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     
<正>很多时候,我不知道应该从什么角度来写母亲,母亲陪伴我的点点滴滴能写一本厚厚的书,多舛人生的酸甜苦辣,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无处不在。在我7个月大时,左腿长了碗大般的脓包,手术没有麻药,我却未哭一声,父亲以为我是个"傻子",因此不重视我,但母亲一直没放弃我,她也从没有嫌弃这个"傻"闺女。7岁时,大伯约父亲把他的闺女和我一起送出  相似文献   

2.
正我姥爷是个酒坛子。听母亲说,论喝酒,村子里的人谁也喝不过他。别人喝酒用酒盅,我姥爷使用大碗,酒倒入碗中,咕咚咕咚一口气进肚,像喝水一样,一般不醉。在我咿呀学语时,姥爷从山东老家来北大荒看望女儿——我的母亲。母亲知道姥爷嗜酒,早早备好这里出产的北大荒酒。姥爷尝过,连声叫好。5年后的一天,母亲接到老家电报,说姥爷病  相似文献   

3.
爱需要表达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那时家贫,凡有什么好东西,母亲总是让给孩子.一次,亲戚送给她一条鱼,煮好后,母亲习惯地将鱼身夹给了孩子,而将鱼头放在了自己的碗里.许多年后,孩子长大了,过年时他回到家乡,母亲煮了一锅鱼.餐桌上,孩子孝顺地将鱼头分给了母亲,并说,我知道妈妈最爱吃鱼头.母亲一脸愕然,没想到孩子完全没能理解自己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父亲叫魏广友,今年93岁了,是一名老军垦战士。今年3月底,患心梗的父亲岀院后,他让我把远在各地的兄弟姐妹5人叫到他身边。父亲示意母亲打开上了两把锁的红木箱,让母亲从箱底翻出一个红布包。我们个个睁大眼睛瞅着,想知道包里藏着什么传家宝。  相似文献   

5.
<正>问:我父亲年初过世,之前奶奶一直是跟我们一起生活的,而爷爷早年已经过世了。现在我母亲想让奶奶随我两个叔叔生活,因为家中现在只有母亲一人,无力独自照顾奶奶,但两个叔叔都不愿意照顾奶奶。奶奶在他们的怂恿下起诉了我母亲,一是要求继承房产,二是要求居住权。请问我的两个叔叔是否应当赡养我奶奶?奶奶是否应当跟随我的两个叔叔居住?答: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  相似文献   

6.
一块牌匾     
正我家有块牌匾,上面是曾祖父书写的十字家规"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从我有记忆开始,这牌匾就一直挂在家里的墙上,成了我们家的传家宝。8岁那年的一天下午,我一个人在家,不小心打坏了家里的一只碗,趁家里人还没回来,我赶紧清理地上的碎片,然后找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因为害怕挨骂,所以我决定不告诉家里人,心想:"只是少了一只碗而已,应该没人会发现吧。"终于熬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我小心翼翼地观察母亲的反应,看她有没有发现。还好,她并没有察觉少了一只碗。我屏住呼吸,故作镇静,迅速地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发生在去年的一件事儿。母亲1968年从天津下乡来北大荒,去年正好68周岁。我们想在母亲生日时纪念一下这两个特殊的"68"。因为母亲生日那天是星期一,时间有点紧。我和老公一边收拾家中旧物,一边商量什么方式好。在一旁查阅大学资料的儿子冒了一句:"妈,我姥姥喜欢吃饺子,给我姥姥包饺子吧。"  相似文献   

8.
正又逢清明节,迄今给母亲扫墓已整整十八个年头了。十八年里,我时常梦见母亲,每每梦醒,我知道我又想母亲了。也许,母亲也想我了……母亲有个好名字,姓庄,名莲化。在我心目中,母亲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白莲化,圣洁而美丽。记得农村大集体年代,生产队实行工分制。每天上工前生产队长先敲响挂在村头大树杈上的预备铃,然后吹哨子挨家逐户再催一遍,而母亲早已在田里干了大半个钟头。每天如此,就难免有人说母  相似文献   

9.
正母亲来电话说埂上的蚕豆熟了,已让进城拉货的表妹给我们捎去了一袋。晚上回家,屋子里早已溢满了那一股久违的香甜。我迫不及待舀上一碗吃,满口的豆香让我深信:这其中浸满了露滴的清甜与泥土的芬芳。伴着感激的泪水,我的每一口咀嚼都变得意味深长,而我也会在这时更加地想念乡下的母亲。这么多年栖居城市,我的每一个春天都是母亲踩着晨露从田埂上给捎来的。我的老家坐落在洱海源头。  相似文献   

10.
母亲     
《河南农业》2005,(6):42-43
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16岁的母亲被一顶换亲的花轿,抬到了豫东平原上这个小小的黄河滩村。我的父亲是个粗鲁无知的人,如花似玉的母亲在他的醉骂殴打中凋落了青春。父亲的一位渔夫朋友看不惯我父亲的行为,他常常呵护我的母亲,训斥我的父亲:有本事多打几网鱼,种好滩里的庄稼,喝酒打老婆算啥汉子……这个渔夫14岁死了爹娘,没亲没故,多年来住在河滩的草屋里,靠打鱼、种那几亩滩地为生。他的地和我家的地搭地边儿,他常帮我母亲耕种收割,为母亲分担了很多辛苦和劳累。在母亲心中,他是坚实的依靠。她感激他,常帮他洗、补衣裳,补织渔网,做腌鱼片给他…  相似文献   

