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 nano和Biomaterials相继报道了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在恶性肿瘤治疗及其生物安全性评价方面取得的新突破。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将正常细胞一同杀灭,是一种玉石俱焚的癌症治疗方法。纳米  相似文献   

2.
《技术与市场》2013,(3):165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研究组和高能物理研究所赵宇亮研究组合作研究发现,具有高效低毒抑制肿瘤生长的Gd@C82(OH)22纳米颗粒,可以促进对顺铂耐药细胞的内吞功能而有效的增加肿瘤细胞内的顺铂药物浓度,通过阻断DNA遗传物质的复制进一步抑制耐药肿瘤细胞的繁殖。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2004年首次发现利用内含Gd原子的金属富勒烯三明治纳米结构的纳米颗粒,可以直接作为肿瘤的高效低毒化疗药物(NanoLetter 2005)以来,已经从分子免疫、神经调控、干细胞分化、血管生成等诸多方面对纳米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肠癌 Moser 细胞和乳腺癌 MCF7细胞对市售4种中药制剂(斑蟊酸钠、苦参素、华蟾素和阿魏酸钠)的敏感性,以及阿魏酸钠影响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理。方法:采用 MTT 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和药物间的协同抑制作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CEA 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法测定细胞周期。结果:4种中药对乳腺癌 MCF7细胞的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只有阿魏酸钠可明显抑制大肠癌Moser 细胞的增殖;阿魏酸钠与5种化疗药物联合对 Moser 细胞有协同作用;阿魏酸钠对 Moser 细胞表达CEA 没有影响;阿魏酸钠可诱导 Moser 细胞凋亡。结论:斑蟊酸钠、苦参素和华蟾素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差异很大;阿魏酸钠不仅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还与化疗药物有协同效果;阿魏酸钠抑制 Moser 细胞增殖的机理似与转化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4.
变玉石俱焚为分清敌我,新方法有望解决以往化疗敌我不分的缺点,从而有的放矢地攻击肿瘤细胞,达到更好疗效。据新华社海牙电,一个由荷兰、德国、美国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科研小组20日发布消息说,他们结合化疗与热疗这两种治疗肿瘤的方法开发出智能  相似文献   

5.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研究组和高能物理研究所赵宇亮研究组合作研究发现,具有高效低毒抑制肿瘤生长的Gd@C82(OH)22纳米颗粒,可以促进对顺铂耐药细胞的内吞功能而有效地增加肿瘤细胞内的顺铂药物浓度,通过阻断DNA遗传物质的复制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可有效避开身体的免疫系统进行药物递送以杀死肿瘤细胞。目前,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表明,使用该技术可以将前列腺肿瘤杀个片甲不留。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可有效避开身体的免疫系统进行药物递送以杀死肿瘤细胞。目前,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表明,使用该技术可以将前列腺肿瘤杀个“片甲不留”。  相似文献   

8.
李铁威  马洁  赵鹏飞 《绿色科技》2013,(7):313-315,318
指出了尼古丁是烟草烟雾中的7000多种化合物之一,是吸烟成瘾的主要化学成分。尼古丁及其代谢产物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润、上皮细胞间质样转化和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尼古丁可以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和β受体偶联激活下游并行信号转导途径,促进肿瘤形成的进展并对肿瘤治疗产生抗性,降低化疗和放疗等传统癌症治疗方法的疗效。研究表明:尼古丁在促进肿瘤发生、进展和抗癌症治疗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成果转化     
正化疗增敏剂甲酰阿地咪项目简述:研究表明,吲哚生物碱乙酰阿地咪((–)-acetylardeemin)能显著降低耐药肿瘤细胞株对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甲酰阿地咪是我们首次发现的乙酰阿地咪的合成衍生物,该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作为化疗增敏剂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长春新碱等联用时,可表现出高于天然产物乙酰阿地咪的逆转活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鉴于此,我们及时对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申请了专利并已得到授权(ZL200910164330.3)。同时,我们还发展了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Y.Qin et al.Org.  相似文献   

10.
抗肿瘤合剂     
抗肿瘤合剂NKC-1抗肿瘤合剂是经过基因、细胞以及实验动物水平这三个抗肿瘤药物矫正选系统严格矫正选出来的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药物筛选系统严格筛选出来的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有效药物,它能抑制因Ras癌基因转化的细胞株及其所形成的变体,从而对与Ras癌...  相似文献   

11.
成果转化     
正增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活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制项目简述:机体内源性抗肿瘤蛋白,具有广谱、高效、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活性,国内外目前正处于Ⅱ~Ⅲ期临床研究阶段。本项目组基于10余年的前期研究积累(项目组前期承担的多功能凋亡受体激动剂已获得SFDA批准进入临床Ⅰ~Ⅱ期研究阶段),将细胞特异性穿膜肽、肿瘤特异性归巢肽、凋亡信号增强因子与TRAIL有机组合,在一系列候选融合蛋白分子中筛选得到几种具有更高抗肿瘤活性、更强肿瘤特异性、更佳药代动力学和逆转原型药耐药等特  相似文献   

