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常规及分带技术,对Wistar系大鼠染色体研究的结果如下:2n=42;1;X号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点染色体;2~10;Y号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1~13号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4~20号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G-带与天津Ⅰ系大鼠G-带基本一致.染色体Ag—NORs定位于11,12,13以及X号染色体上,分布范围为1~7个,众数为6个.染色体C-带明显者为4~8,10~12,14~19,X号染色体,C-带不明显者为1~3,9,13,20,Y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长尾毛丝鼠(Chinchilla lanigera)是小型的啮齿动物。虽然它在原产的那些国家里生存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直到目前也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识。在位于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等国的安第斯山区,毛丝鼠的野生资源很丰富。甚至在发现美洲大陆以前,生活在这些地区的欧洲人和因卡斯人,就已经开始利用柔软、暖和而轻便的毛丝鼠皮。尽管那时已有人通过西班牙的大帆船,将一些毛丝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三个品种共98头种公牛染色体的遗传检测,在加系夏洛来牛中发现一例1/29染色体罗伯逊易位纯合种公牛及后代1/29罗伯逊易位杂合母牛一例。讨论了1/29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三品种种公牛Y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X染色体有中部着丝点和亚中部着丝点两种类型,在品种间呈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毛丝鼠的饲养管理高本刚(安徽省六安师专生物系237012)毛丝鼠(Chinchillalanigera)又名:绒丝鼠,属哺乳纲,啮齿目,毛丝鼠科。全世界只有两种:长尾毛丝鼠和短尾毛丝鼠,均产于美洲。它的前半身酷似兔子,耳长、眼大.但尾长且蓬松,后半身...  相似文献   

5.
毛丝鼠健康的最大障碍之一,是营养物质不足或缺乏所导致的代谢疾病。该种疾病严重威胁毛丝鼠饲养业。维生素A缺乏症人们对毛丝鼠饲料中的维生素A,很少引起重视。鱼肝油虽然是一种丰富和便宜的维生素A来源,但曾被人认为是对毛丝鼠有害的,结果从饲料中被除掉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用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法,分析了番鸭、白羽蛋鸭及其杂种F1半番鸭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三种鸭的染色体数目2n绝大多数为78。番鸭的第1号染色体是亚中着丝点染色体(Sm),白羽蛋鸭是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第2号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性染色体为zz(♂)/zw(♀)型,番鸭的z染色体为端着丝点染色体(t),白羽蛋鸭为亚端着丝点染色体(st);其余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点染色体(t)。番鸭和家鸭的第1号染色体和z染色体的核型不同是造成F1不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毛丝鼠的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丝鼠(chinchillidae),学名南美洲栗鼠,属于哺乳纲啮齿目豪猪亚目美州栗鼠科。目前人工饲养的有长尾毛丝鼠和短尾毛丝鼠两种。现世界上毛丝鼠的饲养量有50万只以上,养得最多的是美国,其次是加拿大、  相似文献   

8.
<正> 毛丝鼠(Chinchilla lanigera)属小型珍贵毛皮动物,也可作为实验动物用。目前,毛丝鼠的生理常值(除体温外),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生理常数的测定,对于研究毛丝鼠的繁殖、饲养管理、疾病防治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毛丝鼠大肠的微血管系进行了透射电镜的组织学观察及铸型标本扫描电镜观察,并用豚鼠、大白鼠的铸型标本比较了大肠的微血管构造。毛丝鼠的大肠粘膜上皮下的血管是有小孔隙的毛细血管。孔隙的数量和血管的密度,通常是盲肠和大结肠比小结肠的高。另外根据毛丝鼠的大肠部不同,其微血管的构造可分为3型(Ⅰ、Ⅱ、Ⅲ型)。豚鼠和大白鼠两者大肠的毛细血管的密度虽不同,但微血管的构造相似。另外,这三种动物大肠的各个部位的毛细血管密度都以毛丝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与气干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野牦牛、家牦牛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牦牛和家牦牛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均为2n=60,雄性为29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雌性为29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X,根据测算结果常染色休勾端着丝点,性染色休XX和XY均为亚端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鲁西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0头鲁西牛(♂37,♀3,2n=60)染色体的 G 带,R 带,C 带及Ag-NOR,着重分析了 y 染色体的形态及带型。在常规 Giemsa 染色的分裂相上,y染色体和小的常染色体形态相近。经常规—C 带连续染色,准确识别出 y 染色体之后测量了18条 y 染色体,臂比为3.19,属亚端着丝点染色体。y 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短臂与常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短臂在 G 带、C 带的带型上差别很大,表明构成它们 DNA的硷基成份有差别。统计的152个细胞的 Ag-NOR 中,平均每细胞 Ag-NOR 数为5.81±1.38,变化范围2—9。按染色体长度排列,NOR 位于2、3、4、11、22(或21)和28号常染色体末端。第22(或21)号染色体上存在 NOR 在其它牛种上尚未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12.
毛丝鼠是一种啮齿动物,外形似家兔,但体型较小,尾长,体表主要为绒毛,其状如丝,柔软致密,分布均匀。毛皮轻软美观,是高档制裘原料。标准色毛丝鼠,背及体侧呈蓝灰色,腹渐浅为灰白色。成年毛丝鼠雌兽大于雄兽:雌兽体长26—32cm,重400—650g,雄兽体长24—26cm,重400—500g。毛丝鼠原产于南美洲的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秘鲁等国的安第斯山脉。在分类学上,属于啮齿目(Rodentia),豪猪亚目(Hystricomorph),毛丝鼠科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根尖压片法分别对燕麦的3个种Avena nudibreri,A.hispanica和A.sativa的燕麦材料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vena nudibreri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其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2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五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中第5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核型属2A型;Avena hispanica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核型公式为2n=4x=28=20m+8sm(2SAT),着丝点的位置有近中部着丝点和中部着丝点区,其中第10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核型属2A型;Avena sativa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核型公式为2n=6x=42=26m+16sm(4SAT),具8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12对和第17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型属2B型。  相似文献   

