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可视化单引物等温扩增技术(Visual single primer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Visual SPIA)检测发酵乳制品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方法。针对沙门氏菌侵袭蛋白(Invasion protein A,invA)基因设计引物,验证该方法特异性,同时对人工污染发酵乳制品的检出限进行测定。分别采用国家标准方法 (GB 4789.4—2016)和可视化SPIA方法对235份发酵乳制品样品进行检测,确定可视化SPIA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结果显示,12株沙门氏菌呈阳性结果,29株非沙门氏菌均呈阴性结果。荧光可视法的检出限均为3.2×101CFU/mL,沉淀可视法的检出限为3.2×102CFU/mL。可视化SPIA方法的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8.15%,符合率为99.15%。该方法特异性强,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并判定结果,实现了对沙门氏菌的可视化检测,对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作为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在猪肉及猪肉制品中的污染率很高,因此肉类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快速准确地检测食物中的沙门氏菌是防止和控制沙门氏菌传播的重要手段。综述了沙门氏菌对猪肉的污染途径及沙门氏菌的几种检测方法,以引起人们对猪肉沙门氏菌污染和检测方法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应用纳米磁珠实时荧光PCR检测非洲木薯花叶病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非洲木薯花叶病毒(African cassava mosaic virus, ACMV)灵敏快速的纳米磁珠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防止其传入中国。采用TaqMan探针结合纳米磁珠(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技术,以外壳蛋白基因为目标基因,通过特异性及灵敏度试验建立MNP荧光PCR检测方法。成功建立了非洲木薯花叶病毒(ACMV)的MNP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阈值约为13 pg DNA,比普通PCR及ELISA方法灵敏度高25倍;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够有效区分双生病毒属的ACMV、棉花曲叶病毒(CLCu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及番茄严重曲叶病毒(ToSLCV)。MNP荧光PCR方法能够快速灵敏的检测茎叶样品中的ACMV,无需任何PCR后处理,交叉污染风险小,适于口岸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4.
定量PCR快速检测动物食品中沙门菌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 沙门氏菌是动物性食品中的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建立其快速检测方法对动物性食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沙门氏菌16srDNA、 dT fermentation等基因或DNA功能区序列设计PCR引物, 通过比较3种不同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提取待检样品总DNA, 进行多基因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且灵敏度高,在动物食品中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 CFU/g,整个检测时间在10h 以内。说明本方法对检测动物中沙门氏菌具有特异性高且灵敏、快速等特点,适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动物中沙门氏菌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牛奶和奶粉中16种磺胺残留物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快速测定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所得清液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富集,流动相为甲醇和1.1%乙酸—0.01 mol PBS溶液(梯度洗脱),应用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0%~1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方法检测牛奶样品的灵敏度为0.5μg/L,奶粉样品的灵敏度为5.0μg/kg。  相似文献   

6.
沙门氏菌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由其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居首位,在食品致病菌的检测中,沙门氏菌的检测尤为重要。沙门氏菌的传统检测方法耗时较长,虽然成本较低,但检测过程也比较复杂,影响事件的结果。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各种试剂盒和PCR技术用于沙门氏菌的检测,还包括荧光定量法、基因芯片技术等。对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鸡蛋清洁前后蛋壳表面沙门氏菌污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使用鸡蛋清洁技术能否减少蛋壳表面沙门氏菌污染,取清洁前后的鸡蛋各60枚,分别置于保鲜袋中相互隔离。用无菌棉拭子采集蛋壳表面细菌,经前增菌和选择性增菌后,提取细菌DNA进行PCR检测。清洁后的鸡蛋表面未检出沙门氏菌,未清洁的鸡蛋表面检出沙门氏菌,进一步检测,均不是肠炎沙门氏菌和伤寒沙门氏菌。说明鸡蛋清洁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蛋壳表面沙门氏菌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色谱法等常规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免疫分析的简便快捷、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农药残留快检分析方法。综述了常用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荧光免疫分析、免疫层析、免疫磁珠、仿生免疫分析及生物条形码技术等的作用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而分子印迹、纳米技术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药残留免疫分析提供了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建议基于免疫分析技术的自身优势,结合新技术并不断完善,进而在农药残留快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控制上,开发简单便携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检测手段,提高方法和仪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成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A病毒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旨在建立可检测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对GenBank中PVA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设计其特异性探针并用生物素标记。探针偶联荧光编码微球后与PVA的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检测荧光信号。结果显示该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与侵染马铃薯的番茄黑环病毒(Tomato black ring virus,TBRV)、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及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反应;检测灵敏度约为10 pg/μL总RNA。该方法可用于PVA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旨在建立一种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法快速检测原料公干鱼(原料鱼)中镉的方法。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快速检测原料鱼初始样及干燥样中的镉含量,对快速检测与标准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对原料鱼进行快速干燥处理的可行性;采用原料鱼的标准测定值对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校正后,考察了快速检测方法的精密度、检测限、准确度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X射线荧光光谱法能准确测定原料鱼干燥样中的镉,检测限达0.088 mg/kg,线性范围为0.088~1.286 m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该快速检测方法测定单个样品只需40 min左右,可满足现场对原料鱼中镉的快速测定要求,为防控原料鱼食品中镉超标风险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不同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CP)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Real time 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TaqMan探针水解产生的荧光信号实时监测目标基因的扩增,实现PCR扩增与检测同步进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灵敏度比普通RT-PCR高约10倍,并且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适合于CGMMV的快速、高效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针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主要是传统的微生物学检测法,该方法操作繁杂,检测周期较长,已难以满足国内外对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通过使用微生物学检测法和PCR法共同检测样品中沙门氏菌,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时间和检测结果准确性上的差别。试验结果说明,两种方法都能准确检测出含沙门氏菌的阳性样本,其中PCR法具有检测时间更短、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的优势,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3.
