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太湖流域的跨界治理为例,分析了跨界水污染治理中存在治理理念的碎片化、治理主体的碎片化、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碎片化等问题。指出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碎片化成因,包括利益协调和约束机制的缺失、行政体制的制约以及权威流域综合治理机构的缺失。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了建立河长制联防联控下的流域综合治理机构为载体、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为核心,培育社会资本认同的整体性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太湖流域的跨界治理为例,分析了跨界水污染治理中存在治理理念的碎片化、治理主体的碎片化、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碎片化等问题。指出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碎片化成因,包括利益协调和约束机制的缺失、行政体制的制约以及权威流域综合治理机构的缺失。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了建立河长制联防联控下的流域综合治理机构为载体、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为核心,培育社会资本认同的整体性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3.
2009年,包括长江干流、金沙江水系、岷江、沱江和嘉陵江流域在内的四川省五大流域省控监测断面中,干流断面水质首次100%达标,比上年高出近5个百分点;支流有73.3%的断面达标,同比增加近3个百分点。3月29日,四川省环保厅新闻发言人杨雪鸿表示,这标志着四川省自2002年开始的以岷江、沱江、嘉陵江“三江”流域为主的水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湘西凤凰县沱江流域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小流域治理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性,对湘西凤凰县沱江流域的治理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5.
农村水环境治理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治理主体主要为国家和当地政府,农村居民作为末端治理主体,缺乏对水污染治理全过程的参与和管理.通过调查南京市郊区农村居民参与水污染治理情况,以水污染治理认知为中介变量,农业总收入为调节变量,构建中介调节效应模型,聚焦政策宣传对农村水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政策宣传、水污染治理认知与农村水污染治理支付意愿彼此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水污染治理认知在农村政策宣传对水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政府宣传水污染治理政策的过程中,农户的水污染治理认知程度越高,越愿意为水污染治理付费;农业总收入在政策宣传对水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作用机制中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丰富及完善了农村水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作用路径,有助于农村水污染治理长效参与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为研究对象,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分析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关系。运用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及委托代理等理论,构建了中央政府、乡镇政府公共契约型治理,土地受让方、市县政府交易契约型治理,以及农民、村民小组、农村集体组织内部参与治理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以达到土地流转权力与利益的平衡与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乡村景观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极具保护价值,但目前的保护行动却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基于米歇尔的利益相关者评分法,对乡村景观保护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和分类,分析乡村景观保护的过程,探讨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利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政府、当地居民、投资开发商、研究机构和专家、媒体、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及消费者、规划设计机构、当地农林企业、文化遗产传承人、宗教团体和生态环境是乡村景观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并分为确定型、预期型和潜在型3个类别。乡村景观保护过程可分为调查与录入、决策和实施3个阶段,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不断变化,其间的利益相关关系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政府应当成为乡村景观保护的绝对主体;坚持村落与环境整体保护原则,建立乡村景观保护区;促进保护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合作;加强对利益相关者行为的规范和监控;完善主要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制度化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农民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重视其利益诉求是评判乡村是否实现有效治理的关键因素。农民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体现在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创收增收等四个方面,利益诉求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其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改善干群关系,进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当前,在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农民主体价值尚未得到有效呈现与发挥,究其原因是历史、外部与内部等各方面因素交织叠加作用,导致农民的利益诉求未能得到实现。基于此,本文从农民切身利益诉求切入,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城乡间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重视完善基础设施以及体制机制建设四个方面,探索可以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价值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池州市升金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升金湖流域为例,立足流域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总结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风险,从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调控、生态风险防控及生态系统保育等多维时空尺度出发,提出了升金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水资源相对紧张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几大水域的流域污染问题更加不容忽视,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是我国改善水污染现状的重点,同时也是今后水