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阜康绿洲环境变化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月气象资料,对过去近30 a阜康绿洲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阜康绿洲气温具有显著的增暖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加约0.6 ℃,对年气温变暖贡献最大的是春冬两季,分别升高1.2 ℃和1.3 ℃;阜康绿洲变暖的主要特征是最低气温升高,最低平均气温增幅达0.7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不论是年还是季节的日照时数均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并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蒸发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90年代比70年代蒸发量下降约537.9 mm,夏季是年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季节;降水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90年代比70年代降水增加约60.54 mm,春夏两季是年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季节.  相似文献   

2.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土壤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距离海洋遥远,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由于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湿气受高山阻隔,盆地内干旱少雨,风沙频繁,蒸发强烈,植被稀疏,具有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荒漠、半荒漠自然特点。北疆准噶尔盆地边缘降水量150至200毫米,南疆塔里木盆地仅50毫米,而生长期蒸发势北疆1500至2300毫米,南疆为2000~3400毫米,比降水量高出10~50倍。从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来看,南疆比北疆更为严酷,荒漠化、盐碱化更为强烈,腐  相似文献   

3.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磴口绿洲近52a水分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磴口52年(1954-2005)逐月降水量、蒸发量及相对湿度。结果表明:60年代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均偏大,70年代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均偏小。90年代降水量偏大,蒸发量偏小而相对湿度偏大,近5年降水量偏小,蒸发量最大,相对湿度反而偏大。降水量与蒸发量均为夏季最大,冬季最小。而相对湿度则是夏秋季相近,春季最小。降水量与蒸发量夏季波动形式与年的波动形式比较相近。  相似文献   

4.
选取甘肃陇东8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和月蒸发量及水文资料,分析陇东气候变化历史演变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指出:1971 ~ 2009年陇东年降水量总的变化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9.3mm,尤以近20a减少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总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气温每10a升高0.41℃.年蒸发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自然环境与农业植病江西省地处我国长江中下游南岸,气候温暖,四季交替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除少数山区外,多数地区平均稳定在10~12℃日期达233-275天,全年积温在4500-5400℃,年降水量在1300~1900毫米,属全国多雨湿润亚热带。这种自然环境对于经济植物种群  相似文献   

6.
景泰川灌区位于甘肃省北部,景泰县内。1974年景泰电力提水工程建成,最大提水高度406.2米,设计流量10.5米/秒,有效灌溉面积30万余亩。本区为干旱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86毫米,蒸发量3600毫米,且风沙多。过去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大面积土地长期荒芜。景电工程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本区的自然面貌和生产条件,短短的十四年间,这里建成了荒漠中的大片绿洲。但是,随着土壤灌溉,灌区的次生盐渍化已经露头。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己经盐化面积30482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0.16%。因此,充分发挥提黄河水灌溉的效益,并防治土  相似文献   

7.
<正> 玛纳斯河流域地处中国新疆天山北麓中段,位于东径84°57′~86°43′,北纬43°20′~45°56′。行政上包括了玛纳斯县、沙湾县农垦八师,总面积24328km~2。该地属温带内陆干旱区,以石河子为例,年均温6.6℃,年均降水量199mm,年蒸发量1547mm。该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天山高峰海拔5000m以上,北部最低为固尔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民勤沙区不同气象因子分析,研究了不同年代气候特征及其演替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变化,气温的变化有不断增温趋势,每年平均增温0.28℃,以冬季上升最明显达0.38℃,这一点和全球气候变暖是一致的。(2)地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是一致的,有不断增温趋势,地温比气温增温更明显。(3)降水量在年际之间有递增的趋势,虽然有波动现象,但仍然在其平均线上波动。从60年代到21世纪基本经历了一个"少、多、少、多"的年代际变化过程;(4)地下水位变化呈直线下降趋势,直线倾向率是0.6897;(5)蒸发量在年际之间有递减的趋势,直线倾向率是-20.5,其年代际变化过程与降水量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9.
<正> 1.引言了解蒸发和水分平衡特征对干旱区农业的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根据气象资料,中国干旱区蒸发皿测得的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0到150倍(Du,1993)。以新疆吐鲁番(40°56′N,89°12′E,34.5m)为例,图1给出了温度,皿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年度变化(日平均,最高和最低)。吐鲁番年降水量只有16mm,而皿蒸发量却达2838mm。然而很  相似文献   

10.
<正> 1.土壤侵蚀概况宁南黄土丘陵区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为中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5—8℃,降水量300-500毫米,70%集中于6-9月份,且多以暴雨形式降落,蒸发量1340-1750毫米,属于内陆半干旱气候带。土壤侵蚀严重,重度土壤侵蚀面积占52%,侵蚀模数3000-10000吨/年·平方公里,年平均进入河道的泥沙量约1亿吨。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是影响农林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气象因子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水稻纹枯病自2003年以来连续重发生,严重制约着水稻产量。通过对该区多年气象资料和水稻纹枯病田间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认为,7~8月降雨日数、降水量是影响水稻纹枯病连年重发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与7~8月份降雨日数呈正相关,相关分析达极显著水平;与7~8月份降水量多少呈正相关,在日均温≥22℃时,与日平均温度有一定关系,但在田间菌源特别充足的情况下,7~8月份日平均温度25.5~27.8℃时,温度的高低对纹枯病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为了加强我国的荒漠生态研究工作,于1986年酝酿,1987年正式建立阜康荒漠生态实验站。阜康荒漠生态实验站位于新疆阜康县境内,站部设在阜北农场,距乌鲁木齐76公里。生态站范围处于东经87°45’—88°05’,北纬43°50’—44°30’,位于三工河流域。三工河发源于天山博格达峰西北,河源有冰川19条,冰川面积9.79平方公里。由于山地的雨、雪和融冰水丰富,三工河年平均流量达1.6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5000多万立方米,流域面积304平方公里。著名旅游胜地天池即处于三工河中游。阜康生态站座落于天山北麓,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站部年均温6.6℃,夏季炎  相似文献   

