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分析太行山阴坡(半阴坡)主要灌木群落胡枝子(LespedzabicolorTump)、虎棒子(OstryopsisdaridianaDecne)、黄刺梅(Rosaxanthinalindi)对土壤结构、肥力改良的基础上,对不同灌木群落植被下油松幼林的生长也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认为胡枝子等豆科植物不但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显著,而且对油松幼林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胡枝子的改良效果最好,其次为虎棒子、黄刺梅。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裸岩油松林、禾草油松林、山杏油松林、蒙古栎油松林、胡枝子油松林5种林型内天然更新后生长幼树的品种、数量和林龄所占比例,判定不同林型对油松天然更新的影响,再对更新后的油松进行位置调查。分别在阳坡、阴坡、林窗下、林窗边缘和树冠下所生长的油松数量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油松在无林地内的天然更新决定于下种条件、环境特点和人为干扰因素,林冠下死亡地被物的厚薄是影响油松天然更新数量的主要因子,通过带状皆伐更新,带宽30 m,带距50 m较为适宜油松天然下种更新。  相似文献   

3.
油松容器苗幼林生物量及各器官持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石灰岩中山区7年生油松容器苗幼林的调查表明,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幼林林分的生物量(指地上部分现存量)分别为:阳坡4815.767kg/hm ̄2半阳坡3311.767kg/hm ̄2、阴坡8751.935kg/hm ̄2。利用36株实测生物量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分别建立10个一元和二元生物量方程,为今后科研生产提供了量化指标。对生物量年增长量方差分析表明,栽植4年后,油松容器苗进入生物量生长高峰期。而对生物量研究表明,幼林对一次降雨截留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4.
调查分析不同郁闭度林冠下人工更新油松同龄幼林生长状况的差异,为低产林分改造提供合理的采伐强度与伐后保留株数,为不同郁闭度林冠下油松人工幼林适时抚育提供科学依据,加速人工林的培育,使其早日郁闭成林。1998年12月,对官庄林场白城桥营林区226林班5小区10.5hm2的不同郁闭度林冠下的人工更新油松同龄幼林生长状况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现就调查分析情况分述如下。1 调查方法与样地设置选择立地条件、坡向等因子相同,但上层林冠郁闭度不同的10年生油松人工更新幼林为对象。调查时上层郁闭度分别为0…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阜新矿区8种不同立地类型植被特征进行研究可知,该区乔木树种主要有刺槐和榆树,在排土场这种特定的复垦土地上生长良好,其郁闭度可达0.55~0.70,且有林地水土流失状况都比较轻。灌木树种主要以火炬树为主,草本主要有狗尾草、兴安胡枝子、细叶胡枝子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适宜黄土高原中、南部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油松沙棘混交林、沙棘侧柏混交林、油松白榆沙棘混交林、油松侧柏黄松混交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核桃油松沙棘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文冠果沙棘混交林、短梗胡枝子林和火炬树灌木林共10种高效水土保持乔灌木植被类型及其适宜的立地环境,以期为黄土高原中、南部的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接坝山区陡坡地段不同坡向油松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状况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阳坡的油松存活率最高,阴坡最低,大小排序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2)阳坡的油松人工林地径最小,阴坡最大,大小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3)阳坡的油松树高最小,阴坡最大,大小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来源的油松种子营建的早期示范林,经过苗期和幼林期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7年生的油松示范林,早期生长优势以种子园种子营建的幼林为最好;其次是优树种子和母树林种子营造的幼林;而以天然林种子营造的幼林较差。  相似文献   

9.
不同坡向对油松中龄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不同坡向油松中龄林林下植物种类、数量及生长情况,通过对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的计算,研究了油松中龄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油松中龄林林下植物共有26科60属66种,不同坡向对林下植物结构和多样性均有影响,阴坡林下草本植物结构及多样性均好于阳坡,阳坡灌木层丰富度高于阴坡;光照强度和林下水分是影响林下植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太行山阴坡(半阴坡)主要灌木群落类型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Turcz)、虎榛子(OstryopsisdavidianaDecne)、黄刺梅(RosaxanthinaLindl)改良土壤结构及肥力的效果进行分析,认为,在太行山区先行种植以胡枝子等豆科植物为主的灌木群落,不但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对促进林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杨  张贤 《国土绿化》2013,(4):43-43
油松是温带树种,适生于大陆性气候,抗寒能力强,可耐零下25摄氏度的低温,在年降雨量300毫米左右的地方也能正常生长。油松根系发达,主根明显,侧根十分发达,耐旱、瘠薄、抗风,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一、移植苗的选择(一)立地条件的选择移植苗木时,应选择土层深厚、石砾少的阴坡或半阴坡的中幼龄林,在采伐迹地、综合抚育的天然更新幼林中选择较为理想,一般以土壤持水  相似文献   

