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很多养猪户都很纳闷,为什么我们如何努力、如何完善自己的养猪事业,都逃不出猪周期的圈子呢?自今年春节前就开始的猪价下行周期,让许多养猪户措手不及;更有人预测这个下行周期可能会创历史纪录,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一些大型养殖户们一致认为,生猪养殖业已经到了必须设置准入门槛的时候。市场供应量过剩是猪价下跌的重要原因,生猪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供求关系出现失衡。生猪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张在保障了肉类供应的同时,也埋下了经营和环保风险。虽然近年来生猪规模集约化生产不断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猪价的逐步走高,有关行业拐点到来的话题也渐成热议。各大券商分析师多持乐观心态。中信证券研报直接指出,2014年猪价反转,底部拐点渐行渐近,猪价将于2014年二季度出现拐点,下半年进人盈利周期,预计至明年春节前猪价有望触及20元/公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07~2011年,国内生猪养殖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然而风水轮流转,2013年后生猪养殖业陷入长期低迷。如今,伴随着存栏量下降、国家积极收储等多重因素的刺激,生猪价格逐步走高。面对回暖的行情,很多行业分析师预测猪价有望反转,生猪养殖行业拐点将至。  相似文献   

3.
当前,面对猪价行情低谷阶段,生猪生产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快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生猪产业化的必须条件。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社会性强、牵扯面广,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养殖小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7,(10)
<正>2016年全年猪价高位运行,让生猪养殖企业迎来躺着都赚钱的好日子。因为本轮猪价上涨是有史以来最景气的行情,所以整个行业资金充裕,一旦亏损来临,行业将面对淘汰过剩产能压力较大、时间较长等问题。生猪价格持续下滑2016年11月份到2017年1月份,猪粮比持续保持在9:1左右,生猪价格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高位,生猪养殖效益非常可观,养殖户对后市信心增强,补栏量持续增加。在此期间补栏的仔猪,多数将集中  相似文献   

5.
正201 6年,生猪饲养户和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眼下,冬至已过、春节临近,南方制腊肉、北方杀年猪等传统习俗接连上阵,猪肉消费进入全年最旺季。业内人士预计,春节前猪价稳定,随着本轮"猪周期"进入后半段,2017年生猪饲养仍将盈利,但猪价存在下调趋势,难以重现今年的"金猪"行情。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上半年,广东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水平同比增长较快,市场供给增加.广东生猪行情在2011年达到历史高位后,2012年春节后猪价走势呈现持续下跌的局面.为稳定当前生猪市场价格,促进广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继续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调整补贴政策、引导养殖户理性生产、降低生猪养殖成本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春节前猪价会振荡徘徊 按照惯例,猪价在春节前往往会有一个上涨,今年预计仍是这种状况。有关专家认为春节前的猪价应该是一个振荡的行情,涨不上去,也跌不下去,预计主产区的生猪价格大部分会在10.4~13元/公斤之间振荡。  相似文献   

8.
《云南农业》2012,(2):61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和宏观经济都深陷"猪周期"的限制发展。猪肉价格的涨幅趋势,都影响着未来生猪养殖业和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受成本增加、环保约束、疫病频发等因素的制约,未来生猪供给将受影响,而猪肉消费需求势头不会减弱,未来猪价中长期将呈  相似文献   

9.
记者近日在四川省调查生猪行情时发现,由于猪价高涨,饲料涨价,养猪所需资金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养殖户也越来越感到钱不够用,越来越担心市场波动。在这个过程中,养猪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散养模式渐渐退潮,规模养殖不断崛起,高效益的规模养殖将在不久的将来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畜禽种业》2008,4(23):90-90
每逢年底,都是生猪的旺销季节,猪价将迎来一轮上涨行情。但今年底,猪价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前几个月跌势的基础上继续惯性下跌。有关专家认为,从生猪大行情波动的规律来看,这波低迷行情要持续到明年4月左右。  相似文献   

