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然而,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失调发展现象日益凸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走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道路。文章通过借鉴物理学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11~2015年川东北地区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川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达州市与南充市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巴中市与广元市。其中,2014年达州市与南充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程度,而巴中市与广元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用主成分赋权法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法,根据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对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所涵盖的11个地区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出协调发展类型,对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及城市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化归为4大类协调类型,而区域地理分布对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借鉴物理学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092013年川西地区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川西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通过Arc GIS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可视化输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雅安市与凉山州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甘孜州与阿坝州,其中,截至2013年雅安市与凉山州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程度,而甘孜州与阿坝州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借鉴物理学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09~2013年川西地区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川西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通过Arc GIS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可视化输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雅安市与凉山州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甘孜州与阿坝州,其中,截至2013年雅安市与凉山州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程度,而甘孜州与阿坝州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也是统筹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武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武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在协调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武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中国在进行"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事业,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引起关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两者之间能否形成协调的关系对中国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仍然存在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大于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的问题,即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本文将对如何促进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的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农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出发,探讨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农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内生性要求;对于农业转型升级而言,承接非农产业转移具有"拉动效应",承接农业产业转移具有"推动效应"。相应地,欠发达地区应积极构建承接产业转移和农业转型升级之间的互动机制,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农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人类发展需求、生态环境、技术进步,阐述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拓展的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论述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关系:即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形态特征、农业食物保障、社会保障与生态保护、农业休闲旅游。指出多功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多功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原料、市场与劳动力,为城镇化提供劳动力、食物、休闲与城镇人口;工业化、城镇化是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基础。提出在现代多功能农业发展中必须统筹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78-2010年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表现均为负效应,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持续增强。因此,河南省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以工业化为主导,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两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为基础,综述了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及其协调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43-244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虽已形成了协调发展的初步格局,但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依旧存在着较大距离。从人口、土地以及经济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再度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选取山东省1990—2017年的相关数据,基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理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权法对山东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构建VAR模型,揭示了山东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存在单项的因果关系,即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化不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农业现代化长期内对城镇化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短期内对农业现代化有负向作用;山东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支撑。因此,应结合山东省实际,加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联系,以期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经历了从农业现代化领先城镇化发展到城镇支持、反哺农业的历程,通过总结发展历程和分析目前美国城镇支持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结合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实际,从3个方面提出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关系的角度梳理世界7个典型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基于DSR理论模型分析这些国家"三化"发展的驱动力、状态和效应,进而构建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演进机制,利用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提供的171个国家196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城镇化率越高;"工"、"农"、"城"相互影响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性。基于研究,提出了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北三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是东北三省新时期经济振兴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二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可以形成互相促进、和谐共赢的局面。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指标权重。利用2000—2014年东北三省的有关数据为样本,通过综合评分法分别对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行计算,总体上看东北三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其协调发展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不断优化提高,处于一个良性的发展态势;从时间序列比较分析结果看,辽宁省的发展态势呈现相对平稳增长,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发展波动则较大。通过协调发展度的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三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的离散程度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通过运用2000—2013年福建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相互发展的协调程度低,仍需要更加深入地统筹,同时城镇化对于三者协调发展的贡献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科学辨识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程度对于中国统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离差最大化法及协调度模型分析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社会城镇化及经济城镇化协调程度表现出前期较高,后期出现脱节现象,而农业现代化与人口城镇化及消费城镇化协调程度不断提升;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协调程度不断向最优状态迈进;中国应以提升质量为主,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均衡城乡一体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29-130
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在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支持、制度建设、主体提升和产业升级四个方面,指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具有相关联系。通过构建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对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测评。结果发现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仍处于正向耦合中的拮抗阶段,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短板在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滞后。应更加注重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质量;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科技人才技术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技推广服务和提升农业经济社会治理水平,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和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发展融合、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测算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划分其耦合与协调阶段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郑州、许昌与洛阳新型城镇水平居于河南省前列,周口、南阳、驻马店与商丘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名列前茅;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南部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高于北部地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处于中高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多数城市已达到高水平拮抗耦合,北部地区耦合强度远高于南部,三门峡—洛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的耦合高值区串联成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隶属于轻度失调,多数城市已达到濒临失调,中部、南部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