14.
苏丹草与高粱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詹秋文  高丽  张天真 《草业学报》2006,15(2):100-106
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对4个苏丹草和6个高粱品种的核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苏丹草和高粱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0(2n=20);苏丹草品种均为1A核型,并具有1对随体染色体,其中1、2号品种的第2对染色体为近中间着丝点染色体,3、4号品种为中间着丝点染色体;高粱品种除5号为1A核型、中间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的5个品种为2A或2B核型,且都有1或2对近中间着丝点染色体,9号品种还出现1对近顶端着丝点染色体;高粱8、9号品种各观察到1对随体染色体。染色体数量分析表明,第1到第10对染色体长短臂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以及绝对全长在苏丹草和高粱2类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苏丹草和高粱的遗传差异不在染色体长度上。  相似文献   

15.
<正>毛丝鼠(Chinchillidae)学名南美洲栗鼠,属于哺乳纲啮齿目豪猪亚目美州栗鼠科动物。毛丝鼠的毛皮鲜艳美观,丰厚致密,明亮光滑,好像丝绒,独具特色,制成衣服穿起来更显得雍荣华贵,因此,已成为国际裘皮市场上的抢手原料。又因毛丝鼠长象奇特,前身像兔,后身像松鼠,逗人喜爱,而且无异味,具有玩赏价值,适宜做宠物在室内饲养。我国目前少量饲养的毛丝鼠大多还被视为宠物,其毛皮  相似文献   

16.
秦川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秦川牛(12♂,3♀)染色体的核型、G带、C带及Ag-NOR_s的研究表明:秦川牛品种内Y染色体存在多态现象,Y染色体有中、亚中和近端着丝点染色体。中和亚中着丝点Y染色体G带和C带与普通牛(Bos taurus)相同,近端着丝点Y染色体G带和C带与瘤牛(Bos indicus)相同。根据Y染色体多态性,讨论了秦川牛起源的多元性。统计了2002个细胞的Ag-NOR_s数目,每细胞Ag-NOR_s数变化范围3~10个,平均5.473±0.316。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发病情况及症状1994年12月9日,潮水镇后大雪村毛丝鼠养殖场1只8月龄、雄性毛丝鼠来本站就诊.主诉:12月3日发现该鼠流鼻涕,呼吸粗,食欲减退,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及红霉素治疗,但症状仍不减轻.检查:体温39.40℃,眼结膜潮红、流泪,精神沉郁,毛焦,喜卧,鼻流涕,咳嗽,肺部罗音明显,诊为肺炎.当即用乙酸螺旋霉素0.1g×2片(天津市光华制药厂生产)研面灌服.服药2小时后病毛丝鼠出现起卧不宁、烦躁不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 1980年12月,青海省从荷兰引进毛丝鼠100只(雄鼠26只,雌鼠74只),在湟中县多巴毛丝鼠饲养场试养,1981年4月开始繁殖第1代幼鼠。为了拟定毛丝鼠的营养标准和提高其生产力,我们于1981年7月和12月,对种鼠和第1代幼鼠进行了消化率和同化水平的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泉森同志是一位家庭毛丝鼠饲养者,虽然饲养的时间不长,但由于在实践中仔细观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摸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休会。本文的内容曾在今年5月份江苏省召开的毛丝鼠饲养会议上交流过,受到与会者好评。本刊稍加修改后予以发表,供各地毛丝鼠饲养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毛丝鼠的毛色突变型已知毛丝鼠毛色突变型的基因符号及其名称如下:1.炭黑色(b):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五个隐性的黑色类型被称作“炭黑色”。炭黑色突变型个体之间毛色的差异很大,有炭灰色、黑色或黑褐色。但尚不知其是否为同一个突变位点。隐性基因b与显性基因B1的组合型,毛色全黑,腹部为深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