11.
生猪养殖在当前畜牧养殖业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保证生猪生长健康,促进猪类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在猪类养殖当中,通过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加以应用,能够有效增强生猪的免疫能力。通过对猪类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疫情防控和分析,强化猪类养殖进行综合性管理,是提高猪类养殖质量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的生猪市场是否会进入更为严重的亏损?带着这些疑问,近日笔者走访了专门分析研究生猪市场方面的专家、《谁在操控中国猪价》作者冯永辉先生。春节前涨跌两难按照惯例,猪价在春节前往往会有一个上涨,今年会不会仍是这种状况?冯永辉认为,春节前的猪价应该是一个振荡的行情,涨不上去,也跌不下去,预计主产区的生猪价格大部分会在10.4-13元/千克之间振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23年生猪市场供应、价格走势、养殖效益、规模化水平、消费与进出口等方面的深入剖析,该文认为2023年生猪市场供应整体充足,能繁母猪存栏量回调不及预期,全年猪价低位运行,但波动幅度有所趋缓。猪价的持续低迷使得生猪养殖行业全面亏损,经历了“史上最长亏损期”。与此同时,猪肉消费量重新恢复到非洲猪瘟前的水平,生猪产业素质也不断增强,进出口回到正常水平。展望2024年,随着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的不断完善,预计生猪产能窄幅波动。排除异常因素影响,预计一季度猪价或继续保持相对低迷态势,二季度开始将逐步好转,下半年行情总体会好于上半年,但受国际形势、政策调整、消费者信心等多重因素影响,生猪价格仍存在不确定性。为应对潜在风险与挑战,该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毫不松懈非洲猪瘟等重大疾病防控、多措并举拉动猪肉消费增长、提升行业预警能力和稳定市场不安情绪、优化库存管理和拓展冻品库存销售渠道、加大力度落实产能调减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虞华  虞丽娜 《农业展望》2013,(12):22-24
“十一”黄金周过后终端消费重现疲态,肉类需求平淡,全国各地生猪屠宰企业的收购力度明显减弱,加之市场流通领域的猪肉供应仍然较为充裕,致使猪市承压弱势波动。虽然屠宰企业不断压低生猪出栏价,但养殖户能适时调整生猪出栏量,未见到明显压栏情况;虽然各地生猪行情盘整不断,但全国猪市保持弱势维稳之势。未来一段时间,猪源相对充足,生猪市场整体供应量仍然较大,生猪价格不会出现明显的起伏,猪价在震荡徘徊一个时期后,随着猪肉消费需求的增加,生猪价格会出现一定的涨幅,或在年底进入上行通道,春节前可能是最高点。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监测资料,此轮猪价自2003年6月份开始上涨,到2004年8~9月份达到最高峰,10月份下跌,此后基本稳定在2004年6月份的水平,但仍然处于高位。然而今年进人二季度以来,生猪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后市生猪行情走势是否持续下降?分析认为,生猪行情将延续此前的下跌行情,以下降为主基调,这种趋势可能会维持到三季度中后期。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市场生猪价格一直走高,农户养猪效益看好。但今年进入二季度以来,猪价开始显露疲态,价格下跌明显。从有关部门提供的价格监测资料看,此轮猪价自2003年6月份开始上涨,到2004年8 ̄9月份达到最高峰,10月份回落,此后基本稳定在2004年6月份的水平,但仍然处于高位。然而今年进入二季度以来,生猪价格出现大幅回落,生猪收购价已由年初9元/公斤,下降到目前的7元左右/公斤,个别地区已降到7元/公斤以下,半年时间下降了20%以上。部分养猪大省生猪价格已跌到近四年来的最低点。生猪市场后市行情将延续此前的下跌行情,以下降为主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带动了传统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生猪养殖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是在生猪养殖大规模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些问题,比如生猪疫病情况的发生。其中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疫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将直接影响生猪养殖的效益和养猪业的发展。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对生猪高热综合征进行认真的分析沉着的应对,以便得出更好的防治措施,从而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优惠政策不断出台,生猪养殖已成为养殖业一大主力军。在生猪养殖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生猪的传染病也日益增多。此种传染病不但在猪群中进行扩散,还通过屠宰、加工等环节流入到食品领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动物检疫人员要加强检疫工作,及时找出病源,并进行处理,以减少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我国的养猪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促使我国的养殖业呈现繁荣发展的局面,实现了养殖户的增收。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各种疫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其中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和猪蓝耳病是生猪养殖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一旦出现疫情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的损失。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避免生猪养殖中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和猪蓝耳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和猪蓝耳病的发病机理,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以期为生猪养殖的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陆晓光 《乡村科技》2023,(8):103-105
猪肉是人类饮食中主要的肉类来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猪养殖业发展及疾病发生现状,分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口蹄疫、猪流行性腹泻等当地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猪养殖业发展提供预防和治疗支持,减少养殖风险,提高生猪养殖质量和效率,切实保障肉类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