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大绯胸鹦鹉砂巢繁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萍  王威 《野生动物》1991,(4):23-23
大绯胸鹦鹉(Psittacula derbiana)在动物园中俗称“四川鹦鹉”,野生时通常在树洞里筑巢、产卵和孵化。动物园饲养时一般设置树洞、木箱、缸管等作为繁殖巢,而我园饲养的大绯胸鹦鹉则以隐蔽处的砂堆为巢产卵及孵化,其中1989年有一对大绯胸鹦鹉繁殖两只幼鸟全部成活。现将繁殖情况总结如下: 一、生活环境自1988年以来,我园饲养的8只大绯胸鹦鹉(7雌1雄)与1只挂线鹦鹉(Psittacula krameri)、7只亚利山大鹦鹉生活在同一笼舍中,笼舍的地面面积为13.05平方米,舍高2.4米。 1989年4月在笼舍西北墙角设置粗树干两根,上面有若干个洞,墙角处地面有一堆细砂面积约0.25平方米,厚度4—5厘米。此处干燥,通风良好,比较隐蔽。  相似文献   

2.
虎皮鹦鹉疑似新城疫病例报告廖小英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动物园545001虎皮鹦鹉、鹌鹑、野鸡、孔雀等对新城疫都有易感性,虎皮鹦鹉新城疫在我区鲜见报道,94年8月初本园笼养200多只虎皮鹦鹉发生疑似新城疫,现报告如下:临床症状虎皮鹦鹉从8月初开始发病,主要...  相似文献   

3.
2010年10月苏州市动物园红绿金刚鹦鹉笼舍中有一只鹦鹉出现以脱毛、瘙痒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症,后一箱邻笼舍内有三只葵花鹦鹉也出现同样病症。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皮肤疥螨感染,及时采取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本病的蔓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对重庆动物园圈养的3只琉璃金刚鹦鹉(Ara ararauna)进行了笼舍环境丰容试验,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记录法记录并分析3只琉璃金刚鹦鹉在丰容前后的行为分配与区间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环境丰容有效改善了琉璃金刚鹦鹉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其对圈养笼舍的区间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8月,青岛某鹦鹉养殖户饲养虎皮鹦鹉250对,出现鹦鹉精神不振,拉黄绿色便,每天死亡大小鹦鹉30多只。通过临床检查、病理变化以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葡萄球菌与曲霉菌混合感染。1临床症状虎皮鹦鹉出现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发病和死亡鹦鹉嗉囊有食物,发病鹦鹉出现稀泻,黄绿色粪便,鸟窝潮湿。有的呼吸不畅,有的鹦鹉皮下胶冻样水肿,腹部膨大。发病初期死亡雏鹦鹉、育成鹦鹉,死亡20~30只/d不等,随着病程延长鹦鹉种鸟出现死亡,最多1d死亡鹦  相似文献   

6.
1.适配时。虎皮鹦鹉出壳后5~8个月发育成成乌,从幼鸟变为成乌的标志是鼻梁上的蜡膜,公身呈青蓝色,母鸟呈深肉色。从头部额的横纹变化来看,幼鸟的头部具有黑色细横纹,当黑色细纹消失后就成了成乌,可以配对繁殖。虎皮鹦鹉的繁殖力强,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四季均可繁殖,以看、夏、秋季为旺季。2.防近亲。配对的种鸟不仅要健康,而且要血缘关系较远。一旦近亲交配,后代的个体变小,产卵孵化时产生死卵或死维。3挂巢箱。乌舍内要悬挂较多的人工巢箱,为了减少鸟儿互相干扰,巢箱最好采取一高一份的波浪式悬挂方式,由雌鸟自由选择。4.产…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7,(3):67-71
为了探究丰容对圈养攀禽行为的影响,对福州动物园饲养的2只红绿金刚鹦鹉、2只琉璃金刚鹦鹉、2只双角犀鸟、1只冠斑犀鸟等4种大型攀禽进行笼舍内增添栖架、树木及软梯,玩具、竹筒饲喂器等丰容试验。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瞬时记录法记录了笼舍丰容前后各种行为出现频次。结果表明:笼舍丰容后,攀禽的休息和异常行为减少,采食、运动、社会等行为增多(P0.01或P0.05)。对圈养攀禽所处的物理环境进行修饰,可以使其表达更多的自然行为,是提高动物福利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啄羽症是笼养鹦鹉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中常见自啄羽毛和被啄羽毛2种情况,但尚未发现同一个体同时发生自啄和被啄羽毛的情况。该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营养、心理及笼舍环境等。1发病及治疗情况笔者根据近2年临床诊治案例,发现发病鹦鹉主要集中于非洲灰鹦鹉、葵花凤头鹦鹉、牡丹鹦鹉、太阳鹦鹉及和尚鹦鹉。发病的非洲灰鹦鹉、葵花凤头鹦鹉通常自啄羽毛,一般啄去胸腹部、双腿内侧及前侧、翅膀内侧等部位羽毛,严重时会导致皮肤外伤;牡丹鹦鹉、太阳鹦鹉及和尚鹦鹉等小型鹦鹉  相似文献   

