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遍布浙江农村的文化礼堂正在成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如何通过社区教育提升文化礼堂"用"的热度、"学"的广度和"育"的深度,是当前深化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必然要面对的一个课题。对此,需反思和审视三个实践问题: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谁进与怎么进,更有利于提升文化礼堂"用"的热度?谁学与怎么学,更有利于提升文化礼堂"学"的广度?谁教与怎么教,更有利于提升文化礼堂"育"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20,(7)
正农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省在全省推行并实施的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以"农民的精神家园"为目标定位,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2019年,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发文要求推进社区教育与农村文化礼堂协同建设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进而不融"和"融而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燕 《新农村》2022,(2):52-53
2020年是浙江省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的推进年,但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步骤,所有线下培训全部取消,直至6月份,线下培训有条件逐步恢复.面对只有半年培训时间的不利局面,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在实践中探索了三种"ZHU"力模式(即主力、筑力和助力模式),有效推进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19,(11)
<正>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对加快推动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要求,提炼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与定位,把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丰富文体活动等主要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传播现代文明,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街道非常重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各村居社区都相继建起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温峤成校围绕"政府统筹、构建机制、促进发展、彰显特色"的思路,充分运用当地农村文化礼堂资源,发挥好文化礼堂的三大功能,即以"技"助人的增能赋权功能、以"学"聚人的关系协调功能和以"文"化人的价值凝聚功能,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共享,促进社区教育与农村文化礼堂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开创了具有温峤镇特色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省建设"两富"两美"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以来,全省按照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和有机制以及学教型、礼仪型和娱乐型的"五有三型"标准,建设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教育综合体,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和阵地建设的短板问题。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建成文化礼堂11 059家,2019年将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21,(10)
正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早,建立了镇、村、户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和专兼职教师与志愿者三支教师队伍,广泛开展科普讲座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新农村建设者,培育了一批地方特色的优秀项目。随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应用,古老的宗祠焕发了活力,许多村民讲堂融入文化礼堂,借势合力,形成了集思想道德教育、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为一体的农村文化教育综合体,  相似文献   

8.
<正>社区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无疑成了新时代社区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浙江省余姚市社区学院对此作了实践与探索,并确立了服务乡村振兴"益"行动计划,即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关注公益、参与公益,送教下乡、送科技下乡,普惠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1.服务乡村振兴"益"行动的意义(1)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努力促进乡风文明,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杭州市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现状与问题,从共建、共享、共学、共育4个层面分析了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路径与策略,总结了杭州市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经验:出台政策文件,落实工作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建设协同机制;设计活动载体,创新学习形式;建立激励机制,培育特色品牌。未来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将进一步开展保留传统文化、接轨现代文明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治理能力,开展精准服务,创新特色服务,推进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21,(7)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保障全民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培育和创建社区教育品牌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现结合浙江省海宁市"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和思考,就培育社区教育品牌做实证研究。1.社区教育品牌的内涵社区教育品牌具有独特的本土文化特征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1.
<正>在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渐趋完善的当下,如何让三级网络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社区教育瞄准了社区教育末端网络的建设工作,具体做法是:借力打力,有效整合文化礼堂资源,让社区教育网络"末端神经"活起来。1.资源整合的基础(1)社区教育现状柯桥区社区教育发力于"十二五",稳健推出镇街成校以"四化"(标准化、综合化、社区化、现代化)标准进行提档升级行动,16个镇街成校都建成有编制、有校舍的独立法人单位。同时,镇街成校全面启动了村居(社区)教学点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6,(2)
正农村"文化礼堂"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是一个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文化教育综合体。"文化礼堂"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二堂五廊",具体表述为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文化礼堂"是其外在形式,"精神家园"是其内在本质。文化礼堂构成要素为: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等四个方面。1.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浙江省作为首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地区,也在积极地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发展。以浙江省苍南县埔坪村为例,介绍了埔坪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根据埔坪村的社区文化建设特点,对埔坪村的社区文化建设进行SWOT分析,由此找出了埔坪村目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乡村是多元文化交织下多群体价值诉求的公共空间,文化礼堂是实现村民精神富有的空间载体。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共同富裕语境下,挖掘各乡村特色文化,将文化礼堂建设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有效结合,通过重构乡村文化资源的要素配置、价值创造方式和主体塑造行为,适应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需要。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深刻探讨农村文化礼堂对于乡村文化价值重构的认同维度、塑造主体、制度保障和农村文化礼堂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探索农村文化礼堂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杨迎春 《新农村》2014,(7):16-17
浙江省三门县认真开展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礼堂在提升农民素质、打造精神家园、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和谐的重要作用,初步成为农民群众实现“精神富有”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社区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成为了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社区教育,浙江省慈溪市桥头成校通过实践,提出了"多元互动式"社区教育模式。1.社区教育多元性现状社会改革使原来意义上的单位人成为社区人,大量流动人口成为社区居民。社会经济的多元化,使得社区教育建构也呈现多元化状态。对于社区教育而言,辖区成员都是受教育的范畴对象。(1)教育对象的多元化社区教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科技教育工作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发展现代农业具有现实而又长远的意义。送教下乡更是农民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和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在近几年农民科技教育工作中,虽然通过农民教育培训人员的积极努力,以送教下乡的形式完成了  相似文献   

18.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推进农村基层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当前,乡村振兴中农村文化礼堂长效运行仍存在"乡村文化人才缺少、建设管理经费缺乏、礼堂功能发挥受限"等短板,突破短板的创新模式包括:紧要功能、核心要素、关键战略的"嵌入模式";文化礼堂+创新创业、文化礼堂+乡村旅游、文化礼堂+素质拓展的"引领模式";区域经验共享、全省品牌共建的"溢出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英 《新农村》2015,(3):13-14
<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满足农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指向。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就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水平、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化转型等方面作了探索,取得了新成效。1.成效(1)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基层文化设施是提升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硬件基础,通过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农家书屋、农村文化礼堂、"农村电影放映331工程"等工作,农村的公共文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面对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探索适合农民需求的新形式。“送教下乡”是对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也是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尝试。本文结合实际,论述了开展“送教下乡”的必要性,以及开展“送教下乡”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