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蒜地除草最佳期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光 《植物保护》1997,23(5):48-48
蒜地除草最佳期的确定薛光(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大蒜生育期长达220d,蒜地杂草具有发生早,发生期长,发生量大的特点。为控制蒜地杂草的危害,蒜农往往需要3~4遍人工除草。在应用除草剂的地区,也需2~3次用药。选择最佳期进行蒜地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2.
大蒜播后20-25d(大蒜3叶期左右)、杂草大部分出齐(2-4叶期),用茎叶处理一次性化学除草,可解决蒜地杂草的危害。从安全性、成本、药效综合分析,以蒜草净及敌草隆+果尔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大蒜是广水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项目,年均植蒜面积在5300公顷左右,是广水市蒜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每hm^2经济收入在3万元以上。近几年,随着大蒜种植密度的增加,人工除草的难度不断增大。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力人手有限,大蒜生长季节长,使得草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着广水市大蒜的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相似文献   

4.
蒜田杂草种群及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元  苗敬昌 《杂草科学》1993,(2):21-21,18
大蒜是我县传统经济作物之一,以味鲜、个大、洁白无瑕畅销国内外。因经济价值较高。每年种植面积达15~20万亩。但由于长期忽视对杂草的防除,加之近年来推广地膜覆盖后除草困难,致使蒜田草荒严重。据调查,地膜覆盖蒜田每年因杂草危害造成的损失达15~30%。因此,及时有效地防除蒜田杂草,是提高大蒜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环节。1990~1992年我们对金乡县蒜田杂草的种类、群落结构、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同时进行了化学除草技术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湖北植保》2010,(3):43-43
瓜菜田如葱、姜、蒜、韭菜、土豆、圆葱、白菜、油菜、芹菜、香菜、胡萝卜、茄子、辣椒等菜田化学除草均优于人工锄草,既省工、省力又增产。菜田芽前除草剂可选用“施田补”每667m。施100—150mL,72%都尔乳油每亩100~150mL,43%拉索乳油每亩250旱田除草剂的选择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1992~1996年田间试验表明,1hm~2用果尔172.8g(有效量)在大蒜播后芽前至立针期或2叶1心期至4叶1心期喷施,对蒜地杂草防效86.4%以上,对大蒜安全。果尔144g+除草通297g在大蒜播后盖膜前应用,对杂草株防效87.4%以上,鲜重防效95.3%以上。4a中示范果尔除草6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大蒜田播后苗前使用异丙草胺72%乳油70—80mL/667m^2,对大蒜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并且有较长的持效期,对大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8.
施田补是氰胺 (中国 )有限公司提供的用以防除旱地杂草的新药种。为明确其对我地蒜田杂草的防治效果 ,我们在新毛、板桥两镇布点进行了除草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种33%施田补乳油 (氰胺 (中国 )有限公司产品 )、37.5 %旱草灵 (江苏省农科院农药实验厂产品 )。1.2 试验设计及方法试验共设 5个处理 :施田补每亩 12 5ml、15 0ml、175ml,旱草灵每亩 10 0ml,不用药 (对照 )。两次重复 ,随机排列。小区面积 0 .1亩 ,对照区 0 .0 5亩。用药时间为大蒜播后 ,杂草已萌发时用药。用药方法是按每亩药量对水 5 0kg ,用小机均匀对地…  相似文献   

9.
60%吡虫啉FS防治大蒜根蛆的效果及其增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蒜根蛆是制约河南开封大蒜产量、品质提高的重要害虫。常规的药剂防治投入大、效果差、农药残留高。通过60%吡虫啉FS与75%灭蝇胺WP处理蒜种防治大蒜根蛆的对比试验发现,60%吡虫啉FS对大蒜根蛆的防治效果良好,增产效果显著,不同剂量各处理区的防效均达100%,与75%灭蝇胺WP相比,防效高76.1%~108.3%。以60%吡虫啉FS 40 mL拌100 kg蒜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石蝉草乙醇提取物除草活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超  陈敏  周颖  刘霞  叶火春  张静  冯岗 《植物保护》2018,44(2):199-203
为探明石蝉草是否具有除草活性,本研究采用小杯法和盆栽试验法测定石蝉草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石蝉草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的根茎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苘麻和稗草根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73和0.80mg/mL,对茎长的IC50分别为0.77和0.89mg/mL;盆栽试验表明,5mg/mL浓度对稗草和苘麻7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73%和82.02%,与对照药剂癸酸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研发新型除草剂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大蒜白腐病的识别与防治大蒜是广西普遍栽培的冬种蔬菜品种,分肉蒜、骨蒜两大类型。肉蒜主栽品种为"全州肉蒜",骨蒜主栽品种是"玉林大蒜"。大蒜白腐病在广西各大蒜种植区均有发生,对地上部份及地下部份都造成为害。亦可为害葱、韭造成损失。本病症状的出现包含从叶...  相似文献   