12.
罗昕 《沙棘》2009,22(3):6-7
探讨中药沙棘提取液对人慢性髓样性白血病细胞(K562)、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小鼠T淋巴瘤细胞(YAC-1)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利用不同浓度沙棘提取液与K562、HL-60、YAC-1肿瘤细胞体外培养24h,测定肿瘤细胞DNA合成能力及脱氧尿嘧啶核酸(UdR)释放率。结果受视药对HL-60、YAC-1细胞DNA合成有抑制作用,对K562细胞DNA中UdR有释放作用。结论沙棘提取液对血液肿瘤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药物机理可能与沙棘对其DNA合成的解聚作用和抑制合成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化疗与手术疗法应该认为是治疗恶性新生物的主要方法,但不能完全保证其痊愈。在使用细胞抑制剂治疗时,机体抗肿瘤的抵抗力往往下降,出现复发与转移,细胞抑制病发展,甚至在成功切除原发性肿瘤结的情况下,因其随后的转移,始终存在死亡的危险。积累的大量事实证明,外科手术,尤其在肿瘤过程晚期进行手术,常使病人病势加重,刺激肿瘤扩散,不排除出现复发而缩短生命期。人们把这种情况与  相似文献   

14.
齐墩果酸是一种白色针状结晶,不溶于水,可溶于醇、醚等,为五环三萜化合物。药理及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证明,具有保肝降酶、抑肿瘤、降血脂等作用,是治疗黄疸型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比较理想的药物,其毒性低,副作用小,临床使用安全[1]。  相似文献   

15.
一、合理使用化疗药物 首先,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症,如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尽可能做病原学检验,有条件的进行药敏实验,作为选药和调整用药的参考。其次,应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既要避免剂量过大造成药物浪费和毒性反应,又要避免剂量不足所致的病情迁移复发和耐药性。疗程尽量缩短。再次,一种药物能控制的感染,不要随意使用几种药物。可用窄菌谱的,不用广谱药。  相似文献   

16.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研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利卡汀)。该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用于治疗肝癌的特异性抗体,也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完整独立知识产权、全新药靶的肿瘤抗体药物。  相似文献   

17.
沙棘油在各种病理条件下显示出的极良好效果,使得药理学家很早以前就感兴趣。推测认为,这可能是沙棘油中存在着适应原活性。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所以才研究沙棘油对恶性肿瘤发展的影响。 在对品系BalB/C雄性小鼠艾氏腺癌(腺癌按0.2ml199号培养基中7. 5×10~6癌瘤细胞接种在腹膜内)的实验中,接种后经24h开始用沙棘油治疗。在7昼夜治疗期间,用探管分别灌胃0.5ml/kg,1.0ml/kg和5.0ml/kg沙棘油。实验结束时,按恶性细胞数量算出抑制肿瘤生长百分率。已查明沙棘油具中等抗肿瘤活性,其活性随着投药量的增加而提高。与对照组同一指数相比,实验组中服0.5ml/kg沙棘油动物的肿瘤细胞量减少了1. 3倍(抑制率为24%)服1.0ml/kg沙棘油动物的肿瘤细胞量减少了1. 5倍(抑制率为35%),服5.0ml/kg沙棘油动物的肿瘤细胞量减少了1.7倍(抑制率为41%)。上述研究结果认为,应在肿瘤实验中进一步研究沙棘油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癌植物药的开发   目前已发现的由植物提取的抗癌新药或抗癌成分有紫杉醇类抗癌药、喜树碱类抗癌药、鬼臼毒素类衍生物、雷公藤内脂醇类化合物等 ,此外还有营养辅助剂中的防癌抗癌成分 ,如绿茶中的茶多酚等。中国紫杉和云南紫杉 这两种植物的紫杉醇含量大多在 0 .0 1 %~ 0 .0 3 %之间 ,海南省和四川省已有药厂利用它们生产抗癌药。紫杉醇已广泛用于治疗卵巢癌、肺癌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 ,也作为治疗多种肿瘤的化疗复方药物之一。喜树 从我国特有植物———喜树中分离而得的喜树碱 ,既可治疗快速增长的肿瘤 ,也可治疗增长缓慢的实体肿…  相似文献   

19.
谌星  武丹丹  原荣荣 《绿色科技》2013,(5):285-286,291
指出了BRCA1蛋白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大分子,有多种结合位点,两端的RING和BRCT结构域能与多种相关蛋白结合。它在核内产生,但是当DNA损伤时,会发生出核现象,并且和多种磷酸化蛋白共同作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发现在多种肿瘤细胞中BRCA1的表达有变化或有突变,至于这些变化是否引起肿瘤尚不确定,因此对BRCA1蛋白功能的研究将有利于阐明肿瘤的发生机理。回顾和总结了BRCA1在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转录、细胞凋亡等细胞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英国科学家最近在非洲一种柳树皮中发现一种能抗癌的天然药物,这种物质名为Combretastatin,它可使恶性肿瘤缩小近95%.对动物的实验表明,它能使为恶性肿瘤供给营养的血管萎缩,从而达到使肿瘤缩小的目的,预计这种药物如果与化疗和放疗结合使用疗效会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