13.
近40a中国北方降水量与蒸发量变化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利用我国北方1951-1990年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年平均风速和太阳辐射等资料,计算了干燥度指数,并据其将我国划分为干旱区(D<0.20),半干旱区(0.20~0.50),湿润区(D>0.50)。近40a我国半干旱区降水量和蒸发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域差异显著,年代际特征明显。东北区和华北区降水量具有减少趋势,西北东部和西南区有增加趋势。至于蒸发量的变化,东北区具有增加趋势,华北区、西北东部和西南区有减少趋势。近40a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均在减小,但降水量的减小速度大于蒸发量,气候在变干。我国气候的干湿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王胜  刘洪兰 《干旱区研究》2014,31(5):898-904
采用肃北气象站1973-2010年降水量和相关气候要素的实测资料,利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肃北戈壁过渡带降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近年来,肃北戈壁过渡带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年、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距平趋势系数分别为0.260、0.792、0.507和0.063,夏季降水量趋势系数为-1.396,说明夏季降水量有下降的趋势。② 通过对降水量的多时间尺度分析发现,小尺度4~5 a的周期存在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的时域中,降水量变化表现为3个偏多期和4个偏少期;大尺度10~19 a、30~35 a的周期震荡非常明显,分别经历了偏少→偏多6个循环和偏多→偏少的交替变化过程。③ 夏季降水量与气温、日照时数、蒸发量和地表温度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响应关系。根据降水量的变化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其他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它们共同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变化。气温、日照时数、蒸发量和地表温度随着降水量的变化,均表现出负增长的变化特征,其中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相互的影响也最大,这是因为夏季日照时间长且较强,从而引起了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5.
正春青稞又称裸大麦,是藏族群众的主要口粮,一般4月中下旬播种,8月下旬收获。山南市乃东区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蒸发量大,降雨相对集中,雨热同季,干湿季明显。年降水量382mm~450mm,蒸发量2 250mm,平均湿度39%,无霜期135d。年最低气温-16℃,最高28℃,年平均气温7.8℃,平均昼夜温差14.7℃。年日照时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我国干旱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随着干旱区水资源研究的深入,水量平衡各要素的估算也日益迫切。在诸要素中,蒸发的计算一直是最感困难而且也是最迫切的。一方面至今还有一些概念需要澄清,例如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某地的年降水量仅50毫米,而年蒸发量为2000毫米,为降水量的40倍。也有另外的一种提法,即蒸降比,意思大约相当于干燥度。按上述数字,蒸降比即为40。这些提法很容易引起误会,因为按照水量平衡原  相似文献   

17.
近45a达里诺尔湖面积演变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半干旱地区的达里诺尔湖为研究对象,利用地形图和1972-2016年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提取达里诺尔湖水域面积,结合同期气温、降水、蒸发量资料,分析了达里诺尔湖水域面积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近45年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了1. 1℃,降水量减少了9. 0mm,蒸发量增加了208mm;达里诺尔湖水域面积从1972年的233. 15km~2下降到2016年的191. 43km~2,下降速率为8. 77km~2/10a;达里诺尔湖水域面积与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相关系数分别为0. 696、0. 618,与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蒸发量、夏季蒸发量呈显著正相关(P <0. 05)。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两期TM数据对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查询实时陆面地表温度进行了对比检验,其差值均在1.5℃以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的温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2007~2011年,下垫面温度主要集中在18~51℃,其中,水体温度在18~24℃(低温区),耕地地表温度在24~29℃(中温区),林地地表温度在29~36℃(偏高温区),绿洲周边的裸地地表温度在36~42℃(高温区),远离绿洲的荒漠地带地表温度在42~51℃(极高温区);(2)2007~2011年,水体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4℃,植被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12℃,绿洲周边的裸地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7℃,远离绿洲的荒漠地带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9℃。其中林地对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总之,地表温度呈现沿中心逐渐向四周增高的分布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冷岛效应"。此研究对进一步理解塔里木河上游绿洲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状况以及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地表热量分布差异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疆巩乃斯草原发生拟步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春,新疆巩乃斯草原发生拟步甲严重为害,作者等前往考察,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巩乃斯草原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和尼勒克县境内,分布于巩乃斯河谷,海拔为780—1400米,地势较平缓,阳光充足,全年有九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466毫米,无霜期146—183天,日照3632.2小时,冬季积雪深度为23—67毫米,稳定积雪日87—107天(新源县城资料)。巩乃斯草原属半荒漠草原,主要植被为耐旱的蒿属(Artemisia)植物,是羊最喜食的牧草。在巩乃斯河两岸处,地下水  相似文献   

20.
近40年来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的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滑动平均和短期预测方法分析了科尔沁沙地的 8个气象台站 1 961~ 2 0 0 0 ( 1 998)年多年气温和降水量数据的变化趋势 ,并用简单气候偏差指数计算了逐年的降水量变差 ;同时用变异系数计算了 8个站点 1 961~ 2 0 0 0 ( 1 998)年的降水量年际变差。结果表明 ,近 40年来 8个站点的年均温度呈现显著的直线上升趋势 ,平均增温 1 .5 1℃ ,增温幅度在 0 .90~ 1 .79℃ ;年均温增加主要表现在冬季增温和春季增温 ,而年降水量未发现显著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但从降水季度分布来看 ,春季降水占全年的百分比有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