12.
利用植保无人机的撒播功能撒施水稻田除草颗粒剂产品,可有效避免无人机喷雾作业时存在的雾滴飘移及高浓度药液对水稻安全性影响问题,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试验对种常规植保无人机撒施的除草颗粒剂(不载药空粒)进行了无人机不同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转速组合下颗粒剂的田间飘移情况测定,试验结果显示,无人机飞行高度对颗粒剂的飘移距离有显著影响。当作业参数设置为飞行高度2~3 m,飞行速度4~6 m/s,转速800~1 000转/min, 3种测试空粒的飘移距离均在5 m内。其中,松密度为0.93 g/mL、实密度为0.98 g/mL、粒径3~4 mm的扁球形2号空粒抗飘移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大蒜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蒜田草害,特别是地膜蒜田草害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及品质。从2008年起,我们对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绒叶泡桐花中除草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除草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性追踪和柱层析技术,以对杂草反枝苋、生菜、黄瓜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为指标,对泡桐花中除草活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和鉴定。绒叶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花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后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物在浓度为 0.5 mg/mL 时,对反枝苋、生菜和黄瓜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6.30%、56.17%和23.36%; 乙酸乙酯萃取物在浓度为0.5 mg/mL时,对反枝苋、生菜和黄瓜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9.89%、63.53%和32.74%。通过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一种活性较高的化合物,经鉴定其为对乙氧基苯甲醛,其抑制反枝苋种子胚根生长的EC50值为55.20 μg/mL。对乙氧基苯甲醛是首次从绒叶泡桐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也是首次将其用于除草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荆条不同器官的除草活性,为进一步开展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依据,采用琼脂混粉法于室内测定荆条对生菜、黄瓜、反枝苋、苘麻、小麦和稗草6种受体植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在10 mg/mL的供试浓度下荆条不同器官粉末对6种植物幼苗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花活性最高。进一步测定了花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溶剂极性萃取物对6种植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的抑制活性较高,其中石油醚层对黄瓜幼根和乙酸乙酯层对稗草幼根的EC50分别为0.07、0.03 mg/mL,说明花含有较高的除草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6.
邝乐生 《广西植保》1997,10(1):21-23
在广西的大化、马山、等地进行玉米除草地膜覆盖栽培试验,除草地膜对玉米地杂草防除效果达70-100%,尤其是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且玉米产量比露地对照处理增产17.4%。  相似文献   

17.
传统农业种植中常将目标作物与化感作物轮作控制土传病害,但对化感作物控病机制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了温室大蒜与黄瓜轮作对黄瓜疫病的控制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大蒜组织挥发物和浸提液对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及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为利用大蒜与黄瓜轮作控制黄瓜疫病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大蒜与黄瓜轮作可以有效降低黄瓜疫病的发生;大蒜不同组织挥发物和浸提液对P.melonis的各生长阶段都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中蒜瓣的抑菌活性最强,挥发物(紫皮蒜/白皮蒜)在含量0.5 g/皿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为100%;蒜瓣浸提液(紫皮蒜/白皮蒜)在浓度1.67 mg/mL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2%和45%;在浓度0.25 mg/mL时对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8%和53%。另外,大蒜挥发物和浸提液在低浓度或含量对黄瓜种子的萌发并无显著抑制效果,但在中高浓度或含量会表现出延缓生长的现象。综上所述,大蒜不同组织产生和释放的化合物对P.melonis具有抑制活性,在生产上可以利用大蒜或大蒜秸秆与黄瓜轮作控制黄瓜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铜仁地区大蒜叶枯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丽  冉一茜 《植物医生》2007,20(2):15-16
大蒜叶枯病是大蒜生产中最易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病,轻则减产,重则绝收。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大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贵州省铜仁地区大蒜常年种植面积在2333hm2左右,生产上大蒜的主栽品种为大红皮蒜、永平白皮蒜、毕节红蒜、二水早、忠信大蒜及农家自留蒜种等。随着蒜种的频繁调运、大蒜叶枯病的不断发生,并且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着大蒜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最大限度的防止该病害的发生,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现将大蒜叶枯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地膜烟地杂草化学防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膜烟地应用除草剂大惠利、乙草胺、丁草胺、都尔进行杂草防除试验,结果表明:以上4种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药后30d除草效果均在95%以上;药后50d除草效果为87%左右;对阔叶杂草药后30d除草效果为27%以上;药后50d除草效果达97%以上。对多年生杂草(香附子等)无效。土壤湿度是影响除草效果的重要因素,应用上述药剂进行地膜烟地除草,对烟草植株安全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大理州冬春早熟大蒜生产迅速发展 ,1 999~ 2 0 0 0年度种植面积已突破 1万hm2 ,产值达 4~ 5亿元 ,成为本区新兴的支柱产业。由于冬春早熟大蒜播于秋季 ,光、温条件好 ,加之蒜地多为土质肥沃的旱地 ,因此 ,杂草种类多、数量大、生长迅速 ,人工薅除一般需 3~ 4次 ,花工较大。为了寻求冬春早熟大蒜规范的除草技术 ,1 997~ 1 999年 ,在摸清早熟蒜地杂草发生、为害特点的基础上 ,选用50 %乙草胺、2 5%绿麦隆、50 %扑草净、50 %敌草隆等药剂进行防除试验。结果看出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前30~ 4 0d内防效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