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兽医临床诊断牛病时,除四诊八纲外,舌诊有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牲畜本身不会说话,往往凭畜主诉说故难以准确地反映病情的虚实和病的深浅。舌诊能直观地反映四诊人纳所反映的问题,并能客观地反映病畜的邪、寒、热、燥及血气、体质的强弱,病情的深浅与进退。如感冒发热、肠胃病、跌打内伤的瘀血病,舌象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当疾病由浅入深,从表到里的发展过程中,舌质和舌苔颜色的变化往往是辨病症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且丢面的燥湿、干润,可以被用来推断津液的好坏。观舌质可知病的虚实,看舌苔可知寒热深浅。1舌家与脏腑及其清理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诊断中,通过检查畜禽的口腔来诊断疾病,是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在检查畜禽口腔时,平时多用视诊及触诊,必要时用开口器辅助。在口腔检查中,通常把舌和苔联系在一起,统称为舌苔。根据文献,舌和苔应该分开的。舌是指舌的本体,即舌质;苔是指舌面上的苔垢。辨舌质可知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疾病之深浅。  相似文献   

3.
猪的舌部是临床诊断和中兽医检查的重要内容,本文按中西医结合的观点,从猪舌的结构、舌与疫病关系、舌苔、舌色等方面加以分析,讨论如何从猪舌的各种变化去诊断猪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舌诊(舌色和舌苔)在牛病诊断方面因其难于辨识,故临床意义不大。而舌津(舌底津液)以其直观可视,且能准确反映诸多内脏病变,而成为重要的辨证依据。数年来,笔者通过观察牛的舌津拔丝状态,摸索出舌滓变化与牛病诸证的对应规律。(一)舌津的采取与处理左手提定患牛鼻圈(绳),右手从口角插入舌底,以拇、食二指捏取舌底津液少许。取出后,拇、食二指用力研磨约0.5min,然后使拇、食二指徐徐分离,观察其拔丝状态。  相似文献   

5.
奇妙的口色     
中兽医诊断疾病,总要先看口色,然后再结合其它情况,辨证施治。《元亨疗马集·脉色论》说:“口色者,验疾之所也。”《景岳全书》指出;“脉色者,气血之影也,形正则影正,形斜则影斜,病生于内脉色必见于外。”家畜的口色包括舌、舌苔、排齿、卧蚕、上颚、口津、口角和唇。其中舌和舌苔又是诊察的重点,故有舌诊之称。那么口色究竟有什么奥秘呢?笔者根据临床观察和现代兽医学的检验,略述如下,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一、测定病证寒热的“温度表”测定体温是诊断家畜疾病的一项重要方法,西  相似文献   

6.
舌象与病症     
望舌,是望诊中重要一环。古人云:“诸经之气皆上注于舌,是以望舌可知脏腑经络虚实寒热”。舌在口腔可分为舌尖、舌体和舌根三部分。舌以横纹肌为基础,表面被覆粘膜,舌背粘膜形成三、四种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含有味蕾,起味觉作用;还有不含味蕾的丝状乳头或锥状乳头,起机械作用。舌苔乃胃气熏蒸所致,脾胃疾患可反映于舌的舌象与脾胃关系密切,故察看舌质及舌苔变化,可为辩证施治提供依据。今将多年来临床诊断病畜总结的五种疾病舌诊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舌体色泽,是观察舌质的主要内容。由它可测畜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和津气的存亡,辨明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及病变所在的脏腑,并可知病情的轻重、进退和转归,为全面分析舌象提供依据。因此,临床诊察时首应重视舌体色泽。舌体色泽的变化,可分为舌色和舌泽两部分。  相似文献   

8.
舌体形态的变化,是舌质变化的重要指征,是舌诊的主要内容。它包括舌体的形状和活动两部分。舌形在正常家畜中,除牛舌大而粗老、马属舌较小光柔、猪舌嫩而窄长,幼龄舌嫩而平  相似文献   

9.
舌苔是舌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舌苔的诊察,可辨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尤其可测病邪的深浅和胃气的有无,以进一步印证舌质,比较全面地辨明舌象,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并推知疾病的轻重、进退和转归。因此,舌苔的诊察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舌苔的形成机制及其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舌诊即观察患畜舌质和舌苔变化以诊察辨识病证的方法,是前人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兽医诊法之重要组成部分,然近年来,舌诊在临床上近乎被遗弃.作为畜牧兽医工作者,我们本应继续潜心研究,将它继承并发扬.现就个人对"舌诊"的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以便与同仁再学习,再讨论.  相似文献   

