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8年通过正交试验,提出了红塔区种植秋马铃薯"青薯9号"合理的密度、最佳复合肥、有机肥施用量。结果表明,青薯9号作为秋马铃薯种植,应选密度5 000株/亩,复合肥施用量60 kg/亩,有机肥施用量500 kg/亩组合,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区组法对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提出了山旱地区青薯9号的合理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山旱地种植的最佳密度为4.65万株/hm2,产量达到48.24 t/hm2,商品薯率可达76.133%。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晚疫病是为害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适宜凉山彝族自治州种植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对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丽薯10号和米拉5个品种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评价和监测预警防控。结果表明,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的抗病性和平均产量均高于米拉,预警防控马铃薯晚疫病3次后14 d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较米拉增产41.59%~65.90%。综合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和产量,建议在凉山州不同区域因地制宜种植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择适宜于全膜双垄覆盖沟播栽培技术的马铃薯品种,获得更大的产量效益,特别引进宁薯12号、青薯9号、青薯2号、陇薯3号、晋薯7号与青薯168进行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产量最高,薯皮光滑,薯块较大,但口感差,可以作为加工型品种进行试种推广;陇薯3号产量高,居第2位,薯形整齐,薯块较大,淀粉含量较高,综合表现好,可以作为外销型品种大面积推广;青薯168在宁夏泾源县种植面积较大,产量相对较为稳定,市场销路前景看好,可以作为当家品种继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青薯9号马铃薯具有品质好、产量高等优点,在大通县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根据其特征特性,我们总结了的青薯9号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粮菜兼用型作物马铃薯高产优质品种,在宁南山区开展了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马铃薯品种全生育期较对照宁薯4号提前5~11 d,出苗整齐,主要病害发生较轻,生理病害未发现;与对照宁薯4号相比,参试品种产量均有提高,以庄薯3号产量表现最好,其次为青薯6号,之后依次为天薯11号位和青薯9号。在彭阳县茹河川区川旱地种植马铃薯,应选择高产品种庄薯3号与青薯6号,因地制宜搭配种植天薯11号、青薯9号、宁薯4号。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适合新疆种植的马铃薯加工品种,对引进的马铃薯高淀粉品种进行初步的筛选。结果表明:青薯9号、青薯2号、中亚品种T9,产量、商品率和淀粉含量都较高,适合作为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榆阳区是陕西省马铃薯总产量第一大市,引进马铃薯新品种开展性状比较试验对当地马铃薯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试验参试品种10个,以克新1号(CK)为对照,通过对丽薯6号、丽薯7号、希森6号、青薯5号、青薯9号、兴佳2号、中薯18号、冀张薯12号、陇薯13号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兴佳2号和希森6号表现较好,较对照品种增产超过45%,适宜作为主推品种在榆阳区推广种植;青薯9号、丽薯6号的产量也较对照克新1号增产10%以上,符合当前马铃薯市场需求,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9.
<正>在新疆马铃薯主产区,一些品种经多年种植,造成抗性、品质、产量下降,为满足本地区农民对马铃薯新品种的需求,提高马铃薯商品性及产量,我站从北方马铃薯主产区引进中晚熟马铃薯品种共16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试验用种薯品种为:青薯6号、青薯7号、青薯168、陇薯6号、陇薯7号、2001-9-226、中薯901、中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凉山州高海拔地区是春马铃薯主产区,传统种植密度在6.00万穴/hm2以上,为研究抗旱耐寒抗病新品种青薯9号在该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在喜德县高海拔地区以青薯9号脱毒原种为材料,进行4个不同播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25万~7.50万穴/hm2密度范围内,青薯9号的出苗率、株高、病株率差异不显著,而单穴块茎重、商品薯率和鲜薯产量随密度的升高而降低,5.25万穴/hm2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综合考虑,四川高海拔地区青薯9号适宜种植密度为5.2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马铃薯在贵州高海拨地区的适宜密度,对脱毒马铃薯青薯9号进行了5种种植密度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密度下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贵州高海拨2 100米的区域,马铃薯种植密度在3 500株时产量最高,为2 630.57公斤/亩。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作侧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重、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重、商品率等性状逐渐降低,晚熟品种青薯9号地膜栽培种植密度不宜高,以播种37 378株/hm2鲜薯产量最高,以播种34 478株/hm2商品薯产量达到最高、效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薯9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马铃薯青薯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设置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处理的净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提高,以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40 350 kg/hm~2,再增加密度,产量开始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的商品率随之下降,商品率由4.50万株/hm~2的92.4%降至7.50万株/hm~2的81.9%。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青薯9号净作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青薯9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青薯9号是1种高产的马铃薯品种,在山西省区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随着马铃薯青薯9号的种植,当地农业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对马铃薯青薯9号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将注重分析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攀西地区冬季马铃薯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在四川省攀西地区安宁河流域近年种植观察表现产量高、品质好的"青薯9号""68—9""中薯901""兴佳2号""中薯20""中薯19"与当地农民种植的"勒布""红眼窝"共8个品种进行了冬季马铃薯种植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攀西地区安宁河流域选择"青薯9号""中薯19""中薯20""中薯901""68—9""兴佳2号"六个品种种植均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3 a对青薯9号密度试验,研究表明:在榆林水浇地中,青薯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2 500株·667 m-2,在该密度下,产量最高,商品率也较高;一级合格种连续种植两年产量没有多大变化,第3年种植时,青薯9号发生明显的早衰现象,产量明显低于前两年。  相似文献   

17.
通过总结新引进的青薯9号马铃薯新品种在当地标准化种植示范中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和块茎品质等综合性状,客观地评价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我县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及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示范结果表明,青薯9号在当地种植的所有品种中增产明显,产量位次排列第一,在抗病虫害、抗逆性等方面表现特别突出,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种植。青薯9号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将是当地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旱作区适宜的马铃薯品种,挖掘区域旱地马铃薯增产增效潜力,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对宁夏南部山区的11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成熟期,株高最高的是冀张薯8号。在块茎膨大期,冀张薯8号叶绿素SPAD值最高。在成熟期,冀张薯8号的块茎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显著高于黑美人和红美人(P 0. 05)。在产量方面,青薯168的单垄产量最大,为28. 67 kg,与冀张薯8号、青薯9号、陇薯3号差异不显著(P 0. 05),但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 0. 05)。每垄总薯数量最多的是青薯9号;大薯数量最多的是青薯168,与冀张薯8号差异不显著(P 0. 05),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 05);中薯数量最多的是冀张薯8号。红美人单垄产量、大薯、中薯、小薯数量均最少,表现出较差的产量性状,不建议在宁南山区种植。在品质方面,庄薯3号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青薯168的淀粉含量最高。综合来看,青薯168、冀张薯8号、青薯9号表现良好,适合在宁夏南部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选择适合湟中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提供依据,也更好更快地能使农民增收,特选用陇薯5号、青薯10号、下寨65、青薯9号与青薯2号进行品种对比,研究各品种之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条件下,青薯10号产量最高,虽然下寨65口感较好,但其产量最低,因此,综合考虑,优先选择青薯10号。  相似文献   

20.
车玉芬 《吉林农业》2011,(2):92+94-92,94
探讨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马铃薯青薯168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青薯168为实验种植材料,在2009年进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实验。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产量与其种植的密度和施肥量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高原地区,想要马铃薯的产量达到最理想的阶段,必须要根据所栽培的品种特性掌握最好的种植密度和最适当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