12.
油松是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南部的黄土高原和沟壑区营造用材林、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的良好树种。当前,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探求人工油松幼林间伐抚育的适宜密度,我们对桥山林区不同密度的人工油松幼林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述如下。一、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1.造林密度与幼林郁闭期的关系:幼林郁闭的迟早,与初植密度有关。一般是密者早,疏者迟。据调查,不同密度的人工幼林,达到郁闭状态所需要的年限不同(表1),  相似文献   

13.
论述在宁化县紫色土水土流失区域恢复胡枝子植被的措施及其效益,指出选择胡枝子作为先锋树种结合其它牧草植被是实现水土流失区域植被恢复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面对气候变化,为了更加科学地进行森林经营抚育,提高生态林的功能效益,选取泰安徂徕山区不同海拔和坡向的油松、麻栎2个树种的样本,建立年表,分析各树种径向生长与气温、降水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麻栎、油松2个树种生长更易受降水的影响,两者与7月份、8月份的降水量呈正相关,2个树种对降水和气温因子响应程度为油松大于麻栎。在海拔600~800m范围内,油松对降水和气温的响应程度是阳坡大于阴坡,表明油松较宜生长于600~800m的阳坡,而麻栎对气温和降水2个因子的响应表现也是阳坡大于阴坡,600~800m范围阳坡较适宜麻栎的生长;在海拔400~600m范围,油松生长与降水、气温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海拔200~400m范围内,阴坡的油松生长主要受气温限制,阳坡的油松生长主要受降水影响。  相似文献   

15.
穴播的油松幼龄林,要不要间伐定株?什么时候进行间伐定株?间伐后每穴留下几株才合适?这些是我区当前油松人工幼林经营管理工作中急待回答的一些问题。“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为了探求油松幼林的生长规律,于一九七四年六月十五日至二十九日,在晋城县伊候山林场的配合下,对该场一九六四年、一九六五年穴播的油松幼林林木的高、径生长与每穴保留株数的关系,及这一关系受立地条件和幼林密度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1.穴播的油松幼林的高生长速度,1—5年比较缓慢,5年以后,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长白山北坡。从植被的分布,可把长白山北坡的林型划分为:杜鹃岳桦林、红松云冷杉暗针叶林、杜香落叶松林、灌木阔叶红松林和胡枝子长白赤松林五个主要林型。长白山北坡土壤也有明显的垂直带分布。从山顶到山麓,土壤的垂直分布可划分为:山地苔原土、山地生草森林土、山地棕色针叶林土和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四个主要土壤类型。我们在1982年,对山地棕色针叶林土上生长的杜香落叶松林、山地暗棕色森林土上生长的胡枝子长白赤松林和灌木阔叶红松林。三个主要林型下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遂宁市退耕还林新造幼林的调查,发现退耕还林新造幼林比传统宜林荒山新造幼林的柏木树高、地径生长具有明显优势,林下植被覆盖度也明显增加。通过分析,提出了对退耕还林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系统了解和掌握林木生长规律,是科学合理经营森林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以承德平顶山林场山地人工中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阴坡和阳坡人工油松林样地调查资料,选择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不同坡向油松树高、胸径以及材积变化规律,以掌握树木个体生长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胸径、树高和材积总生长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持续上升;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与平均生长量也较一致;处于阴坡的油松生长较阳坡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胡枝子的耐盐性,加速耐盐品种的选育,选用3种胡枝子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在NaCl胁迫处理下的种子萌发、发芽率、苗高、根长等变化,并计算了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胡枝子的种子萌芽率降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活力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这3种胡枝子品种中,阴山胡枝子的种子萌发能力较强,盐胁迫对其种子萌发速度、幼苗生长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以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和坡位为主,分析其对飞播造林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是影响油松飞播造林成苗的主要生态因子,坡位也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综合分析最佳组合生态环境,即以植被盖度0.3-0.7,土壤为砂壤土,土层厚度在61厘米以上的阴坡或半阴坡为最佳生态环境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