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索科学预测区域交通用地需求的合理途径,指导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交通用地规模的划定,拟通过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识别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在预测其远景交通用地需求规模的同时,基于城市群发展的阶段特征选取典型城市群样本设置3类情景,对不同情景下的交通用地需求分别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和劳动力资源禀赋是当前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用地需求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2)通过系统仿真试验对比不同方法的交通用地需求预测结果,可以发现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方法精度较高,误差较小,该预测方法对于区域交通用地规模的预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预测得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2020和2030年交通用地需求分别为31.22万和49.07万hm2。3)不同情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用地需求预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底线情景可作为划定交通用地规模的底限,一般情景可作为基准,极限情景可作为红线,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用地合理规模应以基准为参考,介于底线和红线之间。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110-111
长江中游城市群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出中部地区的优势。九江和小池一江之隔,分属湖北省和江西省。近年来,九江市的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省内的核心位置有所下降、区域的地位不高以及城市发展的用地不足,这对九江市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的。而小池的生态环境良好,并且用地充足。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发展的背景下,江西和湖北两省也大力支持省际间的区域合作,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本文主要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视角,从分析小池和九江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和基础入手,探讨了小池和九江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体现。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15—2020年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皖北六市五个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变动趋势存在差异,2020年五个子系统发展指数均值显示出协调、开放水平相对偏低。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障碍度分析表明,协调发展是各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创新发展水平也需增强。未来应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区域合作、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实施城乡协调发展,以持续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交互耦合关系,评价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五大国家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加权TOPSIS模型分别评价2007-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子系统综合评分,在此基础上,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者耦合协调度及演变。结果发现:2007-2016年五大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分均呈上升趋势,城市群间差别较小;二者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向基本协调转变,整体达到基本协调水平,城市群耦合协调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可见,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深化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可以促进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良好协调发展,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252-254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周边的城市带来了重大机遇。运用SWOT分析了汨罗市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外部机遇及威胁、内部优势及劣势,提出了汨罗市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关系定位、发展思路、路径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的山区县高质量发展,事关全省发展大局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成败。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山区县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对形成山区县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1.山区县新型城镇化基本情况据统计测算,2022年浙江山区县平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7%,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水关系视角,从水资源负载能力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两方面对2005—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安全格局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负载指数大于1.5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湖北省,江西省和湖南省只有少量分布。各省的城市水资源负载指数变化情况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变化趋势相似,2014—2017年负载指数变化幅度相对较大。2005—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承载指数由平衡状态逐渐变为盈余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导向。探究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障碍因子,为推动新疆农业快速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绿色环境、开放水平、共享程度5个维度选取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0年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通过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制约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因素。【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绿色环境及共享程度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从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来看,开放水平、协调发展程度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制约程度较高。为进一步提高新疆农业发展水平,新疆应立足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强化制度保障,促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提出建议以期对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所帮助.基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计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以此来综合评价城镇...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口-经济-土地-社会-绿色城镇化的逻辑框架构建适用于三大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系统,选用熵值赋权法在测算指标熵权的基础上,计算并对比三大城市群及其内部48个地级城市的人口、经济、土地、社会、绿色及其综合城镇化发展得分,基于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划分其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珠三角综合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京津冀次之,长三角相对最弱,三大城市群目前均处于人口城镇化发展优势最为强盛,而绿色城镇化发展最为薄弱的状态;北京人口与社会城镇化,上海经济、土地与绿色城镇化发展位居首位,广州市、深圳市、天津市、合肥市、杭州市、南京市等省会城市也位于前列,邯郸人口城镇化、宣城经济城镇化、池州土地与社会城镇化、承德绿色城镇化发展最弱;珠三角新型城镇化处于轻度失调衰退阶段,京津冀与长三角处于中度失调衰退阶段,其内部仅北京市、上海市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深圳市为勉强协调类型,其余均处于失调类型,且中度失调的城市比重最大;三大城市群综合新型城镇化与其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类似、不均衡特征显著,长三角以上海市为核心的东半部新型城镇化及其协调发展度强于西半部;珠三角以广州市-深圳市为分界线的东部优势强于西部,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格局;京津冀以京津为双核心的范围区域发展潜力明显强于周边范围地域。  相似文献   

11.
区域旅游合作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事物的内外2部分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得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即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自身驱动和积极适应外部大环境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本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镇化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因素,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治理等6个方面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京津冀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构建评价指标,以2002—2012年为研究时段,借鉴对耦合度系数模型加以改进的协调耦合度模型以及重心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发展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呈上升趋势。全区协调耦合度由0.60上升至0.72,从中度协调耦合发展为中高度协调耦合。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相互作用不断优化,三要素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趋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耦合度区内差异较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化格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区内城市化的非均衡发展;产业与人口非农化处于相对稳定均衡状态,土地非农化与产业、人口非农化匹配程度不高成为区域城市化协调耦合发展的瓶颈。最后就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差异化城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对2015年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个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介于0. 347~0. 500之间,处于较低协调发展水平的拮抗阶段; 19个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涵盖高度、中度、低度3种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别占15. 79%、68. 42%、15. 79%,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19个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问题及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认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全面把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举措,对于有效贯彻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全面诠释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举措。研究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新发展理念视角看,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创新不足、协调不力、绿色理念缺失、开放水平不高、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需要着力于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改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缺陷、深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理念、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水平、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长株潭城市群2008—2016年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两大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特征来看,2008—2016年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协调度经历了失调阶段向协调发展阶段转变;空间特征来看,长沙市和湘潭市较先进入协调发展阶段,株洲市发展较为滞后。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是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没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将失去客观基础;没有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将丧失原动力。坚持二者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目前城乡统筹的具体实现形式。但在其协调发展中存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城市群发展不充分、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运作乏力等多方面的问题,应从公共产品均衡机制、城市群发展机制、要素流动机制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等方面,促进我国目前的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长白山管委会农业农村工作总的思路是: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农惠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推进绿色转型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不断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一、强化生态理念,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生态资源,挖掘发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战略经济带,探究其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的协调关系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基于2011—2020年我国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新型城镇化和数字经济的面板数据,建立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数字经济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且数字经济水平普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因此,我国应探索差异化地区数字经济推广的方案和策略,发挥长三角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城市群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地区,也是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地区.成渝地区在中国区域发展板块上举足轻重.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维度,运用弹性系数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土地利用效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有效支撑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建设用地扩张的依赖性仍然较大;土地利用有效保障城镇化发展,但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与常住人口增长匹配度差;土地利用有效引导生态功能建设,但单位土地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相对较低,土地配置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须加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还须要进一步发挥核心地区的集聚扩散效益,加强毗邻城市的协作发展,并探索构建城市群尺度的土地利用效益监测评估机制,引导和协调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