阳腾  刘怒安  刘聪聪  陈恩发 《种子》2022,(10):135-138
为提高马铃薯病毒检测效率和检测通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技术对马铃薯苗中X病毒、Y病毒、S病毒、卷叶病毒及纺锤状块茎类病毒进行检测,以期构建五种马铃薯病毒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qRT-PCR法阳性检测率为6%,灵敏度比DAS-ELISA法高。q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有效检测马铃薯的五种病毒。  相似文献   

14.
为了快速、简便、准确地测定小麦蛋白质的含量,本文提出了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遗传算法(GA)的BP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采用SPXY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了合理划分,并运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将预处理过的数据压缩,对光谱数据提取最佳敏感波点作为GA-BP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校正模型。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和预测相关系数为1.3379和0.979,并与BP神经网络所建立的校正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所建模型收敛速度快、训练时间短、准确度也较高,能够实现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快速高效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磺胺甲噁唑残留检测阻断ELISA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建立磺胺甲噁唑单克隆抗体(SMZmAb)杂交瘤细胞株和阻断ELISA方法的基础上,研制出SMZ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SMZ-Kit),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MZ-Kit的标准曲线呈典型的S型,符合4参数logit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2=0.990 1,检测范围为1.0~128.0 μg/L,灵敏度为0.73 μg/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5 μg/L,检测限为1.0μg/L;饲料样、牛奶样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3.9%,83.3%,平均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5%;SMZ-Kit与磺胺嘧啶的交叉反应(CR%)为2.88%,与其他磺胺类药物无交叉反应;试剂盒在4℃可保存6个月.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近红外法的鲜食大豆品质快速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鲜食大豆品质的非破坏性快速检测方法,探究近红外分析技术在鲜食大豆品质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种植的66份鲜食大豆样品为材料,采用FOSS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扫描得到光谱,并对所有材料的水分、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含量进行常规实验室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化学实验数据的相关模型,并进行模型优化、验证。得到的模型预测范围分别为水分含量60.03%~71.28%、可溶性糖含量2.36%~7.81%、可溶性蛋白含量1.03%~8.56%、粗脂肪含量4.33%~7.60%,预测系数(0.95)较高,标准误差(1.0)较低,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建立定标模型用于检测鲜食大豆品质是可行且可靠的,该方法可快速检测鲜食大豆品质且不损坏籽粒,可用于鲜食大豆的种质资源评价、品质分级等。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检测水产品下脚料提取过程中牛磺酸含量的方法。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样品中牛磺酸含量,采用一阶导数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并预测样品中牛磺酸含量。所建模型回归系数(R2)为99.12%,交叉检验均方根为0.086;经验证,预测值与参考值的回归系数(R2)为99.9%,预测误差均方根为0.040,模型预测值与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可以检测水产品下脚料提取过程中牛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国食品鸡蛋和死胚蛋(毛蛋)中沙门氏菌的感染情况,分别对130颗食品蛋的蛋壳表面、蛋内容物以及70颗完整死胚蛋(毛蛋)和66颗破壳死胚蛋的肝、肠、卵黄囊进行了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30颗食品鸡蛋中蛋壳表面及蛋内容物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6.92%和4.83%,其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0.76%和0;70颗完整毛蛋肝、肠、卵黄囊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7.1%,42.9%,48.6%,其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为:4.29%,4.29%,1.42%;66颗破壳毛蛋中肝、肠、卵黄囊细菌的检测率分别为:83.3%,93.9%,84.8%,其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为:19.7%,18.2%,16.7%。研究表明,我国市场上鸡蛋的沙门氏菌检出率较低,但为了防止蛋壳表面的细菌和沙门氏菌渗入蛋内容物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有必要进行洁蛋加工。对于毛蛋中沙门氏菌的检测,发现破壳毛蛋沙门氏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完整毛蛋。因此,蛋壳在防止沙门氏菌入侵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由于毛蛋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较高,在鸡蛋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孵化场的环境控制以降低雏鸡感染沙门氏菌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猪伪狂犬病毒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根据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区分猪伪狂犬野毒株及基因缺失疫苗株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可达2.23×101拷贝/μL,比常规PCR检测方法高100倍;同时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均为阴性,无交叉反应;对30份疑似病料的TaqMan荧光定量PCR和普通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0%和33%,两者符合率90%。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可适合于PRV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高效、快速、准确的抗虫转基因玉米MIR162转化体特异性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检测方法。采用SYBR Green I和Taqman探针2种定量方法对抗虫转基因玉米MIR162进行了检测研究。SYBR Green I法MIR162转化体特异性片段和内标基因zSSIIb的熔解曲线均表现为单一峰,扩增特异性强;二者的扩增效率均在90%~100%之间,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2种定量方法的检测限(LOD)均为24个拷贝,定量限(LOQ)为48个拷贝,灵敏度较高。重复测试结果表明,SYBR Green I法的标准偏差(SD)变化范围为0.05~0.13,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0.17%~0.40%,Taqman探针法的SD变化范围为0.03~0.14,RSD范围为0.11%~0.44%,说明2种定量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精密度。对MIR162含量为3%、1%和0.5%的混合样品的定量结果为:3.13%、1.09%、0.53%(SYBR Green I法)和3.07%、1.02%、0.50%(Taqman探针法),RSD均小于10%,T检验分析表明2种定量方法定值结果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建立的2种实时荧光定量PCR均可有效对转基因玉米MIR162进行定量检测,可根据不同实际需求及实验室条件进行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