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民是指参与公共事务从而在政治共同体中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和支撑力量。村民通常指居住在特定村庄,与村中他人具有较稳定的长期的人际交往关系,并在村内生产和生活的人。村民意识的内涵包括村民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村民是新乡村建设的主体,村民意识是新乡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应该采取措施,培养村民意识,重塑村民的独立人格,促进新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村民民主意识发展意义重大,但其当前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以至于发展缓慢。因此,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村民民主意识。该文阐述了村民民主意识发展的意义、当前村民民主意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村民民主意识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黑恶势力对农村社会的负面影响 (一)干扰村民自治,破坏基层民主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采取村民自治的民主政治.在各个方面村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一些农村宗派家族势力庞大,与当地黑恶势力相互勾结,通过威逼利诱"强行"进入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被严重扭曲,农民的意愿很难得以实现,主人翁意识也未能得以强化,基层民主建设因此长期得不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基于安徽省443个调研数据对村民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认知和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意愿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数量和质量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基层卫生保障条件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相对偏低,互联网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开始显现。大部分村民愿意以出资方式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提升行动,村民对村庄环境提升作用认识、对村干部信任程度对他们的出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关注乡村人居环境内涵建设,多措并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扩大农民政治参与中推进村民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的现状,从农村经济、制度缺失、传统文化、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农民低度政治参与的原因,并探讨了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扩大村民自治的路径,以最终有利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黄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2,(22):11468-11470
分析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现状,认为我国村级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确立了村级民主建设的原则和框架,村民的民主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实施村民自治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如何克服宗教和乡规民约的缺陷;如何真正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如何提高村民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四个民主"的方式加强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石福理 《甘肃农业》2007,(12):24-25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受各地发展水平的制约,村民自治建设在全国发展并不平衡,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特殊,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村民的自治参与程度低、自治建设不规范、相关自治制度滞后、村民自治成本增加,这种村民自治发育不成熟的状况将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制度设计和民主政治的实践上。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它是随着村民委员会在农村的普遍建立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给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村民自治,农民实现了村干部自己选,村里的事情自己决定,村里的财务自己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民的公民意识。具  相似文献   

9.
一、实施背景 由于少数行政村没有严格实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务、财务缺乏公开透明。特别是个别行政村“村官”用集体的钱自己批,白条子入账、假单据入账、收入不入账等行为的存在成为群体性上访事件的主因。同时,村民参与日常经济活动缺乏手段,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流于形式,村民对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不信任。切身利益由于受到损害,导致村民意见大,农村干群关系紧张,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0.
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必须以保障村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大权利为主要内容。保障村民的四大民主权利,必须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部、外部两个管道入手:在内部,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提升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在外部,加强地方政府对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监管和服务。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的核心是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障性环节,但目前民主监督是"四个民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开好村民会议、培养村民的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强化村民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2.
一、实施背景 由于少数行政村没有严格实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务、财务缺乏公开透明.特别是个别行政村“村官”用集体的钱自己批,白条子入账、假单据入账、收入不入账等行为的存在成为群体性上访事件的主因.同时,村民参与日常经济活动缺乏手段,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流于形式,村民对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不信任.切身利益由于受到损害,导致村民意见大,农村干群关系紧张,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作为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新型实践形式,已经成为任何国家社会发展与民主进步的重要内容。本文廓清公众参与的基本内涵,并将阶梯理论、协商民主理论和社会冲突理论作为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公众参与的理论阐释,以期对公众参与的理论研究与治道变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基层老百姓所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群众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对集体"三资"管理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迫切希望知悉村里的三资管理运行状况,积极要求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一、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会计人员素质低,财务基础工作不健全农村的会计人员多为通过村民选举产生的村民较为信任的人员,这些人很少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不善于使用电脑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1个重要因素。研究影响理性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意愿的因素,对于加快基层民主建设,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学角度看,农村居民通过投票选举这一政治参与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通过农村居民特征、村集体特征、候选人特征和社会资本4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而改变理性村民参与意愿的约束条件,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6.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长效运作离不开村民主体的广泛参与.通过对陕西M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的实地调查,发现以社会网络、社会规范和社会信任为要素的社会资本,对控制村民私利最大化倾向、促进村民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有明显正向作用.研究表明,社会网络有助于促进村庄利益沟通协调,增强利益共识,化解利益冲突;社会规范能够约束村民的...  相似文献   

17.
以"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来审视村民自治权力关系时,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村民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问题能够得到较好的阐释:集合意义上的村民作为宪政体制与村民自治制度设计下的当然权力主体,因自身的知识水平、民主意识、信息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将乡村自治的权力委托给村民委员会行使。集合意义上的村民是委托人,组织形态上的村民委员会是代理人。两者之间的关系形同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村民委员会受托对村庄的公共事务进行决策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推进,村级政治结构发生嬗变,村支书与村主任之间的权力博弈也随之而来,成为乡村治理的核心难题之一。村支书的决策和领导核心地位受到了村主任的挑战,二者的合法性权力来源不同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按民主原则对其进行制度安排,整合村级党政关系,提高村民的民主参与、决策和监督意识,进而培育出现代民主理念是村民自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进程中,政府必须转变职能,更新行政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立足村民自治的精神,确保广大农民的民主参与能力,确保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受到保障,缓解农村社会凸现的矛盾问题,为创建一个新时期和谐的新农村提供政策上的导向作用和制度上的保障。最终形成一完善的主辅匹配、环形封闭的良性互动民主参与系统,共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去冬今春,定南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全县农村首次成功地推行了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工作。现在,半年多过去了,首次“直选”到底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对农村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对全县各乡镇、村的调查表明,首次“直选”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了农村民主自治,给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选”增强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加快了农村民主自治的进程村委会班子“直选”为广大村民提供了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课堂,新任村干部的民主决策意识比上届班子明显增强,为村级民主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