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模拟试验表明,平铺5cm对前期的单株鲜重有明显影响,双侧20cm对后期的单株鲜重有明显影响;各处理的单株铃数和籽棉产量均比对照显著降低。地膜在农业上应用带来了“白色革命”,其增产作用已得到到了充分肯定。据资料报道,1990年全国地膜覆盖棉田面积达到1294万亩。近期许多研究者报道了废地膜带来的危害,但却没有直观确切的数据。笔者通过模拟试验,探讨了废地膜对棉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等承担的高科技项目“棉花工厂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目前通过专家鉴定。以该技术体系为支撑,已直接育成转基因棉花新品种8个,累计推广转基因抗虫棉3200多万亩。目前,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累计达到7000多万亩,平均每亩增收140-160元。  相似文献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 今年,当地共种植棉花170万亩, 其中,可供机械采摘的棉花面积已达到54.7万亩,占当地棉花总种植面积的近1/3,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大面积推广棉花机械采摘。  相似文献   

4.
“六五”期间全国杂交稻推广累计面积3844万亩,增产58亿斤,增值6.38亿元,1986年杂交稻新组合可推广3590万亩。 一、在“五五”期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出威优64推广累计面积1400万亩,成优35推广累计面积410万亩;广西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汕优桂8推广累计面积20万亩,这些早熟组合成功地解决了“早而不优和优而不早”难题,使长江流域的杂交晚稻  相似文献   

5.
赣北彭泽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全县耕地3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达22万亩。棉农通过科学种田,不断改进栽培技术,使棉花单产逐年提高。棉花“两无”栽培技术是该县近年大力推广的棉花栽培新技术。该技术的“两无”是指无土育苗、无载体裸苗移栽,是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接班技术。“两无”技术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已迅速普及,但由于移栽后棉苗常出现吊气死苗、缓苗期普遍较长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未曾解决,影响了棉花早发高产。为了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其配套增产技术,以充分发挥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增产优势,我们从1987~1989年连续3年进行了棉花营养钵肥泥浆穴施移栽的试验、示范与推广。1987年全县应用面积39.6亩,1988年全县示范面积3.05万亩,占棉花播种面积的21.8%,占育苗移栽面积的25.1%。1989年全县推广9.26万亩,占棉花播种面积的56.2%,占育苗移栽面积的59.3%。全县3年累计应用面积12.3万亩,增产皮棉54.48万公斤,增加产值314.42万元,增加纯收入257.77万元。……  相似文献   

7.
1 辽棉12引进推广情况 棉花是我区广大农民和农工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随着棉花面积的逐年扩大和重茬连作年限的延长,棉花病害、虫害也在不断加重,加上新疆本地很多棉花品种不太抗病,严重制约棉花的产量、品质的进一步提高,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农五师八十六团就已经历了这种严酷的现实,并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1991~1993年3年间,全团2 533.4hm2(旧制3 .8万亩)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面积1 200hm2(旧制1.8万亩),发病率达45%以上,绝收面积达400hm2(旧制0.6万余亩).  相似文献   

8.
我们场在七十年代初育成“泗棉一号”,推广面积达一百多万亩.新育成的“泗棉78—18”,1980—1981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麦(油)棉连作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连续两年皮棉产量均居第一,分别比对照“徐州  相似文献   

9.
地膜覆盖栽培,能提高地温,保水保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示范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目前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已达1亿亩以上,每年地膜用量超过100万吨。  相似文献   

10.
新疆石河子农科中心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陆地棉新陆早7号、新陆早8号自1996年开始引入甘肃省种植,2000年新陆早7号和8号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67万hm2(旧制25万亩)和1.07万hm2(旧制16万亩),多年共累计推广种植面积约6.67万hm2(旧制100万亩),目前已成为甘肃省棉花主栽品种,产生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为甘肃省棉花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0年12月18日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引进的棉花品种新陆早7号、新陆早8号经过多年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示范后审定合格,颁发了甘肃省农作物优良品种合格证书,认定可在甘肃河西棉区推广种植.新疆这两个棉花自育品种在省外被认定、推广,这还是首次.由历史上靠品种引进、自育自用发展到今天自有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的输出,这个变化充分说明了新疆棉花育种科研已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拓宽了育种领域和种子市场,为共同开发西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县发展较快,到1988年全县地膜覆盖面积21.5万亩(其中,覆盖蔬菜面积12.8万亩),应用于各种作物均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使地膜覆盖蔬菜达到高效益,于1986~1988年我们对常规地膜覆盖法进行了改良式试验研究,现将其增值效应与覆盖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两杂”种子在我省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杂种优势的利用,是二十世纪育种上的最突出成就。我省从1960年开始推广玉米杂交种、1965年开始推广高粱杂交种以来取得了很大成绩。现阶段,全省常年种植玉米、高粱面积达1200万亩以上(其中玉米930万亩左右,高粱280万亩左右),占粮食作  相似文献   

