是我徒弟,又养的是我的蜂群。道听...  相似文献   

18.
赵明  王中 《饲料广角》2012,(14):48-50
我列出8本书的名称:《赢在战略》《定位》《战略营销》《聚焦一决定你企业的未来》《蓝海战略》《引爆点》《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力》。这些书,农牧行业很多企业家都在捧读.但“双胞胎”董事长鲍洪星做到了.而且我还怀疑.他是否都看过。我想起杰克·韦尔奇在中国演讲时,有中国企业家说:您说的我都知道,  相似文献   

19.
冉仲景 《草原》2014,(6):83-84
不仅迟于月光 上午十点 我给父亲打电话 说:爸爸 我在沿河 估计中午回家 (母亲去世后83岁的他独自住在空荡荡的套房里)  相似文献   

20.
小幽默     
法律之家律师的儿子回家迟了,邻居问他:“你回家晚了,会挨你爸爸打吗?”“不会的,我爸爸是律师,如果要打我,我母亲就会申请缓刑,再向我祖母提出上诉,就可以宣判无罪”碰钉子苏州有个寒山寺,寺内有个和尚叫天灵,此人博学。有一位秀才见他故意挑衅,说道:“秃字怎么写?”僧人天灵说“秀才掉了掉尾巴就是。”秀才碰了钉子,悻悻地走了。小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