9.
正鹦鹉养殖专业户张某养殖鹦鹉种鸟216对,在大棚中养殖,幼鸟在育雏室养殖,自2017年11月开始,陆续出现20~30日龄幼鸟死亡,经诊断为大肠杆菌病。1主述某鹦鹉养殖专业户,于大棚中养殖种鸟216对,今年共繁殖幼鸟500只,饲养在10余平方米的育雏舍保温箱中,从11月份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0.
虎皮鹦鹉发声行为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虎皮鹦鹉发声行为的性别差异,采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虎皮鹦鹉的鸣叫行为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雄性虎皮鹦鹉的叫声明显比雌鸟的复杂多变,但是鸣声幅度比雌鸟的小;随着虎皮鹦鹉的成长,雌雄鸟的叫声越来越复杂,幅度越来越高。说明虎皮鹦鹉的叫声具有明显的性双态性,并且叫声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成熟,30日龄虎皮鹦鹉的鸣声复杂程度已接近成鸟水平。  相似文献   

11.
怎样饲养虎皮鹦鹉孙继和(江苏南通市罐头食品厂226005)虎皮鹦鹉又名娇凤,是驰名中外的笼养鸟之一。它羽毛艳丽,生性温柔,姿态静逸,因此,喜欢养虎皮鹦鹉的人越来越多,但光有养鸟的兴趣还不行,还要讲究技术,掌握饲养方法。虎皮鹦鹉可以成对饲养,也可以成群...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控,从昆明市花鸟市场采集虎皮鹦鹉粪样,从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并对12种毒力基因及22种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从虎皮鹦鹉粪样中共分离鉴定出47株大肠杆菌;feoB、traT、fimA基因携带率都为100%;不携带cvaC基因。41.67%的毒力基因检出率在50%以上。对耐药基因而言,除氨基糖苷类药物的aac(3)-Ia基因、β-内酰胺类药物的OXA、SHV基因未检出外,其余耐药基因均呈阳性。试验结果可为虎皮鹦鹉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3.
1995年 3月~ 1 997年 7月 ,在长沙动物园对虎皮鹦鹉的人工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虎皮鹦鹉的繁殖期为 3月中旬~ 6月中旬 ;年产 2窝 ,窝产卵数为 4~ 7枚 ;雌鸟担任孵化 ,孵卵期为 ( 1 9± 2 )d ,孵化率为 86 8% ;育雏期 ( 30± 5 )d ,育成率为 92 3%。  相似文献   

14.
<正>高冠鹦鹉的别名也叫玄凤鹦鹉,产地在澳大利亚,性情比较温和,临沂动植物园于2002年首次繁殖,至今繁殖成活30余只。现将临沂动植物园饲养繁殖高冠鹦鹉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日常饲养管理活动时间很早是鹦鹉的一个共同特点,一般凌晨就可以听到其嘈杂的鸣叫声。笼舍分为2部分,前半部分为运动场,后半部分为饲养室,是用铁丝间隔,内设木质栖架,地面为水泥地面,木质朝向,木质巢箱分上、下两层,上层属于明室,有一个小门  相似文献   

