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乡村图书馆建设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图书馆既承载着村民的希望,也承载着社会的期盼。但是,在乡村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走形式,做表面文章,甚至出现"僵尸图书馆"现象,起不到带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效。因此,在乡村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到图书馆资源的"活化"和功能的"融入",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三农"理论和实践背景下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战略具有内容和对象上的一致性。文化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具体的层面,与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文明建设相契合,对乡村振兴的实施和实现具有基础和推动作用。赣州市文化扶贫注重文化对人精神世界的塑造作用,推进文化下乡,让文化成果惠及大众,充分展开智志双扶扶贫工作;同时也探索出"文化+"模式,将文化与其它方面结合起来,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通过建立赣州市文化扶贫的长效机制,巩固赣州市文化扶贫成果,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精神支柱,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但是,伴随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取代、重经济、轻文化等各种问题。文章提出加大投入乡村文化建设资金、搭建乡村文化建设平台、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和构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机制等路径选择,建议大力建设和提升乡村文化,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对"三农"工作的新旗帜、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充分体现党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文化振兴是开展乡村振兴这一长期历史性任务的重要环节,全面深化开展乡村文化建设是引导乡村文化繁荣向上向好的重要保证,也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建设助推成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乡村文化建设进程中普遍存在农民文化认同差异、心理层面困惑等问题,重新构建乡村文化价值路径,从乡村文化保障体系、管理体系路径方面研究解决城乡二元文化的对策进而助推成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通过重新构建成都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期望达到既能解决"三农"发展的需求,又能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发展产业,又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湖南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坚持乡村产业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果。在里耶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他们始终按照"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的逻辑思路展开,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因地制宜体现乡土本色开发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资源,不断加大对广大村民精神文化成果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推乡村振兴有力实施。  相似文献   

7.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推进农村基层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当前,乡村振兴中农村文化礼堂长效运行仍存在"乡村文化人才缺少、建设管理经费缺乏、礼堂功能发挥受限"等短板,突破短板的创新模式包括:紧要功能、核心要素、关键战略的"嵌入模式";文化礼堂+创新创业、文化礼堂+乡村旅游、文化礼堂+素质拓展的"引领模式";区域经验共享、全省品牌共建的"溢出模式"。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农村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2018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晋中市通过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的建设形成了产业支撑型、能人带头型、文化铸魂型、生态治理型、党建引领型五类模式,进而推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绘好乡村振兴之"图"、夯实乡村振兴之"基"、打造乡村振兴之"军"、传承乡村振兴之"魂"、塑美乡村振兴之"形"、筑牢乡村振兴之"垒"六条经验,以期为山西省乃至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纲领性要求。目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四个振兴",即实现乡村文化、产业、容貌、基层集成性治理。本文主要以平山县为例,分析在新时代下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振兴乡村产业,旨在建设具有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途径。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以四川省乡村为研究对象,研究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和作用,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提升乡村文化在四川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首次把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乡村文化建设为依托,通过认识到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重在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文化的创新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和交融。基于文献研究和对保定市大激店村的实地调研,总结出近几年来大激店村围绕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这一核心积极探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即制定新型乡规民约;培养"新村民";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搭建智慧乡村平台;创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这对于探讨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路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文化软实力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乡村文化振兴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要提升对文化的认知与接受程度,打造现代文化体系,助力现代"三农"发展。本文立足乡村文化工作实际,探索推动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三农"发展是我国的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有效战略手段。乡村振兴工作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工作系统,涉及多方面的关系,需要从多角度把握,制定积极有效的发展策略,将精力用得恰到好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产业发展、乡风建设、乡村管理方法、经济发展等都是乡村振兴中需要把握好的重点内容。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把握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化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既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又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本文基于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体制规范化;重点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推动文化需求民主化的具体策略,凸显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农村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渠道.同时,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广的发展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振兴是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的基本保障.所以,只有重视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才能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和精神支柱.但从目前实...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报告中已被陈述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表现出党和国家非常注重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既要注重经济发展,也要重视道德培育,增强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优良家风在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能动价值和基础作用,因此要依据新的时代背景,通过立足实际建设新家风、在传承中发展创新、利用新媒体弘扬优良家风以及父母言传身教树表率等实践路径促进新农村优良家风建设,以此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育发展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根本性作用。乡村文化系统和乡村教育系统虽然具有不同的结构构成,在乡村发展功能上各有侧重,但是它们都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结构上的互相嵌入性、功能上的相互整合促进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共生性。开展乡村文化教育综合体建设,可实现乡村文化和乡村教育的异构嵌入、功能整合、发展共生,进而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  相似文献   

19.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已成为我国当前最紧要的任务之一。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对维系乡村社会的运转和治理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发展面临着因现代性与传统的割裂逐渐异化、文化生态价值理念淡漠、因城市文化的冲击而日渐式微、建设"内卷化"等困境。本文在总结优秀乡村文化的价值,探析乡村文化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乡村文化的有益策略,为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20.
自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现代化强国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包括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乡村产业振兴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关系为把握尺度,注重战略目标的多元化;以发展保护为调和目标,注重战略主体的系统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推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实现战略规划整体性;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实现农村产业资源整合以及推进城乡多元参与,实现农村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