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其实,多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忽视对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工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从我国农村流域水污染现状的角度出发,重点对我国农村流域水污染的治理方法与不足以及针对于农村水污染防治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水资源相对紧张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几大水域的流域污染问题更加不容忽视,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是我国改善水污染现状的重点,同时也是今后水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其实,多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忽视对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工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从我国农村流域水污染现状的角度出发,重点对我国农村流域水污染的治理方法与不足以及针对于农村水污染防治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行蓄洪区预警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提出了行蓄洪区内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分析框架,并以淮河干流蒙洼蓄洪区为例,运用实地考察法和关键信息人访谈法确定预警依据,提出了相应的预警模式。研究认为:行蓄洪区内的政府部门、群众、经济组织、工程设施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在流域机构中的权、责、利有所差别,其利益诉求和应对行蓄洪区运用风险时的预警需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现有的单一分级预警模式已无法实现淮河干流蒙洼蓄洪区的合理防灾减灾的预警功能。结合各利益主体的预警需求,根据行蓄洪区各地区间危险局地性差异及各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时点性差异,应增加分区预警、分时预警,选择分级-分区-分时的精细化预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3家国家级示范社为例,从利益产生、利益分配、激励制度与风险防控4个方面分析其在推进三产融合中的利益联结机制,探讨各利益联结关系的共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合作社推进三产融合必须考虑与内部社员、与外部资本建立不同的利益关系,相应设立“一社两制”;应建立基础保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层级递进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社员利益;引入外部主体需注意盈利项目的吸引力和外部资本利益诉求,但也要确保合作社自身的主导地位。建议合作社在推进三产融合时:一是推进“一社两制”利益联结新思路的推广;二是精准推进社员利益的稳定和升级;三是与外部主体构建平等互利的合作双赢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在行蓄洪区预警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提出了行蓄洪区内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分析框架,并以淮河干流蒙洼蓄洪区为例,运用实地考察法和关键信息人访谈法确定预警依据,提出了相应的预警模式。研究认为:行蓄洪区内的政府部门、群众、经济组织、工程设施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在流域机构中的权、责、利有所差别,其利益诉求和应对行蓄洪区运用风险时的预警需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现有的单一分级预警模式已无法实现淮河干流蒙洼蓄洪区的合理防灾减灾的预警功能。结合各利益主体的预警需求,根据行蓄洪区各地区间危险局地性差异及各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时点性差异,应增加分区预警、分时预警,选择分级-分区-分时的精细化预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休闲农业逐渐成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了休闲农业发展中利益相关者以及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与冲突,并提出解决方法,①当地政府要统筹规划,协调利益关系;②经营企业应提高责任意识,回馈社会;③当地村民需接受再教育,提升生活技能.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共享理念,成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和实现乡村振兴主体利益共享的思想指引。文章从乡村振兴主体利益共享的理论逻辑入手,分析主体利益诉求的差异性,主体利益行为的关联性;梳理其所面临的困境:参与主体权利与利益无法有效均衡,乡村公共利益诉求无法有效满足。基于此,提出实现乡村振兴主体利益共享的现实出路,即构建利益“协调、分配、表达、保障”的共享机制,赋能乡村振兴各主体,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激发各利益主体内驱力,盘活乡村各类资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制度性困境与利益和谐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益和谐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整合全面发展的关键.农业生态补偿具有生态利益、经济利益、区域利益、城乡利益与社会利益和谐的价值基础;但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存在利益主体不清、利益原则模糊、利益形武单一、利益内容缺失等制度性困境.提出了建构了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利益诉求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和利益规范机制,实现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中各主体的利益和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曾敏 《乡村科技》2020,(10):110-111
沱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研究沱江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对沱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USLE模型,对沱江流域16个县市区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沱江流域内16个县市区的土壤侵蚀状况不容乐观,位于龙泉山脉的简阳市土壤侵蚀面积最大,位于龙门山脉的绵竹市土壤侵蚀量最大。  相似文献   

19.
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要求多元主体民主协商。民主协商本质上是一个寻求群体意见最大公约数的过程。共同的利益追求、乡土文化认同、乡土情感共筑是乡村基层民主协商特有的底层逻辑。但目前乡村基层民主协商面临物质上利益诉求分化、精神上文化认同失落、心理上情感联系缺失等困境,需要通过构建利益整合机制、重塑乡土文化认同体系、加强协商主体间的情感联系等举措,提高乡村基层民主协商效能。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利益相关者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村土地流转也是各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由于利益诉求不同,容易产生冲突。对政府、农户、土地受让方、中介组织的利益诉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不畅、责任不清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力度、鼓励中介组织参与、尊重农户个人意愿等方面来确保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