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首先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为了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国家颁布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为《规划》)。《规划》的颁布从多角度规划了乡村振兴的思路方案,为实现乡村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同时,这个战略规划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其意义重大,也将成为今后发展农村的战略指南。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乡村产业的发展规划成了首要任务,基于此,农业农村部颁布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下文简称为《规划》),详细指出了我国乡村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发展的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战略规划让乡村振兴如虎添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中国乡村的走向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无论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还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乡村在现代化中的定位一直都是缺位的。农业现代化就是乡村现代化,还是乡村发展的唯一"归宿"是城镇化?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下文简称《规划》)。这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1月14日,科技部印发《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世界新一轮农业农村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掌握全球农业农村科技竞争的先机更加关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为全面反映《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成效,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规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27个成员单位编写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19年)》(以下简称《报告》)出版发布。《报告》显示,两年来《规划》实施取得积极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报告》指出,两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把落实《规划》作为重点任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31个省(区、市)全部建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  相似文献   

6.
正为全面反映《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实施成效,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规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27个成员单位编写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19年)》出版发布。《报告》显示,两年来,《规划》实施取得积极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报告》指出,两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把落实《规划》作为重点任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31个省(区、市)全部建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一  相似文献   

7.
《世界农业》2021,(1):F0003-F0003
2020年12月5日,新时代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论坛暨《中国休闲农业年鉴》《图解〈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图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和中农智慧(北京)农业研究院联合主办,《世界农业》编辑部承办。原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中国农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陈邦勋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总编辑胡乐鸣主持。  相似文献   

8.
正为全面反映《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实施成效,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规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27个成员单位编写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19年)》出版发布。《报告》显示,两年来,《规划》实施取得积极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报告》指出,两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把落实《规划》作为重点任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31个省(区、市)全部建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一级抓一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体系基本建立。省级乡村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下简称《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是国家为乡村振兴专门立法,充分总结"三农"法治实践,该法明确了乡村振兴本质上是要依法振兴。《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完善"三农"法律体系,对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撑,国家将在法律层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5月16日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就《纲要》相关情况,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春天给人希望,三月的洱源凤羽坝子,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呈现出丰收景象。蓝天白云下,花海、湿地、民居相映成趣,好一派诗意的田园风光。作为洱海的源头,要保护也要发展,洱源县强化治理保护、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激活乡村文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委托专业团队编制印发《洱源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2年)》《洱源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按照高起点、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17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了解读和分析。现节选部分内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为全面反映《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实施成效,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规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27个成员单位编写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19年)》出版发布。《报告》指出,两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把落实《规划》作为重点任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31个省(区、市)全部建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一级抓一  相似文献   

14.
李龙 《中国农垦》2019,(1):60-60
近日,安徽农垦集团公司印发《安徽农垦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年)》,明确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安徽农垦的首位产业。《规划》力求从五个方面夯实农垦振兴的基石:一是在农业生产上实现由追求数量到讲究质量的转变,着眼于发展绿色、生态、有机、优质农产品;二是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坚持农业种养结合、农业服务与农产品精深加工结合、农旅结合,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字乡村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社会步伐",规划中明确"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2019年5月,我国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部署10项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数字乡村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社会步伐”,规划中明确“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2019年5月,我国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部署10项重点任务,其中的第9项任务是“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提出“巩固和提升网络扶贫成效。  相似文献   

17.
<正>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编制的《海南省乡村民宿发展规划(2018—2030)》正式印发,从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产品规划、政策扶持等方面全面制定海南乡村民宿发展规划,将以乡村民宿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该规划首次界定了海南乡村民宿的定义,提出乡村民宿是指利用  相似文献   

18.
<正>6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乡村产业的内涵特征、发展思路、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等,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纲领性文件。为便于各地、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地了解《意见》精神和重要政策措施,近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18,(6)
正最近,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乡村高质量发展,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特质发展,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等基本原则。《通知》强调要通过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全面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打  相似文献   

20.
张婷  岳雪峰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6):175-176,197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中指出,乡村休闲旅游要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以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古朴村落为形、创新创意为径,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和产品.当前,文化创意已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手段.该文分析了巢湖三瓜公社文化创意表现和文创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