15.
鹦鹉大肠杆菌、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2月初,河南某市一家鹦鹉场的小鹦鹉突然发病,出现以精神不好、拉稀、体温升高、站立不起、死亡较快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发病情况调查、剖检、实验室诊断等,最后确诊为大肠杆菌、链球菌混合感染。1发病情况调查该户2001年3月份从山东某场引进虎皮鹦鹉700对,雌雄配对入笼,每笼一对精心饲喂,现已扩大到2000对,并孵育雏鸟上千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年11月下旬,该场5~10日龄的小鹦鹉突然出现死亡,数量较多,紧接着个别大鹦鹉也开始出现症状,主要是精神不好,体温升高,拉稀,站立不起,眼睛肿胀,个别小鸟有神经症状。急性病例从发病…  相似文献   

16.
2008年7月末,我国青岛即墨地区患病的虎皮鹦鹉幼雏出现体重下降、脱羽和羽毛变形萎缩、鸟喙变形及胸腺结构变异等症状,怀疑为鹦鹉喙羽病(PBFD)。利用PCR对濒死鹦鹉进行鹦鹉喙羽病病毒(PBFDV)的检测,并对扩增的C1基因进行了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有两只检测为PBFDV阳性,B last分析发现,QD-CN08株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PBFDV分离株C1基因同源性为82%~93%,进化树分析表明与日本的毒株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鹦鹉喙羽病,此病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1虎皮鹦鹉的养殖技术 虎皮鹦鹉又叫娇凤、彩凤、阿苏儿,原产于澳大利亚,后经人工培育现已成为世界性的笼养鸟,各国都有饲养。这种鸟羽毛华丽,易于饲养,可大量繁殖供人们玩赏。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虎皮鹦鹉源鹦鹉幼雏病病毒(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 polyomavirus,BFPyV)福建株(命名为FJ-2016株)结构蛋白VP1基因特征,本研究针对BFPyV VP1基因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FJ-2016株VP1基因全长序列,目的片段经胶回收后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BFPyV FJ-2016株VP1基因全长为1 032 bp,编码343个氨基酸。所编码VP1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5.77,不稳定指数为40.91,是不稳定蛋白;脂肪系数为74.72;总平均疏水性指数为-0.366。将获得的VP1基因序列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MG148345。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不同时间、地区和品种BFPyV的VP1基因十分保守,相互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1%以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不同时间和地域BFPyV相互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但可细分为两个大的遗传进化分支(Clade 1和Clade 2)。从宿主品种来看,虎皮鹦鹉源BFPyV各分离株的遗传进化与分离时间及地域无明显关系,虎皮鹦鹉源BFPyV分离株在Clade 1和Clade 2分支均有分布。本研究首次证实福建地区虎皮鹦鹉中存在BFPyV感染,相关研究结果为丰富不同地区BFPy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虎皮鹦鹉源鹦鹉幼雏病病毒(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 polyomavirus,BFPyV)福建株(命名为FJ-2016株)结构蛋白VP1基因特征,本研究针对BFPyVVP1基因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FJ-2016株VP1基因全长序列,目的片段经胶回收后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BFPyV FJ-2016株VP1基因全长为1 032bp,编码343个氨基酸。所编码VP1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5.77,不稳定指数为40.91,是不稳定蛋白;脂肪系数为74.72;总平均疏水性指数为-0.366。将获得的VP1基因序列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MG148345。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不同时间、地区和品种BFPyV的VP1基因十分保守,相互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1%以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不同时间和地域BFPyV相互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但可细分为两个大的遗传进化分支(Clade 1和Clade 2)。从宿主品种来看,虎皮鹦鹉源BFPyV各分离株的遗传进化与分离时间及地域无明显关系,虎皮鹦鹉源BFPyV分离株在Clade 1和Clade 2分支均有分布。本研究首次证实福建地区虎皮鹦鹉中存在BFPyV感染,相关研究结果为丰富不同地区BFPy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家庭养鸟,环境和饲料是养好鸟的关键,要使鸟健康的生活,为繁殖和鸣唱做好充分准备,必须掌握规律性、制定管理措施.笼具的选择:饲养绯胸鹦鹉、牡丹鹦鹉、虎皮鹦鹉必须用金属笼,内放食罐、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