13.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依靠群众,运用辩证法,一分为二地对待传统的良种繁育方法,破除“只繁不育”的框框,在搞好提纯复壮的基础上进行棉花新品种选育,探索育繁结合的新路子。十多年来,共向国家提供棉花原种271万斤,原种质量不断提高,不仅保持了“岱字十五号”原有的优良种性,且而从中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泗棉一号”新品种。它比“岱字十五号”皮棉增产稳定在一成以上,在江苏省三年来的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均居前列。先后推广到十多个省、市,推广面积已达一百一十多万亩。  相似文献   

14.
《农药市场信息》2016,(棉花中后)
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根据当前田间病虫发生基数,棉花长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7、8月份气象条件综合分析,预计棉花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发生,棉蚜和黄萎病在哈密棉区、烟粉虱在吐鲁番棉区可达偏重发生,预计棉花中后期病虫害发生面积1499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1289万亩次,病害发生面积210万亩。棉铃虫预计发生面积395万亩。其中二代棉铃虫发生面积200万亩,三代棉铃虫发生面积160万  相似文献   

15.
一、良种推广我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常年为5283万亩,其中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棉花等五大主要作物的播种面积为4300万亩,占80%左右。以1979年为例,五大作物的播种面积为4298.7万亩,其中良种面积3669.2万亩,占85.4%。  相似文献   

16.
棉花育苗移栽,是棉花栽培技术上的一大革新。河南省棉花育苗移栽已有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技术没有很好过关,增产效果不够稳定,而未能大面积推广。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蓬勃发展,棉花育苗移栽技术大为提高,加上工业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对农业的支援,达样,塑料薄膜保温育苗和土面增温剂育苗就迅速推广开来。据统计,全省棉花育苗移栽面积,一九七三年前还不到二、三万亩,一九七四年猛增到四十多万亩,最近两年扩大到  相似文献   

17.
王俊兴 《种子》1992,(2):71-71
1983年~1990年,我区棉花核雄性不育“一系两用”累计制种2000余亩,生产杂交一代种40余万斤,推广种植7万余亩。生产实践证明:棉花核雄性不育“一系两用”杂交种,在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我区今后取得棉花生产重大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主要农作物用药旺季接近尾声,今年全国棉花用药比去年明显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减少约30%。其主要原因为:一是棉花种植面积大量减少。随着全球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国内棉花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减少。根据中储棉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全国实播棉花面积6028万亩,较2013年减少1034万亩,降幅近15%。今年成为自2010年起第三个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的年份。二是抗虫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以全国棉花主产区新疆为例,今年抗虫棉种植面积354.06万亩,占棉花种植面积的16.74%。抗虫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直接影响了杀虫剂在产棉区的销量。  相似文献   

19.
<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根据当前田间病虫发生基数,棉花长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7、8月份气象条件综合分析,预计棉花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发生,棉蚜和黄萎病在哈密棉区、烟粉虱在吐鲁番棉区可达偏重发生,预计棉花中后期病虫害发生面积1499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1289万亩次,病害发生面积210万亩。棉铃虫预计发生面积395万亩。其中二代棉铃虫发生面积200万亩,三代棉铃虫发生面积160万  相似文献   

20.
棉花纤维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纺织品的质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我国自育的洞庭1号和徐州1818两品种,分别在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区域试验中,产量连年居首位,定为国家区域化良种。据农林部1972年统计,推广面积前者为665万亩,后者为922万亩,对促进我国棉花生产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均由于纤维强度较低,成纱品质不高,影响棉布的坚牢度,面积不能进一步扩大。其它如高密933和徐州58的皮棉产量亦过得硬,在黄河流域棉区表现甚为突出,也由于强度较差,而得不到推广。重视棉花丰产性能而忽视纤维品质的提高,在棉花育种上应引为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