11.
舌体颜色是家畜气血阴阳的外部表现,也是动物代谢活动及血液循环等生理和病理状况在舌体上的综合反映。在家畜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舌色称为病色,常见的有青、黄、赤、白、黑五种(黑色通常叫紫色)。笔者对不同舌色代表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65例肠阻塞骡不同病情不同部位的口腔变化、舌色变化和舌苔变化的分析,发现:①口腔的变化在轻症时以干燥为主,占57.17%;重症和危症时以甘臭和恶臭为主,分别占52.75%和66.67%;②舌色的变化在轻症时以淡红为主,占77.08%;重症和危症以青紫和暗红为主,分别占32.96%和66.67%,其次为红舌;③舌...  相似文献   

13.
11 山羊疾病中兽医诊治基本方法 在此介绍诊病的四诊八证及内服中药的八法治病原理。 11.1 山羊疾病中兽医诊断方法 11.1.1 中兽医诊病“四诊”包括望、闻、问、切等四项。望诊,看山羊舌苔。观大小便,视外形体状。此与西兽医检查相同,区别首先在于:判寒热之症,如肠鸣久泄、毛竖立、流清涎为寒症;便干、喘气为热症。其二观其外推其内。如口舌生疮、涎液黏浓则心经积热;目赤眼肿、羞光低头多为肝经风热;脓涕而喘为肺经热。  相似文献   

14.
舌鉴证治     
舌鉴证治为中兽医诊断学“四诊”中望诊的一项内容,是通过观查舌体变化,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来诊断疾病的手段之一。舌鉴证治不仅能察知气血盛衰病势轻重深浅,而是确诊疾病,断定生死,及判定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脾胃疾病是临床上的多发疾病,笔者根据30多年的临床实践把脾胃疾病归纳为四个类型加以治疗。奶牛脾胃疾病主要分为脾胃湿寒型、脾胃湿热型、宿草不转型、脾胃虚弱型,这四个类型疾病的发生转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诊治过程中需要正确诊断,辨证施治。1脾胃湿寒型症见体质瘦弱,正气不足,受外感风寒,内伤饮冷,湿邪侵入脾胃,湿寒过重而发病。患牛表现食欲减少,精神不振,舌色青白,耳鼻口凉,津液滑利,口流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西兽医结合防治疾病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西兽医结合诊断中西兽医理论体系不同,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物的生理病理现象,因此其诊断疾病的方法也不同:中兽医"辨证",西兽医"辨病". 辨证,是以阴阳、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等理论为基础,以四诊所收集的材料为依据,对四诊收集的症状加以综合分析而做出诊断的过程,中兽医的"证",是疾病过程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斗争等情况的概括,是"论治"的依据.辨病,是用西兽医的诊断方法,包括用物理、化学、生化等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检查病畜,对疾病做出较准确的定位和定性,并较确切的阐明疾病发生的病理变化、组织细胞损害的程度、组织器官的功能变化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为用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木舌症为放线菌引起又称舌肿,兽医古籍中有木舌黄肿症、木舌塞口症之称。它包括现代兽医学之舌炎,舌部放线菌肿等病。根据临床实践体会,本病应分阴阳两型。(1)因寒湿之邪阳气,气血瘀滞于舌,而致舌肿冰冷似铁者,为阴型,如舌体肿硬、冰冷似铁、槽口肿胀、舌色紫暗、结膜淡白。(2)若由疫毒内侵或心经积热上冲于舌,导致舌肿发热者为阳型。如舌体肿大、坚硬如木、舌质降红、槽口肿大、脉洪数。现将我治疗我的2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书娟 《北方牧业》2007,(12):15-15
<正>看即望诊,就是用肉眼观察猪群和病猪的一般状态,包括对整体和各个局部的观察,其重点如下。1看外貌又称全身看诊,是诊断病时对患病猪精神、形态进行概要的观察,以对猪病获得一个大概的印象。精神是猪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猪的精神旺盛,说明“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是五  相似文献   

19.
1伴有流涎、呕吐、腹痛、腹泻的疾病伴有流涎、呕吐、腹痛、腹泻的疾病包括猪梭菌性肠炎、猪水肿病及苦楝子中毒等。猪梭菌性肠炎,主要发生于刚出生不久的仔猪,通过猪排血便,肛门下方有血污样粪便,易于诊断。猪肠壁肿胀,弹性消失,肠管硬化,黏膜上有伪膜生成均属其剖检特点。猪患水肿病多见于断奶前、后,个体大、生长快的猪。剖检可见猪喉头水肿,胃大弯至贲门处黏膜水肿,胃壁、肠系膜水肿,切开胃壁内有红色胶胨样物质。苦楝子中毒易于诊断,多因猪舍旁栽了苦楝树。夏秋季节苦楝子自行脱落时,猪食入后引起呕吐、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等,临诊时应注意猪舍附近是否有楝树,树上是否有苦楝子则可迅速诊断。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动物疾病,掌握其发生发展客观规律,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临床诊断是对动物所患疾病的诊查和判断。通过详细的诊查,而获得全面的症状资料;再经过对有关症状和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弄清疾病的实质。所以诊断的过程,也就是诊查、认识、判断和签别疾病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