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玉米粗缩病危害超过其它任何一种玉米病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域的个别地块已经发现了此病。田间调查发病率在10%~20%,严重地块达到30%。发病后及时用药制防治能有效控制病情蔓延,缓解病情减轻病害,使病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农民称为"玉米癌症"。该病去年在河北省早播春玉米区偏重发生,一般病株率5%~40%,严重地块达到70%以上。1发生与危害玉米粗缩病发病机理是因为玉米感染玉米粗缩病毒致病,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农民称为"玉米癌症"。该病去年在河北省早播春玉米区偏重发生,一般病株率5%~40%,严重地块达到70%以上。1发生与危害玉米粗缩病发病机理是因为玉米感染玉米粗缩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缩病俗称玉米矮化病,是一种病毒病,是通过昆虫刺吸带毒的小麦或其它禾本科杂草,获毒后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从而传播病害,造成病害大发生。玉米粗缩病主要发生在春播玉米上,一般田块发病率3%~15%,高发田块达80%以上,由于病株不结实,造成减产,发病严重地块造成绝收,2005年在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比较普遍,严重的地块发病率可达50%以上,已经成为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在长葛市呈不断上升趋势,2010年在长葛市大发生,病株率一般在10%~20%,严重地块病株率50%以上,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一、危害症状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玉米苗期发现粗缩病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早防治,能有效控制病情,让病害造成损失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在大连玉米栽培史上2008年是首次发病并呈严重流行性危害,全市病田率达80%以上,一般减产5%-10%,发病严重区域、地块病田率达100%,个别品种田间病株率高达30%-85%,减产幅度30%-70%,已成为大连地区除叶斑病外严重病毒性病害。通过对生产上某些典型性地块调查,初步掌握了粗缩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分布范围及发病趋势,总结了发病成因,确定了玉米粗缩病田间病株率达8%以上对玉米产量影响达显著水平的指标;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徐春红 《新农业》2009,(10):27-27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玉米感病后,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是一种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农民俗称为癌症。过去粗缩病在大连市只有零星发生,危害不重。2008年由于受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沿海部分地区玉米粗缩病发生较重,株发病率达到20%~30%,个别严重地块发病株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我县田区呈上升发生趋势,据县植保站调查,个别地块玉米粗缩病病株率达50%以上,春玉米田块、套种玉米及玉米种未包衣地块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以控制玉米粗缩病病情,减轻病害。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害,田间主要靠灰飞虱带毒传播。1994年发病较为严重,以后年份较轻。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又大面积发生危害,病株率达到8-12%,严重的地块达到20%以上,造成玉米严重减产。该病发生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侵染小麦、高梁等作物。因此了解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及时进行综合防治,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一、发生症状:玉米出苗后即染病,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粗缩病是严重危害玉米的一种暴发流行性病毒病,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ed dwarf fijivirus,RBSDV)引起。该病害由昆虫介体灰飞虱传播,在套播地、果园改造地以及果园边、沟边的地块发病较重。本试验旨在明确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玉米粗缩病的传毒介体—灰飞虱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毒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2004年以来,玉米粗缩病在一些地方回升,每年都出现发生严重的地块,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今年通过对农田取样调查,自然界有一定灰飞虱发生量,预示着玉米粗缩病严重发生的态势,望各地不要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5.
玉米粗缩病2008年在大连地区首次大发生,病田率在80%以上,一般减产5%~10%,严重地块病株率30%~85%,减产30%~70%。大连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使得玉米粗缩病的传毒媒介灰飞虱安全越冬,玉米粗缩病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是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比较普遍,严重的地块发病率可达50%以上,已经成为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一、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危害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我国北方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孟州市1995年以前,玉米粗缩病只在个别地区零星发生,2005年发生面积0.2万hm2,严重地块病株率6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病毒病。是近几年来在威海市普遍流行的玉米病害。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以灰飞虱为传毒媒介,其发生轻重与灰飞虱的发生程度呈正相关。感染玉米粗缩病病毒的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重病地块减产率达95%。本文针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玉米粗缩病及防治技术山东省邹城市植保站孙明海玉米粗缩病,俗称“万年青”,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在部分玉米产区已成为制约玉米生产的重要障碍。特别是1993年,河北、山东、山西等省份发生面积较大,轻者病株率10%左右,重的地区部分地块病株率高达...  相似文献   

20.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病毒病.是近几年来在威海市普遍流行的玉米病害.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以灰飞虱为传毒媒介,其发生轻重与灰飞虱的发生程度呈正相关.感染玉米粗缩病病毒的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重病地块减产率达95%.本文针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