11.
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你看这件事怎么样?”父亲一向是说一不二的,包括母亲也别想改变。母亲爱父亲,又有点怕父亲。虽然父亲当年只有每月18元人民币的微薄工资,但在母亲心目中,父亲是她的支柱和偶像。这造就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但也树立了父亲不可撼动的威信。我家六个兄弟姐妹,母亲病逝时,大姐、二姐已经出嫁,大哥、二哥在外工作,弟弟到外地读书,我在本镇读高中,家中,只有我和父亲两个男人相伴。我家有一块宅基地,有人想买。-天晚上,我们两个男人吃着晚饭,父亲突然问我:“我想把那块地卖了,你看这件事怎么样?”…  相似文献   

12.
<正>一直想写一些关于母亲的文字。母亲的形象在我心里既清晰又模糊,清晰是因为我熟悉她说话的腔调、行事的风格以及微笑的面容,模糊是因为记忆中我和她总是聚少离多。我不知道皱纹几时爬满了她的额头,风霜何时染白了她的鬓角。母亲今年52岁,在深圳打工已经整整22个年头。我读三年级那年,弟弟读幼儿园,对于农村人来说,两个孩子高昂的学费好比屋后的两座大山那样  相似文献   

13.
<正>几十年来,我都忙于工作,很少顾家,现在退休了,就想多尽尽孝。去年11月,我带着母亲、二姨、二哥、三舅几个人租了一个车一起出来玩,转了10天,我回郑州,由表妹在海口陪母亲,到1月8日女儿又来陪母亲,到现在母亲已来两个多月了。到走的时候,母亲在海口整整待了三个月,我和女婿1月下旬来北海,天天和母亲在一块,早上拉着她的手散步,下午陪她去泡脚,时不时还带她去看看大海、公园、电影公社以及她  相似文献   

14.
徐永辉 《百姓》2001,(3):16-19
1949年5月4日清晨,浙江余杭县学稼村农民汪阿金和往常一样,推着一辆装满蔬菜的独轮车,到十几里外的临平镇上叫卖,刚进镇口,遇上两个士兵问他:"这车菜卖吗?多少钱?"虽然他们挺和蔼,阿金还是吓得哆嗦地说:"卖,给多少算多少吧!"两个士兵帮阿金把菜车推到镇办的食堂里,照市面上的菜价付了钱.阿金喜悦地看看钱,一分也不少,正想抬腿回去,却被一个士兵拉住了,阿金心里想:今天肯定要倒霉了.却见另一个士兵端来一碗肉丝面,硬要叫阿金吃下去.  相似文献   

15.
那年的欢喜     
<正>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吗!"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二弟和三弟见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16,(10)
正父亲在认识母亲之前,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他爱上的那个女人,叫李玫,两人青梅竹马、情深意笃,一块儿下乡,只因父亲当年返城后李阿姨一直留在农村,两个人因为距离的关系逐渐有些疏远了。再后来,父亲相亲,见的第一个人就是母亲,彼此印象不错,在两家人的极力撮合下,顺理成章地走在了一起。结婚不久,母亲为了彻底斩断父亲和李阿姨的情丝,以父亲的名义给李阿姨发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六个字:我已婚,勿牵挂。这六个字,深深地打击了李阿姨的心,从此便与父亲不再来往。父亲也知道  相似文献   

17.
父亲·家风     
正"我不和你计较!"这是父亲专门用来拦截母亲无理的唠叨。几字吐出,母亲嘴里最多再蹦出几个不好听的字眼。从小到大,我没有为家庭失和苦恼过,因为我有个"不计较"的父亲。说真的,有时挺心疼父亲的,为他打抱不平,却被回:"你妈也是为我好。"祖父早逝,那年父亲才12岁,他撑起一个家,对寡居的母亲和奶奶、多病的弟弟,担起重责,解放前两年,父亲响应号召,报名参军,虽在后方,生生死死的事情想必也是见多了,之后又遇忍饥挨饿的自然灾害还有一场接一场的运动,半辈子的沧  相似文献   

18.
<正> 某报曾报道:一位9岁的女孩放学回家后,对其母亲说:“我刚才被自行车撞了”,母亲急切地问:“伤着哪里了吗?”女孩说:“撞倒时感到很痛,现在好多了,我想躺下休息一下”。晚饭时,母亲叫女儿起来吃饭,女儿迷迷糊糊地说:“我头晕,还想睡一会儿”,母亲想:让她多睡会儿好。过了约2小时,母亲再次叫她,女儿却再也没有醒过来。抢救的医生说:“耽误的时间太久,这是由于外伤性颅内出血,大面积血肿压迫脑组织而导致的死亡。”母亲为此悲痛欲绝,不断后悔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任霞 《新农村》2007,(11):32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坐不了3分钟”。回到家里,儿子问妈妈,老师说了些什么?母亲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有了进步”。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上小学后,母亲又参加了一次家长会,老师对她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9名。我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  相似文献   

20.
<正>父亲是一个单纯的老头儿。单纯的老头儿往往叫人无计可施。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我五年级的课堂上,他于众目睽睽下径直走进森严的教室,将两只热玉米塞进我的课桌,引起老师的强烈不满。后来我们分析,是母亲把一个家庭该有的智慧和严谨都担当了,所以他才这么胸无城府、一眼见底。但我们毫无例外地喜欢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